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的故事作文500字
给予的故事
2012年春节的第一天,我们一家兴奋地去了一座闻名中外而庞大的寺庙,它就建在一座悬崖边上。
故事就发生在那天,我们在秀峰寺里烧香拜佛,正要回去的时候。当我们有说有笑的走向车子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爸爸一个箭步向前跑去,原来前面有一辆汽车正在快速的向悬崖边滑去。关键是车里还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情况越来越紧急,周边的人也发觉了不妙但没有办法让车子停下来。这个时候我爸爸已经绕到车子的另一边,打开车门,往里一钻,踩住刹车,紧拉手刹,车子总算在掉下前停住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小孩一个人在车上,可能太无聊了,所以在车里玩起方向盘和手刹,叮叮咚咚,叮叮咚咚的声音响成一片,小孩在车里跳来跳去的,嘴里还叫道:“真好玩!”想不到危险就在眼前,因为放开了手刹。小孩也被吓得泪水流了下来,眼睛哭红了,嘴巴颤动起来,似乎在说:“如果当初我不玩车里的东西那就好了!”
好危险啊!车子差点掉入悬崖,两旁的人都惊呆了。爸爸说:“在车里玩耍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今天是个教训”。小孩的爸妈泪流满面,高兴地抱住自己的孩子。
爸爸给予了小孩又一次的生命。我问爸爸:“难道你不怕吗?”爸爸笑笑说,我当然也怕,但那个时候也没想很多,我们在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你又有能力的时候,应该无条件的给予帮助。我想这是爸爸给我上的最生动的课,我会永远记得。
【写作指导: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改变传统观念】
1、陈旧的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
2、陈旧的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next88)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构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标准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无形中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强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五、六十篇日记,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人格又将向何处发展?
3、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学会写作的本领,等于掌握了社会交际的工具。这种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日趋重要,对于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也许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吧。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句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
4、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