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1
寂静地,已经接近黄昏。夕阳温柔地将余辉从小窗户送进来,风微微地迎面吹来,无意地吹下了拥挤在我眼里的泪珠。总是这样,每当看到怀念已故之人的作品时,我的心总被刺痛,泪水也不禁地伴随着悲哀涌出来。心深处装有爷爷的记忆的盒子便悄悄地打开。
最后一次见爷爷,是在十年前的一个黄昏。那天夕阳加快了回去地平线的脚步。我紧紧地握着爷爷已瘦削了的手。千言万语都只溶在泪水中。在时间的催促下,不得不离开,不得不哭着和爷爷说再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声音有多沉重,只隐约地感觉到当时的心是那样的痛。其实,那时的我仍不知将是最后一次见到爷爷。
最后一次我处爷爷的手在夕阳下散步,是在爷爷病发前的两天。我像往常一样握着爷爷的手在田野的小路上,看在水中玩耍的鸭子,看在路上来往着的挑水的人们,看在微风中起舞的小树,看炊烟袅袅上升的小村。那时,夕阳下我和爷爷的影子是那样地幸福。
最后一次和爷爷在夜幕下说悄悄话,是在哪个夏天的一个清爽的夜晚。还记得当时的我的那些无知的问题——我问爷爷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星星,爷爷沉思了一会儿说,因为有许多人中的一个。我又问爷爷为什么他生日时,向着蛋糕许愿只说希望我可以快乐地成长。难得一年许一次生日愿望,应该多说几个。爷爷却笑着慰着我的头……我也不知道原来那已是最后一次。
……
为什么我的泪总偷偷地滑落?因为我无法忘记那许多的最后一次,也遗憾没能好好地珍惜那些最后一次,受伤的人总喜欢说:让时间去冲淡一切。也许这些年来,时间真的将我的心痛冲淡了许多,但却不能冲淡我对爷爷的思念。回忆里的笑越幸福,中温时的泪越是哭涩。
原来周围的一切已切坡上了神秘的夜行衣。爷爷,也许你不知道,在夕阳下的那个影子也快乐地成长着——你只在夜里看着我。风又迎面吹来,这次带着些细沙。时间对着幸福的事总是如此的吝啬。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永远的怀念2
走出办公室门,不经意间瞥见一位朝一个小男孩挥手的五十多岁的男子,我的意识告诉我他是送孩子的家长,但我还是不由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一种内心深处久藏的亲切仿佛猛然从他身上迸射而出。是什么呢?父亲的特质?似乎朦胧中从他身上幻化出另一个人——我的父亲。只一瞬间后,我一声叹息,移开眼神。只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而已。
一个场景,一个陌生人,竟如一柄利剑划过我的记忆,满脸风霜的父亲便如此真切的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走了快四年了,这四年的时光恍然若梦,拣拾起他生前的点点滴滴,那样清晰深刻。
父亲向来是一个冷峻似山的人,没有温和的语言,更没有亲昵的行为,所以作为女儿的我从来没有机会在他怀里撒娇,看到那张威严的脸也没有胆量撒娇。记得小时候,只有上街,他才会伸出大手紧紧拉住我的小手一路走去,每每那时我心里总美美的,似乎感受了一种来自父亲的骄傲与力量。这样的时光也是我最温暖的记忆,以至于在梦里总是出现被他牵着手走在路上的情景。
自从我女儿的出生,我看到原来父亲真的还有慈爱温柔的一面。五年前,我亲爱的父亲,也一样护送他的外孙女去幼儿园,与她挥手告别,放学的时间早早等候在校门外,脸上写满慈爱。亦如今天,不一样的人再现了一样的场景。作为女儿我真心的感谢他给予我孩子的那份爱。
更多的时候父亲是一脸严厉,只是这一脸严厉对于我也只有30年的缘分,他匆匆走完53岁地生命,一去不复返。那一天做梦一样,我满心疑狐的赶到医院,他已在惨白的被单下面长眠,我不能相信这是事实,跪在他面前撩开被蒙住的脸,握住那双粗糙的大手,只是任凭我用力再握也没有任何反应,我悲痛欲绝……握着他的手一路哭泣陪伴他回家。
失去父亲以后,我猛然发现,我记忆里所有父亲的不好之处全然消失的不留痕迹,存留的是在他严厉的背后那数不清的爱,在每一件小事,每一句叮嘱里“路上小心,记得走大路小路不安全”“把摩托车擦擦,车干净显得人也讲卫生”“把车钥匙拔了”“工作一定要干好”“放假了吗?哪会儿回来?……”细数数原来父亲比母亲唠叨的要多,细数数原来每字每句里都是父亲的关爱。
一个平凡的父亲,一份宝贵的爱,一份存留在手上的温暖,留在女儿心里永远。只是不知道远在九泉的父亲是否安好?愿他一切顺心,在尘世没有实现的愿望理想在那个世界得以实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正关心我们的父母吧,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享受那份来自儿女的爱。
