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作文(精选4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弃疾作文 篇1
到底什么是爱国呢?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为国家慷慨赴义呢?在宋朝就有好多爱国人物,如北宋的岳飞,南宋的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和李清照等。现在,我想要分享的是辛弃疾的爱国故事。
辛弃疾被誉为第一爱国词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脉的诗人。公元一一六一年北宋被灭亡时,老百姓群情激愤,各地纷纷自组义军抵御金兵,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就领导大约二千名农民对抗金兵,获得重要的胜利。辛弃疾的义行不仅打击金人的侵略,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为了彻底打败金兵,义军主帅耿京听从辛弃疾的建议,派他到朝廷商谈合作事宜。当辛弃疾圆满达成任务时,耿京却被奸人张国安所害。他悲愤填膺,只率领五十余人马就直冲五万人的金营捉拿叛徒张安国,趁张安国与金将饮酒时,捉拿张安国至京城,斩首示众。而辛弃疾最后不得已只能南渡归宋。从此就在南宋一展他的长才。
辛弃疾南归后,他独排众议:“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但主和派却对辛弃疾的抗金行动表示反对,从此之后,辛弃疾竟被逐出朝廷达二十年之久。直到辛弃疾六十四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再度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才又把他找来,辛弃疾心愿未了,想藉此机会实现抗金愿望,到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他去世前还一直大喊:“杀贼!杀贼!”可见其抗金决心至死不渝!
辛弃疾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国家着想的,可惜在最关键的壮年期被迫归隐山林二十年。他所写的词真情流露,令人荡气回肠,并蕴含有志难伸的感叹,也只能说是时不我与!辛弃疾有此才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爱好读书的结果。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学习辛弃疾努力不懈的精神,不但把读书当成习惯,甚至是嗜好,好好地学习书中的知识、汲取书中的智慧!
辛弃疾作文 篇2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铁马冰河,纵横驰奔,是你终生的渴求,怎奈岁月不待,国都南迁。你不再有机会驾迅如的卢之骐骥,听声如霹雳之弦惊。江南水乡,怎适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你只好把半生感慨托付深深的凝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凝望,望里是深深的恨。挑灯看剑,寒光乍现,吹角连营的画面在你梦境中浮现。沙场点兵,铁马冰河,击退侵袭,收复失地,你渴望勒功燕然。但是,梦终归是梦,它太脆弱,脆弱到碰到斑斑鬓角便会破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壮心不已,终已无用武之地。你的心太大啦,大的装得下天下,难怪你心头恨难销。金军大军南下,铁骑踏破万里河山。你恨,恨国家破碎残离,恨当局者迷,恨奸佞当道,最恨的还是自己,早生华发。(中国作文网 www.alivepics.com)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凝望,望里是切切的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黄沙滚滚,战斗频仍。但无数山石障碍却阻挡着你!看一眼竟已成奢望。长安故都早已沦陷,汴梁城也已成了金人的地盘,偏居一隅,举目四望,半壁江山已然左衽!眼前江水滔滔,青春伴着白发对斑斑鬓角的占领而宣告灭亡,与江流俱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江水带走了你青春最后一片碎片,只有不甘死去的理想还牢牢抓住你的心房。
这样一来,你真的是孑然一身了。是啊,你连青春都没有了,谈何理想?谈何报国?只有郁孤台上,郁愁打湿的凝望的双眼;郁孤台下,孤独东去的浩浩江水和着行人苦涩的泪。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凝望,望里是沉沉的叹。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声势如虎;回首当下,仓皇北顾,风雨飘摇,大道不行,报国无门。四十三年,几回回心里,梦里,披坚执锐,拍刀跃马,在烽火扬州路。唉,你多希望如刘裕一样率军北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堪啊,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热闹景象。耻痛不再,欢庆有余!既然无人能为天下而忧,就让你出一把力吧,但是,甚至无人问你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北方,战火烧红了半边天。
郁孤台上,北固亭下,泪水封住凝望,打湿了半边衣衫。
辛弃疾集全部一心于其凝望之中。这凝望之中忧天下之忧,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不正是中华文化千百年脉搏中最精彩的一个音符么?
它是岳武穆长刀尖上的寒光,恨欲狂,不能雪靖康耻,灭臣子恨。朱仙镇下,十二道金牌永远扼杀了一个忠臣精忠报国的梦想,泪洒在望的东京汴梁。它是袁崇焕被凌迟时流下的鲜血,难思量,不能阻挡清军南下。让努尔哈赤命丧城下的他,如何也想不到,他未能死在报销国家的疆场,却被昏君的刀割断愁肠。
郁孤台已颓,北固亭已废,但辛弃疾凝望中的豪情却与大江同在,流过万山曲折,百年沧桑,滋养着我的,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心田。
辛弃疾作文 篇3
有谁能懂得你这位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我知道你的词并不是用墨书写成的,而是用刀剑沾着你的血与泪涂抹而成的。建康赏心亭,你拍遍所有的栏杆,只恨刀剑不在手,战场不在旁,只能发出一声声空有热情却无人响应的呼喊。
你本可以安于自己的职位,安享晚年,可你总是不愿意这样苟且的活着,纵使被国家闲置,你内心对于祖国的热情却从未退减,你那颗爱国的炽热的赤子之心,总在不停的跳动,激起你一身报国热血。你不惧在刀尖上滚过,你不在乎于千人之中取上将首级,你不怕战场金戈铁马生死只在一念之间,可是你心心念念的朝廷,你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朝廷连这样无人敢做,也无人能做的事也不愿派遣给你,你内心的痛楚,又有谁能体会呢?
你总说,堂堂九尺男儿,就该保家卫国战死沙场,你从小就使枪舞剑,只为报效国家,你没有别的心愿,只是心痛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你若上了战场,说不定又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岳飞。只是可惜,你从未有过机会,你对国家民族的那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从未冷却,而你那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却无处用。
你明明有一身报国志,却阴差阳错以词而闻名,不同于那些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你的词总是不忘国家,不忘民族,不忘大义。从爱国将士到爱国词人,你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是的辛字含义,纵然一生不能上战场厮杀,你也不后悔,你也愿意为守护疆土奉献自己一生的热情与精力。我无法想象你内心走过怎样艰辛的历程,做一个笔与剑并用的人,你用鲜血染红了刀,蘸满了笔,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你心酸却传奇的一生。
想到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曾经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你的出现,我对你逐渐深入的了解让我对这句话的信任产生了裂纹,为何你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无人感动,为何你兢兢业业,力求做到最好的表现无人赏识,为何…对于你,我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你是被上帝遗忘的那个人,你的默默耕耘却从来没有收获过。不过我相信,你的才华虽不被当代人理解,你的名字却会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你是永恒的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作文 篇4
我只能遥望你,不只是你离我时间遥远,空间阻隔。
和苏轼相比,你多了武将的风采;和陶渊明相比,你眼中笔下的景物多了悲凉。这也许因为你生活在一个国破家亡的时代,金兵的铁骑,时刻敲打着你的睡梦,异族的羌鼓,常常让你想起遥远的故乡。也许你心中认为,乱离时代的男儿,就要怒发冲冠凭栏高歌,就不能吟风弄月浅唱低徊。
这就是你,一个文武兼备的全能之才,一个热血和激情洋溢的热血男儿!
你还在凝视着郁孤台下的清江水么?也许只有你能看到中间的离人眼泪。如今的清江水已经充满了现代工业的废水。
你还在向西北望长安么?你看到了无数青山,可悲地肃立在那里,江水无奈地流去,而我站在郁孤台上看到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街景。
你听到给你带来愁绪的鹧鸪声了么?你从声声凄厉的叫声里听出了乡愁,而现代的人却说“山食鹧鸪肉,海食马鲛鱠”,鹧鸪不过是现代人餐桌上的一盘菜!
小时候,诵读你的诗词,心中总是充盈着一股无法言说的郁忿之情,经过了世事沧桑,我理解了你心中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郁忿之情。也许你能抵挡住金兵的铁骑,就像你曾经只身闯入敌营将叛徒擒拿正法一样,可是,你的生命中却眼睁睁地看着大好河山被金兵蹂躏着,这就像你只能看到自己最亲爱的儿子病死在怀里,却没有办法。
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今天的郁孤台,已经被现代人打扮一新了。人们的相机和手机频频闪烁,郁孤台不再孤独,它已经成为一个热闹的景点,人们在这里休闲游玩,欢乐的笑脸让郁孤台成了家里的一座露台。可你在哪儿,辛弃疾,你躲在历史深处,是否没有了孤独?因为我们的民族已经独立,我们的家园已经繁荣?
可我知道,郁孤台的灵魂是孤独,是忧郁,是在民族危难时候的那一声声孤愤的叹息。其实它无需粉饰和兴建,只是那一首词,就可以贯穿心灵。你写词的时候,也许不是因为郁孤台的外在如何吸引你,也许只因为“郁孤”之名,一下子就击穿了你心中的那厚厚的郁结,瞬间爆发了一声声响彻云霄的呐喊。
可是现在的我,我们,心灵中还有那份厚重的郁结么?还有听到鹧鸪声就唤起浓重的国虑家愁的灵魂么?
我只能遥望你,不只是你离我时间遥远,空间阻隔。
辛弃疾作文 篇5
送别路,鹅湖畔,郁孤台中,凄切的鹧鸪声不时传来,听,是谁在倾吐心中的悲痛与哀愁,吟出千古传世,万人吟诵的佳句。
——题记
暮春时节,春日芳菲都已停歇于泥土之中,路边树木却愈加葱茏,鸟鸣声从绿树中幽幽传出,细听,鹧鸪凄凉的叫声,子规悲切的号呼,沉痛至极,哀切至极。他伫立于这宁静的小道上,送别堂弟茂嘉,凝视南方,目送堂弟的身影消失在崇山峻岭中,他涕泗横流,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忆昔日,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还有庄姜送归妾、李陵别苏武、易水饯荆轲。他感慨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离死别、哀凄悲壮,人间别恨痛入骨啊!
