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
和谐1
海纳百川,有的是包容;千里扬沙,有的是豪气;风雨不动,有的是平静。这便是生命的和谐。自人类诞生开始,便在追求一个永恒的目标——和谐。
海浪互相追逐,前浪领着后浪,后浪推着前浪,没有领前的居功自傲,没有追逐的愤愤不平,只有惺惺相依。没有寓言故事里蛇头与蛇尾的争执,只有道不尽的和谐:与天相依,与地相栖的和谐。
和谐是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舍弃了折腰的五斗米,换到的却是不获世之滋垢的诗意。隐于山间,放开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才发现生活还有这样一种和谐的诗意。纵使清苦,却能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却能感受到自然的纯朴。诗意的和谐,清淡却不乏味,清淡而不失风雅。
和谐是画,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爽。这画卷里有苍穹中的明月,有流淌的清泉。放下了纷争,诗人才画出了这唯美的画卷,才有了风雨不动,宠辱不惊的坦然,才有了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和谐。诗人所追求的生活便是享受着自然的那一份平静。和谐便在这平静中默默地流淌,汇成一条美丽的大河。
和谐是景,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没有肆虐的漫天狂沙,只剩下直上云霄的一缕轻烟,偶尔拂起的沙尘的轻风,让人看到的是落日与沙海的相接。在长河的映衬下,就连一片荒原,也能构成一道和谐的景观。原来和谐可以是江南的柔弱与甜美,也可以是北方壮阔与雄浑。
人类的文明也在和谐中传承和发扬。四大文明古国中,埃及湮没在漫天的狂沙之中,古巴比伦和古希腊消失在战乱中。唯有中国的文化得到了延续。这便是中国先贤们的智慧了,也是和谐之音奏响的华美乐章。诸子百家争论不休,却唯独对和谐有着共鸣。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墨家则追求“兼相爱,交相利”,道家则曰“得人和而百事不废”。他们都对和谐作出了思考。因为对和谐的追求才从战乱走向统一,让文明得以传承。
寻梦,寻找梦里的诗意的和谐;追逐,追逐那和谐的画卷;体味,欣赏那蓝天碧水的风景。和谐的境界便是生命之间的并存和包容,展示的是生活的闲适和温暧。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和谐2
“和谐”这个词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而在我家中,也会露出它的影踪。
有一次,爸爸在“网上”与别人下中国象棋,我呢,则与妈妈在一旁为爸爸出谋划策,“摇旗呐喊”。转眼间,爸爸与对方的“战争”已进入白热化,虽然无硝烟,但我似乎看见千军万马在厮杀。妈妈眼见如此,自己却帮不了什么忙,只得去倒了杯茶给爸爸。爸爸微笑着接过茶,似乎又打起了精神。我则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寻找制胜之法。“车,马,炮,走哪个好呢?”我苦思冥想。这时,我瞥见了边角的炮,灵机一动,暗想:“不如给他来个双管齐下吧”于是我说道:“爸爸,我看应~~”“出炮”我与爸爸异口同声。爸爸呵呵笑道:“不错嘛,和你爸想到一块了。”“那当然,WhoamI?”我不无得意地说道。“我儿子!”爸爸笑答。“哈哈哈哈~~~”至于那盘棋,自然由于俺爸的双炮而迫使对方亮起了白旗。
还有一次,我心情沉重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怎么回事?别提了,周练考砸了嘛!84分,优分都不够,加之卷子没看,不知错在哪儿,怎么办?先回家再说。“唉,怎么又没考好!!”妈妈责备道。“试卷让我看看。”于是我面带愧疚地把试卷给了她,一同与她看错题。“唉,你呀,这几题该错吗?还有这儿,这儿,唉!”“对不起,妈妈。”我谦意更重。“唉,其实我不是要批评你,而是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个满意的结局呢?才能让我不操心呢?”妈妈顿了一顿,认真地问我:“下次你有信心考好吗?”“有!”我极其坚定地答道。“好,一言为定!”某日放学后,我看着满分的卷子,开心的笑了。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我躲在门后等待妈妈归来,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家庭成员间的浓浓亲情时时化为爱的和风,让家中的每一天都和谐而美满。从我家中洋溢着的幸福,羡慕感染着远近不少近邻亲朋呢!家中的“老”字辈--爷爷,可是一个“酒中仙”,但无论酒前酒后,对我都是慈爱有加。有一次我到柜子上面找玩具,不小心碰倒了什么东西,只听见“骨碌骨碌……轰--”的一声巨响,顿时满地瓷片,满屋酒香。我一下子吓傻了:这下可闯大祸了!那可是爷爷珍藏多年的陈年老窖……令我意想不到的事,爷爷非但没有责怪我,还无比关切地对我说:“没砸到你吧?下次要注意哦,只可惜呀,我的酒……”家中另一“老”字辈--奶奶,在我眼中是世界上最勤劳的,在家中不顾年老体弱,硬是帮助操持家务。