童年的那些事儿

时间:2018-04-06 12:04:02 叙事作文 我要投稿

童年的那些事儿

童年的那些事儿1

在我的童年生中有千千万万有趣的事,可有件事在我的心底结下了根。

童年的那些事儿

走出门伴随着北风,迎面送来了一片白雪,我像以前一样和哥哥姐姐玩起了打雪仗。我捡起一小团雪往姐姐身上砸去可惜的是我的瞄准度太底了不但没有砸到姐姐反而把外婆家的菜园子里的个白菜给砸的菜不像菜鬼不像鬼,弟弟看见了立刻告诉了妈妈。妈妈来了恼羞成怒,不过像借此机会好好教育我们。所以静下心来说:“孩子们,每一颗白菜都是来之不易的,十滴汗才可以换来一棵白菜,如果要换十棵、二十棵、三十棵、四十棵……甚至一百棵、一万棵的白菜那么需要多少滴汗呢!所以希望你们接受这次教训,以后珍惜每一粒粮食。”我们这时才知道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我是在爱的教育下一步步走出童年,童年的这些回忆我会永远铭记于心的。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童年的那些事儿2

  童年夏天的夜晚,街头乘凉,听大人拉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人们讲的那些个诡异故事,至今不能忘怀。

  一 红灯笼

  张大伯年轻时,给村里养牛场养牛,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牛无夜草不壮”,村里特别安排张大伯半夜给牛再喂一次料。那时,还没有电,连一只马灯也没有,每次喂牛,张大伯连根火柴都不能划,因为养牛场到处是草料。喂完牛的张大伯,每次也是摸黑回家。好在养牛场离张大伯家二里来地,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说的是一个阴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喂完牛的张大伯走出养牛场,根据习惯,顺着熟悉的路朝家走着。忽然,张大伯看到离自己有十米远的前方有一盏红灯笼不紧不慢的晃动着,张大伯说自己脑子仿佛一下失灵了,只管跟着灯笼走,灯笼快一些,张大爷的脚步就快一些,灯笼慢一些,张大爷也就慢下来,总是保持十来米的距离,身体不由自主跟着灯笼走,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后来,张大伯走累了,索性坐到了地上。灯笼发现张大伯不走了,返回在离张大伯有个五米远的地方转起圈来。这时张大伯已经又累又困,坐着坐着不由得打起盹来,。红灯笼见张大伯这样,径直飘到了张大伯跟前,张大伯这次看清楚了,那确实是只漂亮精致的灯笼,不过,张大伯没有起来跟着灯笼走,而是趴到地上打起呼噜来。

  当张大伯醒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那时正是夏天,天亮得早。张大伯这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在离村庄十来里的大道上,如果再径直走,就走到龙泉沟水库里去了。事情发生后,张大伯夜里再也不喂牛了,村干部逼的厉害,他就说不干了,人们不知道原因,还直埋怨张大伯,后来,在街头,张大伯透出了事情的原委,我也就有了今天这个故事。结果就是:夜晚,十二岁以前的我,没有大人,在夜晚再也没有独自出过门。

  二 张奶奶家的事

  小时候,半夜常被一阵凄厉的哭声惊醒,每次都怕的不行,母亲对我说,是后街王奶奶的二儿子在哭,他疯了。这样的事,每月总有好几次,后来,听街上的人说,王奶奶有六个儿子,竟有三个是疯子,大儿媳妇在生下两个孩子后,也莫名的疯了,还有一个孙子,生下后,天生呆傻。张奶奶是村里的神婆,捎带着干些阴间的事。王奶奶把她请到家里,让她看一下阴阳,。张奶奶围着院子看了半天,还跑到大门口闭着眼睛坐了半天,对王奶奶说,他张婶,你家的宅子建在了阴间鬼市的上面,把鬼魂压得夜夜出来折腾你家的人,,如果不搬离,保不住家里人还要出事。王奶奶信张奶奶的话,可是那年月,连吃穿都成问题。哪来钱盖房。就这样,王奶奶在二儿子的嚎哭声中离开了人世,那年,我刚好十二岁。后来,王奶奶家大门口装了路灯,夏天,人们聚在灯下乘凉,这样我对后街才不太恐怖,有时搬个凳子,趴在墙上,瞧着远处王奶奶家的`大门口,希望能从地上出来个鬼魂,看看鬼魂是个什么样子,可一个夏天,看了几十次,有时脚都麻了,什么也没有,只听到乘凉人们那爽朗的笑声和拉呱声。但对王奶奶家的恐惧,却一直持续到我初中毕业。

