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微信、QQ朋友圈里,动态时时刻刻在更新,晒段子,晒文章,晒自拍,晒购物,晒旅行。情节恶劣者炫富、拜金、刷代购、做微商。一条条新鲜诱人的动态,一个个眉清目秀的文字,一幅幅唯美精致的图片,各种轻松愉快的日常在食指轻划过屏幕时,似乎也成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忽而从繁芜丛杂的动态中挣脱出来,看见了动态上的人名,真是熟人还好,见面又有了调侃的话题,若是那种“历史回忆录”中的人物,心里不禁犯嘀咕:我怎么不认识朋友圈里的这人了?
朋友是个很温暖的词语,可朋友到底是什么?小时候爸爸妈妈没讲过,不明白,和一群熊孩子追逐打闹,撕坏衣服也照样逆风狂奔。长大一点后听说“四海之内皆朋友”,于是广交豪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热闹非凡。更成熟一点发现,朋友还有如伯牙子期者,细水长流,情深默默,一语中的,知面知心。朋友的概念随年龄的增长,理解到的内涵逐渐丰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交友理论体系
朋友圈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地扩充,复杂。令人惊讶的是,一个特定时间段里遇见的人,的确可以画个圈儿圈起来,贴上一个类别的标签。偶尔有一两个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的人,和你携手演绎下一段人生剧情。可是命运的导演似乎早就安排好各自戏份,终究老朋友会成为被时间分割的另一个圈中的组成,你无奈,他们也不舍。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认识炎樱,结为至交,同甘苦共患难。可惜青春涟漪晕开以后,平静的时间里只看到匆匆的背影渐行渐远。年长后,张爱玲在美国孤独度日,炎樱去日本快意人生。炎樱在信里问:“为什么莫名其妙不再理我?”张爱玲回答:“我不喜欢一个老是和我聊几十年前事的人,好像我死了一样。”这并非人们常言的喜新厌旧,只是时间残忍地把你敲榨到只剩回忆,甚至只留给你一个人形空白。这些人那些事你记得,千百次辗转反侧,千百次回味咀嚼,热情消退了,味道变淡了。交流成为一种套路式的对白,气氛却非得像阳光午后的咖啡厅一样温馨恬静,令人承受不来。他(她)对你而言,被丢在了一段时光里,回不来。生命不止,走得越远,交集越小,元素越少。老朋友代表生命里的一段历程,见证了过去的好时光,但时光如此无情,老朋友分开久了,也会产生疏远之感,“故人好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当你面对朋友圈中的`灰色头像头脑里翻箱倒柜时,可否也关心一下现在的朋友圈。阻碍你经营一段完美友谊的不仅是时间,更为严重的是你自身的价值取向。你不必自顾自地陶醉过去,把玩孤独,还有珍贵的人等待你去遇见。
朋友圈中随处可见对友情逝去的感慨,究其根本是否可以瞥见人与人之间深堑的鸿沟——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巨大差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秉性不同关系不大,还能互补,价值观不同很难交为朋友。许多人觉得薛宝钗配贾宝玉,金玉良缘,宝玉死活不喜欢,话不投机半句多,只和林妹妹谈得来。有人交朋友很实际,利益面前两眼放光,有人交朋友很走心,为了寻找灵魂知音。你要明白的是,只看脱口秀和伦理剧的人,与阅读斯蒂芬·茨威格、米兰·昆德拉的人自然难以走到一起;沉醉于网络游戏和电子玩具的人,与周游世界探索生命的人自然难以成为朋友;热衷于娱乐小报和明星八卦的人,与欣赏《欧维尔教堂》、《珍珠女郎》的人自然不会有共同语言。你没有权力以上帝姿态俯视众生,朋友的纽带是平等,俯视仰视可以造就信徒与粉丝,但成不了朋友。你将自以为高尚的意志强加给别人时,就再也配不上高尚。看明白了你就不会纠结于自己的委屈与别人的理所当然,所以任他扑入他的花花世界,你也跌入你的滚滚红尘。现实问题的出路永远在现实里,别学老子出关,自己逍遥了留众生受难。你没必要用孤独惩罚自己,你不需要装模做样认识很多人,你不必逼迫自己成为交际花。混混会和浪人结盟,赌徒会和放贷者亲热,环游世界的驴友会遇见体验文化的留学生,哈佛MBA会去结交耶鲁法学院博士。真正的朋友资源、地位、见识一定相当,即使超越阶级,思想观念也一定相近。朋友除了交换感情,更会分享观点,交流思想。身处平庸你要有勇气拒绝平庸,明确价值与尊严,慎重认领朋友。真正的知己可能终其一生也难遇,真是遗憾,但遗憾之前,你一定问问自己:你的朋友圈里是否会出现这样的人?那些珍贵的明亮的人,如果与你相遇,你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分量?
你被一个朋友圈“好走,不送”,也代表被另一个朋友圈“欢迎光临”。朋友圈里,时间为你埋葬了过去,不必黯然神伤,你优秀了,自然有对的人与你并肩。
【朋友圈】相关文章:
1.朋友圈
2.朋友圈
3.朋友圈
4.朋友圈
5.朋友圈
6.朋友圈
7.朋友圈
8.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