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这是当年帮助过中国人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曾说过的。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回来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记忆中,那天的南京天气格外晴朗。灿烂、温暖的阳光与纪念馆阴郁的气氛形成了强烈对比。我随着队伍进入了纪念馆,原本嘈杂的环境忽然安静了下来。进入了一个宽阔的广场,灰白的色调让阳光都黯然失色,地面上铺满了石子,远处孤单地矗立着用黑色岩石制成的雕塑——瘦骨嶙峋的手臂从瓦砾中伸出,指向天空。这是对侵略者的控诉?抑或是对和平的向往?那种绝望深入人心。远处的墙壁上赫然写着:遇难者,300000。一共五个零,三十万。1937年的12月13日到1938年的1月,只是短短六个星期,三十万中国人的生命就地结束。胸口传出了揪心的痛,我多么希望这个数字后面可以少几个零啊。这样我们的悲痛是不是就能少一些,再少一些呢?
纪念馆里的一个场景让我记忆深刻。电子银幕上,一张张被害者的黑白照片向前飞来,两侧的墙壁上刻满了被害者的名字。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战栗起来,心中是彻骨的寒冷,那种感觉已经超越了悲愤,是绝望和恐惧,像数九寒天的一场暴风雪,遮蔽了太阳,卷走了世界上所有的.美好情感。
越往里走,心中越发痛苦。沾满了鲜血的日本武士刀、歌颂着日军行为的日本报纸、记录了那些令人发指行为的图片,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外国友人的倾力帮助、灾难面前的真情流露、日本老兵的由衷忏悔才能让人释怀一些。我看见万人坑那边的参观者,几乎都是紧握双拳,紧锁双眉。
纪念馆里有一处叫“12秒”。“滴答”,每过十二秒,一滴水珠随之落下,意寓一个鲜活的生命就随之消失。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尊严又是如何被践踏!没有人谈笑风生,就连大声的说话声也没有。在这样沉重的历史面前,又有谁能行若无事?
走出纪念馆,和平女神雕像跃然映入眼帘,和煦的阳光又沐浴我身,心里一下子就释怀了:一切都过去了,过去了。雕像下,日本的紫金草合唱团在进行演出,当人们为他们献出真挚的掌声时,我心生无限温暖。
我们要铭记历史,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我们要宽恕别人,为了真正互相理解。相信不用武器和战争,只是为了拥抱在一起的日子会来到。
【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