童年的那些事儿3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回味、交流童年哪些影响深刻的往事。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唤起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追忆和珍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条理清晰的说出、写出童年难忘的事情。力求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难忘,要求学生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材分析:

  1、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内容是写童年的故事,题目不限,学生只要写童年生活的内容就可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将教学重点设为通过听歌、观看童年图片,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中挖掘有意义的、有趣味的事件加以生动的描绘,学会表达真挚的情感。但中心要突出,并能根据所表达的中心恰当选材条,理清晰表达自己意思。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用多种形式写作,并能修改自己的文章。

  2、七年级学生已有了四年的习作基础,在小学四年习作练习中,学生已逐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积

  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小学习作,学生主要通过记叙的方式,来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同时,学生已经养成修改自己习作与他人主动交换修改的习惯。

  七年级,学生再写童年故事,应该说是比较熟悉,无论选材还是构思,问题都不应很大。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选材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所写之事都是泛泛而过,不能突出童年往事有趣、难忘;或者学生作文又将小学时所写的诸如“第一次×××”再来一遍,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所以本次写作我将通过16幅童年生活的典型图片,唤起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的追忆和珍视,力求学生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童年如一首优美的小诗,童年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虽然我们已上七年级,将渐渐远离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漫长而短暂的儿时岁月却永远令我们难忘,它承载着我们永远难以忘却的欢乐与忧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童年,再次回味童年的那些有趣的事儿。(幻灯1出示题目:童年的那些事儿)

  (二) 回味童年:用简单的词语说出对童年的印象。

  (出示幻灯2): 说到“童年”,你想到哪些词语?

  (学生说出对童年的印象的词语,如:快乐淘气天真 任性顽皮 可笑 无忧无虑 ?? )

童年的那些事儿4

  童年就像一幢画,五彩缤纷,童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映在这幅画里,有的快乐,有的悲伤,有愚蠢,有的天真……其中有几件,最令我难忘。

  小时候,我特别爱玩水,爸爸在我家的旁边,挖了一个小池塘养藕,这下我可开心极了,一天到晚跑不停,一会儿回家拿盆舀水;一会儿拿纸,折纸船;一会儿撸起两只裤腿,下去捉虾;一会儿又扛根鱼竿去钓鱼……玩得可开心了!可是爸爸妈妈不同意同意我独自一人到水边去玩,因为怕我不下心掉入池塘里,再也上不上来了。可是,我哪能禁得住小池塘的诱惑呢?我依旧无所畏惧地跑来跑去。那时候,小池塘就是我快乐的源泉。

  有一次,妈妈在池塘边洗衣服,我也偷偷跟去了。在妈妈旁边玩着玩着,只听见“噗咚”一声,溅起一个好大的水花,我掉进水里了。我在水里挣扎,惊叫……妈妈惊呆了,边忙喊来爸爸,可是他们来了以后,也惊呆了!我竟然毫发未伤,还在池塘里玩得欢快,看来我天生适水呀!从此以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有说我了,特许我夏天里,每个傍晚都可以在池塘里游泳。嘻嘻,一回忆起这件事就有一种因祸得福的窃喜。

  说起水,还有一件趣事呢!

  那一次是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去采菱角,我们去好朋友钱曼丽家的池塘去,你知道我们怎样下塘的吗?嘻嘻,是乘着一个大木盆去的。

  菱角好多呀,不过再采菱之前得先稳定船,好不容易把船固定住了,还要弯下腰,太麻烦!我没和爸爸打声招呼就“噗咚”一声跳下水,因为据我的观察,池塘不深。我终于可以痛快地采呀采,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大筐,红红的菱角堆在篮子里,闪着光,我和爸爸的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喜悦。但是只顾着痛快,菱角的水把我衣服上染了色,再也洗不掉了!胳膊上也被划出了许多细细的痕迹。等到晚上,吃着香喷喷的菱角,不愉快早就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啦!

