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独生女
我是独生女1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是爸妈的宝贝,每当有好东西时,我就可以自己好好的享受,家都好羡慕我没有兄弟姐妹,可是每次要玩游戏时,我要一次扮演两个角色,很无聊。当独生女有许多好处,在家里要有什么就有什么,例如:妈妈会帮我买许多漂亮的衣服,所以我的房间里总是摆满了许多心爱的娃娃和衣服,我觉得我很幸福,可以独享父母亲的爱。
但是当我要下棋时,都没有人能陪我玩,就觉得很孤单。有时功课、打扫没完成时就会听到:“品妤啊!功课写完了没?打扫都做了没?”真希望我有一个哥哥或姐姐能教我许多功课,帮我打扫家里,也能陪我一起玩和聊天。每天我去学校的时候都会看到兄弟姐妹在聊天、打闹、玩游戏,有时还会看到哥哥帮弟弟送早餐的温馨画面,所以虽然大家都说独生女很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能够坐享其成,像小公主,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位好姐姐或哥哥陪伴着我。
大家都说独生女个性娇生惯养,是千金大小姐的脾气,像牛一样固执或生气时向母老虎,可是还是有善良,温柔、坚强、合群的女生女,希望大家不要有呆板的想法而误解独生女,也希望每个独生女改掉不好的习性,让大家留下好的印象。
我是独生女2
近几年来,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课,我旨在引导孩子正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形成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起涉及设计自我和规划人生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解,我预设了条理清晰的四个教学环节:当代独生子女面面观,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亲情传真,总结延伸。我还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辅助孩子深入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活用已有教学资源
本课学习中,如果按教材顺序来讲,学生只能通过讨论来了解人们对独生子女的评价及其原因,就缺乏直接的感受体验,于是,在有选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我从孩子的实际生活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及时把社会上的新信息、新问题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生动性,使这门课向儿童自身开放,向他们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他们生活的社会开放。因而,我读了学生的周记,安排了亲情传真,这样强化了他们的体验。这样,教学内容不是一个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真正的博大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孩子们在一定的情绪体验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所以,教学中,我创设了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观看七岁的肖梦杨勇挑家庭重担的视频,从而联系自己讲讲喜爱那时现实生活中如何承担责任;读妈妈信,了解独生子女家长的复杂心理;写一写宣言等,让孩子不知不觉参与到教学活动去,触及和调动他们的情感,改变或形成了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走进学生课外生活
课外实践是品德与社会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催化学生情感养成。课外实践,可以是课前的活动,如我组织孩子们在周记中吐露心曲,还让家长抽空给孩子们写上期末寄语;更重要的是课后延伸,把自己的宣言告诉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把宣言转化成实际行动。这样,让学生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收益,提高了社会生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纵观这堂课,收集的资料不少,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但细细思来,其中的问题还不少。
1、层次不够清。整个一堂课尽管活用了很多资源,但我没有很好地整理,以致教学层次不清,而且每个教学环节知识蜻蜓点水,没有给足学生交流的空间,所以学生没能真正联系起自己的生活。这是第四课的第四课时,我的导入很直白,没有自然地与前一课时链接一下。
2、课堂有些闷。究其原因,缘于我的引导,学生只是在揭独生子女的短,没有了气势。如果在看了小孟阳的梦阳的生活片段追问: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好孩子?再总结:独生子女当然有好的一面,大家应取长补短。这样一来,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信。
3、及时关注,生成资源。对于学生的发言,我没有很好地归纳,如学生讲身边的小皇帝、小公主时,我应点明什么是挑食,什么是懒惰,什么是不体谅,强化孩子的认识,进而水到渠成地讲一讲班中的例子。又如孩子小组交流身边的小皇帝时,我没有组织好全班大交流,对一些不好的习惯孩子们其实是不清楚的。我应帮着归纳、引导,提升其认识。还有“宣言”一环节,没有明确宣言的对象,没能细化。
4、如何让学生用情去体验是个困惑。尽管妈妈信是那么感人,但从孩子的神态来看,他们不能身同感受。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很难。“宣言”是写了,也豪迈地说了,但真的能到行了吗?
