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议论文

时间:2018-04-22 15:58:24 议论文 我要投稿

论读书议论文


论读书议论文

  篇一:泛论读书
  我们读书不再是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是“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只是为了震响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因此,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首先,读书可以明我们智,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多了一扇了解社会的窗口。其次,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完善我们的思想。第三,读书对我们的写作也很多帮助。
  西汉的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她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买不起点灯的油,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家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壁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一些。他凑着透过来的微光读起书来,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匡衡的凿壁取光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腐败,贫穷落后。从兽骨到兽皮,从竹筒到白纸,不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书!一本本只是丰富的书,包含着无限美丽的文字,续写了无数壮丽的诗篇。
  现实当中,不少人条件优越,却白白浪费了珍贵的时间,长大后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些人花钱买了一大堆书,只作摆设,从不阅读,最终一无所获;还有少数人虽读书,却读的是坏书、邪书,结果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之路。看来,我们要读书,而且还必须要有选择地读书。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悟出书中的真谛,不断充实自己,厚积薄发,使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篇二:论读书
  读书,说起这个字眼,不少人会说:读书算什么,我读过很多书,读书可以让人知识丰富哩;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是啊,在读书这一方面,我毫不谦虚地说,别人一点都不如我,是,在同龄人里,我读的书绝对远超他们之上,什么《呐喊》呀,《彷徨》呀,我都如数家珍。然而,今天要论读书,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读书的,和我的读书历程。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那恃才傲物的潮林学士苏东坡也说过,发愤识尽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愿望。可见书对人类的进步有着多大的作用啊!
  古人曾说,开卷有益,读书就要读好书,不然不就是“开卷有害”了吗?读书一定要选择好书,在老师或家长的推荐下去读,才能起到真正书的作用。(中国作文网 www.alivepics.com)
  其次是还要把书读透,吃透,“读书破万卷”,这里的“破”便是读熟、读透。怎么把书吃透呢?首先要求读书时要认真,全身心投入到书中,这样才能明白书中讲的什么。宋朝有个人叫陈正之,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为什么自己读了很多书却还成不了才呢?朱熹对他说,切记,读书切莫读死书、走马观花,要聚精会神。再加以理解就可以了!陈正之马上这样做,果然,不久,他就名扬天下,盛耀满堂了。
  再来谈一谈我的读书历程。这读书,开始我也是走马观花,不认真读,因而,我对读过的书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后来我看了鲁迅先生和居里夫人的事,深受感动,发愤要多读书,又要读活书,灵活运用,这样才有了今天学习,品德优秀的我。
  著名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就和大家论到这里,我要回家读书了!再见!
  
  篇三:凡尘书事——论读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宋代文学家朱熹的.诗句,大抵是说,渠水之所以那么清澈,是因为它的源头是流动的书。也就是说,博学的人之所以知识丰厚,是因为他读过许多书。
  古往今来,凡尘书事自然不胜枚举。
  就从古人读书入仕说起吧。
  西汉匡衡,“父世农夫,至衡好学”,与我们学过的方仲永类似。青少年时期的匡衡每天要到大户人家那里“打工”,来补贴家用,有时也到有藏书的人家里佣作却不要报酬,只要能把书借给他看就好。“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就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两千年来盛传不衰。正因他孜孜以读,因而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入仕后官至丞相,位极人臣。
  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虽只有四字“凿壁偷光”,可我认为更难得的是他这份爱读书的精神,是他能够坚持补充“源头活水”的毅力,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古代,读书大概是入仕脱贫的唯一途径了。
  书简会朽,但读书的精神却是亘古不朽的。
  鲁迅,我想中国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但无论他流芳百代还是万年,都是与他的少年苦读离不开的。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辣椒。每当晚上寒冷、夜读难耐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直接嚼,直到辣的额头冒汗。他就靠这样驱走寒冷,只是为了多读点书。就是这样不知熬过了多少个“辛辣”的夜晚,先生才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
  所以说,任何的“流芳千古”都不是唾手可得,不过今天我想说的是,任何的“风流人物”都离不开书籍的滋润,你的“渠水”是否充盈,全靠你自己的努力,而“源头活水”的“源头”便是书籍。
  “书到用时方恨少”,趁着年轻,趁着明亮的灯光和舒适的房间,多读点书吧,我们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偷光”和“吞辣”的苦读,可书是不变的,书带来的益处也是如清泉那般股股不断的。
  