  童年啊童年,我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呢?

童年的那些事儿5

  幼儿的时候,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我身上发生过很多伤心事、糗事,当然更多的是有趣的事儿。

  其中,这件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

  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姐姐家玩儿,可是姐姐一直在溜冰,不想玩别的。可是当时的我,还不会溜冰,没办法,为了能和姐姐一起玩儿,我也只好学溜冰了。

  我刚穿上一只鞋,准备穿另一只时,“啪”一声,一屁股坐到地上,摔了个仰面朝天,我摸摸头,嘴里还嘀咕着:“好疼啊……”姐姐说:“别急,学溜冰谁都会摔个十次的,先看看我是怎么滑的。”

  她把我扶到椅子上,让我坐着看。我看见姐姐滑的好棒,而且还很快。我观察着姐姐的动作,只见她身子向前微倾着,两只脚张成“八”字形,滑行时,脚微微抬起。

  我想着下应该看会了,可是当我刚迈出一只脚,就又摔了一跤,这回摔得更疼了,我不禁大哭起来。

  姐姐安慰我:“没关系,我的好妹妹,学溜冰也是要经过挫折的,不是你想学会就一下就能学会的,一定要付出努力,我也是摔过来的。”

  我把泪水擦干,对姐姐说:“行,我要加油,一定要学会!”

  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向前迈出了一两步,这下可没摔跤了,紧接着,我穿着溜冰鞋慢慢的迈开了步子,我好为自己感到自豪啊!

  后来,我的溜冰技术越来越好,不仅仅是因为我付出了努力去练习,还得到了姐姐的帮助。

  从此,学会溜冰的我,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水平,和姐姐一起在溜冰的基础上变化点小游戏,这样玩的就更开心了。

童年的那些事儿6

  弦歌杏坛四十秋,沥血呕心霜满头。

  传道授业无长技,效颦常吟顺口溜。

  上面这几句顺口溜,是老夫对自己四十多年教学风格的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传授知识于学生,是我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几十年来,我胡诌了《中国周边国家歌》、《汉语拼音规则歌》、《中学鲁迅作品名称歌》、《常见冗赘语词歌》等百十首顺口溜,虽然语涉俚俗,但是方便记忆,似乎还受学生欢迎。譬如,1970年在乡下教孩子们认识钟表,无论怎么说,学生就是分不清记不住时针,分针、秒针。这倒不是因为乡下的孩子笨,而是他们大多没有见过这玩意,缺乏感性认识。那时,物质匮乏,“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录音机)在城市真正能够拥有的也没有几人,何况乡下!别说手表,就是闹钟,我们学校也只有一只,宝贝似的有专人保管,上下课全靠它指挥,能让你拿来给学生随便看随便摸?村支书倒是有一块手表,那也是指挥全村人“学大寨”战天斗地用的,更不能打他的主意。于是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除了在黑板上画个钟表努力解说外,只好求助顺口溜了。“时针短,分针长,秒针像个大麦芒”,就是这样呱呱坠地的。生下这个“孩子”,似乎就有了经验,其他顺口溜就一个个跟着“溜”了出来。譬如,教孩子们区分“的”和“地”“得”的用法,就生出了“找定语,看标志,白-勺‘的’前正好是;土-也‘地’,胆子小,常常跟着状语跑;双人‘得’,品德好,常给补语当向导”。怎么样,还行吧?

