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那双手作文600字
那时那双手
她的手像枯萎的花茎,待烧的干柴一动不动,铭印在我的心中。——题记
又是一个冬天,寒冷的风一阵阵地扑打着公墓的大门。曾挺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我那憔悴了曾祖母,长眠于此。
记忆中最深的印象,就是曾祖母的手。从小我就喜欢到她那里去玩,去折茉莉花,去拔满地的嫩草,一束一束,然后欢快地送给她。当时的她,精神矍铄地立在门边,微笑着看我跑来,然后用她那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接过花与草。每次,当她用她的手轻轻的拍着我的肩,摸我的头,我都会感到一种厚实的力量与温暖。曾祖母曾是一名靠双手养活自己的劳动人民。那双手,是劳动人民在艰辛生活里被岁月雕刻出的手。
我看过他用那双手搓衣服。每一件衣服,不论多么脏,多么皱,只要经过她的老手,就会变得像新的一般。多么神奇的一双手!她足够老了,是去享受子孙儿女福的时候了。可他去执著地做着力所能及的家务,从来不顾家人的阻拦。一说起这件事,她就会像小孩子一般,挺挺胸,亮出他引以为豪的双手,不服气地说:“我还没老哩!“那双手是不服老的老人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不愿休息的手。
但曾祖母终究还是老了。他的手开始逐渐变细,没有了光泽。在岁月的流逝中,她坐上了黑色的轮椅,躺在医院白色的病床里。我从学校特地赶回来回老家看看衰弱的她,看看那双结实的手,她也摸着我的手。那时她眼中只有对生命的渴望啊!那双手,实在死神黑翼下,没有一丝生气,濒临枯萎的手。
不久,曾祖母去世。在外地苦读书的我,没看见她最后一面。
……
如今的我,只有驻足在公墓前,悲伤地叹息。每当看见那些触目惊心的干柴,就会想起我那已溘然离去的曾祖母,那双手,究竟是怎样的一双手?
【写作指导:在写作中如何展开联想】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next88)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总之,联想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在写作文时,一边写,一边想,积极开动大脑,写出联想的内容,好文章自然会写出来了。
【那时那双手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1.那时,那选择作文
2.那时,那眼神
3.那时,那陪伴
4.那时,那鼓励
5.那时那柳叶
6.那时,那微笑
7.那时那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