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目标,其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符合现代阅读教学观。本文将翻转课堂与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翻转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复杂为简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感知,从而实现对所学作品的更深的感悟与理解。
(二)更有利于阅读策略教学。根据认知和元认知理论的相关知识,阅读理解的认知观得以形成,它强调阅读的交互作用特征和理解的建构特征。因此,读者的两个重要特征(读者进行阅读时具有的知识与读者用来促进和维持理解的策略)形成了新的阅读观的重要因素,策略教学应运而生,即指读者用来理解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具体如下:确定重要内容的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推理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监控理解策略、激活原有认知策略[1],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探究,更有利于学生阅读时进行对自我策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更深入理解文章,学会用原有知识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完成同化加工。
(三)契合中学生认知发展和阅读心理。中学生心理具有过渡性,渴望独立的心态已十分强烈,在各种活动中精力旺盛,好胜心强,愿意充当角色担负责任。利用“翻转课堂”中的自主搜索学习,对学生的旺盛精力、好奇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动心理,又满足了学生表达交流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人的认知发展程度对阅读的`理解和掌握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应该遵循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进行课程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营造协作学习环境,起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自由阐述观点,提出问题,并与同学合作交流获得丰富的信息,达到更深层次体验和感悟文本的目的。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适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二、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目前在学校流行的阅读教学观是建立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行为主义理论和目标人类学上的,这些观点认为,阅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分成许多更小的技能,把这些技能逐一教给学生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种观点的假设是每一项技能是可以教给学生并被学生所掌握的,所有这些分技能的增加等于阅读能力。从这一观点看,读者被动接受文章里的信息,意思存在于文章本身,读者的目的是再造这些意思。这就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对于阅读缺乏兴趣。
(二)学生。首先,学生学习方式被动,自主意识不强,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想过要质疑,过于依赖教师,缺少主动阅读的兴趣。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更关注的是考试的成绩,对于阅读本身重视程度不高,阅读时间很少,阅读方法也不得当,一些学生回答阅读题更多依靠背诵教辅的参考答题模式,而不体会文章的深意,难以实现阅读课“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目标,而更多的是机械地完成阅读问题。再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差,缺乏主动积极性。
(三)教师。首先,教师阅读教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没有与时俱进,积极充分地利用网络、媒体、报刊等各种资源,建立丰富的阅读资源系统,影响教学效果。其次,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定好的学习目标,语文课程目标要三维立体化,要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设定,一些语文老师不能够看到其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显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学生很难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再者,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的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关注阅读作业与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个体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是否提升。
三、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以《社戏》一文的教学活动为例
(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教学时需要做学情分析,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的分析,随后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容分析,实现对现有相关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全面、深刻的把握,确立学生学习的目标[2]。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通过比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分清小说和散文的区别,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弄清《社戏》一文的结构,准确把握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事件,领会作者围绕中心事件选择哪些材料进行表述的,从而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思路。
(二)激活原有知识,观看视频,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知识解释和消化文章内容,这是阅读策略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激活原有知识策略,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阅读期望或者图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社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及关于鲁迅的相关常识,在此基础上阅读文章,注意生字词的积累,并思考百草园和平桥村的共同点及作者对这两个地方的情感态度。比较阅读两篇课文不同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接着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社戏,帮助生活在当代没看过社戏的学生了解社戏这种风俗活动,带入情境。回顾小说文体的基本常识,从小说情节发展的角度使学生精细化阅读文章。最后通过检测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程度,保证效果,同时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为课堂讲授提供方向。
(三)课堂探究。为了使课前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教师需要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问答,答疑解惑,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材料。教师根据课前学生测验结果准备相应问题进行课堂问答,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如: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我在看戏前后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提供相应指导。教师需要针对课堂重难点拟定课堂探究话题,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如:你如何看待小伙伴们偷豆的行为?小组成员按照学生能力、性格、学习程度分配,每个人承担相应分工,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思维能力。最后,教师根据课堂探究情况及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归纳,亦可让学生进行汇报总结。
(四)课后评价。首先,语文阅读教学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应朝着多元化测评方向发展。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来源,学生、家长也有一定的评价权力,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进步应得到重视。其次,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评价资料收集的思路和过程及协作学习中的表现。最后采用问答、辩论、观察、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测评,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3]。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杨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7。
[3]刘小兰。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庄林燕 陶梦恬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08-05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0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3-25
探究探究中国字作文300字10-2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
《伊索寓言》阅读教学设计11-17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15篇03-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