听,“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啼泪必将变为啼血!一曲《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你听到了他无限的时代恨、家国愁吗?
盛夏,骄阳似火,红荷满湖,莲花互相倚靠,宛如喝醉了酒的美人,羽毛似雪的白鹭安闲静默,好像是独自在发愁。他病了,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感到清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将它们渐渐收敛。他感慨万千,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马图寻觅美好山林,自在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他累了,不知如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听,“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虽是病后虚弱所说的平常话,却沉郁悲壮!一曲《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你听到了他壮志成灰的悲愤和英雄老却的叹息吗?
赣江水浪滔滔,汹涌澎湃,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他倚在郁孤台上,忆当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佑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金兵追至造口,对这一带大肆蹂躏,百姓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伤心泪汇成无底的河。他向西北遥望京都,可怜视线被无数的青山遮住。北望京城受阻,难道收复无望?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分明冲破了重重阻隔而终究向东奔腾了啊!难道自己就不能挣脱羁绊,冲破封印而不甘撇于一隅吗?江边暮色苍茫,鹧鸪声声,也是在哀叹吗?
听,“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鸟亦哀鸣,愁更愁!一曲《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你听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吗?
听,是谁,在绿树林中,杜鹃声切里,为离别伤透,把血泪泣干?听,是谁,在枕簟溪堂,依水断云中,叹殷浩咄咄,意司空休休,抒英雄感怆?听,是谁,在鹧鸪山里,断鸿声中,把流水叹尽,把青山望断?
是你——辛弃疾,你的抱负在词曲中唱响,你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存!
辛弃疾作文 篇6
你本武官出身,却因小人的排挤被迫放弃兵权,南归之后,你再没有了钢刀利剑,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羊毫软笔,与其他词人不同的经历也注定了你诗词的独特性。
你天生强壮,生于南宋乱世,当时你的家乡被残忍的金军占领,你因不满金人的蹂掠,二十出头就组建起了一支千人反金军,一次义军出现叛徒,为了稳定军心,你千里走单骑狂追叛徒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帮助好兄弟耿京报仇,你率五十人冲入万人军中,生擒叛将,你当时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欲为南宋收复所有失地,使祖国重归统一。
但世事难料,你一定没有想到,一回南京,你就立刻失去了当初的职位,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三十多次的频繁调动,朝廷在需要的时候用你,不需要时,则让你赋闲,你到临终时都不会明白,让朝廷厌烦你的竟是你过分的爱国爱民,一生中你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南宋只想着苟且偷生,不想着收复失地?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你那样的雄心壮志,没有你那非凡的勇气,没有你那高尚的心灵。
稼轩啊,你的词较其他文人多了一股豪气,一股壮志,这是因为你有着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还有一颗爱国爱民,勇敢无畏的赤子之心,你在频繁的调动中,仍然使足了劲,不停地上书,在老年时期,你虽认清报国无门,但时刻思着国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甚至在梦里,你都想着杀敌报国,但现实是残忍的,当时的你,只能独坐孤床,“可怜白发生”!
你的经历仿佛一部军事词典,列舰层楼,投鞭飞渡,西风塞马,在毫无用武之地之时,你登临建康赏心庭,在这个其他文人赏心雅兴之地,你发出一次又一次悲壮的呐喊,一声又一声遗憾的叹息,一遍又一遍无奈的自嘲,你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稼轩啊,我可以想到,你怒拍栏杆时,心中一定想着当初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经历。你当时心中一定是悲痛与愤怒的!你借姓自嘲,抒发自己因不能报国心中感到的辛酸与辛辣!
抬眼处,分明又看到你登上阁楼,怒拍栏杆,声声经久不息……
辛弃疾作文 篇7
宋代风雨飘摇,无论是汴京的喧嚣还是临安的苟且,都笼罩在阴云密布的灰蓝色之中。那灰瓦的天空下,宋朝月沉西子湖。我将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望我们的朋友——幼安。
我在起义军中找到了他,这时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他联络朝廷。正当他沉浸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喜悦中时,义军溃散,他失落至极。所谓“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这是他的第一次受挫。
我在朝堂上找到了他,只见他对皇帝发表《美芹十论》,“今日之事,朝廷一於持重以为成谋,虏人利於尝试以为得计,故和战之权常出於敌,而我特从而应之。”他不忘结合历史劝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惜皇上依然畏惧靖康之变中,错失良机,而他也只被派往地方做官,远离战场。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这是他的第二次受挫。
我在他的乡间田园找到了他,闲居乡野同他的人生观并非没有契合之处;而且,由于过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尽可以过得颇为奢华。但是,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一个风云人物,在正是大有作为的壮年被迫离开政治舞台,曾经的一身转战三百里,一剑曾挡百万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便化为泡影。这又使他难以忍受,“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是他的第三次受挫。
我在北固亭找到了他。他看穿了南宋小朝廷偏安的懦夫相,明白身前身后名不过是可怜白发生。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看着历史的兴亡,想着自己的经历,不禁感慨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最终也没能实现心愿,这是他的最后的挫折。
辛弃疾作文 篇8
有壮志未酬的忧伤,有孤愤抗争的凄凉!是他,辛弃疾。
血战沙场的豪迈,超拔众生的气度。这似乎与一个词人毫无关联。但,辛弃疾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终生爱国,国家于他来说,不只是一片深爱的土地,更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
他与同乡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不同于李氏的婉约优美,辛弃疾向来以豪放著称。在他的词句中,张扬的是他最真实的情,然而细究字里行间,却又有难以言语的悲伤。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夕佳节,热闹非凡。众生狂欢,却只有他独自在寥落的灯光下,独自伤怀。也许他不愿意同流合污,但注定了他将孤苦伶仃。
他一直想着收复北方,他的抱负成了毕生的追求,一生都未曾止息。然而,在南宋小朝廷特有的氛围下,也只能含恨而终,在六十八岁的年纪,临死前还喊着杀敌。
今天,辛弃疾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无以伦比的信念。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下,江水缓缓流走,纵使有浓阴阻碍,江水依旧向东流。
纵观辛弃疾的一生,他是惆怅的,但又是鲜亮的;心情黯然却又充满力量。在他的内心深处,他肯定充满遗憾;可在他的诗句里,却满是豪情壮志。
一生风云激荡,勇立潮头;是他,辛弃疾。
辛弃疾作文 篇9
邂逅是美好的,是怀恋的;邂逅也是凄冷的、悲伤的,但邂逅辛弃疾,却是难以名状的。
以武起事,以文为业,伟大词人,弃弃疾也。
辛弃疾是快刀利剑杀过人的。他天生高大,从小苦修剑法,在他22岁时,金人侵略宋朝,而他不满朝廷的主和苟安,拉起一支数千骑的义军。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不但偷走了印信,还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枪匹马追贼两日,提回了一颗人头。
邂逅至此,大义凛然的辛弃疾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为了光复大业,辛弃疾说服耿京南归,又南下临安亲自联络,可事事难料,正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营地一片狼藉。辛弃疾怒发冲冠,跃马横刀,仅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这种气势,关公都自愧不如。之后,又奔突千里,亲自将叛将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而当时,他还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英雄少年,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少年。
邂逅至此,磅礴正气、义薄云天的辛弃疾在我脑海中浮现。
然而苍天弄人,南归之后,他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一只羊毫软笔,他再也无法奔走沙场,血溅战袍,只得挥毫泼墨,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一声声遗憾的叹息,一声声无奈的自嘲。
为何辛弃疾屡屡被朝廷厌弃?在他吟出“怨无大小生于所爱无美恶,过则成灾”时,结局早已注定。
的确,他太尽职了,他任湖南安抚使时,本只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宫,他却创办了一支二千五百人的“飞虚军”,真是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又是造房,又是招兵,又是买马,可就是因为他忧民情,复国志太过,惹来了许多诽意,使得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可他,却一直忠君报国。
邂逅至此,忠心为国的辛弃疾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之风云,民族之忧恨,正邪之搏击,爱恨之缠绕,知识之积累,感情之洗铸,艺术之升华,文字之捶打,这一切,都在我脑海中,在脑海中翻腾,激荡,让人难以名状。
邂逅辛弃疾,是邂逅历史之错失,人民之遗憾,又怎能让人名状。
辛弃疾作文 篇10
我的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所以我小的时候家里就有很多书,这大大培养了我的兴趣爱好——读书品诗,我最喜欢的两个词人一位是被称为“易安居士”的李清照,另一位便是字幼安的辛弃疾了,说来也巧,这二位也被合称为“济南二安”,只不过词风大有不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一位直抒胸臆,气质豪放,另一位则委委婉婉,字字句句溢满柔情。但这篇重点写辛弃疾,所以我便便叙一叙我与这“稼轩体”的奇缘。
我喜欢辛弃疾的诗,他的诗豪迈奔放,我初次对他感兴趣,应是来自他的一首小词,那天我在上网,突然被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惊艳,我被提了兴趣,满网络的搜这句话以及有关这句话的一切,后来寻寻觅觅,看着一小帖,顿时明了,原来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而后又有其他事影响,也没闲心关注,便渐渐忘了这事。
让我重新提起对辛弃疾兴趣的是一首歌,我也不晓得你们听过没有,那歌名为《狂浪生》,我听时,深深被歌词吸引,只听那人唱道“醉里挑灯看剑却无战鼓狼烟昨夜谁趁东风楼阁轻声叹扬鞭策马问天为何敢怒不敢言凭谁问我把五岳悬凭谁问我把五岳悬”,动感的旋律加上部分恰到好处的戏腔,演唱人慵懒的音色,都让我为之着迷,我看着歌词,不禁猜想一番,我有无意间得知那个是为辛弃疾所创,我便觉得要了解他的生平经历。
此后,我也摘抄了他不少的词,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又比如《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或者对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朗朗上口,心爱不已,尤是那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亦或是末处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大多都是爱国的情谊。
辛弃疾作文 篇1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桥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读着辛弃疾的《水龙吟》,我遇到了一篇文章,也遇到了辛弃疾。
小时候,曾经学习过《清平乐村居》,欣赏过如画般和谐的乡村美景,便一直认为辛弃疾是位优雅的田园诗人,但读过了《把栏杆拍遍》我才知道我错了。
其实辛弃疾并不是一直都是诗人,他是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的大诗人。我认为。在宋朝里,辛弃疾与岳飞颇有几分相似,一位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一位是英勇善战的勇将,一位也曾冲入沙场英勇杀敌,一位也曾涌出脍炙人口的名句……还记得辛弃疾的那首著名的《破阵子》,那是辛弃疾被闲置时所作,但却生动地再现了战场杀敌之景。我所了解的辛弃疾至少也痛痛快快、利刀利剑地杀过敌的,他生于宋金乱世,不满金人的无情践踏,起义抗金也曾多次胜利,而且,他干这些壮举时还只是个少年,却为朝廷痛杀贼冠,称得上为英雄。
与岳飞一样,辛弃疾的命运也是坎坎坷坷。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多年,倒有近20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的20年中又有37次频繁调动,官职是一降再降,但他却没有被命运所击垮,反而热情地迎接每份官职,认真地做好。他那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领会。
是啊,人生在世,无论是谁都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没有人能说自己的路途永远是一帆风顺的,这些困难有大有小,而且无论大小,只要你肯努力,还有一颗像辛弃疾一样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超越困难。
心里突然间涌上一股力量,那便是辛弃疾的忠告:不畏艰难险阻,一定会取得成功。
辛弃疾作文 篇12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辛弃疾作文 篇13
遍地烽烟、异族统治的八百多年前的山东,出了一位“须作猬毛磔,笔作剑锋长”、难能可贵的一代词人、将才──辛弃疾。
甫过弱冠之年不久,少年辛弃疾怀抱满腹力复宋室之心,毅然决然投入抗金队伍,这热血爱国青年无所顾忌,一颗赤诚之心带他南渡宋室,原以为南宋是将双臂展开,要拥抱这样一位无可限量的大鹏,然而事实不然,辛弃疾主战的积极思想被只望苟且偷生的朝廷主和派淋了一身冷水,羽翼既湿,何以展翅?
