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韵
竹之韵1
宁波镇安小学604班 蔡彤瑶 指导老师:张宁玲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句千古流传的诗句,可以说已经把竹子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
竹在高山中默默生长,无论是悬崖峭壁,还是怪石嶙峋,它都能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地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孤寂,一年四季饱受着烈日严寒,风霜雨雪的折磨,但它始终“咬定青山”,没有一句怨言,直直地挺立着。千百年来,竹以刚正不阿、高风亮节的形象示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却不知道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而竹呢?它既具有梅花笑傲风雪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等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
我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无私奉献的品质。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鲜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更是大熊猫的美味食佳肴;是人们用来做折扇骨架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制品……
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没有一句怨言。
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姿态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点评:小作者开篇点题,以《竹石》中的诗句引入,写作内容一目了然。继而作者又分别从竹子的'生长环境、与梅花的对比突出竹子的高风亮节----逆境中成长 忍无边孤寂----却仍保持着文静高雅、虚心进取、乐于奉献等品质,令人不禁油然起敬;接着又举例说明竹子无私奉献的特点:美味佳肴、竹制品……最后由物及人,赞扬了像竹子一样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实,是一篇佳作。
竹之韵2
我喜欢竹在风雨过后的毅然挺立的精神;我喜欢竹的朴实博大、清高谦卑的品质;我喜欢竹根扎岩石,顽强生长的性格;我更喜欢竹的朴实无华,虚心谦卑之韵!
你一节一节的竹杆坚实挺拔、中空外直是君子的象征;你谦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你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不退缩;你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坦坷,奉献快乐;你面对世俗的羁绊,淡然视之;你放下一切欲望,追求坚强与安定;你纵然处在寒风凉雨,坚强成长。
竹,无需明艳花朵的装扮,却让世人声声的赞叹;竹,躲进深山,淡泊明志,躲避世人,宁静致远,世人仰慕;竹,谦卑清高、博采众长、高高耸立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竹,宽容广纳、纷扰流烟,谱写一曲宽容的赞歌;竹,用它的朴实无华,在无言中矗立成为一道绿意盎然的风景。竹,清瘦摇曳的身躯,在我的心中威武高大;竹,我愿意与你并肩、携手,与你一同感受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竹,我与你一同做一个顽强拼博的人,与你一同虚心学习,与你一同走进生活的深处!
竹,雨雪风霜过后的破岩石缝中,是你顽强不屈的最好见证;竹,那破土而出的新笋,写就你历经磨难的故事,诠释你,顽强生命的更新意义;竹,瑞雪纷飞之时,天地之间仍有的你的最后一抹绿色,点缀着黑白的世间。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历经彻骨透心之寒,风霜依就,翠竹依旧,绿的翠色欲滴熠熠生辉,仿佛在舞蹈。寒冷与磨难并不是你的终结,而是给予你一个更好的开始。竹,每当我看到风雨中你那清瘦摇曳的身躯,我的心中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竹笋每到春天,破土而出,给人以欣欣向荣,奋发向上之感。
我喜欢静坐竹旁,观竹品茶;我认为:想要有无上的智慧,就要舍弃烦恼,无为清净心。以心观自在,以自在得妙智慧。智慧之中包罗万象,如竹之韵,宁静清新,本体清净,自性中自然圆满和谐,如此感悟如香露烹茶自然清香甘和,烟霞氤氲,凝聚茶香,静动如一。思想意境中一片安宁和谐,拈香静坐,是学习的方法。勤学多思方得智慧,静居竹旁慰藉心情。安宁自在、成就智慧。清净了思维,才能够研习精深的学问。如竹空心,清净专一,翠绿清芳,妄念不存,恼将焉附。碧竹无心芊芊节,翠绿的竹子,虽是空心,却在不断的生长;智慧之心,虽云空空,智慧却依然增长。
国画大师李苦禅赞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之品格,当以自虑!人之多虑,清净自然;人心如竹,清净自然!可以说:竹本无心节节高,人若无心处处闲。
万事皆明了,自在有真心。真心亦无心,想静修竹林。性如修竹、亭亭傲骨,空心之节、处处真心、真本真净。竹之真境,自身相应,心神合一,自然灵气。
竹子、叶子,非常简单,非常之美。作为生命的基本形态,它积极的生长,静静生长。在竹与心之间是爱在连接,在感悟与爱之间是幸福的体现。
爱竹之韵,我感受到了它生命的境界,赋予它思想的寄托;爱竹之韵,是一种纯粹对美好的向往,珍视一切生命的存在;爱竹之韵,是空性清凌,点点竹露洒向生命的资源;爱竹之韵,犹如入竹之境,入人之心;爱竹之韵,妙不可言,闭目养神,静静感悟!
【竹之韵】相关文章:
1.竹之韵
3.竹之雅
4.竹之赞
5.竹之赞
6.家乡之韵
7.秋之韵
8.唐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