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表的故事读后感

时间:2018-04-29 09:31:0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拆表的故事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拆表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拆表的故事读后感

拆表的故事读后感1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我最敬佩的人。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里,它深刻体现了陶行知为国家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生活很艰难。他从小就十分懂事,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小小年纪就主动帮助母亲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母亲给他喂香甜可口的红薯时,他吃几口便怎么也不肯吃了,用力地把红薯推到母亲嘴边让妈妈吃,从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他对母亲的爱有多么深厚!

有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陶行知写的《拆表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有一位夫人来探望陶行知,却没有带她的儿子,陶行知感到有点奇怪。询问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她的儿子拆坏了她的新手表,这位夫人很气愤,痛打了他一顿。陶行知却很欣赏这个孩子,准备去看看他。来到这位夫人家,他耐心地向孩子了解拆表的原因并带着他去了修表店。请师傅修表的同时让孩子在一旁仔细观察,又买了一只旧表让他回家后认真拆装,孩子很高兴,那位夫人也对陶行知的教育方法啧啧称赞。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感触。其实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些家长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习惯让我们服从他们的意愿,干涉我们独立创造、探索和发现的空间。记得一年级学过一首小诗《双手和大脑》,“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正如这首小诗所说,手脑结合,灵活运用,敢于思考,善于发现,思维才能越来越丰富!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励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我衷心希望家长们放开你们的双手,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拆表的`故事读后感2

  我在《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上有幸读了《拆表的故事》: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把妈妈的手表给拆了下来,陶行知知道后,便带着小男孩去修表店修表,小男孩聚精会神地看着修表师傅是怎样把“滴答”声恢复的。临走前,陶行知又花钱买下一只正在走的闹钟,给小男孩回去体验拆了又修好的感受。

  瞧,这小男孩多么酷爱探究,热衷学习啊!同时,我也被陶行知先生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所感动!这不禁使我想起我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相同的事。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天气很热,我正在睡午觉,可一旁的闹钟一直“滴答,滴答”的响着,让我心烦意乱。我心想:要是可以没有这声音,但闹钟还可以走,不就不会影响我睡觉了吗?说干就干,于是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立即行动起来。在四处翻找,等螺丝刀,小刀等工具齐全后,我就开始拆表了。

  我先是用螺丝刀旋开后盖,然后把时针、分针分放在一边,再取出机芯,特别是里面还有一圈铁皮卷在一起,特好玩,刚一动就“啪”的一声弹开来,吓了我一跳呢。我立即手忙脚乱地从头卷起,可怎么也卷不到原来那个样子了,时针和分针也不知道被刚才弹开的铁皮打飞到哪去了,好容易才床下找到,重新组装的时候,不是零件找不到,就是多出来一堆的小玩意,甚至后盖也盖不上了。唉,满头大汗的我只好傻愣愣地坐在地上一声不响,呆呆地看着那堆玩意。

  晚上,爸爸回家看到他心爱的小闹钟被拆成这样,不禁大发雷霆。我心想,完了,管他了,眼一闭,心一横,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不解释的话连机会都没有的。于是我一股脑把自己的想法和经过说了出来。爸爸听了以后,严肃的脸色立马笑成了一朵菊花。爸爸告诉我:“这个发出“滴答”声机关你是找不到的,因为这是分针、时针的齿轮相撞所发出的声音。”

  “好了,让你妈去钟表店把钟修一修。”爸爸一边找失散的零件一边着笑说。

  我弱弱地说:“我也要去,我想看看我苦心拆下来的钟是怎么修好的。”

  跟着妈妈来到钟表店,只见修表师傅拿起工具,熟练地把我拆下来的零件一个个地安好了。我看见了“康复”后的闹钟开心地说:“哇,完好无损啊,哈哈哈,这下我也知道怎么修表了哦,我下次还要拆!”

  妈妈瞪了我一眼,说:“敢!再拆你自己修!修不好给你几个毛栗子吃吃。”

  我吐吐舌头,不吭声了,不过心里却不服气:自己修就自己修,没啥大不了。我不就是先前拆下来的次序不对嘛,看了师傅拆了一遍我也会了呀,也没啥难的哇。

  这就是我和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的相似经历,现在想起来真是好笑。不过,这个经历让我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就是大人一定要理解我们喜欢探究的孩子,支持我们学习中所犯的错,并让我们亲历过程,我们获得的知识才更牢固。

拆表的故事读后感3

  陶行知爷爷的《拆表的故事》中,讲了一个小孩子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想了解手表里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响,就把手表给拆了。起先,妈妈不肯原谅他。后来,陶行知爷爷的话让妈妈懂得了要尊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拆表是因为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就是一种求知欲,原是有出息的表现。你打了他,不是把他的求知欲打掉了吗?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一顿,不如引导他把事情做好,培养他的兴趣。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就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学习爱迪生的母亲,那么理解、宽容孩子,那么善于鼓励孩子去动手动脑,这样,更多的爱迪生就不会被打跑、赶走了。”读了陶爷爷说的这段后,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春天的周末,我闲得无聊,便来到院子里,拿起一个小铲子,把花坛中的土挖来挖去地玩。这时,一条蚯蚓突然爬了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好奇地看着它,发现蚯蚓能自由自在地在土中爬来爬去,我便想:为什么蚯蚓能够随意地在土中爬来爬去,而我却不能呢?于是,我便抓了一条,把它放在地上,仔细观察,不一会儿,我发现蚯蚓头部比较圆,外面还有一层比较硬的壳,非常适合在土中穿梭。

  当我正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十分开心时,爷爷从屋里走了出来。他发现我在翻土,还在玩蚯蚓,立刻火冒三丈,一把抓起我的耳朵,骂道:“你在干嘛?只知道玩玩土,有什么意思?你给我走开点,别再碰土了,弄得像个泥猴子,小心我揍你!”我听了爷爷的教训,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乖乖地把土重新整理好。

  但是我仍不肯善罢干休,还想从泥土中有新的发现。在妈妈的支持下,第二天,我趁爷爷不在家,又开始翻土。忽然,我发现每棵植物下面都有一根白白的、长长的东西。我便好奇地问一直在旁边看我“玩土”的妈妈,妈妈说:“那东西叫做根,每棵植物下面都有,它负责吸收泥土中的营养,再传输给植物的其它部位。”我想:这根真像我们的嘴啊。

  《拆表的故事》中,陶行知爷爷对那个斥责了孩子的妈妈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我庆幸自己拥有好奇心,拥有允许我“瞎闹”的妈妈。在好奇心的引领下,我开心地“玩土”,在玩乐中学到了知识,解开了我一颗混沌的童心。

【拆表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名人托里拆利的故事

2.拆作文

3.那件拆了又拆的毛衣作文750字

4.神奇的体温表哲理故事

5.拆滕记叙事作文

6.我帮奶奶拆棉袄

7.我学会了拆窗帘的作文

8.《故事里的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