永远的怀念3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那年太婆93岁,身子骨还很硬朗。稀疏的头发用一个黑色的夹子别在脑后,年初五那天,下午吃过茶后,我们一家辞别回去,约好暑假接太婆去我家。
太婆紧抓住我的手,不停地说:“好好学,有空来看太婆。”我漫声应道:“等我考上了接太婆喝酒。”太婆颤巍巍地掏出两包八珍糕放在我手上:“这是你小时最爱吃的……”我们回去了,她依然倚门远望,谁知这一望就是永别了。
四月份妈说太婆害了一场病,只能睡在床上,嘴里说胡话,还念叨我的名字。我说:“年纪大的人都有个身体不适的,没大碍。”妈黯然点点头,没再说话。还有一个多月就中考了,那是我的希望。
五月份妈说她去看了太婆,太婆精神好了些,就是瘦得到了一把骨头,耳朵也不太好了,妈说她说一句话得大声说好几遍,妈还说太婆从头到尾总是问她我怎么没一起来。我说:“上了年纪的人都会有这毛病,您有空陪她叨磕叨磕。”妈什么也没说,点点头。
哪天晚上妈接了外婆的电话,说太婆中风了,怕是快不行了。妈丢下电话,问我:“太婆快不行了,你去看看她吧。”我抬头看看表,十一点,摇摇头:“不,后天我就考试了,这几天不能耽误。”妈见我不容商量,就和爸走进暮色中,我真的以为太婆会好的。
妈回来那天袖上别着黑圈,一边说:“太婆走了,走之前拉着我的手,把这双耳环放在我手心,说是给你留着……”说完妈已泣不成声。
我呆呆地看着那对耳环,那么熟悉,从我出生那天起就是太婆照料,换尿布,学走路,都是太婆……
我小时问太婆她耳朵上怎么比我多长了两圈黄黄的,太婆笑笑说:“这是护命圈,等你长大了就给你。”太婆还说等我出嫁那天她要满满地喝一盅……
太婆就这样走了,不曾再见我这个曾外孙女一面。
考完最后一门,我急急赶去太婆家,只有对堂的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还在冲我笑。外婆给我头上披好麻巾,让我在蒲团上再陪陪太婆,太婆一直在想我……
我真的以为能陪太婆到老,却被想到我们已阴阳相隔。残阳如雪,苍天如幕,我为着一次考试,竟错过了太婆在人世间最后的美好!
我呆呆地坐在太婆像前,想让她看个够,她粗糙的大手,她慈爱的笑脸,这一切都是永远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永远的怀念4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的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
(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
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
(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 (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 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 ×尾记
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永远的怀念5
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天,特别期望做梦,因为我的老爷爷(外曾祖父)临走时说的话总让我浮想联翩。
二十多年前的初冬,九十高龄的老爷爷只身坐车来到40公里开外的我们家。星期天,在西亭中学教书的我回去看他老人家时,他还硬将妈妈给的酥糖塞给了我。星期四,老爷爷却因突发心脏一病,平静地对我的大妹妹说完:“孩子,别怕!把窗户打开让我出去。”就安详地、永远地闭上了他那双慈祥的眼睛。可是这句话却牢牢地印在了我的心上,我总希望天国里的老爷爷能够忆起他生前最疼爱的,临终时却没能见上一面的大曾孙女。希望他回来看我,哪怕只看一眼。
老爷爷是个心胸开阔,与人为善的人。也许因为老爷爷是个能做皮衣,远近闻名的好裁缝,见的世面广,接触的人多,涵养特别好。谦逊、豁达、重情、重义等词用在老爷爷身上都不为过。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对他老人家特别敬重,都亲一热地叫他德爷爷。小时候老爷爷总教导我们说,要多记人好,少记人恶;凡事要让人三分,别人生气的时候你别气。还举例告诉我说:曾祖母脾气大,但每逢她生气时我就不出声,等她平静后再慢慢开导她。老爷爷就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
老爷爷是个古道热肠,助人为乐的人。因手艺精湛,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家境相对较好的老爷爷,常常接济经济困难的人,干奶奶一家就是在老爷爷的接济下度过难关的。邻里朋友少个坛坛罐罐的,只要家里有尽管拿。晚年见队里的人上工没法照顾孩子,就让大家把小孩送到自己身边来,主动承担了照顾孩子们的义务。