即使所任官职甚小,无法大展长才,辛弃疾依旧不改本色,赤子之心使他一再上奏,他言及北伐大业,却不受重视,反被主和派打压,多爱国的热血汉子也不禁慨叹:“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夫天地之间,谁解其心?朝臣的格局不似辛弃疾之大,一时的安宁不稳固,但文武百官只图这不实的、表面上的和平,谁也不是能将国家摆在己身前的辛弃疾。
或许是看清了事实,再加上乐天性格所使,当身在壮年、最能有所作为的时候,辛弃疾被削职为民,但他并不恋栈,挥一挥衣袖,两袖清风的归隐,他要做个农人去。
可是他是辛弃疾呀!爱国、爱民甚己的辛弃疾呀!所以即使他可以一边下田、一边吟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心心念念的仍是为国家大业着想,这志业此身难却,临终前的一声:“杀贼!”留下多少遗憾。
辛弃疾是只鹏鸟,当他渴望为宋室大鹏展翅时,羽翼却被束缚,尽管限制得住他的行动,但他的精神早已翱游天际,在每一个景仰他的人心中任意飞翔,长鸣入心里。
辛弃疾作文 篇14
你知道谁被誉为词中之龙吗?你知道谁是宋代存词最多之人吗?你知道谁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对了,就是他。他笔下有三国国主孙权孙仲谋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的故事。他笔下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臣子之言,派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大败而归的故事。他的好友陈亮这样评价他眼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他就是永远的传奇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的梦想就是收复中原,写出了许多传世名篇,其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凸显了他收复中原的决心壮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里,我仿佛处在一个恢弘的战场上:将军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士兵们,同他们一起分享,军乐队演奏着高亢激昂的边塞战歌,以助军威,在秋风凛冽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我仿佛看到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将士们骑着骏马飞奔,快如的卢”,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响如霹雳”,惊心动魄。做人崩溃了,失败了,他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伟业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到这里,我们被那个意气昂扬、抱负远大的忠勇将军征服,然而,一句可怜白发生”又把我们带回现实,诉说着多少的郁闷、痛苦和愤怒啊!
那个有着美好理想的辛弃疾,那个有着豪情壮志的辛弃疾,那个有着报国精神的辛弃疾。辛弃疾,你永远是词坛领袖!辛弃疾,你永远是我敬佩的词中之龙!
辛弃疾作文 篇15
南宋王朝的文人给我们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也的确如此,这个王朝是一个屈辱的朝代。但在南宋时代却有这么一文人: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学识渊博,重要的是他还十分爱国。知道是谁吗?他就是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的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传奇人物的传奇能力吧。
一、武艺高强
辛弃疾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曾经带领50人杀进金营,最后竟还能全身而退。可见辛弃疾的勇敢、武艺。
二、组织能力强
辛弃疾的组织能力也特别强,22岁时,他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家乡父老中招募2000多位与金朝对抗。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是一件非常难办的事,而辛弃疾却做到了。这件事情本身就证明了辛弃疾的武将天赋。
三、爱国
辛弃疾的爱国可谓千古皆知。据说他死前还在高呼杀敌。从他众多的词文当中,经常可看出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比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他仍想上战场的想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明他不想跟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态度。
四、有学问
我们了解辛弃疾起初就是从一名千古词人开始的。的确,被为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苏辛的并称更是让他获得与唐宋八大家比肩的声望。
尽管有以上超凡的才干,但辛弃疾却一直没有被朝廷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竟被朝廷弃用长达15年之久。他的一生让我们感到心痛。然而,辛弃疾还在漫长的失望中生活了将近七十年。有时候长寿并非都是好事,对辛弃疾来说,多活一天就多失望一天。但他的一生却一直激励着后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辛弃疾又是伟大的。我想,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纪念。
辛弃疾作文 篇16
辛弃疾是南宋的著名词人,山东济南人,青年时期生活在金朝统冶的北方地区。在他二十二岁时,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组织两千多人的队伍,参加耿京领导的农民抗金武装,担任义军的“掌书记”,为反抗女真奴隶主贵族的残暴进行了英勇斗争,后来,他历任湖北,江西,浙东等地安抚使了,但朝廷没有再让他抗金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革职。从四十二岁至六十八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一带农村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词里。
辛弃疾是两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作家,有六百多首。不少词作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规坚持抗战的决心,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类的名篇有很多,如《水龙吟》、《永遇乐》等等。《水龙吟》这首词,作于1174年,有一天,作者来到了南京市健康下水门城上的赏心亭。词人登亭眺望,江南一片秋色,水和天相连,辽阔无边。
遥望远处的秀丽群山,引起词人对国土的分裂十分忧愁。太阳渐渐下山了,一只孤鹰在上空飞来飞去,此时作者想到自己飘泊不定,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真可惜,时光流泻,而国家仍处在分裂之中,真叫人忧虑啊!
晚上,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词人久久不能夜寐,于是奋笔写下了流传致今的名篇《水龙吟》。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在表达自己在南京小朝延中无人理会和同情的苦闷。词人关心国事,既不归隐,也不求田问舍,空有满怀壮志,没有机会实现,于是,愁与恨成为整首词的基调。
辛弃疾作文 篇17
吟诵着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想起了老师口中的他。
曾几何时,我坐在那木凳上,等待着老师讲课。望着大屏幕上,那一幅幅图中的环境,显得如此优雅,如此朴素。老师走上来了,开始讲课。轻轻一点,《清平乐。村居》便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认识了我一生的挚友——辛弃疾。
老师惟妙惟肖地读着,脸上的神情万番变化:我似乎听到了什么,听到了农村生活的闲趣,听到了辛弃疾对其生活的向往,更听到了辛弃疾的那抹风骨。
随即,老师叫我们朗诵,我奋然举手,老师见状,便请我来吟诵《破阵子》。我稍带胆怯地站起身,但望着老师坚定的目光,我提起精神,挺了挺腰,清了清嗓子,大声朗读起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词吟完,我一身都是胆也,体内的激情毫无散去,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坐下后,老师描述了《清平乐·村居》的画面,放起了幽幽乐声,让我们身临其境,细细品味。
我陶醉在这似高山流水的乐声中,同时沉浸在这首高深幽雅的词中。窗外,鸟呜声不断;屋内,乐声仍复还村居的生活丰富多彩,随着歌声荡漾开来,徘徊在每个人的心中。多么富有情操,多么令人陶醉。我仿佛真真切切地目睹了一家五口的亲情。
待音乐停止,我还未缓过神,那一幕幕画面,终究使我难以忘记,也让我,记住了那个潇洒的名字——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难忘辛弃疾。
辛弃疾作文 篇18
辛弃疾从一个武林高手跨越到文学愤青期间经历了多少辛酸?曾经驰骋沙场的热血青年,不得不避居乡野,内心又是何等滋味?哀伤、忧怨、失意,一直伴随他到老。这是时代的不幸?还是他个人的不幸?
