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创造了一种诗意
不知何时,淅淅沥沥的雨声进入梦中,待儿子起来上厕所,急忙迷糊地问:“儿子,麻烦看一下几点了?”我每天要给儿子早早地弄好饭,因为他上学很早。可是自放假以来,早上总是起晚了,有点恋床。
“五点五十了!”儿子的语气似乎很不满。他这几天正在考前突击,昨晚打算今天早起背诵英语的,可是又晚了。他可能怪我没叫他。
先生一骨碌爬起来,匆匆洗漱,六点准时带儿子出发了。先生这段时间很辛苦,公公病了,他要先送儿子去上学,然后再去看护公公针灸。没让他们吃上早饭,我心里涌起几分愧疚。
我向窗外看看,天空灰蒙蒙的,雨声依旧,我闭上眼睛,想伴着这雨声再睡会儿。
听雨,历来是文人雅客的一种享受。唐代的诗人陆游曾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写出了卧听风雨的妙境。而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表达的是闲床听雨的愁绪。还有蒋捷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更是写出了不同时期听雨的深刻感悟。其实,不管怎么听,不管在哪里听,都是从雨中感受的一种情愫,我虽然没有诗人的情怀,但也喜欢听雨。
雨创造了一种诗意,雨打芭蕉,雨打窗棂,雨巷,每种意境都有几分悲苦,愁怨。其实,春雨细如丝也好,夏雨大如帘也罢,又怎不是一种柔润和欢快呢?
春雨轻轻的、密密的,温柔地滋润万物,似春姑娘的玉指在点润,那么纤柔,那么神奇,于是,花悄悄绽放了,叶默默舒展了。我喜欢独沐细雨中,缓缓地漫步,和着它的节奏,和着它的轻柔,感受它的浪漫,可以仰头,闭上眼睛,任其抚弄我的发丝,任其撩拨我的面颊;可以低下头,任我思索,任我呓语,它就那么静默的陪在我的身边。
夏雨哗哗的,烈烈的,来了,就爽快地倾泻,痛快地冲刷着万物,似乎想洗去所有尘埃,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清新透亮。我喜欢独沐大雨的洒脱,哗然雨声中,任我伸开双臂自由伸展,任我扭转身体恣意旋转。如果你能想象水帘洞的奇妙,你能感受一帘幽梦的浪漫,那就会体会那拨开层层雨帘的惬意了。衣服湿透了,头发贴在了脸上,心里却是乐透了。
雨营造一种温馨,带来一种幸福。凄风冷雨中,如果能独处草棚一角,躲过寒冷,拥有一点点的温暖,那份侥幸躲过冷雨的快乐就会洋溢在心头。如果能在一个温暖的居室里,光着脚站在地板上,看窗外冷冷的秋雨,看路人瑟瑟发抖,艰难跋涉,泥水溅满裤脚,心里就会溢出万分幸福。
想着雨,听着雨,似乎睡不着了,于是起床,光脚跑到阳台的窗前…
【散文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next88)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特点】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听雨创造了一种诗意】相关文章:
4.听雨
5.听雨
6.听雨
7.听雨
8.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