这一堂课带给我无尽的思考。今后,我会勤学习有关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进步。
我是独生女3
一、教材解析
1、基本简介
《我是独生女(子)》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第四课。本课的编写意图在于让学生知道人口无限制增长给地球、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从而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同时让他们明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能够正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懂得可以通过努力克服不足,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2、地位与作用
三年级曾经出现过以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会家庭亲情为主的教学单元。本册教材这一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前三课侧重于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直面家庭矛盾,学习处理家庭矛盾的方法,学会与父母沟通。而第四课《我是独生女(子)》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以家庭为主题但又不局限于家庭的两个突破:
(1)它由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这一家庭现状出发,伸展到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上,隐含着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体现教材的综合性。
(2)它从独生子女面临娇生惯养的家庭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正确地认识在当代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自己,寻求解决的办法。
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衔接、拓展、深化的重要作用。
3、教材内容结构
本课教材分为“不堪重负的地球”和“我会被宠坏吗”两大版块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用2课时来完成,我设计的教学案例是第2课时,以“我会被宠坏吗”这个版块的内容为主。
二、学生实态分析:
作为当代的独生子女,他们拥有着很多的优势。社会学者和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比较早就得出结论:独生子女生活在营养多、安抚多、知识多、期望多的环境里,大多比他们的父辈活泼、开朗、自信,感情丰富细腻,兴趣爱好广泛,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
但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相当多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造成了为数不少的独生子女任性妄为,以自我为中心,娇气怕吃苦,依赖性强,俨然是家中“小皇帝”。我执教的怀德苑小学五(1)班38个学生中,有36个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数的家庭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典型“421”结构。据我了解,每天早晨为孩子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的家长不在少数,大部分女生的辫子还是家长梳的,甚至还有上下学时为孩子背书包的。而且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相当优越,所以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挑食、浪费等问题也相对比较突出。
五年级的儿童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独立的看法,这是他们“懂”的一面。但在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等方面尚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尤其在认识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这方面认识较为浅显,这又是他们“不懂”的一面。因此,本课就是要从儿童生活中这种“似懂非懂”的基础出发,进而帮助他们学习处理家庭、社会深层次的问题。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如教材中的“小资料”,是专家经过调查研究的结果,为孩子对独生子女的成长建立了科学的认识,所以应该带领学生好好阅读。
(2)针对教材不足,补充拓展:如针对本课教材缺乏独生子女自强自立、具有说服力的直观性案例的情况,我补充了一个真实感人的独生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认同感,激发他们挑战自己、磨练自己的信心。
(3)改变教材,另辟活动:如教材中安排了写独生子女宣言的活动,我认为活动的开展应该对学生的行为更有指导意义,而不是较空洞的宣言,所以摒弃了这
个活动,另外开展了小组制定行动方案的活动。
2、关于社区资源:
我领着班级的部分学生带上摄象机以记者的身份走进怀德苑社区、走进独生子女学生的家庭进行采访,使学生更真切地了解人们对独生子女的种种评价。
3、教师资源:
作为教师的我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所以我把我自己也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这节课就是以我家的独生子女光荣证为话题拉开帷幕的。
4、学生资源:班级里也有一些独生子女自强自立,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生动鲜活的事例,来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另外,班级里还有两个学生来自非独生子女家庭,虽然本课探讨的话题是关于独生子女的,但也不能冷落他们,可以让他们也来谈谈自己的非独生子女生活,引发其他孩子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和学情,我给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对独生子女的评论,从而认识到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既有不利的因素,也有有利的因素。
2、通过学习、反思,能够正确看待现在社会环境和背景下成长的自己,并且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3、树立成长的信心,能够正确对待家长的宠爱,并且明白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实施过程
(一)教学结构
认知
明理
导行
(二)具体实施流程
1、猜猜荣誉,切入话题
教师神秘地掏出一个小红本子让学生来猜猜是老师的什么特别荣誉,引出教师的独生子女光荣证,切入“我是独生子女”这个话题。借助这个教学环节,与教材的第一版块内容“不堪重负的地球”做了一个续接,同时使学生感受拥护国家政策的独生子女父母们的社会责任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因为大家共有“独生子女”这个名字,学生就容易打开心扉诉真情、讲真话。
2、直面生活,反思自己
(1)倾听评论,畅谈感想
在听评论之前,先请学生来做一道数学题66000000+34000000=?利用这道数学题,使学生对独生子女这支人口大军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从而为“如果我们被宠坏,这一亿人就将成为社会的负担和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被宠坏”这个信念做支撑。
给学生播放一段人们评论独生子女的录象,使学生认识到人们对独生子女的评论褒贬不一,在此基础上听听学生的心声。
(2)评论照片,反思自己