老爷爷是个笑口常开,乐观向上的人。记忆中的老爷爷总是面带笑容,喜欢讲个笑话,说个三句半,唱个东方红,背个一毛一主席语录。老爷爷凡事都往好处想,所以跟我们闲谈时,说的都是开心的事,邻里的好。老爷爷坚信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迈不过的坎儿,他还常用这句话来开导想不开的人。老爷爷一直坚信有另一个世界,他早早给自己准备了寿衣,隔那么二三年总要把箱底的寿衣翻出来给我们看。他就是这样一位珍惜生命,却又勇于接受上天安排的人。
老爷爷是个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人。在脑子里还没有斤两概念的时候,我就记住了“一粒米7斤4两水”这句老爷爷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话。老爷爷不仅教导我们,别把饭洒在桌上,剩在碗里,而且,总见他用手指将我们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粒粘了放到自己嘴里。从没看见老爷爷倒过剩饭菜,那时没有冰箱,经常看见老爷爷将没吃完的饭菜隔水炖了盖在锅里第二天再吃,肉之类的荤菜更是要炖好几次,吃好几天。
老爷爷是个疼爱孩子,教子有方的人。他唯一的女儿生下我母亲不久就去世了,于是就把对女儿的爱全部加到我母亲身上,后来又转移到我们姐妹特别是我身上了。妈妈生下我40天后就回南大上班了,我被寄放在父亲当时工作的乡政一府旁一位奶妈家。老爷爷惦记我,硬是花了近两天时间跑了50公里左右的路程来看我,当看到摇篮里的我拿着煮熟的红薯在往自己嘴里塞时,好心痛,当即说服父母将我当个心肝宝贝似的抱回了老家。于是我在老爷爷和外曾祖母的精心喂养下慢慢长大。
但是老爷爷并不溺爱孩子。孩提时的母亲,有次捡到邻居家树上掉到她脚边的一只杏子带回来了,老爷爷不仅批评了她,还硬叫送回邻居家,母亲赌气怀揣杏子从家里跑出去了。于是老爷爷拿了根细竹竿在后面追,追不到我母亲则急得坐在田岸上抹眼泪,他认为母亲把杏子据为已有,错在自己教导得不好。母亲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并及时改正了错误。这件事让我母亲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捡到东西一定要还这些个使她终生受益的道理。而我则一直记着老爷爷教我的顺桌缝擦桌子等方法,田里的庄稼不能踩等简单又实用的道理。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爷爷到学校给我送伞的事。小时候父母亲工作特别忙,上学期间即就是碰到再大的雨,记忆中父母亲都没来学校送过伞。都是自己和同学共伞,或等雨小了跑一会儿,再跺会雨回家的。那天老爷爷才从老家来到我们家,80多岁的人了,从来没到过我们学校的他,竟冒着倾盆大雨给我送伞。当隔着教室的玻璃窗看到老爷爷时,我激动得眼泪都流一出来了。老爷爷就是这样,时时为我们这些小辈忘了自己。
老爷爷是个尊重长辈,崇尚孝义的人。听母亲说我有个特别疼爱我,却因我累得突发脑溢血倒在田里后再也没有起来的外曾祖母。而我对外曾祖母的全部记忆,都在老爷爷床前的大照片中。记忆中老家只有老爷爷和卧床不起的太祖母两个人。太祖母是外曾祖母的母亲,外曾祖母去世后,老爷爷就像对待自己亲身母亲一样孝敬太祖母,直到太祖母安然度过97岁生日驾鹤西去。
人们常说,爱是会得到回报的。可是我的老爷爷还没等到我懂事,想到去孝敬他老人家时就离开了我,让我欲报不能啊!
惟愿我的老爷爷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天国!
永远的怀念6
当我从网上看到,县城的东西等老街,正式启动棚户区的拆建改造时,心里好像被立时割了一块肉,嗒然若失,油然而生。似乎和许多年的红颜知己,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挥泪作别,难舍难分。
20xx年8月9日,许是都昌县载进史册的日子,是都昌人在今后值得怀念的日子。是啊,终于拆了,那些斑驳而沧桑甚至是摇摇欲坠的,已经和新时代格格不入的老式建筑,终于要改头换面,以崭新的面貌示人了。这使得人们既感惋惜,又觉兴奋,心情不乏悲喜交加。
工程车张扬着坚毅的钢铁长臂,似乎在打开历史的尘封箱,将那些断壁残垣和苔癣风化装进去,然后郑重而小心翼翼地把锁锁好。
但随着工程车一下又一下的挖掘推进,倒塌的轰隆声中,那些曾经鲜活如美媚的俏丽容颜,怎不随着溅起的土尘,扑面飞扬过来。
