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关于脚踏实地的论据实例(三)700字
欧阳修劫奋学习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四岁的时候,他就死了父亲,由母亲给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到了人学年龄,欧阳修因为家里穷,没法进学堂读书,只得跟着母亲学习。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作纸,用芦苇秆作笔,就在地上学起来。
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启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终于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有了自学的能力。欧阳修更加刻苦勤奋了,二十二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踏上了仕途。欧阳修做了官之后,政务十分繁忙,但他仍然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创作。他曾经对人说:“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可见,欧阳修是多么勤奋,连上厕所的时间也不轻易放过。
郑板桥以勘补拙
郑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他天资并不聪明,记忆力也不好。但勤能补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工夫。例如: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它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彻底弄懂才肯罢休。他不仅勤于读书,还勤干思考和勤于练习。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动不动地发呆,别人跟他说话,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问,或前言不对后语,其实他是在专注地思考问题。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坚持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有好几次的中午,图书馆的管理员临走时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然而,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却啥也没听见,于是,他就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又钻到他的书堆里去了。
1979年1月。他应邀赴美,在那一百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每天从上午七时到下午六时都是在图书馆和办公室度过的。午餐就是一点干粮和水果。因而,在美期间,他又写出了《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的论文,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受到美国数学界朋友们的好评。
【脚踏实地-关于脚踏实地的论据实例(三)700字】相关文章:
3.脚踏实地
4.脚踏实地
5.脚踏实地
6.脚踏实地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