辛弃疾生于当时的金国,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里是“敌占区”。但辛弃疾却一心向宋,少年时代即积极抗金。盛名之下,朝廷不得不任用他,却不敢大用。原因竟然是朝廷怀疑他是不是敌国派来的奸细,来到宋国是否目的不纯。在今天看来,这些啼笑皆非的理由,却成了他仕途的绊脚石。纵使他才华横溢,纵使他豪情万丈,可却不能施展拳脚,空有一腔热血与抱负。
在这样的情况下,辛弃疾内心的落寞与孤寂自是常人难以理解。在《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隐晦地表达了这层意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人赏识的美女,只能站在阑珊灯火下,独自悲伤。与之相对应的是其他人则笑语喧哗,热闹万分。
辛弃疾的不幸是时代的不幸。正如爱新觉罗·玄烨所说: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康熙皇帝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倘使辛弃疾生活在一个合适的时代,他的功业绝对不仅仅止步于此。
可惜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这位惊世骇俗的词人,一生都以行动证明心中那颗报国之心。只可惜生不逢时,即使是我们后人,也不禁为他扼腕叹息。开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辛弃疾病逝。这位爱国的词人,据说临死之前前仍在呼喊杀敌。一代风流,终归于沉寂。
辛弃疾作文 篇19
阅读着辛弃疾的诗词,闭上眼,仿佛在追溯着他的一生,与他在交谈。
忽然眼前一现这不同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远方的夕阳将画布一般的天地铺染,大雁从头顶悲鸣着一掠而过,草木中浸透着深秋的寒意,高高的望江亭立在江边,一位男子站在亭中,环顾四周,他手握佩剑,身后是那匹的卢马,马背上挂着那张硬弓。他正眺望着汴梁,独自一人在喝酒。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吗?秋风萧索,他身上的长袍随风飞舞。
我移步上前,心中早已浮现他的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一生都在为国忧思而又无法报效国家的词人,他内心该有多么痛苦啊……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是轻轻地叫道:“辛幼安先生?”
他转身望我,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深入骨髓的悲哀,我也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朝廷如此枉费您的一腔热血,难道您就没有想过要远离政治,归隐田园,像陶渊明先生一样,岂不逍遥自在?而是要与岳飞一般,誓死孝忠?”他又目视远方,坚定地说:“罢了,只因我为大宋子民,孝忠国家是理所当然。国生我,我忠国,即使身死国亡,也不应忘记自己的国家,哪怕朝廷负我,我也不能与乱臣贼子一样苟且偷安,也许我这一生虽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但我依然坚持!”
辛先生,您的爱国情怀如“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般决绝;在你生命将逝之时,还希望精忠报国,在战场上“气吞吐万里如虎”,凯旋而归,就连在梦里都魂牵吹角连营。
辛弃疾的不幸,缘于身不逢时,遇人不淑,倘若你能遇到刘邦、李世民这样识才的君王,或许您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吧。
历史在隐隐淡去,我依然能听到他在战场上的呐喊声,依然能看到他高奏凯歌,把酒赋词的豪迈。
辛弃疾作文 篇20
守望复国成为一生的志愿,将辗转迁徙的生活灿然守望成一朵斑斓的花,何尝不痛并快乐着?
——题记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
彼时,你尚年少,满腹经纶,学识过人。书生意气,雄姿英发,你全然不知愁为何物,不知你的身上,承载着父辈沉甸甸的希望?虽身处中原沦陷之地,然不经世事,阅历浅薄,如何知“愁”为何物?自然可以登楼赏玩,守望,带着年少的轻狂和满腔的热血。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用乐观的眼光守望前方,看到的不过是南宋鲜花覆盖着的坟墓。于是年仅二十一岁,你就参加了抗金义军,从此百经沙场,披荆斩棘。“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是多么的英姿飒爽!之后,你便受任了湖北、江西等地的抚使等职,你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守望出了不一般的文韬武略。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美芹十论”是你书生意气的全部心血,你以为寂寞的独放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你飞蛾扑火般张扬,换来的不是重用,而是被猜忌被中伤被排斥被打击,你瞬时悲从中来,不再是“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了,“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你守望成了他英雄失意的最好感叹。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你看着满目疮痍的南宋江山,回忆起当初沙场秋点兵,弓如霹雳弦惊的豪情,痛苦矛盾悲愤溢于言表,万般愁绪皆堵于心,于是你张口也只能叹秋之悲凉了吧,再也谱不出盛世之歌。目断秋霄落雁,醉醒来却也只是响空弦。
我为辛弃疾“追往事,叹吾今,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沧桑而惆怅,为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愁苦而忧伤;为辛弃疾“去不解带将愁”的担忧而感动。你的守望成了英雄末路的悲凉。
于是我蓦然回首,但见你在峥嵘岁月背后抗金与灯火最为阑珊之处,你的守望终成为千古绝望。
辛弃疾作文 篇21
那个冬季的午后,我手里捧着一本散文集,无意识读到辛弃疾的一首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即而那股豪情将我召唤到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我仿佛听到了恒古中的雄浑的号角声……
仗剑的辛弃疾
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练剑法,有着一腔热血,金宋乱世,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年仅22岁的他,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与耿京的义军合并,并说服耿京南归。过了几天,有叛徒偷走印信,是他一人单枪匹马追了两天,终于第三天提了人头而归。此后耿京被杀,又是他率数十骑突入直擒叛将,惊为天人。这是辛弃疾年少时便建立的不朽功绩。
在我眼中,在战场上,他仗剑时是那样雷厉风行,浑身是胆的好儿郎。他不惧刀光剑影,无畏血雨腥风,更未曾退缩苟安。他的一言一行皆映照了爱国英雄的风范。
握笔的稼轩翁
南归后,便也只能与友人聚聚,而后醉后感怀,挑灯看剑,那一腔报国之心埋藏心底。他持起了那支羊毫软笔,抒写心底的情怀与愤懑。在无那豪气干云天的一起营中喝酒吃肉,一起战场厮杀,血溅战袍的情节,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是的,他没有放弃,“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不谙世事,而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愤世嫉俗。在面对“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情况下,他内心虽惆怅,但更是那祖国昌盛的万般期待。
他,就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士”,满腔热血的“将”,虽壮志难酬仍一生豪迈。
他亦是正义与忠贞的化身,是爱国者,是民族英雄!他是那山间的清泉,流过南宋怯懦腐朽的血液里,即便无力回天,却为时代,为历史长河注入了涤心之力,千古流芳。
辛弃疾作文 篇22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也许大家对这句话非常熟悉,我也不输于此,然而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给一位来自于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辛弃疾。
也许他一生没有苏轼那样跌宕起伏,也许他的一生没有那样的轻狂,或许他也没有,府常见一扬眉的侠客大梦,他没有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他却从不抱怨人生从不憎恨世间的悲凉。
我很欣赏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词曲大气捂脸,而是因为他有着千古文人墨客不具备的气质,那就是文武兼备,从水龙吟到青玉案时,一种隐喻的力量似乎在洗涤着我的心灵,给我灵魂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在破阵子和水龙吟中,他曾不止一次提到了报国的豪气,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猛虎,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和他在作品中不断提到的潮流与孙仲谋都能使我大受震撼,但是最使我眼前一亮的还是他那青玉家,这首词,通过开文对贵族的一行描述,以及最后的暮然回首中,他却给人一种表面写元宵节的盛世,假象中道出了最深奥的人生哲理。
或许你会问什么人生哲理,我当然笑而不回答,因为在宋代一切都是以功名为重要权利,利禄为策,调来把这个社会变得面目全非,大多数人把功成名就当成梦想,甚至当做终身追逐的目标,而他却以一首简单的词牌名来表现了自己的,不随波逐流,不随和事实,希望有一个平静太俗的世界的人生志向。
可惜他的愿望终究落空,以国家为己任的四史无归态度,以身殉国。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却不波澜壮阔,他曾经深秋的战役里挑灯看过剑,喝过烈酒杀过敌人捉过贼。然而他在梦里都追求着田园世界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不需要报国志向的,这样一位伟人也不需要,愤世嫉俗的怨气更不需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作,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与空虚。
也许这就是我心中的辛弃疾,我敬畏他是他的伟大豪气,也是赞美喜爱他的诗词,而我值得欣赏的思考的是他那种看透人心,看透人生,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辛弃疾作文 篇23
你是威震八方的爱国将领,心系国家安危,一心恢复中原。你在得知耿京被叛徒杀后的勇敢果断,令我钦佩,这也使你名重一时,“壮士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韩侂胄表面上对你重视,实则利用你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令你伤心不已。你怀着杀敌报国之心所写的《美芹十论》被无情地拒绝,我为你伤心,为你落泪,为什么?为什么苍天要如此弄人?世道炎凉,官场黑暗,一次次浇灭你内心那一团炽热的火。我为你不平,为你不甘,为你只能在青灯前执笔书写豪情而不平,为你只能在壮志难酬中了度余生而不甘。你在六十五岁那年,仍心系国家,写下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展你报国之雄心。我无法忘记你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相信,你已在沙场上驰骋。
你是震撼宋朝文坛的“词中之龙”,你的诗慷慨豪放,将你内心之志表现的淋漓尽致,每次诵读你的诗,内心都久久难以平静。你伤心时,我陪你落泪,你高兴时,我陪你大笑,你沮丧时,我陪你难过……兴许是战争磨练了你的意志,诗中尽显铁马金戎的豪迈气概。可是,你为何总是忧伤?大概是因为壮志难酬,你为不争气的南宋朝廷倾尽心血,却因一次无法挽回的失败,被专横的武帝打上叛徒的烙印,身陷胡沙,但你并未因此而熄灭了内心对国家的热爱,写下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名句,这更令我佩服,也许别人眼中的你是那么傻,为一个不争气的国家这样,可我认为你是对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对你的真实写照,你的每一首词都那么慷慨豪放,将你内心之境与性格投射出来
你逐渐走远,在你的背影中我看到了你的寂寞与无奈,你寂寞于满朝的苟且偷安,寂寞于社会的黑暗,无难于南宋朝廷的不争气,但你人生信仰一直未变,杀敌报国之心从未移动,你是一个英雄,一个真真正正傲立于天地间的英雄。
你慢慢消失在地平线上,留给世界你远去的背影。
辛弃疾作文 篇24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
他生活在两宋之交,留下的是却清新自然,豪气万千。他叫辛弃疾。我有幸拜读到他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且深深地为那叹息又苍凉,讽刺又犀利的诗词着迷——“少年不识愁滋味,更上层楼,更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读到这句,我不由得羞愧万分。以前的我明明生活在幸福之中,却常为一点点小事而忧伤愁苦,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幸的人。写作文时,总习惯把一点点的忧伤无限放大,好似人生没有了希望,世界均是一片黑暗。
这又让我想起了看过的几本作文书中的一篇叫《成长的无奈》的文章。文中作者最好的朋友要转学了,作者也要告别小学走向初中,就说什么心好似被刀割了一样,比死还痛苦,痛苦到无法呼吸!天啊!!你朋友到底是转学还是要和你生离死别、阴阳相隔啊!再看下面的评语,我不由更加哭笑不得:青春总有那么多的无奈,勇敢的少女,拭去你的眼泪,离别是长大的标志。文章感情真挚,十分动人……这样的作文、评语数不胜数,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章大量出现,消极悲观的情绪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还怎么“中国少年说”?
