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时间:2021-01-28 12:30:09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1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城南旧事有感1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这一篇文章写了小女孩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会馆前的“疯”女人,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草之中的小偷儿,敢于冲破旧家庭的藩篱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的孩子来做奶奶的宋妈。小说用清新明丽的语言风格,稚嫩真诚的表达方式,描写英子面对大人世界里“疯子”与“正常人”、“好人”与“坏人”等一系列人生难题的困惑,写英子的眼睛观察到的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我觉得在这五个故事中,《惠安馆》所占篇幅最重。与“疯”女人秀贞和小伙伴妞儿的交往给英子带来了摆脱大人掌控的生活快乐。

  《城南旧事》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城南旧事》像一幅京味风俗画,火炕、鸡毛掸子、桂花油、骆驼、洋车、煤油灯、闹鬼的房子、做小买卖的吆喝声、以物换物的购买方式、公用的水井、南腔北调的语言、虎坊桥的灯会、城南游艺场的喧闹、甚至包括妈妈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宋妈重男轻女等等。《城南旧事》像一幅时代的微缩风云图。小说写的虽然是市井百姓的悲喜剧,但是却无处不折射着时代风云。《城南旧事》还像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有清脆的语感,有细致的描摹,有生动的比喻,有精巧的结构,还有贴合人物身份的各种语言。《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对早已走远的童年一种美好的怀念。

  读城南旧事有感2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书中描写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人公英子稚气的双眼,向人们展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这本书是我刚上学时,妈妈买给我的。从一开始的睡前听读到后来的自主阅读,这期间不知看了多少遍,书中的人物都限制,有可怜的秀贞母女、苦命的宋妈……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个善良的小偷。他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弟弟,因为自己没文化的原故,他很想让弟弟一直在学堂念书,但家里很穷,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又什么能耐也没有,只好去当小偷,可最终还是被警察给逮住了。假如给我一次穿越的机会,让我变成英子,我一定不会去捡那个小铜佛,更不会将它交给那位便衣,这样那个小偷就不会被捕啦,我们就能一起去看海了!

  文字是多么的奇妙,它能让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近百年前的事。从现在开始,我要用自己的双眼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世界,等我长大以后,我也要把它们写成故事,留给以后的小朋友阅读。

  读城南旧事有感3

  这个暑假,我遨游书海,品味《城南旧事》,认识了林海音笔下的英子。书中有五个故事,其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令我印象深刻,也最为催人泪下。

  故事讲述的是英子小学即将毕业,在不久的毕业典礼上,她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谢词。这一殊荣,是六年前爸爸嘱咐英子要努力争取的。六年后到了,英子真的被选做这件事,而爸爸却一病不起。当英子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完毕业典礼,回到家厨子老高却告诉她爸爸在医院病逝的消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英子没有嚎啕大哭,反而十分镇定地面对爸爸的离去。当年英子才十二岁,小小年纪的英子就帮着妈妈分担起家庭的重担。英子独立的性格、能干,跟爸爸从小对她的教育分不开,“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说的这句话时时萦绕在英子的耳边,激励着英子前行。是啊,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挫折、苦难,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或者是工作上的,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终将会取得胜利。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老师把少先队活动课的舞台留给同学们,我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举手报了名。然而,后期制作ppt的经历很悲剧,第一次做课件,毫无头绪,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遍,质量还是不好。那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几次想要放弃,妈妈在一旁鼓励我说:“做什么事都有第一次,敢于尝试的人,就能够从不会到会。”于是,我硬着头皮,在电脑旁一坐就是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第一次自制课件终于成功了,妈妈夸我做得比她好。紧接着,就是准备上课的讲稿,我绞尽脑汁将讲稿备了一遍又一遍,临近上课的前三天,我有时对着镜子试讲,有时把爸爸妈妈当作同学模拟上课,可谓是花样百出。在上课时,我的手心都是汗,说话断断续续、哆哆嗦嗦,动作也畏手畏脚的,紧张得不得了,甚至有时脑子忽然一片空白,接下去的内容都忘光了。同学们见我不说话,就开始小声议论起来。逃离讲台,太尴尬了吧,我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继续把课往下讲,同学们的声音变小了,取而代之的是不住的掌声。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因为坚持,才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学习中的我能知难而进,生活中的我也不甘示弱。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衢州的天脊龙门游玩。一路上,我们拾级而上,爬到一半,我就已筋疲力尽,腿脚发酸,只好坐在亭子里休息。望着山谷里长长的'天桥,和山对面险峻的栈道,我真想停下脚步啊!可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朋友跟着大人一路爬上来,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到了亭子还不歇息,执意要往上爬。我的脸顿时绯红,只好硬着头皮往前冲。登上山顶,我眺望着远处的风景,贪婪地吸着清新的空气,转念一想,我现在看到的无限风光,不就是用刚才的苦难换来的吗?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他指引着我们向着光明前进。英子的敢于面对,铸就了她坚强的性格,使她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其实做任何事,只要有不服输的干劲,没有不成功的。

