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乡石》读后感

时间:2021-02-23 12:00:01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愁乡石》读后感(通用2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愁乡石》读后感(通用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愁乡石》读后感(通用2篇)

  《愁乡石》读后感1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象棉花似的,有些飘在草地上,有些飘如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时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象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荫,但造物主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步入中年的张晓风的作品,则表现出洒脱豪迈的风格。比如《愁乡石》,《愁乡石》中作者毫不保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无比热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在一个小小的岛上生存了很长时间,她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她的心好像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她都觉得都是她心灵的一个故乡……

  而对于刚刚“升职”做了母亲的我来说,则更喜欢张晓风写给她的孩子们的那些文字。例如《初雪》、《初绽的诗篇》、《音乐教室》、《母亲的羽衣》等。《初雪》中的那个年轻妈妈,她是怀着多么神圣而伟大的一颗母爱之心写下那些文字埃她说,“你就是你,你永不会被我们拿来和别人比较,你不需要为满足父母的虚荣心而痛苦。你在我们的眼中永远杰出,你可以贫穷、可以失败、甚至可能潦倒……如果我们骄傲,是为你本身而骄傲,不是为你的健康美丽或者聪明……你可以照你的倾向生长,你选择什么样式,我们都会喜欢……”我想,她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有如此宽厚仁爱的一个母亲,她的孩子长大后读懂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会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而骄傲的。而《母亲的`羽衣》中那个穿着羽衣细细地为儿女们读完牛郎织女故事的母亲,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做一个“不忍飞去”的仙女。

  《愁乡石》读后感2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声音:

  愁乡石,一个清新脱俗的名字,铭刻了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海浪将它磨得光滑,但冲刷不走的是对故国的情思,静静地躺在异域海滩,静静地凝望对岸的一抹晚霞,静静地看着云卷云舒,潮起潮落;静静的看着故国的腾图,静静地……

  踱步在“鹅库玛”上,泛着一种忧伤,四百五十里,比银河遥远,对岸的上海,在作者眼中却和镐京或是洛邑那样幽渺,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乡愁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读着《愁乡石》让我不禁想到了余光中的《乡愁》,同时隔着一条静静流淌的海水,掀起作者的情思,同是借物抒情,无论是愁乡石,还是邮票、海峡,都无一不抒发了作者最深处的情思。读张晓风的《愁乡石》,读的是一种高山流水,景行行止,读的是一种澎湃与开阔;读余光中的《乡愁》,读的是一种小桥流水,隽永入心,读的是一泓清新与雅致……

  我无法到达那一片异域海滩去采撷那或许黯淡的愁乡石,但在海岸的这一边我却能看到张晓风日夜凝望方向;我无法去那一块岛,那岛上的人说着日本话,他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去体会那了无悲哀的生活,但我却在海岸的这头鄙视那面他们引以自豪的太阳旗……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声音?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阔之音,还是晚唐后庭花的靡靡之音,是南京大屠杀30万民众的亡灵之音,还是毛泽东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辽阔之音,还是东方巨龙的腾飞之音……

  或许,仅仅是作者对故国幽幽的思念之音……

【《愁乡石》读后感(通用2篇)】相关文章:

丑石读后感08-13

沈石溪的读后感(通用11篇)01-06

茉莉愁几许02-11

《愁中人》诗歌12-02

沈石溪读后感08-19

愁作文900字10-28

独饮这杯“愁”酒05-02

问愁的歌词04-12

留点愁给自己05-26

搭石读后感300字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