“按下葫芦浮起瓢”,都昌县是由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即公元421年鄡阳发生了大地震,按下了鄡阳那只“葫芦”,于唐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设置都昌县,从湖上浮起这只“瓢”的。所以古代的都昌县,就像一只胎盘,紧附在鄱阳母亲湖的宫壁,与水浑成血肉之连。那时人来人往的码头,橹声如歌,桅杆若旗,是县城繁华的人流物流中心,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后,随着陆路交通的逐步改善与发达,港口才慢慢地变得乌篷渐稀,笛鸣渐失,继而进入本世纪,移山填壑,平湖造楼,将西河缩改成西湖,河边融入到南山风景区,方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那古老县城的港口码头及老街如何繁华,当然只除了翻阅史记和辨认踪迹,再也无法找到见证人。但是,当县城的轮廓基本还止于福德隆超市,即原来老汽车站的时候,当县府路上的二中即原来的都昌师范,还在离城区较远处于荒郊野畈的时候,县城的码头及老街,那时无疑是彰显都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的龙头角色。相信中年以上的人都会记得,从轮船码头至东街西街,包括附近的金街岭、彭家阁、斗街等地,那是曾经多么地热闹繁荣的地方。尤其是东西街,店铺鳞次节比,客贾商贩云集,人流日夜如织,大到百货土杂,小到包子铺、理发店、旅馆、酒肆……谁没有上那儿赶过集,买过日常需要的物品。
那时候上县城逛街,应是件比较幸福的事情。因靠湖的人倒好些,乘船去县尚较方便,不靠湖的人就难了,公路高低坑洼,崎岖弯曲,去县城要作二十四个准备,如果是晕车,颠得人肠子都要吐出来,则更免谈。于是有些人,特别是路较近的,干脆就步行到县,回去便满脸炫耀,说在县里看到了猴子演把戏,或吃了鲜美的馄饨,夸夸其谈。
毋庸置疑,那时候的县城模样,比之如今的县城风貌,自然是小而简陋,蔽而寒酸,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无法被现代人可圈可点。然而,一种风貌只能比一种时代,历史的长河中,翻涌的只能是对应时代的浪花。只要你曾经去过县城的东西街,那么不说别的,就说从那街巷里飘出来的包子馒头香味,至今不会在你的脑海里销魂缭绕?坦率说,现在的包子馒头,不管其名字叫得多么好听,似乎都没有那时候的味道纯正香气。那是种朴实至诚不掺假的香味,令人铭记于心的。
是的,先前的都昌人,想要解解嘴馋,或想购些好而称心的物品,乡下是难以有的,必须去县里的东西街,才能基本上想要什么,便能买到什么。后生子购物比较随意,但总想去剃头店里将头上胡子拉渣的门面打扫一下,回去后好吸引村里姑娘的眼球,或者好取得家里媳妇的欢心。女人们到县就忙了,年纪多点的想给家里的心肝囝囡扯块洋布,年轻的姑娘更是在布衣店里左比右比,常常弄得眼花缭乱。如果是结婚做新娘子,则恨不得将店里所有五颜六色的布料都买回去。
倘若时间管够,雅兴人特别是正处热恋的青年男女,再去看一场电影将是最好的选择。电影院就在步行街的旁边不远,是县城在那时侯的主要文化娱乐场所。九十年代前的农村电视都少,人们能看场电影那是叫奢侈,恋人们把去县看电影,看成是最美的浪漫和罗曼蒂克。
当然,有些人去县不是想看电影,甚至并非想购买啥物品,但他们就是想上街去走走,觉得都是一种荣耀。平时在乡下走的不是泥泞田塍,至多也只砂石马路,看到的不是田地庄稼,便是低小猥琐的泥土屋,只有去县里,去到那四通八达、川流不息的街上,方才觉得没有白活。街上有平时看不到的两层,甚至三、四层的高楼,道旁虽然也不乏低矮平房,而且还有些和乡下一样是土木,但它们却能使人感觉高贵,内有琳琅满目的货物供人欣赏选购,会有诱人的香味不断飘出。街道上时有高亢的商铺或游贩的吆喝声,并有自行车不时从身前或身后响起的铃铛声,那声音组成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流连忘返。
然而,昔日的感觉再美妙温馨,皆已成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历史断章。随着改革开放的洪流冲击涌入,码头、西河、造船厂……等先后都被这股新兴的洪流沙埋水覆了。崛起的是幢幢高楼大厦,代之的是渐渐壮城扩市。去南山早非“水隔南山人不渡”,而是阔路铺湖堤,柳情浓湖韵,广场缀湖景,游人遍湖周。如今,县城的东西等老街,也要行棚户区拆建改造了,那所剩无几的古县痕迹也要被巨手抹去,但这是历史的潮流,时代滚动的坚强步伐,任何人也无法阻挡。时代如一辆庞大的前进列车,当它从盘古开天地的炎黄车站出发,呼啸在通往无尽的时空铁路,行至今天的站台时,就该有它美丽的风景。
只是,我们这些坐在时代列车上的旅客,每在欢呼旧貌换新颜的同时,总有一股无法言状的惆怅挥之难去。有人说,这是人都有喜欢怀旧的通病,新站台的景色再美,依然抛不下旧站台的风花雪月;也有人说,这是有些人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心态不能随驰骋不止的时代列车及时转移,喜欢沉浸在陈欢旧迹。但无论如何,当几位朋友煮一壶好酒,聚坐在一起笑谈着古县城的东南西北四城门,当人老了摇一把蒲扇,甜蜜地忆起小时候曾经在老街买过棉花糖,忆起那曾听人说过的,城中纵横交错的十三街的逸人趣事,何尝不是美滋的享受!