写作是心灵的叙述,是灵魂的释放。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体现作者的思想,用心写出的文章就是一件古董,每一件都凝聚了工匠的心血,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每一件都属于不同的主人,都拥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件都那么与众不同,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它在诞生的那一刻就有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岳飞为何写出“待从头,收拾旧三河,朝天阙”?因为他是将军是英雄;李清照为何写出“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因为她国破家亡;李白为何写出“亨羊宰牛且为乐”?只因他生仔盛世可潇洒。
实事求是,独特创新,珍惜现在,这是辛弃疾告诉我的。
辛弃疾作文 篇25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南宋灰飞烟灭了,留下一段凄楚的梦。梦里依稀,一代爱国词人辛弃疾仗剑走边关,执笔抒豪情,“吹角连营,挑灯看剑”。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介文人,一个境界很高的文人,没有陈词滥调,没有华丽辞藻,唯有一腔热血,浩然正气。想当年,他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率义军,抵金寇,保国土,征战于崇山峻岭间,与万千热血男儿一起将青春挥洒于刀光剑影中。动乱时期,刀笔相随,一字一词均是兵勇。可惜,他手中的笔能绘出千古美文,却不能力挽朝廷于狂澜之中,使之免于战火,免于崩裂。
他的笔端,除了豪迈奔放以外,更多了一份沉郁悲壮。腐败颓废的朝廷,千疮百孔的疆土,水深火热的民众,凝结成他心中恒久的忧伤与凄楚,沉郁与悲凉。一腔报国良愿最终只能化为铿锵文字,响彻历史长空。
无奈,除却无奈还是无奈。他不愿学晋代的张翰,贪恋家乡鲈鱼味美就选择归隐,更鄙夷三国时的许汜,专为个人打算而不管国家大事,他一心想着何日方能铲除顽敌,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然而,岁月流逝,恢复中原之梦终究成空,空余下文人的一腔遗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或许他在这个世间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苦闷。
他眷恋他所眷恋的一切,他憎恨他所憎恨的一切,他选择他所要选择的,他摒弃他想摒弃的。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他感到一种无限的悲凉。他的梦似水,在流淌,他的心思在天涯飘荡,思绪无常,“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一个字:愁!
愁得无以言说。
细细想来,眼看着万里江山化为焦土,这忧国忧民的优美诗词自是字字含“愁”。历史,如洪涛滚滚而来,转瞬之间又滚滚东去。岁月碾走的只是往日尘烟,留下的却是词人永恒的精魂——豪放悲壮之词,千百年来,回响不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历史的风云隐隐淡去,我依然听见他内心的铿锵呐喊,依稀看见他披甲上阵冲锋于刀光剑影之中。
辛弃疾作文 篇26
宋朝时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崛起。极富野心的金人占领宋朝北方,导致宋朝国土尽失,山河破碎,朝廷昏庸无能,当局者也懦弱不堪。但正是在这样的艰难境况下造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出身于行伍之间,以武起事,却最终以文为业。他自小苦练剑法,在国家饱受磨难之际,22岁的他便拉起一支数千人的义军抵抗金人。
他,本欲大展抱负,为国而死,却最终被困于一方天地之中。失去了手中的钢刀利剑,辛弃疾只能被迫拿起羊毫软笔。在我的理解中,辛词是用刀和剑混着心中的抱负和血泪刻成的,读他的词能听到字里行间的无声哭诉,能感受到心有不甘的无奈,能看见沙场上的浴血奋战。比如他这一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在梦里都梦见自己驰骋沙场,大杀金人,可见他即使是在被弃用之时,照样也心系国家。本想保卫国家,守住自己的一身功绩,可怜的却是自己已有白发长出,但辛弃疾又怎会向命运低头。“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深啊!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辛弃疾太爱国家、爱朝廷、爱百姓了,但爱得太深就成灾招灾。40年间,辛弃疾被不停地使用、闲置,但他却毫无怨言,每每得到为国家效力的机会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即使在被闲置期间也时时刻刻关注国情民生。“过,则成灾”他终于招来许多诽谤,南宋朝廷也总共闲置了他近20年,辛弃疾无奈,只好自我嘲笑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
辛弃疾,对待国家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的心,抵抗金人有一股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贪图小利,不重权贵,也不谋名利,但,却求为国效力,守卫江河,体恤民生。
当胸中的抱负难以实现之时,就只能将其在脑海中翻腾、激荡,最终化作一缕缕词魂注入进诗词之中,而这就历练出了真正的词人。
历史产生了辛弃疾,历史也将记住辛弃疾。
辛弃疾作文 篇27
曾读到一篇《郁孤台之魂》,辛弃疾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对他有着莫名燃起的崇敬与欣赏。
初识他,是一首《菩萨蛮》,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他站在郁孤台之上,一身孤傲挺拔,风骨凛然。“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他望长安,闻鹧鸪,却依然抹不掉心头病。“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从此留在心间,这是他,他扶栏远眺,望眼欲穿。
后来,我慢慢地了解了他。原来,他本是一届武夫,驰骋沙场,跃马横刀,如此血气方刚之男儿,却失了钢刀利剑。朝廷的苟安一隅,他无奈,却只能提一只笔,用血与泪挥酒纸笺,用刀和剑刻成了一支支充满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的诗词,为历史留下了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
他爱国,爱百姓,爱朝廷,但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虽作于此,他却没有放弃自己,放弃朝廷,放弃希望。他在的四十年间,无不竭尽所能,但凡有一次能够效力的机会,就捧着浑身的热情去做,创下“飞虎军”,雄镇江南,在福建招兵买马,写下“乱金必乱”的文书,却一次又一次被闲置,“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世上许多顺达之志,怎就轮不上他呢?他心难静,意难平,字字血泪,却只沦为旁观者,他自嘲,“君恩重,且教种共芙蓉!”
