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们去哪了作文
曾经的我们去哪了
今天,我听比我老几辈的爷爷奶奶说;‘以前的三十元啊,连现在的一万元也比不上。’是的,现在的人们,衣食无忧,在这个钢筋森林中生活着。没有想到以前的十元是那么的珍贵。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以前的人们助人为乐,哪怕别人硬是要留他名字,他们也估计会说;‘我叫雷锋。’又或者是;‘我叫红领巾。’而现在的人们都怕碰瓷,连一个八十岁的老人都不敢扶。还声称‘扶不起’就凭这一点,便让我百感交集。今天我就见到了这样类似的事。
这一天,天气比较热。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我想回家洗个冷水澡。我急匆匆的收拾好书包,朝家的方向走去。
当我走到半路时。我发现人们一窝蜂的围住了某一个地方。正在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我心想;‘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出于好奇心,我奋力地挤进人群之中。发现是一位老爷爷晕倒在地上。老爷爷的衣服已经被汗水弄湿了,脸红红的,紧锁着眉头,无一上下都在诉说着;‘他很痛苦。’我的.腿有点发软,我很怕。但我的心很着急,我四处张望的看着周围的人们会怎么做。可他们几乎都在说着扶还是不扶。一位中年男子说;‘怎么办啊?我怕被讹,这是想扶也扶不起啊?’一位年轻的女子说;‘我也怕被讹,干脆还是不扶的好。’听他们这么一说,我心中好不容易升起的希望之火被他们冰冷冷的语言如冰水一般的给浇灭了。我心急之下,拉住了旁边叔叔的袖子苦苦哀求道说;‘叔叔,你去扶一下老爷爷吧。’他冷冷的看了我一眼,甩开我的手说;‘扶不起!’我的心中愈来愈冷,为什么现在的人们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人命当天之前,人们想的为什么确是利益。就在这时有两位年轻男子走了出来,虽然他们是唯一站出来的人,可是眼神却是藏不住的犹豫。当老爷也被送去医院的时候,看热闹的人们渐渐散去。
在这个时速发展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美好品质朝我们远去,而现在的人们只能从那些书本里才能看到那些美好。但那些却没有发生在现在的我们。我相信如果雷锋叔叔还在这个世界上的话,他肯定会轻叹一声;‘唉,现在的人们已经丢了自己的老本了。’
【每日写作指导:高分作文小技巧——比喻的另类使用】
我们常规学到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无非两种使用。
一是阅读理解中考察的比喻的作用,具体的答题格式我就不做赘述了,每个初中生必须掌握了。
而在作文中,常规用法则是明喻,暗喻,借喻。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沉默的价值像金子一样珍贵。”
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在。而我换一个用法,“沉默是金。”则变成了暗喻的用法。(next88)这种用法可以大量放在开头的排比句中,既有分量,又很厚重。
如古诗“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横”就是很好的代表。
借喻则相对更显文采。借喻是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参考喻体。比如,“皓月当空,我们的身上都被披上了一层珠纱。”珠纱是银白纯洁的月光的喻体。常用借喻,会使文章意蕴深长。
今天范老师还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特殊的比喻。
一是巧用“想”字。
古诗有云“云想衣裳花想容”,什么意思呢?看到云我们想到了飘逸的纱衣,看到花,我们想到了娇美的容颜。这句诗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比喻。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学古诗,被古诗,更多的要从写作的角度去揣摩他。
所以这样的用法可以是“离家在外的我看着天上的圆月,却想起了出发那天早起的母亲给我煮的汤圆。”
当然我们要注意,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不可以是相同的一种物品。
而“想”字句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完成“虚实结合”这样一个重要的作文结构的搭建。
二是“成”字句。
“每天奔波劳累的爸爸把自己忙成了一个陀螺。”
“哥哥早已经把他的心炼成钢铁。”
诸如此类。其实“成”字句和我们暗喻手法中的“是”字句是一样的模式,只不过“成”字句更侧重选择具有强烈情感特点表述的对象,并要求我们善于把共同的特点放出来。
我的学生曾给我写过这样的句子,“你是风一样的走了,却又风一样的在左在右。”“相思成树,连虬成空。”这就是对这个技巧综合运用比较好的表现。
这篇文章我跟大家分享的写作技巧非常小而且具象,但是大家一旦熟练掌握它,相信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多多少少的增添一些光彩。
【曾经的我们去哪了作文】相关文章:
4.爷爷去哪了?
5.老师去哪了??
6.时间去哪了
7.自由去哪了
8.童年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