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论文
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师;角色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九年制教学大纲强调“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而现代阅读教学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行的对话,就是教师、学生就作品进行的对话。”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阅读中的对话之一,成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的:
一、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组织者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得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知识,并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怎样理解好教材。因此,教师首先是阅读的设计者、组织者。那么,作为教师的笔者是如何扮演好这一重要角色的呢?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通过精心创设情境来实现。譬如笔者在教《沁园春.雪》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天气骤凉,雪花漫天,大雪在寂静的夜中整整下了一夜。真是一场好大的雪啊!天亮了,仍没有停下,又一连几天,雪小了,渐渐的停了下来,不久天晴了,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射在皑皑白雪上,红装素裹,景色是那样的美!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这就为学生设下了悬念,学生的欲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我们乘上飞机飞啊飞,飞过皑皑白雪覆盖的中原大地,飞过冰封的黄河,缓缓地降落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黄土高坡,伫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白茫茫一片,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雪后的大地显得分外耀眼,巍巍群山,茫茫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此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教师继续创设情境:“此时此刻,你站在雪地上面对如此美景会想些什么?让我们随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一起来观赏雪景中的辽阔大地,随着他老人家的指点来欣赏黄河内外的美丽景色,领略我国英雄历史人物的风采吧!”这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探究课文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很快进入到文本的阅读中,与文本有效地进行交流。
二、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合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因此,教师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之一,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如在讲《风筝》一文时,让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自由轻读课文:
(1)少年的.我不许小弟放风筝,成年后的“我”回想起这事为什么要自责和后悔呢?
(2)小弟真的忘了这件事吗?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师生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师:当年的“我”为什么要踏坏小弟即将完工的风筝?还不许他哭呢?
生:因为“我”当事人认为风筝是没有出息孩子的玩意儿,“我”不同意他玩风筝,做风筝,是希望小弟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生:“我”希望弟弟有出息,才去管他,从严格的管教中洋溢着浓浓的兄弟之情,就像父母管教我们一样,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好,是一样的。
师:这是“我”当年的想法和做法,现在“我”想起来,思想感情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生: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我”当年的做法太粗暴了,这对小弟的精神是极大的伤害,因此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后悔。
师:小弟听了“我”讲当年的事时,他惊异地笑着说:“有这样的事吗?”请你仔细想一想当年的事,小弟会忘吗?结合你的生活,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不会忘记,这是弟弟不想原谅他。因此当年那是对小弟来说,肯定是难以忘怀的,他一定会深深地铭记在心里。生活中不也有这样的事吗?明明记着,可等到伤害的人向你道歉时,你却故意说:“有这种事吗?”其实我们记得很牢很牢。只是我们不肯原谅对方而已。
生:我认为小弟没有忘记这件事,他说全忘记了,可以从中看出小弟善解人意,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容的情怀,不想让对方愧疚。
生:没忘记,只是因为小弟善解他人之意,他怕哥哥难受,为让哥哥不再有愧疚之感,故意说自己已经记不得了。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使学生在阅读时认真细心,更有助于对课文的认识、理解,更好地做到与文本对话。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疑问及看法后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实现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双方对话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性空前高涨,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完成。
三、教师是阅读教学中的感染者、促进者
我们知道,学生的快乐、自信情绪并不是由未知需要的满足来激发的。成功需要的满足是引发快乐、自信情绪的又一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给他们提供自由的舞台,让他们在阅读中展现自己的才华,更进一步促发他们的成功感、愉悦感和朗读热情。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佳途径之一。
为使学生喜欢朗、热爱朗读,笔者多采用教师朗读及学生之间朗读比赛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的真情能求得学生的实感,尤其是学生刚接触课文时,教师的朗读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感染力,使学生欲罢不能。学生在教师的朗读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朗读技巧,受教师朗读的感染,激发起他们朗读的兴趣。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杜甫在颠沛流离之际所作的一篇忧国忧民之作,在朗读前笔者首先把握好作品基调。杜甫有才华,有广博的胸襟,可惜生不逢时,逃亡漂泊,经历艰辛,到晚年求亲告友盖得起一处草堂。生活的困顿,命运的坎坷与希望国富民安的雄心壮志的矛盾,使他的诗歌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读前部分时节奏放慢,语调低沉,以此表现诗人的不幸,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段时,声音陡然生变,由前面的悲苍转而激烈奔放。学生倾听着如泣如诉、时高时低、或急或缓的朗读,耳醉其声,身醉其境,心醉其情。从入心、入境、入情的朗读魅力中感受朗读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文本对话中。
教师可以再在学生喜欢朗读的基础上再组织朗读比赛。比赛前让学生充分准备选自己喜欢的童话、诗歌、故事、散文进行朗读比赛。每个学生都有竞争思想,有争胜心,都渴望在朗读比赛中一展才艺,拔得头筹。为此,他们平时收集能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文章,揣摩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在比赛中,有的感情沉郁,让人随之落泪;有的高亢激昂,让人振奋;有的言情并茂,令人感动;有的娓娓道来,让人深思。台上如泣如诉,时高时低,或急或缓的朗读博得台下学生阵阵掌声。一次次的比赛,一次次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每学一篇新的文章都促使他们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作者的感情,语言的特点,人物的情感,从而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做到与文本对话,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教师的角色定位不仅仅只是有这些,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互相交融的,重要的是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笔者相信,每位教师只要找到自己角色定位,扎根课堂教学,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定会放出灿烂的笑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冀东升.试论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J].西部教育参考,2007(6).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论文】相关文章:
“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文3000字10-28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0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3-25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探寻意见09-05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探寻意见06-24
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探寻意见06-18
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11-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