一代伟大的政治家,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被用与被弃间轮回煎熬,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他大声议政,无奈报国无门。他在赣东北修带湖庄园,他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取名:稼轩。
虽后几经移居,却只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我想,他也会念几时曾经,叹何许不平,抒几份遗憾。离不开,放不下
来自郁孤台的邂逅,有幸与辛弃疾而遇,梁衡曾说“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如果可以选,我还希望在南宋的疆场上,能看到一勇猛男儿,拍刀催马,圆了他一生的英雄梦。
辛弃疾作文 篇28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是一代奇才辛弃疾的豪情壮志,更是他的真实写照。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英雄豪杰,唯有他,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公元1162年,济南城外,他三天三夜追逐着叛变的花和尚义端,将其一刀斩下,夺回帅印;同年,他率领五十几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一举歼灭故军并擒拿成徒。刚来到朝廷时,他仅25岁,鼓舞朝廷,宋孝宗也一度要收复失地、报仇雪恨。他在战场上横扫千军,短兵相接,冲锋陷阵,驰骋沙场。刀光剑影折射出他为国报效的决心,卷起的硝烟抹下去他的丰功伟绩。在厮杀的战场上,他英勇无畏,所向披靡,敌人草木皆兵,闻风丧胆。他武艺之高强,令人喷啧称奇,赞不绝口。他站在人生的巅峰上傲视群雄,意气风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南宋朝廷懦弱无能,胆小怕事,决定投降。因此,辛弃疾得不到重用,只好回乡闲居。那里,他将忧国忧民的心态、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奋勇杀敌的壮志融入了诗词,“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命运再次和辛弃疾开了个玩笑。当朝廷再次重用他时,他已64岁高龄,已经处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状态了。他从未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保自写表拒绝朝廷的重用, 上阵杀敌成了泡影……
公元1207年,68岁的辛弃疾已卧床不起。在一声又一声咳嗽中,他回想起自己歼灭金兵的场景,马蹄踏在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他知道,黄昏正在
转瞬即逝,黑夜即将来临。他拼尽生平气力,大呼:“杀贼!杀贼!”这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传遍了整个南宋,士兵们听到了,将领们听到了!唯独听不到的,是南宋朝廷,昏庸无能的南宋朝廷!他壮志未酬,含恨而终,孤身仗剑走天涯,是他一生的目标。可怜文武奇才,毁在了只会委曲求全的南宋朝廷之手。但他的豪迈,他的英勇,他的怀才不遇,都是我最敬佩之处。一代奇才辛弃疾,他的遗憾,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辛弃疾作文 篇29
以前我一直觉得辛弃疾是文武双全却郁郁不得志的,虽然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更多的时间是用词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但是通过一些关于他的轶事与生活中的小侧面,却让我觉得辛弃疾在我眼中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立体。
很多人都知道,辛弃疾在疆场上成名,二十三岁时就帅兵五十奇袭五万金军大营,不仅自己平安的出来了,而且还活捉了叛徒,策反了被逼迫投降的几万人。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我总觉得驰骋沙场的辛弃疾应该是高大挺拔,英姿飒爽的,不过史书上说辛弃疾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听上去有点吓人的,也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辛弃疾的形象。不过细细想来,粗犷的样貌中似乎也透着一股将士的豪气。
多年驰骋于疆场也造就了他热情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辛弃疾生平交游广阔,尤其喜欢认识和自己一样志在北伐的朋友,借此大家在嘴头上收复失地、直捣黄龙。朱熹和辛弃疾是多年的朋友,但因为朱熹是被朝廷封杀的对象,死后朋友学生没人敢去送葬,只有辛弃疾写了祭文去哭拜。即使朋友被朝廷封杀,却仍去吊唁,也足以显示了辛弃疾的大胆和对朋友的忠诚。
辛弃疾有一首词中说“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讲的是他看到小孩子偷梨、枣,却并不去管,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从词中也能看出来辛弃疾的慈祥宽厚慷慨,他大概也是明白,小孩子偷梨枣也许只是为了找刺激玩玩而已,也许他从小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许他以前也曾这么做过么?其实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境遇也不是很好,但是就自己身边之事而非国家的大事,他却不那么斤斤计较,甚至以为乐。由此也能看出他性格豪放。
其实现在在我看来,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位因不被重用而不得志,总在词中发泄心中愤懑的“悲情英雄”,通过了解他生活中的一些小侧面,也足以看出来他在疆场上的胆大豪放、不拘小节也同样体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他也就只是一个很普通、快乐、讲义气、甚至有些可爱的人。
辛弃疾作文 篇30
打开《宋词选》便踏进了历史长河,我看到了远远的那个被烽火点亮,被硝烟染遍的南宋,它动荡不安,在风雨中飘摇:我看到两面大旗插在这段时空上,远处还有隐约的一个“辽”字;我似乎还看到了那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和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你的一生,是一条迂回的线,是一条悲壮的线。
从那“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的少年时代,你便开始了戎马生活。这是何等豪迈的少年英雄啊!你拥有“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的“壮声英概”,又曾“壮岁旗拥万夫,锦突骑渡江初”,还有那“要搀银河仙浪,西北洗原沙”的壮志豪情。
然而,是英雄又如何?还是得“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你捧上自己的碧血丹心,却
“换得东家种树书”。你哪里想走?那沦丧多年的中原何时收复!你把心留在那萎颓不振的宋廷上。作为一位历任四朝的忠臣,你还是被复职了。不久又被罢官。你就这么被当作一个候补官员似的调来调去,但爱国情愫却仍然火一般燃烧着!
郁孤台下,江水涛涛;北固楼前,风光满月,坐镇泪光闪闪,眼中涌动着金戈铁马的豪畅和壮志未酬的凝重。泪一滴滴浸入钟山雪地里,滴进小山亭危栏边。“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政局动荡,而将军已老,壮志难酬。
儿女情长,不忍割舍,父母为尊“孝”字当头;国家,更是恩重如山,“忠”字为万民之首。情,是热的,而历史,是冷的。
作为词人,我赞美你的雄奇则健和深婉雅丽;作为英雄,我感慨你的为国忘我和情义深长。但我从历史的长河带着历史的双目望过去,我的目光透过你心中的烈火望去,那是却是一片空虚。你哪里不明白!你哪里看不到结局!要是你放弃自己心中热爱的盲目,你曲线的人生哪里会是一个悲剧!
爱国爱民,你爱得没错!但那哪里还值得你爱,使你走进了水深火热的忧愁中。
也许陶潜的避世是一种明智,既然不能力搀狂澜就留下自己的心吧!悲剧感人肺腑,但我们不需要悲剧!我们需要的,是你心中如火的爱国精神。
辛弃疾作文 篇31
宋朝时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最为大家熟知的词人也有很多。而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是南宋卓越的词人,他的作品以豪放为主,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在于,他出生时北方早已被女真人占领了,在他父亲的“登高望远,指画河山”的熏陶下,就产生了恢复统一的雄心壮志。以及在后来看到了女真人的霸道残忍,于是对恢复中原的壮志更加的确定了。辛弃疾长大后,为了恢复中原初次来到南方,拜见皇帝。可是他并不知道朝廷的软弱无能,以至于他的出色的才能和豪放的雄心壮志,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再这样畏缩,腐败的官场上立足的。他也十分羡慕那些归隐的诗人,对于这些内心毫无波澜。
辛弃疾也不是所有的词抒发的豪情壮志,他的婉约词也十分的出色。我最喜欢的词是———《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初次来到南方是,看见祖国的大半个土地被那时的侵略者所践踏。“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在这些年的经历和所遇见的人,没有一个是为国家而担忧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可能是词人对自己的安慰,这么大的一片土地上一定有和我一样对祖国的安危而忧愁。或是作者想凭借“那人”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孤傲的性格。
这首词开篇就写“东风夜放花千树”,写出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街道都是欢声笑语。但是作者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了反衬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或者是词人自己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再写“那人”就是为了能够更加的突出词人对那人的向往。再“那人”身上体现了词人所追求的情感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辛弃疾的词感染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后人们,也让大家对辛弃疾的词刮目相看,他的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也影响了很多年轻人。
辛弃疾作文 篇32
“请大家翻到书本第45页,今天我们学习宋元的都市与文化,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时间两分钟。”我翻开书,开始预习。预习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尊手握宝剑,威风凛凛的将领塑像,这是谁呢?
老师开始了讲课。“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人。”ppt上马上放映出一张威武不屈的脸,跟我看到的一模一样。“这是南宋抗金将领,也是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原来如此,我仔细端详着他的脸,他眉宇之间那种坚毅精神让我不禁啧啧称赞。
“那一年,辛弃疾出生于金国,但逐渐长大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民族。于是,他毅然南下投奔宋朝,开始抗金斗争。他在南宋朝廷任职,在与金军作战时也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这使我对辛弃疾有了新的了解,我本认为他只是一个词人,没想到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抗金将领!我在心中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被朝廷中的小人诬陷,罢了官,无法从事抗金事业。他异常悲愤,虽隐居山林,但仍有一腔爱国热情。于是,这才让今天著名的《稼轩长短句》流传于世。”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眼中报国无门的悲壮,也让我了解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之极,更让我为当今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辛弃疾斗争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思想是忠君爱国,最后反被君主背叛,导致报国无门,但他的抗争精神与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代人。
几个世纪后,辛弃疾精神终于得到了传承。在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的时候,在民族危机来临的时候,在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用他的思想拯救了中华民族,并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他,就是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他的思想没有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不仅是为了爱国,而且还为了人民。就这样,他收获许多的民心,才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
今天的.我们,也需要让辛弃疾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要努力地学习,坚强地走下去,做一个中国的好公民,成为国家的栋梁。
望着辛弃疾的脸,上面不仅写满了悲愤与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更突出的是他坚忍的品格与浓烈的爱国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吟诵起了他的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作文 篇33
“众里寻他千百度”,千古名人中,是你,在迷茫时给予我力量。
——题记
印象中的你,身穿青袍,长须飘飘,瘦削的脸上带着些许愤怒,锐利的目光中含着收复失地的夙愿……那远大的志向驱动着你绽放生命的力量。
初二下学期,一切轻松美好都变了。中考的压力步步紧逼,一道道压轴题如难以攻克的关隘,海潮般涌来的殷红圈叉使我头晕目眩。“怎么会这样呢?”我生气地打翻书架,却意外地在角落找到久违的《稼轩词》,不禁翻到了最熟悉的那一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思绪回到八百年前的那个夜晚,眼前是你的雄姿。梦中听见战争号角的呼唤,向北奔向前线。你在那凄凉的秋天,点兵出征北伐。想着二十六年前的威武,年少的你单枪匹马,只身一人勇闯敌营。现在你梦想老当益壮,冲锋在前。或得胜归来,或战死沙场,不为赢得千古传颂的美名,只为让自己流入抗金的长河。灯火阑珊处的故人虽已雄风不再、饱经沧桑,但仍不放弃心中的理想。
你锲而不舍追逐理想,勇于迎战劲敌的精神,如同一束光芒万丈的曙光,一眼沁人心脾的甘泉,给予无助的我以力量。我翻开好题本,找寻类似的知识点,托勒密定理!一条巧妙的辅助线帮我打开死结!
翻开另一章:“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力挽狂澜的决心,造就了你六十七年辉煌的一生。直至临终前,你终于受到朝廷任命,得以一试身手的机会。你在生命的尽头,喊出三声震天动地的“杀贼”,坚持不懈追随着你的理想而北去。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刚强,不屈于现状的信念,给予迷茫的我以力量。我翻开阅读与表达,仔细阅读,字里行间隐藏的信息令我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
窗外呼啸的寒风戛然而止,放弃的念头,如同春潮裹挟着的浮冰,向东流去。心田被甘霖滋润,重新提笔,尝试去挑战那一道道压轴题。在我绝望时,辛弃疾给予我力量,让我懂得越身处困境,越要逆水行舟斩浪前行。
辛弃疾作文 篇34
翻开一本《稼轩长短句》,点一盏烛红明灯,轻吟浅颂,入梦便华胥。
我是一刃雪白名剑,铸剑师对我赞不绝口,连赞我说:“百年犹新,千年不锈!
