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老师作文
特别的老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小学生活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了。在这六年的学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位老师曾教导过我。而在这其中,副科老师更换就更频繁了。一年一位,或是一学期一位,犹如走马灯一般。但是有一位副科老师却令我难以忘怀,因为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她是我四年级时的微机课老师,姓唐。唐老师看上去十分普通,身高仅在一米六是上下,相貌也谈不上什么美丽,脸上还布满了一块块黄褐色的斑。然而,在她那隐藏在眼镜后面的双眸中,闪烁出的却是智慧的光芒。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班人欢欢喜喜的来到了微机室,准备上课。可是上课铃响过之后,唐老师并没有着急上课,而是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昨天是父亲节,你们有没有为父亲做一些事呢?”听了这个问题,我暗自嘀咕道:“唐老师究竟要干嘛?这个问题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根本无关。不过,说到昨天是父亲节这事,我还真的给忘了……”想到这儿,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是一脸的疑惑有的还轻轻的摇着头。于是,我也同大家一样朝着唐老师摊摊手,摇了摇头。
看到这一结果,唐老师眉头微皱,脸色立马沉了下来,显然不太满意。她沉吟了一会儿,突然将声音提高了八度,朗声说到:“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果,我感到十分的心痛。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他们付出了不少的金钱、精力甚至是健康。他们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然而,你们却连一些小事都不能为父母做吗?……”
随后,唐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亲情故事。她那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在教室里久久的回荡,好像恨不得将那每一字、每一句深深打入我们的脑海之中!
最后,唐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首名叫《小羊跪哺》的歌曲,那富有情感的音乐不断敲击着我的心弦。我的泪水如断线珍珠般落下。而其他同学,也都流下了忏悔的泪……
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带给了我许多不同的知识,为人的道理!
【写作指导:怎样培养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我们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next88)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字评、互评,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三是定期编制班级优秀作文选,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由学生写出点评,再编写成册。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特别的老师作文】相关文章:
2.特别的老师
3.特别的老师
5.特别的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