  读城南旧事有感4

  在没有人声喧哗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的一隅,那个年代的人和物已被扬尘带走,但那段属于一代人的童年往事却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天真善良的英子,痴恋着丈夫和女儿的秀贞,痛失儿女的宋妈……

  让我们伴随那淡淡的书香回到那个冬日的下午,细细品味童年的味道。宽阔的大街上,没有匆匆走过的上班族,没有飞驰而过的汽车,只有孩子们的笑声伴着像是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铃铛发出的“叮铃”声,荡漾在安静的城南。但这声音里似乎还夹杂着些许“当、当”的整齐的铃声,那是送煤的骆驼队的铃铛在悠长地响着。骆驼的脚步是那么慢,它们是那样安详。或许静和慢才是老北京最原始的样子。如今,面对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面对眼前穿梭的汽车,你可还能注意到对面的小巷口,那位苦苦等待,苦苦痴恋的姑娘,妻子,母亲?或许,她再也不会睁着满怀希望的双眼,不再回首,不再期盼……

  我爱这段童年的故事,更爱怀着不朽的童真的英子。是她的纯真、善良,让可怜的秀贞母女得以团圆。不论是儿时的玩伴,家里的佣人,街坊邻里,还是偶遇的陌生人,英子都能用她那颗纯真的童心帮助他们。这正是大人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真情。然而,谁的童年不正是如此呢?幼小的我们从不会向任何人关上心门,不会疏远谁、欺骗谁……

  我依稀记得小时住在奶奶家时的一件小事。那天小朋友们在我家玩,谁知我一不小心竟打碎了一只奶奶最喜欢的,印着几条小鱼的玻璃杯。小朋友们见状,都回家去了。过了一会儿,东东领着他妈妈张阿姨进来了。张阿姨安慰我说:“别难过,奶奶不会怪你的,你说是小朋友们玩的时候没注意弄掉的不就行了么?东东陪你玩一会儿好不好?”我点了点头,和东东去院子里玩去了。可是,当奶奶问起我玻璃杯的事的时候,白天想好的话到了嘴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是不是和小朋友们闹,把杯子摔了?我都听东东妈说了,下回小心点玩。”我竟摇了摇头:“奶奶,是,是我不小心……不关他们的事。”我还是把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奶奶,可是没想到,奶奶以后再也没有提过这件事。我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童年的故事有很多,有的使我终身难忘,有的早已忘却,即使从长辈那里听说也是一脸茫然与惊讶。但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令我记忆犹新。

  这段往事像一泓清水,伴着淡淡的忧伤,似童年的味道,时刻荡涤着我的心灵!

  读城南旧事有感5

  寒假中,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名叫《城南旧事》,里面讲了作者林海英年幼时自己经历的一门门趣事和家里的一些生活故事。

  这本书里的众多故事都十分精彩、生动,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第一篇——惠安馆。在那里生活了一个女人,她很不幸,失去了女儿和丈夫,一整条小巷里居住的人们都无情地叫她疯子,嫌弃、厌恶着她,根本就没有人去喜欢她,就连她的父母都不太喜欢她了,对她也十分失望。她叫秀贞。