而且更要紧的,县城的老街虽然在过去欠发达,但它总有过辉煌,是都昌人曾经捧为日月,趋之若鹜的地方。在它沧桑的背后,甚至还有些较之今天浮躁的社会,显得金贵而珍惜不可丢掉的东西。人们若将那老街古朴至诚的东西铭记于心,并且励志后代,那么是对县城老街的最好怀念,是走向未来的发展中,弘扬人间真善美的人性之幸。
鄡阳没了起都昌,汉月移唐映史章。
大降大浮嗟世事,可悲可喜慨沧桑。
长河涛旧总汹涌,时代推新宜激扬。
只惜古痕烟化去,从今怀念付霓裳。
永远的怀念7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一周年了,十一年来,她的音容笑貌却一直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心中。她走得很匆忙,也很淡定。
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自幼丧父,有两个大她几岁的哥哥,儿时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我外婆肩上,也间接地传递给了母亲。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大舅十三岁那年就被军阀抓去当了壮丁,从此杳无音信;二舅从小患了眼病,因无钱治病,落得双目失明;年幼的母亲从小就分担起家庭的重担,八岁时开始牵着二舅的手去附近集市乞讨,乞讨所得的钱粮用于补充家庭的生计。每到三九寒天,兄妹俩穿着单薄的衣服,时常冻得全身发紫,方圆几公里的人都知道她家境况,大多伸出了援助的手,给予了必要的帮助。但偶尔也也少数人嘲笑,兄妹俩被狗咬伤也是经常发生的事,这段乞讨的日子母亲牵着二舅的手走了整整三年。母亲十一岁那年,经人介绍去了三多寨给一个盐商当上了丫鬟,几年间受尽了不少折磨,后来稍稍长大了些,家庭条件也略有好转后才嫁给了我父亲。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父亲被下放到了劳教农场锻炼,母亲一个人扛起了全家的重担,那时爷爷已是八十高龄了。父母共生育了我们五兄妹,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而母亲也只是我们凌家镇的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人,家庭的艰辛就不言而喻了。母亲每天早上四点钟后就开始起床,无论寒冬还是盛夏,风雨不改,霜雪不动。她一个人最早清扫干净并运走她所分管地段的所有垃圾后,其他的工人才陆续出工。当她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后还要为爷爷和我们全家洗衣煮饭,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常常吃饭的时候就睡着了,可她从来不在家人面前提一个“累”字,也从没有让我们感觉到她的`痛苦和烦恼。
父亲在劳教农场这几年里,母亲白天经常带领我们兄妹们去挖野菜补充食物的短缺,晚上她还要在灰暗的灯光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我们五兄妹的衣服都是一件件从大穿到小的,不分男女,有的烂得不能再穿时,母亲就会把它洗干净存放起来,等存到一定数量后再用小麦糊糨连成布块为我们做棉衣的里层。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家的日子也渐渐好转了,我们也长大了,我也参加工作有稳定的收入了。当休假的时候,我时常回家看望父母,但母亲却不是太高兴,她让我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对家里少些牵挂,不允许买太贵的东西回家,她每次总是唠叨同一个话题:经常回家既耽误工作又白花钱。
20xx年9月16日,母亲因冠心病抢救无效离开了我们,临终前我们兄妹围站在她病床前,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们:“我家是在共产党的好政策下才过上的好日子,我们一路走来得到了社会和邻居的不少帮助,你们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节俭。”
母亲死后,得知这一消息的人很多都赶来吊唁她,有当年她当清洁工人时检到东西还给他人的,也有邻居盖房时差材料母亲砍树给他们的,也有在他人父母生病时母亲去帮助照顾过的,而今他们的儿女们也来送我妈最后一程......
母亲死后,我们在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垫睡的棉被下留下了一个布袋,满满地装了两万多元现金,这些钱是她多年来省吃俭用存下来的,看到这些钱后,我们早已泪流满面。
母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处处为儿女着想,为他人着想,她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十一年过去了,我们能够再见到的是她仅存的一张始终微笑的照片,和一座长满毛草的坟,还有一棵每年能摘三千多颗果子的核桃树,这些都常常勾起我们对母亲永远的怀念。
永远的怀念8
夏去秋来,久旱无雨,虽然是秋天,气候却燥热难耐,白天总被热气流包围着,人们变着法儿躲避着发威的秋老虎,看到田地里青晒干的玉米棒子,心里平添了一份燥热的担忧。
早晨,我还没有从持续高温的闷热里清醒过来,母亲就在电话那头叮嘱,让我早点回去。照母亲说的准备好了要带的东西,已是中午,透蓝的天空,高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万里无踪影。拧起大包小包赶着回家,生怕母亲担心我回去晚了。
到了巷口,远远的就看见母亲倚着拐杖站在大门口,朝我来的方向望着,那一刻,我觉得母亲的身影好孤单!走近母亲,发现她比去年消瘦了许多,头发全白了,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我心里感觉好似打翻了五味瓶……
母亲见我顶着火红的太阳来了,心疼地责怪着:“你咋不打电话让保姆给你帮忙提包包,你好腾出手来打个伞,看把脸晒红了。”不知是母亲的话语触动了我的心,还是母亲的满头白发让我心疼了,觉得嗓子眼哽咽着,一种莫名的凄凉袭上心头。
七月,气候原本还很然,花正红,柳还绿,可对我来说是个悲凉的月季,十七日,更是个永远悲痛的日子。难忘去年(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七日),我和二妹从云南日夜兼程都没能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时间如梭,父亲去世已经一年了,我们沉痛祭奠敬爱的父亲仙逝一年祭日。在这悲痛的一年里,我们对父亲日夜想念,时刻不舍,艰难地走过了阴阳相隔的一年,经历了生死离别的痛,才懂得,原来时间并不能带走对亲人的爱戴和想念,时间越久,想念越浓,心痛越清晰。我真切地记着当时对人生的绝望,对逝去亲人的无限怀念,看着父亲被人愈抬愈远,那种永无再见的绝望与彻心的冰凉的感觉让我对生命的体验结果竟然是残酷、无奈、悲哀!