有时妈妈为了让奶奶好好休息,把换洗的衣服藏起来,等有空再洗,但细心的奶奶等妈妈干活一走,总能找出来洗得干干净净……唉,我那闲不住的奶奶!我爸爸呢,最大的特点是拍马屁。拍谁的马屁?当官的?我妈的?错,错,错!拍我的马屁!哈哈,想不到吧,他是我忠实的“粉丝”--可能使我的在校表现总能为他争光吧!一件事,如果我说“对”,他就说:“可不是?就是那么一回事!”我说地球是方的,他就说:“可不是?要是圆的,我走快了,不就滑到地球那边去了?”我说有外星人,他说:“可不是?昨天晚上我就看见一个,没头发,比你还矮……”滑稽幽默的话语首先让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继而带动着全家人笑得一塌糊涂。我还有一个嘴巴闲不住的妈妈,整天喜鹊一样“叽叽喳喳”。每当我拿到学校奖状回家,妈妈高兴的叽喳声如同动听美妙的音乐把好消息带给家人四邻;当然,也有令人厌烦的时候,当我犯了哪怕一点小错误,那烦人的叽喳声在耳边总也赶不走,谁能还我一会儿清静呢?我那“粉丝”爸爸这时也“回避”得无影无踪,谁又能堵上妈妈的嘴呢?最后出场的是我那爱听故事的妹妹。她那弯弯的眉毛下面,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好像专门来求我们给她讲故事。你不给她讲,她的嘴巴就噘得可以挂油瓶;故事不精彩,她也会“大门紧闭”,听到高兴处,月牙似的小嘴咯咯地笑着,苹果似的小脸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阴晴不定。故事听后,她再精彩地评论几句,最后不忘了赞扬你,希望你再接再厉,搜集好故事讲给她听。她还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经”呢--“长的.讲一个,短的要三个,自己看着办吧!”;“再不讲,我一辈子不理你”;“我小嘛,给我讲故事是你的职责”……我呢?一个活泼、伶俐,深得师生喜爱的小学生,那一张张奖状就是证明啊!这就是我的大家庭,因为有爱,所以和谐,所以美满。愿她的幸福,感染更多的家庭,驱走冷漠,抹平伤痕,带来欢乐,送来笑声,共同迎来祖国的和谐、强盛!
和谐3
和谐像大海与陆地的相处,像小溪与岸的相依,像肢体与血液的融合,虽然形式不同,性质不同,却共享一片蓝天。
中国向来以“和”在国际上著称,和谐已成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名片。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和谐作为 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成为现代许多人追求的方向。
和谐来源于中国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也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这就体现了“和”对一个家的重 要性。祖国好比一个大家,如果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人,人人和气,和谐相处。 家,难道会不兴?国,难道会不昌?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可是,那年春节,父母外出打工未回,留下十岁的女儿夏昕一人,多么冷清,又多么令人同情。但夏昕依然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爱心妈妈王艳带她逛商场,给她买新衣。在咸安区共有200多名爱 心妈妈,和留守孩子们结对帮扶。结对成功的妈妈们,随即向全省的妇女姐妹们发 出倡议:共同关心父母打工.留守农村的孩子们。若能让更多留守孩子共享爱心,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更和谐。
因为有了爱心妈妈,留守儿童才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春节。因为有了爱心妈妈,咸安区洋溢着一种幸福的和谐。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不仅体现了党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更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人情味。
曾几何时,康有为说过:“分则小,小则弱;合则大,大则强。”这一个仅有12个字的短句,却揭示了“和”的重要性,有和则有昌。13亿中国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进!何以不强?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可是乘以13亿,那力量可以将太阳托起。13亿中国人,如果每人出一份力,每人献一份爱心,社会将更和谐,人民将更幸福,祖国将更繁荣!
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迈着同样的步伐,我们留着相同的血液,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我们一起为构建和谐中国而奋进!那时的中国,将如诗般优美,将如花般炫丽!
