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2000字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对于于永正,我是听得多,深入了解得少。
听说他有个“五重教学法”,听说他的作文教学非常棒,听说他是个“会拉京胡、会唱京剧的老师,听说讲课循循善诱,精彩之极……但是,我没有聆听过他的执教,也没怎么看过他的书。
遗憾。
读了一些关于于老师的文章,生出一些感慨。
一、教育需要有颗童心。
于永正是被称为“老顽童“的教育大家。一上课就没大没小,像个孩子。
他说:“以孩子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童趣,老师静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是学习变得轻松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他洞悉学生的心灵世界,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他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与学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好朋友。
他总是微笑着看着学生,学生也就微笑着看着他。
他总是不时地竖起大拇指,孩子的小脑瓜也就经常如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
他总是蹲下来和孩子们对话,孩子于是把他当作知己。
我想起了自己的从教经历。初登讲坛,在初中,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和学生一起打球,一起郊游,一起嘻嘻哈哈,一起互换书看……没有把自己当成老师,高兴起来和学生称兄道弟,几次被教导主任批评“没大没小”,自己都不好意思,自己的屡教不改。结果呢,当前学生和我一心,一二十年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弟子们,见了面,还是亲切如故。
后来,认识了六十六岁的“大语文创始人”姚竹青,他调侃说自己是个“老小孩”,永远拥有“六岁的天真,十六岁的浪漫,二十六的激情,三十六的干劲……”
再后来,看了一篇写鞠萍的文章,大意是写鞠萍的率真。做了大主持,说话做事还像个孩子。
几天前,看了《窗外的小豆豆》,从小林校长那里又上了一课。
然后,我坚信:和孩子打交道需要童心。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做教师的,和孩子一起玩耍,唱唱歌、跳跳绳、打打球、爬爬山……自己享受纵情乐趣,缩小了和孩子的心灵距离,加深了和孩子的感情,何乐不为?
做教师最快乐的应该是能享受童真童趣。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教师喜欢板起阶级斗争的面孔,人为地在自己和孩子间拉道墙,总怕学生不害怕自己,不尊敬自己,不听自己的话。其实,尊敬来自喜欢,尊敬来自崇拜,尊敬来自我们的学识魅力,人格魅力。
二、只有自己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点燃孩子们学习的激情。
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父母和教师的影子。
我们惊叹于永正的教育智慧的'时候,我们惊叹于永正多才多艺的时候,我们惊叹于永正和他的弟子们取得的成就的时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需要刨根问底儿。
于永正我有四个习惯,一个爱好。四个习惯一是读的习惯,每天的报纸必读,订的刊物必读,好书必读,读到精彩处必记;二是看和听的习惯,每天晚上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必看,每天早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必听;三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四是‘操笔为文’的习惯。一个爱好是唱京戏。”
面对于永正的四个习惯一个爱好,他的弟子们会受到哪些影响?
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读书,但我们却常常几个月不看一本课外书;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朗读,但我们却从不在备课时下功夫精心准备诵读;我们常常埋怨学生写字歪歪扭扭,我们却从不下功夫练好自己的板书和批语书写;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我们自己却从不写下水文、记教育随笔我们埋怨孩子们粗心大意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心浮气躁……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2000字】相关文章:
7.你的梦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