失去亲人,会心无定所,悲痛无法排遣,于是,尝试着为自己寻找一个出口。那是父亲去世后的二零一五年春节(正月十一日),我和三妹带着孩子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回到相隔几百里,别了几十年的故乡——礼县洮坪。回故乡,一来是去看望姑母,二来是能在姑母、叔父哪里寻找父亲的影像,搁浅我们对父亲无限的思念。
因为是新春,天气咋暖还寒,故乡的山没有我记忆中的那么绿,公路沿线有些变化,几十年不走,也有了些许的生疏,我们一路走一路问,好不容易才找到叔父的家,我记忆中的故乡模样已面目全非,那屹立在大河之上,结结实实的大木桥也荡然无存了,只有村庄前面那条河流一无更改地流淌着,老家的四合院早已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砖混结构的安架房。
叔父、二娘听见有人来,就从屋里走出来,一看是侄女和晚辈们来了,既惊喜又高兴,问寒问暖地把我们迎进屋内,那天我细细地端详叔父,从没那么认真地看过一个人,好似要把叔父的整个人完全地牢记在我的脑海里。叔父除了个头没有父亲高,皮肤没有父亲白皙,性格比父亲绵软一点外,说话间,叔父的声音、姿态都很像父亲,就连没有见过叔父的孩子们都说叔父很像我的父亲,一时,三妹和我从探亲的喜悦中悲凉起来,禁不住眼泪汪汪,又伤心一场,那种感觉就像是亲人失散多年,终于相见团圆的喜泣。
前些年叔父常来看望父亲,近些年因叔父年高体衰,不能坐车了,已有好几年没来看父亲了,和叔父一家坐着说着,二娘既是找腊肉,又是拿野菜干,好吃的干果……把家里所有好吃的全都拿出来了,我们越是不舍得这团聚的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时间却越是溜得飞快。转眼,时间已到了下午四点,还有三个姑母家没有去探望呢,得抓紧时间,晚上还得赶回去,因为第二天各个单位都正常上班了,一切又都得进入程序。我们姐妹给叔父和二娘分别拿出一点钱表示心意,我们在叔父一家的再三挽留中离开了叔父,由叔父的长孙给我们带路去看三姑母。
车内孩子们笑声不断,而我在努力地记忆和想象着我那劳苦功高的三姑母,昔日的“老商户”,现在的境况和三姑母近日的身体情况……离三姑母家越近,想见的心情越迫切,突然一声“姑姑,你看我姑婆坐在大石头上等你着呢”。顺着叔父的孙子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是三姑母坐在那正月的石头上,虽然下午的阳光很暖,但毕竟是正月十一的石头,有多冰,一想便知。
我和三妹上前赶忙扶起三姑母,朝姑母家走去,进得院子,一眼看见上房那二层木楼尚存,只是没有了当年的活气,屋内黑乎乎的,尘土堆积,看上去似乎是好久没住过人了,房顶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院子里除了中间有条弯曲的小路外,整个院子长满了小时候常见的那种踩不死的草,依稀记得父亲把我和二妹寄养在姑母家一段时间,我们和两个表姐常在这木楼里做迷藏玩,姑母做得一手好茶饭,最喜欢吃的就是姑母做的腊肉吵野菜,还有……,这里曾是我和二妹常来小住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园。如今,这院子依旧,木楼依在,就是再也不见了我那高大魁梧的姑父,从姑母哪里得知姑父已去世好几年了,姑母是这个老院子唯一的主人,我记忆里的“老商户”的那些富足已不复存在了。
三姑母住在院西的小房里,我们姐妹围坐在姑母家炕上的火盆旁,姑母忙着给我们盛上早煮好的甜酒(小麦做的),我们拉住姑母的手不让她忙活,只想看着三姑母就这样一直说话,三姑母是父亲的姐姐,八十八岁了,除了有时血压高点,身体其它方面还好,生活完全自理,其面容慈祥,着合身的大襟衣服,头戴纯手工做的浅蓝色的圆帽,说话的语气和我记忆里的三姑一点都没变,不像快九十岁的老人,面部没有一点老年斑,与父亲有着共同的刚毅和倔强,说话的声音神态更像父亲,三妹和我还是没有抑制住激动的情绪,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三姑母一生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过记给本家大房,早就顶门立户去了,小女儿一家也搬了新居,所以整个院子很寂静。然而,我觉得三姑母是幸运的,八十八岁老人了,她一天还能给自己做饭吃,想叔父了还能步行几里路去叔父家转上一转,如此好的身体,就是人生最大的福份!