和谐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那是王维眼中的乡间美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陶潜追求的恬淡生活。
“曳尾于田间“,那是庄子向往的精神归宿。
纵观历史长卷,无数骚人墨客或流露对乡村生活的无限向往,或辞官隐居于乡野,过着闲适悠然的诗意的田园生活。
嵇康轻抚《广陵散》,留下亘古的回响萦绕在田间。
林和靖轻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下一段“梅妻鹤子”的美谈为世人称赞。
范蠡轻叹“狡兔死,走狗烹”携西施离京隐居为田园增添一丝神秘与浪漫。
在古人的眼中,乡村是寄情的处所,是纯洁的圣地,是精神的归宿,是灵魂的栖息地,他们赞美,他们向往,他们归隐,无不传达出一种安逸、恬静、淡泊的心情。
但是,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却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城市人看不起农村娃,农村人也自觉低人一等,在社会上被人歧视,许多权利得不到保障。
电视、报纸、网络上经常都报道有各种各样的农民工的讨薪事件、维权事件,那些狠心的老板利用农民工的善良、朴实,法律维权意识淡薄,故意拖延支付工钱或压榨他们的血汗钱,有的人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能用生命表达无奈的反抗。此外,还有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民就医难等问题,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担忧。
但是,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比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减免农业税,对农民进行补贴等,除此之外,社会各界也逐渐关注这个弱势群体,有律师免费为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有好心人捐钱创建打工子弟小学等,使农民感到温暖,让他们知道他们和所谓的“城里人”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怠倦了现代社会的节奏,人们非常享受在乡间被清风吹拂的惬意,被碧水映照的安逸,被花香萦绕的甜蜜和在“天然氧吧”中呼吸的清新。
近年来我国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政府致力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里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益性资源,也能惠及到整个社会,当然也包括农村。那时,不仅做到自然环境、景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也将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们不仅能享受的物质上的便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精神上找到一个很好的依托与归宿,真正做到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丰富而充实。
尽管有的设想现在还无法实现,但我相信,有朝一日一定会呈现一个如温总理所说:“让和谐的阳光普照在每一个人身上。”的社会大和谐的美好场景。
和谐5
有位著名的化妆师在谈及“妆”的艺术时,说了一句让人感到意外的话:“最高超的妆是无妆。”然后她微笑着解释:“把一切都回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也就回复其最真实的美丽中去了。”
诚然,信赖着化妆品的人们是忽略了这一点——自然的美才是最美。人们在化妆的时候只是把自己的脸当成了调色盘,这儿应该是白色,那儿应该是黑色,颊上应该添点红色。就像一个对画画一窍不通的人,认为蓝天应该是蓝色,于是一笔辗过一片蓝,纯洁得只能看到一片蓝;太阳应该是圆,圆得让人只会想到祖冲之。人们就是这样“起先是为了欺人,后来是为了自欺”的胭脂水粉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颊则的标本供人观览,标准得毫无可言。这就是一种不和谐——漂亮但不美丽。
聪明的化妆者选择素面朝天,选择自然,同时也选择了个性——这样一张脸,怕是再高明的易容术也造不出一张一模一样的吧!有雀斑怎么样?有皱纹又怎么样?我照样可以笑得很潇洒。早春自有一种柔嫩的美,晚秋更有它的万种风情。
无妆,美在和谐,美在自然。枯树枝上一点绿,很美;一树浓得像能滴出水来的绿,也很美;被秋风吹枯的绿,却仍然很美,因为从没有人刻意要求它们怎样绿。
和谐是一种美丽,不是完美,也不是美得无所适从,这是最平凡的一种美。
譬如,家和万事兴。不管这个家有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人,它所要具备的只是一个“和”字,由此便可以知晓这个“和”的重要了。有位雕塑大师曾经连夜完成了一副作品,他兴奋地叫来他的学生们观赏,“这雕塑真是太美了,特别是这只手,我敢保证,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手!”他们如是说,甚至忍不住伸出手去握那只绝世之作,艺术家威了眉头,操起一把斧子毫不犹豫地打碎了那只让人叹为观止的手,“手应该是身体的一部分,它应该与身体保持谐调,而这只手,它已经不属于这个身体了。”艺术,也追求和谐。
再譬如,音乐。音乐没有了和谐就变了质,变成燥音了。不同的音乐配上一定环境才可以称为音乐,喧燥的摇滚放到俱乐部中才有适合它的舞台,假如把它挪到校园中的话就只能和机器绞碎砂子的声音归为一类了;叮咚的杨琴配上一段低吟浅唱想必会很美,但换成一段奔放的“rap”会有什么效果?气氛和环境的不和谐会让一种美丽在另一种美丽中腐烂。
和谐,源于自然归于自然,不要让唐脂俗粉掩盖了自然的美,因为我们并不需要一种僵硬的美丽。
【和谐】相关文章:
1.和谐
2.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