记得那天风吹烛火,光晕凌乱。破木草屋中一位鬓白的老人,投毫掷墨,抽出静躺在剑鞘中的我,怀有如飞身纵马一般的气势,腿风扫过烛台,又是一阵灯火难眠。我静听自己划破草屋轻帘的嘶嘶声响,如游龙一般,气势宏宏。草屋之中,仿佛有几只军鼓奏起悲凉惆怅的乐章,然而四下依旧无人欣赏,只有牛羊成群,麻木呆滞。老人挥剑,自断长须长发,望着我新开的雪白剑锋,落下簌簌长泪。他跪地而呐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轻抚我剑身,拭去轻咸的泪。“长剑,你可知我心中恨意难平,可知!可知!”我不禁发出铮铮悲鸣,一阵寒凉。
那时身为新剑的我,雪白的剑身上却灼上了点点青锈。我,只是将军手中一把平淡无奇的剑!
再见将军,他弹剑悠哉游哉,如寻常老翁一般,或坐或卧,或于村口看稚童游乐,或立江畔看少年辛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见他略带醉意,逶迤朦胧,心中一阵悸动,锈迹斑斑的剑身上浮现出边疆战乱不眠,伤亡不休的场景。眼前的稼轩居士一派安详,我却越发忧愁,发出铮铮悲鸣,如簌簌泪水一般。将军常泪,我亦常锈。
时光流转,万般如同。
我眼前的稼轩居士躺在一张破旧不堪的木床上,如我所知的一样,这位少年将军晚年悲凉,一个冰冷的世界与他火热的心灼伤了他的胸膛。一人,一世界,一片悲凉惆怅。
“长剑,你可知我的恨?”面前的将军,一把白发,一席旧衣,眉目沧桑。“我不恨金军犯国,不恨昏君奸臣,我恨那百姓迷恋世俗繁华、我恨那男女老少不懂家仇国恨!”
又是一道泪,划过我青锈色的剑身。
我震然,剑锋随着将军一同悲鸣:“我欲杀贼!杀贼!杀贼……”
将军睁目呐喊而逝,而我,从此只是一把锈剑,埋掩在历史长河之中,随将军一同失去了我名剑的身姿,却获得了神剑的剑灵。
烛火惺忪,我泪眼朦胧。百姓若多懂家仇国恨,何惧昏君奸臣?
辛弃疾作文 篇35
有谁能懂得你这位游子实际上有着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我知道你的词并不是用墨书写成的,而是用刀剑沾着你的血与泪涂抹而成的。建康赏心亭,你拍遍所有的栏杆,只恨刀剑不在手,战场不在旁,只能发出一声声空有热情却无人响应的呼喊。
你本可以安于自己的职位,安享晚年,可你总是不愿意这样苟且的活着,纵使被国家闲置,你内心对于祖国的热情却从未退减,你那颗爱国的炽热的赤子之心,总在不停的跳动,激起你一身报国热血。你不惧在刀尖上滚过,你不在乎于千人之中取上将首级,你不怕战场金戈铁马生死只在一念之间,可是你心心念念的朝廷,你愿意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朝廷连这样无人敢做,也无人能做的事也不愿派遣给你,你内心的痛楚,又有谁能体会呢?
你总说,堂堂九尺男儿,就该保家卫国战死沙场,你从小就使枪舞剑,只为报效国家,你没有别的心愿,只是心痛于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你若上了战场,说不定又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岳飞。只是可惜,你从未有过机会,你对国家民族的那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从未冷却,而你那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却无处用。
你明明有一身报国志,却阴差阳错以词而闻名,不同于那些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你的词总是不忘国家,不忘民族,不忘大义。从爱国将士到爱国词人,你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是的辛字含义,纵然一生不能上战场厮杀,你也不后悔,你也愿意为守护疆土奉献自己一生的热情与精力。我无法想象你内心走过怎样艰辛的历程,做一个笔与剑并用的人,你用鲜血染红了刀,蘸满了笔,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你心酸却传奇的一生。
想到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曾经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你的出现,我对你逐渐深入的了解让我对这句话的信任产生了裂纹,为何你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无人感动,为何你兢兢业业,力求做到最好的表现无人赏识,为何…对于你,我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你是被遗忘的那个人,你的默默耕耘却从来没有收获过。不过我相信,你的才华虽不被当代人理解,你的名字却会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中,你是永恒的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作文 篇36
你就像一盏灯,但却无人寻觅,欲要绽放光明,却无人欣赏,直到渐渐认可,你却走到尽头,无力闪耀。无力反驳世间舆论,却在笔下流露真情,淡然,豪放,这是真正的你:
元宵佳节,灯火闪耀,你走在京城的大街上,望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追寻着记忆深处的那份美好。
战场阵营中,你在醉酒之中挑亮油灯,端详自己手中的宝剑,不知不觉,自己早已热泪盈眶,心中的梦想又何时成真?
夜幕降临,明月镶嵌在墨蓝色的夜空中,在习习晚风中,传来了隐隐约约的蝉鸣声和蛙鸣声。自己身处于自然之中,怡然,自得……
过去的梦想不再实现,可却在无意间成为了一代文豪,淡然,豪放的你依旧在我们心中。
辛弃疾作文 篇37
滔滔江水东去,南方柔弱的花朵开遍,纵使千娇百媚,哪能抵得上燕北的狼烟大漠。望北斗之星,观沧沧之海,此豪情壮志,南方胭脂俗粉,安能比之?
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少年的你,早已和祖父跨滔滔之河,登巍巍之峰,望金人国都,览民生疾苦。祖父虽在金国任职,却早已和金国立下了不共戴天之仇,誓要与金国兵戎相接,手刃金贼。你看到汉人在金兵统治下所受到的种种屈辱和痛苦,看到南宋皇室次次逃走的懦弱和胆小,看到城下尸横遍野、马革裹尸、血流成河的悲惨和无奈……虽未亲身体验过,但作为一名立誓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勇无畏的汉人,早早地就在少年时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时机终于来了。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竟贪得无厌大举南侵,不堪忍受欺压的汉族人民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你,正值青春年华,一心正直,也聚集了两千余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并捉拿了出卖耿京的叛徒。
勇敢的人,智慧的心,你入仕途,江阴签判,仕宦生涯,这时的你才二十五岁。
只可惜,南宋的皇室软弱,又甚缺慧眼识人的“伯乐”,你这匹千里马,怎能行万里路?
赵构下位,赵昚上台,你为君主宋孝宗的贤明和善用贤才而喜,却因为宋孝宗的不信任而感到忧伤。你当年兴冲冲地南下,只为以南宋之名,冲锋陷阵,北伐杀敌,可天不遂人愿,你竟落得了被冷落的地步,心里不由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你厌恶官场中那些狼狈为奸、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奸臣,这些人苟且偷安,将南宋引上了一条不归路,你更为自己而感到惋惜,便有了:“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你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叹报国无门,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你自叹自己不如曹操和刘备,这份自怨自艾,怕是对朝廷的失望,对形势的无奈,对国主的愤怒吧!