  既然这些怪胎是自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来的,为什么要说是“效颦”呢?这不是谦虚,更不是想“嫁祸于人”,因为这点本事确实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只是我这个学生不成器,没有学到家罢了。

  我的这位恩师的名讳是,南兆宗 。

  南先生是我踏入校门遇到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影响我一生的良师之一。他那时不到20岁,个子很高,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大概就1米65吧,但是在我们这些小屁孩眼里,确实够高了。他很有本事,会拉胡琴。他会拉公鸡打鸣,会拉母鸡下蛋,特别擅长拉鸡娃被宰杀时那种惊慌失措孤立无援声嘶力竭的声音,非常非常像,我们忒佩服,经常求他拉,他也很乐意给我们拉。

  南先生还会绘画,但很小气,轻易不会给我们画,除非你表现得特别好,否则怎么求都没有用。我们班李飞力有幸被画过,还是画在学校的黑板报上,让我很是羡慕嫉妒恨了好多年。李飞力很了不起,一口气上了3个一年级,说话虽有些结巴,但是他比我们有经验,知道老师讲课需要教鞭——用它指着黑板上的字教我们怎么读,所以就找了一根木棍,刮得光溜溜的,还打了个眼,穿上绳子挂在黑板旁边。结果被老师狠狠表扬了半个月,还让描绘他如何刮教鞭的粉笔画出现在学校的黑板报上!了不得啊,那是学校的黑板报呀!我很恨自己怎么那么那么笨,就没有想到给老师刮一根教鞭!甚至我还想到明年一定争取也留一级,能够在新的班级先下手为强,为老师刮根漂亮的教鞭,好好享受一下被表扬被画像的美妙滋味。可是又一想,明年教一年级的老师万一不会画画那不白留级了吗,于是只好悻悻作罢。

  南先生有个我们忒喜欢的缺点,就是从来不会发脾气。无论我们是搞恶作剧捣乱,还是和他顶嘴,甚或是犯下有损班级荣誉的“十恶不赦”的“滔天大错”,他都不会发脾气。就说刚入校门那天吧,我们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不知道“当当当”的钟声是干什么用的,仍在教室外面疯玩。南先生就对我们说:“这是预备铃,是告诉大家快回到教室去,在自己的桌上坐好,准备上课。”于是我们就回去,刚准备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坐下,李飞力一脸坏笑地对我们说:“别在凳子上坐,老师说让坐到桌子上。”于是,我们只好傻傻地踩着自己的小板凳,战战兢兢地爬到那长条木板(所谓的课桌)上,两脚悬空地坐好。上课的钟声响起,南先生进来了,见状当然大吃一惊,急忙招呼我们慢慢下来,千万别摔着。待我们安定下来后,先生略带埋怨地说:“谁让你们坐那么高,多危险!”我们当然说是李飞力,而李飞力却一本正经地说:“是老师你刚才说的!”南先生笑笑,让李飞力坐下,连声说:“是老师没有说清楚,是老师错了,是老师错了。”

  有一次,课堂上南先生让我到黑板前听写生字。我很笨,那时学习也不知道用心,所以把“呼喊”的“喊”写成了“咸”,南先生摇摇头说:“错了,错了。”然后启发我:“喊,得有‘口’呀,你把‘口’忘了吧?”我愣了半天,忽然指着“咸”字中间的“口”说:“没忘啊,你看,在这儿呢。”先生笑了笑,又说出了他那句口头禅:“是老师没有说清楚,是老师错了,是老师错了。”然后让我下去看看书再上来改正确。

