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树林作文

时间:2017-11-10 12:05:21 四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美丽的树林作文

美丽的树林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最喜欢的要数我家门前的那那片小树林了。
春天,树林里的树抽出了那嫩绿的新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小草像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从地底下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好奇的看着世界,小朋友们有的在地上散步,有的在做游戏,四处是和谐的样子。
夏天,农民伯伯们播下的花种,现在都开放了,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子……
蜜蜂和蝴蝶来采花粉,树木长得更加茂盛了,挡住了像利剑一般的阳光。小朋友像箭一样冲进树林,坐在树下乘凉、睡觉、玩耍……
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在空中飞舞着,地上到处都是,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果实成熟了,苹果又大又红,梨又大又黄……小朋友们常常被香味勾住,流下了口水。
冬天,雪花飘飘,不一会,树林里、地上都是雪,有松又软,松树上积满了雪,看起来就像一个冰淇淋,小朋友们有的`在雪地上打雪仗、扔雪球、堆雪人……大家玩的很开心!
树林的一年四季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树林!

【写作指导:小学生作文指导、遣词造句细推敲】

  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为表达他对钟山的怀念之情,停船瓜州时写了一首《泊船瓜州》。瓜州和长江南岸的京口(现称镇江)隔水相望。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中的“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用如动词,系“使之变绿”之意。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了。联系全文,尤其是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作者想说的还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了欢乐美好的气氛。可是,我官居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已不远,“只隔数重山”了,却不知何年何月何时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去过那如江南一样的富有生气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乡怀亲之情跃然纸上。“绿”字之妙,不言而喻。

  据《容斋续笔》等资料记载,这一句中,王安石开始并不是用的“绿”字,而是先用“到”字,又用“过”字,再经过几十次的改动,最后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和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几句诗中得到启发,才用了这个“绿”字。这首诗流传至今,不能不说和“绿”字的锤炼运用有极大的关系。

  在遣词造句方面,近代文人更不乏其例,较之古人毫不逊色。鲁迅的《五律?无题?大野多勾棘》后二句“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肖森”中的“已”字,从初稿到定稿,历时四年,此中甘苦,自不待言。臧克家三十年代的名篇《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一句,其中“溶尽”一词曾数次改动,先后写作“消逝”“隐去”“吞没”等词语,最后经反复推敲才定为“溶尽”一词。这简直是在“炼意”。读毛泽东同志的诗章《贺新郎?读史》手迹,我们发现他老人家自己改动了五个字。“流遍了,郊原血”的“流”,原为“洒”;“一篇读罢头飞雪”的“篇”原为“遍”;“天涯过客”的“涯”,原来是“涯”,后改为“穷”,又圈去,复改为“涯”;“但记得斑斑点点”的“记”,原是“忆”;“歌来竟”的“竟”原是“尽”。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凡不朽的名作,都做到了“一字未安细推敲”。

  很多小朋友在作文时,往往一气呵成后不再认真修改,有的用字不准,有的词意不当,有的修辞不通,有的语法错误。诸如此类的毛病,多读多改几遍后,大都能改好。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细琢磨,多推敲,尽量做到“语不达意誓不休”。

【美丽的树林作文】相关文章:

1.美丽的树林作文

2.美丽的树林

3.美丽的树林

4.美丽的枫树林作文

5.美丽的松树林作文

6.美丽的杉树林作文

7.美丽的枫树林

8.美丽的树林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