可事实总是那么的出乎意料,你到晚年,依旧不被重用,报国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只好在梦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表现出了一个古代词人报国无门的情感。
金戈铁马,一阵风流,铁血名将,两袖清风……你壮志难酬,面对山河破碎,往昔之梦,都一朝破碎……
辛弃疾,夏日的光景那么的诱人,小池塘里的水小心翼翼地托着荷叶,生怕那荷叶上小巧的露珠滚了下去。只可惜,这俏丽的南方光景你已经见不到了。北方的朔气,在你的梦中,也渐渐远去……
辛弃疾,山东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你不仅是铁血名将,更有“词中之龙”之称。你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你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你的一生,不仅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贺新郎》《浪淘沙》等六百多首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的不休名作,为后人传颂,也鼓励着我们要树立爱国情操,以国为家,精忠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辛弃疾作文 篇38
初识这首词,是在小学课本上: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当时看到这首词,先是被旁边的插图吸引了。铺天盖地的浅绿色,老人,孩子。觉得辛弃疾真是一位坦率的武将,温暖幸福的感觉从词中透出。
但是词未变,读词人未变,只是心境会随着时光年轮的刻画慢慢对词融入不同情感的体会。
孑然一座小茅屋,不蔽风日,茅草上烘焙着母亲胸脯一样的温热。屋檐低小,是微卷的睫毛。溪边的草竖起长耳朵,等候着远远传来的吴侬软语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了一幅饱含深情的画面。只觉得翻滚的温情冲破了脚下的泥土直上霄汉,再如烟花般散落下来。星星点点的暖意浸透着。
一生戎马的辛弃疾描绘这样的和美时想必会眼眶湿润吧!金戈铁马数载,满心国计民生的他心中也一定会有一个小小的角落留给自己的家人。也曾像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般的决绝吗?也曾策马扬鞭回望却双袖龙钟吗?对这样恬淡快乐生活的向往与万分遗憾的复杂情感,在旁观黄发垂髫的那一瞬揳入了笔尖。
想到辛弃疾的遗憾,想到家人,如今再反复读这首词,也没了当年初读时轻快的心情。白发谁家翁媪。自己却没有机会看到爷爷满头白发的样子。词里那样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总是让我恍惚间回忆起小时候的画面。爷爷常在场院里拉着胡琴摇头晃脑地唱着《珍珠塔》,和在长凳上嗑着瓜子的奶奶一同看着我和弟弟妹妹满世界乱跑,打打闹闹。我们总是抢着到爷爷面前互相告状,为了一点小事便不欢而散,转了一圈回来又和好了。那时的爷爷看我们,心里也会有“最喜小儿无赖”的相同感受吗?……一切都不得而知了。溪上依然青青草,可惜坟前却也已青青草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追忆一个人的时候,无论看到什么,无论在什么场合,总会有意无意地觉得里面渗着些许有关那个人的特别情感,于是有了触景生情,有了睹物思人。就像而今的自己,每每看到这首《清平乐》,总是有种怅惘的感觉,好像里面有着曾经的爷爷和曾经的自己。
如果让我选择,只希望不要做辛弃疾吧。不想远离家人数载偶然抬头看见一家人幸福的场面而满心复杂地写下优美的词作。只希望自己和家人会是幸福的主角。即使也是茅檐低小。
辛弃疾作文 篇39
那台古老的历史放映机,投影着那位古人陈旧的身影,但见把栏杆拍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位古人,少年的他不谙世事,中年的他遍识愁味,老年的他回首一身,坎坷多磨难。他以武起事,以文成业,让历史不折不扣地记住了这位渐识人生苦味的武将——辛弃疾。
历史将记住辛弃疾,记住唯愿马裹尸,以身以许国的辛弃疾。辛弃疾有一颗心,一颗忠义的爱园之心。满腔热血在胸中游走,勃郁的豪情在血脉中喷张。他拿起信仰的利刃快刀利剑地过关杀敌。年少轻狂,气焰高盛,二十二岁的他就盛出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为的是挑战金宋乱世,完成光复大业一展鸿图之志。他曾遇部将叛变,好友被杀,单枪匹马直闯敌营,生擒判将,以判将之血祭自己的忠肝义胆,祭国家未收回的大好河山。
满腔热血的辛弃疾,并不只是空有武术的莽夫,他行事果断,雷厉风行。却被朝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历史将记住辛弃疾,记住认真,执着的工作人辛弃疾。尽管南归后的辛弃疾不为朝廷所喜,二十年的任职,就有三十七次的调职,但是工作狂人辛弃疾不曾因频繁调动而虚与伪蛇,也不曾因地方官小就弃之不任。他新官上任的火,雄赳赳的燃起了一支“飞虎军”,金戈铁马,威风凛凛这气势不像地方长官,到像京城禁卫军之首了。他与生俱来的干练风气让,他操练兵马,修建营房做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建房材料稀缺,他便命人送来瓦6片,即送即付银,难听迎刃而解。但南宋的政治泥沼非议他,皇帝也对他时弃时用。历史记录下了他的波折,历史记下认真,执着的工作狂人辛弃疾。
辛弃疾满腹诗书,是武将,是狂人,亦是诗人。
历史记住辛弃疾,记住诗书满腹气自华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尽他心中豪情,那一腔热血不言而喻。“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登楼凭吊,看吴钩,拍栏杆也,难遣的忧与愤跃然纸上。“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倾然而出的,是他愿奋战杀场地心。历史记住了,记住了辛弃疾的笔墨,也记住了执笔的辛弃疾。
滚滚的历史长河永不枯竭,投影下了辛弃疾的一生;轰隆滚动的历史车轮,刻下了辛弃疾的奋斗足迹;哪一页书香盈绕的历史,书写下辛弃疾的悲与喜,爱与恨;那一幅历史丹青,描绘了辛弃疾奔走呼号的身影。
历史,终将记住辛弃疾!
辛弃疾作文 篇40
黑暗中枯坐,谁点一盏青灯照亮你斑白的发?月色下独饮,谁携一壶杜康斟满你已空的杯?紫黑色的血液,从你那未干的伤口悄悄渗出,生怕你看到自己年迈的躯干;蘸满墨的羊毫,在那惨白的纸上奋力书写,只为抒发你心中满腔的哀怨!走近你——辛弃疾,我开始懂你。
走近你,我开始懂你满腔的悲哀。
青烟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上腾空直上,落日在全世界的死寂中缓缓降下。那是一派苍凉的边塞景象!而你——我崇拜的辛弃疾便在这里,施展自自己早已有的抱负。施展?恐怕只是一个好听的修饰罢了!因为主张抗敌,竭力争辩,自己与朝中大臣结下了仇怨;因为为人过于耿直,难逃于小人讥言,你被发配边疆,做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小官。不被理解,不被重用,每天面对的是冷眼,你每天听到的,是讥笑。在封建沉重世俗的压迫下,你想过反抗,但单凭自己赤手空拳,奈他几何?压抑、彷徨、失落、无助化作一壶闷酒,醉到心头。叹“可怜白发生”。忆往昔无峥嵘岁月也无一帆风顺。愁啊!你有满腔的悲哀。
走近你,我懂得你急欲喷薄的热血。
一场雨,一场梦,不知是雨打湿了眼眶,还是昨夜梦中泪流?醒来时,又是空空如也,可谁曾想到你梦中的辉煌!“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是你渴望的壮阔;“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是你梦想的豪放。梦一回,仍是国事在心中,醉一回,仍是报国我为先。想“了却君王天下事”,亦求“赢得生前身后名”,可现实的冷水又偏偏要浇灭你心头的火。“你不能再等了”,我想,“我不能再等了”,你想!因为白发已生,因为岁月不再,辛老头报国的热血,更是急欲喷薄。上天,给他一个机会吧,让他再重温一下当前“沙场秋点兵”的意气风发。渴望啊,你有急欲喷薄的热血。
走近你,我懂得你个性的豪迈洒脱。
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无畏;没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悱恻;更没有李清照“月上柳眉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甜美。相反,辛弃疾代表的是中国豪迈奔放的美!虽然你的豪迈是为了排遣,是为了解脱,但那不会遮挡你洒脱的个性。别人排挤你,你照样乐活,别人讥笑你,你仍旧做自己。就连那昏庸的君主派你到边关戍守,你心中报国的信念,仍旧永存!棒啊,你个性的豪迈与洒脱。
悲剧式命运的人,总是让人难忘,虽然你死在边关,虽然你夙愿未完。但,我知道,你死而无憾。功未成,名为就,又能怎样?哪个敢抹去你用血染成的报国勋章;国未救,梦未现,奈你几何?哪个敢说你不尽力报国。因为你付出了,因为你努力过了,你,无悔!
又一次梦回那吹角连营;
又一次叹息那国事未了;
又一次为白发新生而落泪;
又一次挥笔写壮志难酬之类。
走近你,我懂得了你,一个硬汉,一个王者。付出无悔,不懂的人不会了解!
辛弃疾作文 篇41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题记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滩上得到安眠?辛弃疾,你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子汉。
你文武双全,曾经率领五十骑兵杀入敌人十万大军,活捉了叛徒又亲自奔驰千里,押赴临安。你的军事才能一次次的显露出来,可沉浸在欢乐中的南宋王朝却收回了你的军队,只给了你一支柔弱的笔。你这只猛虎,受尽了打击,你只能呐喊“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时光在不经意间过去,你的青春也被时光替换,可你的意志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丝毫不变,你渴望再次回到疆场,却报国无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可朝廷的腐败容不得你的心思,你只得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是猛虎来自内心的感慨。
渐渐得,流年染白了双鬓,知道此生壮志难酬,你怀着满腔报负却报国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现在仍是猛虎,只不过是一只醉倒的猛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到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你选择了归隐田园,想在田园生活中陶冶情操。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体会田园生活的悠闲;在“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体会农村质朴的温馨。
当然,猛虎也有温柔的一面“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在你六十岁时,朝廷决定再次启用你,可你却病倒了,只好辞官,从此卧床不起。
我知道,你壮志未酬。据说你在临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我知道这是一只孤独而苍凉的老虎最后的呼喊。
辛弃疾,你那猛虎般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永远,在我耳畔回响
辛弃疾作文 篇42
作为南宋最为有名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他还是一位曾统帅过千军万马的将军的人,却不多。
没错,是他,曾带领五十余人闯入金兵几万大营依然全身而退;是他,带领家乡父老2000余人,渡过长江,坚决竖起抗金大旗;还是他,以一介文人,写下《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方略。想必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定会被南宋朝廷所重用吧?
然而,现实是辛弃疾一生都不为朝廷所重用。部分原因是他大声呼吁抗金时,大部分人却选择与金人讲和。以至于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感伤自己的处境。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春风吹得百树繁花似锦,烟火如雨点纷纷飘落,香车宝马,满路芬香。但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认为这句写的就是辛弃疾本人。在大部分人醉生梦死的情况下,辛弃疾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想,独自寻觅着自己的抗金之路。
抗金之路不成功。或许在开端时就已“失败”。因为辛弃疾出生于当时的金国,南宋小朝廷一度认为他是金国人派来的卧底,他与主和派意见不合也倍受排挤。等他再次披上战袍时已经年老了。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收复中原的信念,于是便将满腔的热血与报国之心投入到对诗词的创作中。
无与伦比的文采,始终如一的爱国心,就是这样的一个辛弃疾,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值得我们后人永远怀念。
【辛弃疾作文(精选42篇)】相关文章:
走进辛弃疾作文07-21
辛弃疾:《祝英台 晚春》11-02
辛弃疾:《摸鱼儿》11-02
辛弃疾《水龙吟》赏析(精选8篇)04-29
辛弃疾:《贺新郞》11-02
辛弃疾:《念奴娇》11-02
辛弃疾:《汉宫春》11-02
辛弃疾:《水龙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