  英子的爸爸妈妈都告诫她不要靠近惠安馆,可后来,英子还是忍不住靠近了惠安馆,她常常与秀贞玩耍,而秀贞请求英子帮她找到她的女儿小桂子,并告诉她小桂子的脖子有一块胎记,英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英子在小巷里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妞儿,她们经常在一起玩,很开心。妞儿的父亲让妞儿唱戏、卖艺,戏唱不好就要打妞儿,妞儿的身体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一天,英子发烧了,可她却约了妞儿,她不能毁约,她来到了她们约好的地方。忽然间,英子看到妞儿的脖子后面有一块胎记,于是,英子立刻带着妞儿来到了惠安馆,让秀贞瞧瞧,妞儿是不是她的女儿小桂子。

  秀贞与小桂子母女相认,她们立刻收拾好衣物,坐上车,赶往车站,只留下英子在原地傻傻地发呆。

  英子十分善良,她对被人们叫做疯子的秀贞一点儿也不嫌弃,这使我十分开心。

  读城南旧事有感6

  《城南旧事》是我第一次看的小说。这本书非常的精彩,让我一看就非常入迷。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所记载和描写的一切事件和情景,都是主人公小英子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感受或思考的。这样一来,小英子经历的人和故事旧使读者既感到新奇,又觉得真实可信。小说在语言上、人物形象和故事的内容上,都体现了它的“京味”特征。为读者展现了浓厚的北京地域特色,如北京话、北京人、北京的风土习俗等等。

  我最喜欢“惠安馆”。这一段最精彩、最好看。英子帮助秀贞和妞儿团聚,但不幸死在了火车轮下。秀贞和妞儿好可怜啊!

  我也喜欢“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在是小孩”里的插叙那一段,体现了爸爸慈爱的一面,爸爸虽然严厉,但却是为了“我”好,不愿“我”养成不好的习惯。

  在“兰姨娘”中,为了让德先叔和兰姨娘彼此有好感,狡黠的“我”耍了心思抹去了“四眼狗”,反而说兰姨娘夸德先叔有学问。在午饭时,两人看着对方,表现了“我”的计划成功。在这里小英子的角色就像似媒人。她用她的聪明、狡黠,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

  《城南旧事》实在太好看了。到现在都让我回味无穷。

  读城南旧事有感7

  童年是美好的,如同一朵美丽芬芳的花朵。我们增长一岁,花斑就掉落一瓣。花瓣落完了,我们的童年也就结束了。到那时,我们就会怀念那美好的童年,细细回味着那时的酸、甜、苦、辣。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怀乡”作品,书中的一个个故事都表现了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的运用了儿童的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借主人公英子的眼睛,描绘了一幅北京的风景人情画卷。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本人对人生和生命体验的多重感受。故事里,作者将英子眼中北京南城的风光融入到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架设了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呈现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和真实的人性。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句句言语都深深感染着我:《惠安馆》中,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而感到畏惧,并和秀贞成为了朋友,还想尽办法,让好朋友妞儿和秀贞母女相认。她的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的本质,都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看海去》中,小英子蹲在草丛中与小偷的约定,又展现了英子的质朴、年幼时分不清好与坏的童真;《兰姨娘》中,聪明机智的英子做了一回月下老人,为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搭桥,给她们带来许多快乐;《驴打滚儿》中,宋妈失去孩子但顽强不屈的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中,英子的爸爸因得了重病去世了,小英子也就从此告别了童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童年如一条溪流,川流不息,一去不复返,思绪却如潮水般涌出。英子的童年是美好的、愉快的,所以她才对童年生活如此留恋,回味无穷。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南旧事》,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读城南旧事有感8

  翻开一页页的油墨馨香,思考一个个的人生哲理,相比之下,我的童年显得更无忧无虑,更活泼动人.这本神奇而美妙的书,让我感悟出真实的世界,为我呈出绝美的风景。翻过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幽的古城墙的味儿,老北京的画面,久久无法在我的脑海中散去……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宋妈、爱花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日子,深深地印在她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大家与英子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当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此刻,我不禁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自在。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正是因为她有这样的一颗心,她的童年才那么快乐。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人物的样子写的淋漓尽致,性格表漏无疑,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在眼前,作者的写作世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悟出许多道理。

