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经典作品读后感
林徽因经典作品读后感
有人说,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跟随着工业革命的蹄印,见证了西方的飞速崛起和东方的随之没落。但是,看似黯淡的东方夜空中却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恒星,他就是来自黎巴嫩的纪伯伦。他的笔杆不仅撑起了阿拉伯文坛上继《一千零一夜》之后的又一面鲜活的旗帜,更是依托着他极度超脱的思想境界将东方文化之种再一次的播撒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纪伯伦,把他对宇宙的理解和生命的感悟深深镌刻进那饱含哲理而又满怀激情的文字中。畅游于他朴实的字里行间,却犹有领略鹰击长空的雄浑,鹤舞白沙的轻盈,驼走大漠的豪迈,鱼翔浅底的灵动,龙游四海的威猛,凤舞九天的飒爽之感。当人生之中的一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皆融于那顿悟之香茗,又岂乃妙不可言之可及哉?
纪伯伦的创作生涯,按照其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可分为三个阶段。而散文集中收录的《先知》及《沙与沫》堪称其创作生涯后期的传世之作,文中那属于沧桑岁月的油彩描摹着做人的至高境界,也将纪伯伦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推向了巅峰。而作为作者学者历程中期的作品,《疯人》则更趋于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回归本源,找寻对真理的无尽求索与拷问之路。
《先知》篇
“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予我极深的印象。”冰心先生作为曾经为纪伯伦著作作译的文学泰斗,也被它深深折服。这篇长仅二十八章的散文诗犹如甘露润泽了人性世界的每一寸土壤,从出身到死亡,有缔结婚姻,也有结交友谊,不仅包含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探讨严酷无情的法律,涉及享乐而不忘却痛苦,甚至还关注衣食住行……当然,还要回归爱这最易忽略却是最弥足珍贵的上帝恩赐。
在纪伯伦看来,人生有了爱的'滋润才能称得上完美,而能够笑对死亡的人才是死而无憾。真正的“施主”出手并不一定大方,却必然是身处极度困窘之境还能慷慨解囊,人生价值就在于洗去一切耀眼的浮华,而谋求更深刻的内涵。
在《先知》里,爱的力量被完美诠释,不仅是在开篇,在结尾,而是贯穿始终,维系着做人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人性的每一寸空间。爱是汇河入海的清泉,是适时降临的甘露,是暴雨过后的霞光,是绝音妙律的回响。爱是付出,也是回报;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最高尚,也最平凡;他包容一切,也融入所有。爱是如此高贵,以至于它永远都不会受制于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爱已然超越了人本身,而跃然成为人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原动力。在爱的面前,人是何等渺小?拥有爱的人,又是何等幸福?
《先知》无疑给世人点亮了一盏明灯,然而众生之异,使得他们并不会安心沐浴在这柔和的光线下,感受心灵的洗礼。正如纪伯伦所言:“对于来自先知的声音,有人用眼睛听,有人用肚子听,有人用钱袋听,有人则根本不听。”面对这一切,纪伯伦只是微闭双眼,倾耳聆听来自自己心灵的强烈震撼——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爱除了自身别无所取,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奉献你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将要留于他人。”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
《先知》中如丝如缕的做人箴言有如纪伯伦思想天空的阵阵微风,轻曳的是他心中的风铃,回响的是智者的声音。
《沙与沫》篇
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含蓄,但它句句箴言,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如此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当然,文中出现更多的还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求上帝喂养那些穷奢极欲的人吧!”
“一个伟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在沙与沫的世界中将他的思想的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求”一句一反常态,改抨击为怜悯,使得追名逐利之人霎时变得渺不可及,也极好的反映了纪伯伦晚年顺从自然的豁达情怀。一个“求”字意境深远——就连上帝都鄙视痛恨的小人,却博得了智者的同情,纪伯伦的胸襟是何等宽阔!而“一”一句更是精彩中的完美:什么样才算是伟人?血染沙场,为国捐躯的是伟人;建功立业,强国富民的是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是伟人。然而,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那就是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或许他们面对的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困境,是国破家残、民不聊生的现状,是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痛楚。可是伟人从来没有看见自己流血的心,而是用另一颗心把做人的最高境界现实地演绎出来。
缥缈却可见,虚幻却真实。大自然的美学艺术就是光阴流转,日月轮回,就是凯库勒梦中巨蟒首尾相接的的经典时刻。
【林徽因经典作品读后感】相关文章:
2.林徽因传读后感
5.林徽因语录
6.遥望林徽因
8.金岳霖与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