承接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导入到下一环节,人们的这些批评不够全面,有些以偏概全,那么是否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呢?请大家来看一组独生子女的生活照片。你看到了这些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发现身边的独生子女的确存在不少的问题。
教师就请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找找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这些娇生惯养的问题,也可以谈谈你身边存在这些现象的孩子。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不足之处。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3、现场辩论,得出结论
教师组织学生闭上眼睛,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思考并作出判断:正因为有不少独生子女身上存在这些问题,所以很多人对我们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了担忧甚至怀疑,这么多个家庭只有一个独苗,独生子女会不会被宠坏呢?认为不会被宠坏的同学请高举右手,认为会被宠坏的请把右放在桌上不要动。
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分出赞同与不赞同两个阵营,从而展开辩论。辩论的过程非常激烈,有的学生就列举了班级里有的学生虽是独生子女,但自理能力很强,而非独生子女也很自然地参与近来,讲述他们的生活。教师在辩论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达成共识: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我们的重视,我们享受父母长辈宠爱的时候没有付出,那么现在是家里的小皇帝,将来可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我们这一亿独生子女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和难题。如果我们能重视这些问题,从小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一定不会被宠坏,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能够承担起家庭、社会给予我们的重任。
4、制定方案,挑战自己
(1)阅读资料,树立信心
请同学们读读书上29页的这则小资料,想想它告诉我们什么。这段资料言简意赅,阅读之后学生很快就能参悟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虽然有差异,但不存在本质的区别,独生子女不比非独生子女差。
(2)聆听故事,榜样引领
伴着抒情的音乐,教师深情地讲述杜瑶瑶的故事,学生专注地聆听着。听完故事,教师请学生谈谈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或想对大家说。
学生被瑶瑶的故事深深感染,他们的感言发自肺腑,十分精彩。
生1:我觉得我们也要像杜瑶瑶那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做一个顽强的人。
生2:跟杜瑶瑶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太幸福了。我们班里许多同学的.家庭条件都比杜瑶瑶好,她都能这样懂事,这样优秀,我们没有理由比她差。
生3:我是妈妈在四十岁时候生的,她为了生我,得了一身的病,可我却从来没有像杜瑶瑶那样照顾过自己的妈妈,我为妈妈做得太少了。(这个学生低声地说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3)直面问题,出谋划策
接着学生的发言,教师说瑶瑶是一个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顽强的独苗,而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幸福、优越的环境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针对独生子女身上已经出现的这些问题,想想对策,我们怎样才能够这些问题的产生,六人小小组交流讨论,并制定克服这些问题的行动方案。
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制定的行动方案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想到的是多干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说明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是缺乏经验,二是没有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独生子女在生活里的娇生惯养的具体表现联系起来思考,所以就找不到更为具体可行的办法。
采用的矫正策略:我把之前出示过的关于独生子女的有哪些娇生惯养行为的照片又一次呈现在学生面前,还让他们联系自己在生活里的一些表现来全面制订可行的方案。
取得的教学效果:从下面各小组的交流意见汇总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启发之下,思路开阔了,提出的很多行动方案具体可行的,能够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有效的指导作用。
生1:我觉得要多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碗、扫地、拖地、星期天还可以当家做小主人,买菜做饭。
生2:还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女生学会自己梳头,早上自觉起床,不用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催促,自己背着书包上下学,回家功课做完自己收拾书包。
生3:多结交朋友,建议父母,在假日里多联合几个家庭聚会。
生4:在与同学相处时多宽容多体谅,学会分享,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要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享,避免总是独享一切。
生5:我认为还有一点很重要,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有时不是我们不想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是他们不给我们机会,总怕我们受伤,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如果过分地宠爱,我们会被充坏的。
(4)分发奖品,分享谦让
学生的想法可行也很有价值,而我们这门学科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认知的发展不能代替行为的发展。所以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发微笑徽章的活动,祝愿每个同学能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挑战。我请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来分发徽章,但有意少放了几个,看看学生的反应,检验学生是否有分享和谦让意识。由于学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他们的反映很真实,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小组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有的小组表面风平浪静,而没拿到的同学则一脸无奈;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有一个小组里有两个孩子都主动让出自己分到的徽章给别的同学,我问其中的一个女孩为什么愿意让给别人,她说:“我可以把这张笑脸挂在心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孩子是否能成为有责任感、心中有他人的独生子女,还需要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培养与指导。
最后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虽是独生子女,但我们有父母更精心的培育,如果我们也能与他人分享,在生活中自强自立,那么我们的成长之路不但不会比别人差,而且会更精彩。这首《我能行之歌》送给每个同学,祝愿他们早日成为生活的小主人、小能人!