在三姑母家得了两小时,三妹和我给姑母留下点钱,姑母却说:“不要,你们给我那么多钱我没处用,有吃有喝有戴的,明年了,你们有车,来时把你娘拉上,让我见见。”刚要走了,表姐和表姐夫坚决要我们去他们的新居吃饭,说已做好了,不会耽误太多时间,盛情难却,吃完丰盛的晚餐,我们告别了三姑母,匆匆忙忙看过了四姑和五姑。那短短的的探亲,在我心里却是那么温暖,至少不会让我觉得回到故乡,像个没家的孩子。最主要的是从那次回去,我沉重的心情得到了缓释。
人这一生,总有那么几幅画卷,刻着骨铭着心,无法忘记。人这一世,总有那么几幅画卷,牵着魂绕着情,不能忘却。我们不知道未来还有多长,也无法预测有多少好日子会等着我们慢慢去过,更不知岁月会不会随意把我们丢弃在路上。所以,想做的事情要趁早,若父母健在,尽孝刻不容缓,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父母将生命赋予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对父母孝顺呢?生命的河流是很脆弱的,特别是到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对他们来说,孤独比贫穷更吞噬生命,有时间争取多陪父母,世上没有买后悔药的地方,一旦生命的体征戈然而止,无论是寸断肝肠也是与事无补。祈愿:天下的父母健康长寿,儿女多一份理解和孝顺,天国的父亲安好无忧,健在的亲人平安幸福。
永远的怀念9
又一个不眠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哑哥。
我的哑哥是我老家邻居的一个男孩,比我大三岁。
哑哥瘦瘦的身材,一双不大但透亮有神的眼睛,因他小时候就有一种难以医治的病,病痛折磨着他,一犯病就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样子很让人害怕,好一阵才能恢复过来,乡亲们称这种病为“羊羔疯”。(医学名称为癫痫病)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别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玩,嫌他的口水流得太长,嫌他穿的衣服太旧太脏……我却常常让他拉着我的手,他用那双不大却有神的眼睛默默地望着我,望着我的小脸和我脸上无邪的笑容。我们经常跑到村外小河的沙滩上玩耍嬉戏,小脚踩在沙滩上,感觉软软的,我们相互尽情地追逐着,有时就滚到了一起,顺势在沙滩上滚来滚去,玩的那叫一个开心啊!河岸上一排排的杨柳枝随风拂动,微风吹到脸上感觉柔柔的,是那么的惬意,那片沙滩留下了我们儿时的欢笑,童年的足迹。
我们村西的低岗上有一大片柿树林,每到夏季来临,我们就一起去柿园里捉迷藏,我们一起爬到柿树上,一个人先闭上眼睛,另一个人藏在浓荫里,藏好后闭眼睛的再去抓另一个,伸手抓住对方后,另一个再闭上眼睛抓对方,我们玩的很开心,我有时无处躲藏,只好双手用力地抓住树枝,让身体腾空,顺着树枝随手荡起了秋千,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
秋天已到,我们就一起到柿园里去,摘柿树上熟透的红柿子,每次摘到后哑哥总是挑最大最红的给我吃,我吃得很甜很甜,欢呼雀跃般围着他的身子转,那股高兴劲像我在学校得了奖状一样。
哑哥是我的“保护神”,如有别的孩子欺负我,他总是护着我,用他单薄的身材,用他紧握的小拳头。像哑哥爱护我一样,我也爱护着他,有时,几个调皮的孩子逗他,我也挺身而出,握着小拳头,眼睛瞪得鼓鼓的,好似愤怒的大力神。我不愿我的哑哥受到伤害,如同他不愿我受到伤害一样。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龄,我和别的小伙伴一样,背起书包进了学校。我的哑哥却不能,先天的不足剥夺了他上学的权利。每当我上学路过他家门口时只要他看见我,都会出来陪我走一段上学的路,哑哥不能说话,我们就这样一直走着走着,我只能感慨命运是如此的不公,从哑哥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他的失望,我读懂了他的无奈,他的落寞的心情……我回头也只能看到他孤单的背影。我不能有更多的时间陪我的哑哥了,只有放学了,我们才能一起去地里割草,只有在月亮初升的夜晚,我们才能一起坐在院子里看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和眨着眼睛般闪烁的群星,只有在假日里,我们才能走向原野,去追寻童年的梦……
时光飞逝,我离家十几里上了初中,又离家几十里上高中,我和哑哥更是“相见常日稀”了。每次相见,我们总是手拉着手,默默无语,我们彼此感受着那份兄弟情怀,那份浓浓的思念,那种兄弟深情……我享受了哑哥十几年的沉默,最能体味这种沉默的温馨。
高三即将毕业之际,我回家乡开介绍信,一进门,母亲就告诉我说我的哑哥走了,到了遥远的另一个世界,再也不回来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真的吗?原来是哑哥前不久因为过度劳累又犯病了,他趴在了地上影响了呼吸,身边刚好又没有人在,等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未到医院他就停止了呼吸。哑哥走了,我还没有来得及看他一眼他就无声无息的走了。我的哑哥,你是家里的支柱啊!在我的记忆中,你是那样的能干,一亩半亩地的活你很快就干完了,你是婶娘的心头肉啊!你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牵念。哑哥,你和我一样有着花般的年龄,当我们将要享受人生的时候,你却离开这个有人爱你,你也爱着的尘世,上天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哑哥!为什么呀!
