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1
【注音】yán guò qí shí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出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浮夸
【相近词】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相反词】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成语例句】
◎ 这种种症状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不无言过其实和不确的地方。
◎ 例如辨析教材251页练习中的"夸大--夸张",这两个词的相同处在:都表示"言过其实"。
◎ 作者本意也许是为了突出新闻事件的意义,但由于言过其实,反而使读者感到虚假。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2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故事
马谡是三国时的将领,他与哥哥马良,都在刘备手下做官。马谡爱好谈论军事,丞相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刘备总觉得马谡好高谈阔论,说话不踏实。刘备临死前,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刘禅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师表》。次年春,他率军伐魏。由于他忘记了刘备的忠告,派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败。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马谡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事后,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职务,降级三等,以处罚自己用人不当,造成败绩的重大过失。这时他才想起,刘备临终时嘱咐自己说,马谡此人言语浮夸,超过他的实际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于自己没有照此办理,结果铸成了大错。
言过其实的意思: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3
成语名称:言过其实
成语拼音:yán gu qí sh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浮夸。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言:语言;过:超过;实:实际。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来源: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成语造句: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言字开头的成语
言必信, 言不由衷 言过其实
包含有言字的成语
危言耸听 言不由衷 名不正, 片言九鼎 桃李不言 天子无戏 听其言而 言必信, 一言为重 一言兴邦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4
1 言过其实的故事
马良、马谡兄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将领。马谡很有口才,特别喜欢谈论军事,分析战局,而且总是能谈到点子上。丞相诸葛亮觉得他才能出众,很器重他。
可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觉得马谡这个人太爱吹嘘,做起事来不能脚踏实地。于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说起话来很浮夸,一点儿也不踏实,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对于这种人,绝不可以重用,否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带领军的队讨伐魏国,派马谡镇守街亭,防备魏军。结果,马谡一味逞强,竟然不听从指挥,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2 言过其实的材料
【注音】 yán guò qí shí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解释】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浮夸
【近义词】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反义词】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例句】你不要相信他~的许诺。
3 言过其实的点评
本来只适合做谋士的马谡,却被诸葛亮用做了将帅,属于用人失察与资源滥用,于是才损兵折将,一败涂地。因此,我们在叹马谡的同时,要牢记这两个启示,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明辨是非曲直,始终使自己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副平和的心态。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8.成语故事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