(三)板书设计:我是独生女(子)
较自私会分享
怕吃苦常磨练
宠坏?依赖多多独立不会!
不合群学交往
左边是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右边是相对应的概括性的解决方案。
六、教学反思
本课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点重组教材
本课教材主要是抛砖引玉,基于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动态进行的,本课内容又是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因此,在实施本课教学时,我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用照片、录象等方式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所以,学生在反思自己生活表现的时候,能够真诚地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在合作探究中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
我酌情设计了两次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第一次是辩论,第二次是小组制定成长行动方案。这两次合作都立足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立足于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因此,学生在合作辩论、互相补充、更正中更深切地认识到了独生子女被宠坏的根源,和不会被宠坏的关键因素,他们又在合作探究中找到了指导自己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使课堂教学成为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部分。
3、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课如果单以“讨论会”的形式进行,学生可能一开始会饶有兴致,但渐渐将演变为个别学生表现的独角戏,所以我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猜猜荣誉”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评论照片”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借“现场调查”来鼓励学生的参与性,用“发发奖品”来考验学生的真性情,让“同唱歌曲”增强学生的进取心。
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1、针对课堂里即时生成的有效资源,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智慧体现得还不够。如学生辩论的时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机智,调动、引导学生,我把握得还不到位,所以辩论的层次性体现不强,。
2、对于课堂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评价的针对性不是很强,不能很好地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判断,并对自己今后的行为作出有效的选择。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多阅读、多聆听、多操练、多反思,努力在理论的指导、实践的操作、教后的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
我是独生女4
在人们的印象中,独生子女都是娇生惯养的,父母亲把他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亲总是对独生女百般宠爱、百依百顺。但我也是独生女,而我是独生女行列中与众不同的一员。
我是独生女,我骄傲!因为我不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小姐,我没有被染上独生女的通病——“公主”病;我也不是“假小子”,我是一个能独立生活的女生。从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可以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了。每当一家人吃完饭后,我就会主动去收拾桌子,洗碗筷;做完作业,我会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我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会洗自己的衣服,然后再看一会儿书,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学校,值日,我也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还会帮助其他同学做好值日,我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呢。
我清清楚楚的记得10岁那年,我就会自己做米饭,炒鸡蛋了。现在已经会做很多拿手菜,比如黄瓜炒蛋、西红柿炒鸡蛋、红烧肉……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我还会露上一手,招待客人,听到大家对我做的菜赞不绝口,心中感到十分自豪。全家人的衣服,大件小件我也全包了,有时用洗衣机,但基本上都是用手洗,时间越久我的本领也越大,家人们也越来越省心了。
我是独生女,我骄傲!是因为我比其他独生女们更坚强、、更优秀、更独立。我从来不让家长为我操太多的心,因为我已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生活。所以爸爸、妈妈为我放心,爸爸、妈妈为我高兴。
布迪曼曾经说过:“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独立自主是人生最重要的经历,只有经过种种磨难培养,才能坚强;勇敢地挑战困难,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少年。将来我还要学会独立生活,学习本领,为祖国作贡献,让父母、老师为我而骄傲。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必须独立自主,这就是我,一个独立自主的我,不让父母操心的我。
【我是独生女】相关文章:
1.我是独生女
3.独生女的幸福生活
4.我是我
5.我是我
7.我是……
8.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