  读城南旧事有感9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题记

  漫长的驼铃在童年的僻巷上飘荡,英子短暂又甜美的童年在回忆中愈发显出一种忧伤的幸福。打开《城南旧事》这本书,英子的童年生活就栩栩如生地展开了。

  《城南旧事》,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如水乱世。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对她来说,她很自由、很快乐。直到故事的终结,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离她而去的同时她长大了。她目睹着人间悲剧,由小到大,到父亲去世。她总是以天真澄澈的心灵,努力化解这些悲剧的负面意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故事的终结,所有人都叫她要长大,是的,她长大了。

  我沉浸在她的童年里。不得不说,看完英子的童年我感到很悲伤。“悲”来自于经历悲剧时英子茫然无助,“伤”是我为她的经历泣然感伤。人间真情留无计,今宵别梦寒。英子说,“我分不清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与坏人。”小小年纪,却道尽成人世界的善恶美丑。

  《城南旧事》里所有的悲剧,都是那个时代造成的。被封建伦理逼疯的秀贞、小偷、兰姨与宋妈也有各自的血泪史。

  而让人不得不叹服的是英子,她以纯真的童心折射出这些不幸的底层人物的人性光辉,在沉重的现实中保留了一片自己快乐的天空。

  英子的童年也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的回忆。眼角闪烁的是童年的余梦吧。犹记那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人们高谈阔论,粗糙的水泥地上,是我们用粉笔画出的方格子,跳起的马尾,甩出了快乐的曲线。那些欢笑哭泣的小事,那些明朗的笑容,那段在磕磕绊绊中成长的单纯岁月……童年,永远是我心底最大的温柔。

  《城南旧事》,留给我一份哀怀,一种眷恋。追忆之中,更多的是对社会人生淡淡的哀愁和对故土人情沉沉的相思。也让我恍然大悟,曾经童年的真善美不是丢失了,而是早已沉淀在我灵魂深处,让我们有悠长悠长的怀想。

  我们都不再是小孩子了,只是我们童年的欢笑仍随风一路飘扬。

  读城南旧事有感10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声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耳熟能详的小曲又在心底回荡,好像翻开一个复古的相册,在一片泛黄中去寻找那份童年的回忆。

  翻开《城南旧事》时,感觉书中的一切是那样有条不紊,恰似一首淡雅而朴质的小曲,荡漾着一种淡泊与纯洁,给人无尽的遐想。作者林海音以自己六岁到十三岁的生活背景,创作下这部自传体小说,用英子稚嫩的双眼去观察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透着一股淡淡的悲伤。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梦的一个符号,它承载着美好的希望,承载着人们对纯真的怀念。读着《城南旧事》,渐渐走进了书中,看着英子一点一点长大,一点一点懂事,心里充实了许多。大家对英子深厚的感情,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筑成的。孩子眼睛是透明的,透明的不带一丝杂质,就像英子看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她以另一种理解的态度去接纳她,只有她能理解秀贞的苦,这就是孩子的世界,真实朴质,不像大人,只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周围的一切。在英子眼中,秀贞是个善良,可爱的人,并不像大人所的“疯子”,对秀珍的命运更为同情。英子的善良让秀贞和妞儿母女走到一起,但最终却悲惨地丧生在火车轮下,结束了苦难的人生。英子没有想到,生活竟如此残酷。随着故事的发展,朋友和亲人也都在童年匆匆的脚步中纷纷离去了,英子经历了一件又一件事情,岁月匆匆,她也长大。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朋友了”是我感触深的一章。“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每每读过这句话,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面对父亲去世的噩耗,英子看似平静,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波澜,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必须要积极面对一切,承担起她应尽的责任,我在她的淡然中却真切的感受到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是何等的伟大。

  故事在蒙蒙细烟中结束了,满地飘落的花瓣,寄托着深沉的思念,在我身旁久久萦绕,美好而又朴实……

【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读《城南旧事》有感01-04

读《城南旧事》有感04-01

读《城南旧事》有感03-20

读城南旧事有感200字07-22

读《城南旧事》有感700字10-17

珍惜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12-27

读《城南旧事》有感650字10-28

读《城南旧事》有感800字10-28

读《城南旧事》有感(汇编15篇)11-26

读《城南旧事》有感作文65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