  还有一次,我真的犯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错 ,且不说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对不起全国劳动人民,就单单说丢了班级的脸,让南先生蒙了羞,也该是“后果很严重”的,但南先生愣是没有发脾气,还是那句口头禅:“是老师考虑不周,是老师错了,是老师错了。”事情是发生在元旦前的全校舞蹈比赛时。学校要求,每班选一个集体舞蹈,所有学生都得参加。我们一年级当然也不例外,但我们就会“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所以老师就毫不犹豫地给我们选定了“找呀找”,我们也反反复复地练呀练。我们信心满满,万事俱备,只准备迎接比赛这股东风了。谁知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风竟然是我招来的,这祸竟然也是我闯下的,而导致我招风引祸的罪魁祸首就是我那不争气的裤腰带。那时候没有“地球人都知道”的保暖衣羽绒服,冬季农村人穿的都是粗棉布做的老棉袄老棉裤,农村学校当然也不会有统一的校服,至于演出服什么的就更没有听说过,所以比赛也不要求服装整齐划一,随便穿什么都可以。于是我们都穿着老棉袄老棉裤出场了。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在南先生胡琴的伴奏下,我们扯着嗓子唱起了“找呀找”。圈子里面的几个同学开始跳着舞步到我们这些围圈的中间“找朋友”;我们这些待选的也不消停,也得按着节拍边唱遍拍着手,还得像小鸟一样双脚离地一跳一跳的配合。谁如果被圈里的人选中了,就要在和对方履行过“笑嘻嘻呀握握手”的礼仪后,与对方互换位置,到圈子里接着跳舞“找朋友”。当一个拖着鼻涕(冻出来的,比赛是在露天进行,没有暖气)的漂亮女孩笑嘻嘻地来到我面前时,我却笑不出来,因为我忽然发现自己的棉裤在一点一点往下掉,原来我那不争气的裤腰带不知什么时候变松了。我得赶紧声明一下,当时,我绝没有耍流氓的想法,都怨我的裤腰带!我的裤腰带不是什么金利来的,和我们班所有同学的一样,都是用棉布条缝的,我们用它在腰间把棉裤系住。但是,系棉裤是个技术活,系的紧了,撒尿时解不开,会尿裤子的;系的松了,裤子老往下掉;系的不松不紧,那难度太大了,我们这些小屁孩很难做得恰到好处。别说男孩,就是我们班的女孩,跑着跑着裤子掉到腿上的也大有人在。可那是平常啊,现在是在比赛!我总不能提着裤子到圈子里跳舞“找朋友”吧?于是我转身提着裤子狼狈地逃了下去,身后是一阵哄笑……

  南先生的另一个缺点是患有选择性健忘症——对于我们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毛病特别健忘。这个缺点别人喜欢不喜欢我不管,反正我不但容忍而且喜欢并且还感激涕零。裤腰带事件发生后,南先生的云淡风轻使自感罪孽沉重的我走出了阴霾。倏忽间,六一儿童节就到了,南先生居然忘了元旦前的一幕,竟然点名要我和另外6个同学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 “儿童节汇报演出”!这一次,我们要表演的是歌舞剧《拔萝卜》,南先生亲自编的。他为剧中的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狗、小花猫和小鸭子各写了一段数来宝,听起来特别得劲,我自今还记得那老公公的台词:“老汉我今年九十九,向来劳动是能手。种的萝卜长得大,一个就重九千九。”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南先生让我扮演老公公。可惜,这次表演要自备服装,我家穷,买不起白羊肚毛巾,只好忍痛割爱,去演那个“九千九”了。演“九千九”有个好处,躲在那个用雨伞和报纸糊成的萝卜道具里,虽然闷热得汗水比尿两次裤子还多,但不用特别服装,只需要在他们拔萝卜时随着节奏使伞柄摇一摇就行了。这次演出,我们班大获成功,只可惜没有人知道我就是那个大萝卜。没人知道就没人知道呗,反正南先生知道,我满足了。

  这次演出,使我知道南先生会写诗,但真正知道他会将枯燥难记的知识用朗朗上口的诗歌来传授,是在小学六年级时。那时,他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南校长了。他不教我们的算术,但在听了我们的算术课后,看到我们被什么质数(素数)约数(因数)弄得昏头昏脑茫然无措时,就和算术老师商量,并最终整出了个《求约数口诀 》 ——

  个位2/4/6/8/0, 2作约数都能行。

  个位是5或是0, 5作约数要记清。

  各个数位加得和, 3 能整除用3约。

  以上办法都用过, 看7能约不能约。

  南先生把这个口诀传授给我们,并举例说明。他说:“譬如,111,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三个1相加等于3,能够被3整除,3就是它们的约数;49, 749,好像没有,你用7试一试。”

  他这个法子还真管用,我们不再为求约数而患头痛病了,省却了一笔医疗费,功德无量,善哉善哉!

  特级和尚笑曰:

  佛门传偈语,

  杏林汤头歌。

  教师会编顺口溜,

  ——不错!

【童年的那些事儿】相关文章:

1.童年那些事儿

2.童年那些事儿作文

3.童年的那些事儿作文

4.童年的那些傻事儿作文

5.童年的那些事儿作文1500字

6.童年那些事儿-叙事作文500字

7.《童年的那些事儿》作文教学设计

8.成长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