  篇四:论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可以说是人类了解精神世界的最佳对象,它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却能给我们的思想、思维、认识、认知带来巨大的改变,是我们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或者说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回想一下我们这些年读书的种种情况,我不禁要发问,我们会读书吗?
  读书不只是一项人类社会的普通活动,它更是一门艺术,因为书作为知识的一个载体,它只是一个单纯的客观存在,但人类去读书,这就成为了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所以读书不能只是很枯燥的去读,一定要带着你的思想进入到书本构建的世界中去,即有思考地、有思维地、辩证地读书,才是使读书这一行为变得有意义的方式方法。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就是在教我们如何去读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说的是读书首先要博览群书,读遍世间所能读之书,看尽世间所言之事,开阔眼界,做到读书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说的是读书达到一定的数量以后,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禁要去探索书中所讲之事,所讲之理的深层奥秘,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我们在读书时让自己的思绪融入书籍中去,带着思想去读书,去思考,将所言之事与现实社会去比较,就会有所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是我所追求的读书境界,当博览群书并且做到有所思地辩证地去读书后,你会慢慢发现阅读已经不单单是停留在书本里了,书海中所蕴藏的深邃的知识和道理已经通过一本本书和一次次思考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一切都是道法自然,就像《大学》中所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我们已经能够通过读书去体悟自然的规律,并顺应于此“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像上段所说的,要想达到第三境界绝非易事,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实现它的一小部分,这就要求读书要有选择性地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读好书。书山书海之所以谓之书山书海,说明书这种知识的媒介存在数量相当的多,但是不是所有书都值得去读,也不是所有出版出来的书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书。就拿外国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来说,赞扬的是充满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的“鲁冰逊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则冒险和求生故事的背后,似乎充斥着英国早期殖民主义的思想,“星期五”对主人鲁冰逊忠心耿耿,他实际上已经被鲁冰逊所征服,这本书是在西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期产生的名著,它宣扬冒险主义和殖民精神也就不足为奇,但在当代平等自由的文明社会背景下就要有所取有所不取,这时候看书的角度就决定了一本书的好与坏。读好书其实就是在做选择,选择符合时代发展洪流的书中观点,摒弃被时代和历史淘汰的糟粕,才是解答这道选择题的答案。
  最后要说的是阅读方式,现代社会随着手机、电脑、iPad走进千家万户,电子书所带来的电子阅读已然成为大部分人的首选阅读方式,这种方式使得书变得如同快餐一般变得更易获取,更易被阅读,仿佛一夜之间,阅读变成了一种全民普及极高的文化行为。但事实的数据是,中国人每天的平均阅读量还不及同为亚洲人的韩国人的一半,日本人的十分之一,更枉谈和西方世界去比较了。那么电子媒介之于读书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在古代,书籍是很珍贵的物件,虽然有纸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完善,但大量发行成品书还是一件又费钱又费时又费力的事,一般贫苦人家甚至无法真正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大部分都是靠抄书来获取更多的书籍和知识。虽说抄书同样费时费力,但这是一次你同书籍亲密接触的大好机会,通过对每一个文字的抄和阅,抄书人既是读者也是传承者,当你去体味书中每一个字所带来的活力,你将会更深刻地去了解到这本书传达给读者的一切精神内涵,这是一种对于文字和知识的虔诚态度。把一本纸质书籍捧在手里,你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字的厚重感,当你去亲自打开一本书,翻过一页页或新或旧的书页时,那一行行文字和一缕缕书香所带来的文化感,这些都是电子书替代不了的。我并不是否定电子阅读这一方式,它的快捷、方便、庞大的信息量等等好处,都是对普及阅读有益的,我们需要的,只是能暂时抛开尘世的喧嚣,给自己一个去静静读一本好书的心境。
  读书,是一门艺术,带着思考,揣着梦想去读一本好书,更是我们每个爱读书之人的毕生追求。

【论读书议论文】相关文章:

1.论读书

2.论读书

3.论读书

4.论读书

5.论读书

6.论平衡议论文

7.论宽容议论文

8.论欲望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