我发疯般跑到哑哥的坟前,那是一座孤独的坟茔,招魂帕上的纸钱随风飘动,四周的青草随风低下了头,仿佛和我一起向哑哥哀悼……我的心好冰凉,我的心好痛好疼!我和哑哥相处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地挥之不去……
此时的夜,好静谧的夜。我的哑哥,在另一个世界你能听见我深情地呼唤吗?在我的睡梦中时常有你伴随着我,你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你默默地望着我,我也望着你,伴我入眠到天亮。
我的哑哥,我永远怀念你!
永远的怀念10
当我提笔写下这个话题时,已是泪眼朦胧了。我慈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可我心中却时时流淌着这份亲情,每当自己身处逆境,孤立无助时,便在心中强烈的呼唤着父亲。无形中浑身便充满了力量,支撑着我一次次渡过心理上的“梅雨”季节。
他一生十分坎坷,自小家境贫寒,小小年纪便失去了父亲。我祖母拉扯着三个孩子无法生活,身为长子的他12岁就出外谋生,受尽了磨难,从而也铸就了他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他聪颖好学,正如他自己所言:人应该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在单位人人称他为多面手。清理帐目时,他是会计,双手打算盘无一差错;钱路发生问题时,他又是电工,爬高上低,排除故障;平日开会,他又成了文书,伏案疾书,一笔好字。父亲的表现也引来一些冷言冷语,说他是什么“十二能”。父亲对此总是以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了之。
父亲为人善良,诚恳。凡有事相求,只要他能办到,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做,绝不敷衍。有时刚端起饭碗,逢上邻居家电路发生故障,他便撂下饭碗,跟上来人就走。我那时小,不理解,嗔怪他:“你给别人帮忙那么卖力,有什么好处?”父亲一脸严肃:“人活一生义字当头,君子言义不言利。”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他总不厌其烦,挥毫泼墨,为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书写对联。
写到这里,我不仅想起日常生活中的趣事来。父亲平日里要求我们习文练字,他常说:“字是门面,很重要,未曾谋面的人看到你写的字也就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了你本人许多。”所以在我们姐妹谈婚论嫁的年月,只要是初次带男友回家,父亲必定拿出早已备好的纸和笔,请对方留下姓名、地址。其目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哦。
在困难时期,父亲微薄的收入无法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又逢上祖母和母亲相继有病住院,每月发工资,经常是还了旧债又欠新债。我至今也忘不了,我和妹妹站在学校教导处哭诉交不起学费的凄楚场面……然而,对此逆境,父亲并不气馁。他利用自己平日里学到的手艺,想尽办法,干了多种职业:理发、焊接,修理电器等等,以他那瘦弱的身躯,超负荷运转着。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黄牛般忍辱负重,蚂蚁般辛勤劳碌着。在他的庇护下,五个儿女相继长大。父亲以他特有的细腻,关注着儿女的身体、学业、工作、婚嫁等等,他一生何曾从从容容休息过、享受过?
在得知父亲得绝症的那一刻,世界转瞬变了模样,我们姐弟惶惶不可终日。可父亲很达观,他不但配合医生治疗,还坚持锻炼身体,并在自己的卧室贴上对联:“人不怕痛苦,只怕失去刚强。人不怕磨难,只怕失去希望”。面对日见憔悴的父亲,我内心充满酸楚。
看着我泪流满面,父亲反倒安慰我:“傻孩子,人生自古谁无死,难得你们都这么孝顺,我已经很满足了。唯一感到歉疚的是未给你们留下什么……”我抚摸着他那干枯的双手,泣不成声:“爸爸,您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笔千金难买的精神财富呀!”
立秋那天,父亲终于摆脱了病魔的缠绕永远长眠了,我的生活中永远失去了父亲。可他的音容笑貌却常荡脑际,他的精神品质,他的观念人格,永远激励着我们在这五彩缤纷充满诱惑的世界上稳稳的走自己的路。
【永远的怀念】相关文章:
1.永远的怀念
2.永远值得怀念
3.永远的怀念作文
6.永远怀念小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