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月相变化观察记录
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月相变化观察记录,欢迎阅读!
关于月相变化对学生的粗浅解释
如果不考虑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单纯计算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那只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是由于在月亮绕地球转动过程中,途径28组恒星星座,作为月亮运行位置的记录,每组恒星各有名目,通称28宿(宫)。月亮每天运行一宿,近28天正好实际绕行地球一周)那么,为什么一朔望月时间会是29天多呢?
现在,以月的合朔日为起点加以说明:我们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阳、月亮、地球三者正处于一条直线上,月亮居于太阳和地球中间,背向地球,人们丝毫看不见月亮的时候。这时假设地球停止绕日公转,那么,月亮绕地球一周后再回到相对地球的这一位置时,就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这一长度叫做“恒星月”。但是,在月亮围绕地球转动时,地球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时相对地球的那一位置时,月亮已不再居于太阳与地球的直线之间了,因地球的向前运动已使原来相对月亮、太阳的位置向前移动,脱离开太阳与地球的连线,形成了一段距离。月亮只能继续向前运动,走过这段距离,再达到太阳与地球新的连线的时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这段距离需要1~2日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一、二隐日。因而,月亮有28显日,其后,还有1~2日的隐日。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半明半暗)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月球亮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月相变化由缺到圆;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午夜至清晨可见),月球亮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月相变化由圆到缺。
模拟实验方法:(有待推敲,因为这样的做法有“地球绕着月球跑”的嫌疑)
1、将篮球的一半用黑布、一半用白布贴起来(可分别用黑色和白色塑料袋做材料);
2、将黑板所在一面墙壁作为阳光照射来的方向;
3、将一张较大的白纸或KT板裁剪成圆形,圆周上均匀标注“1—8”八个数字,表示8个观察角度(其实代表八个日期值);
4、将篮球当做月球(可放在大烧杯口上以保持稳定)摆放在圆形纸的中心,白色一面表示被太阳光照亮,要始终对着黑板所在面的墙壁;
5、实验小组成员从一号到最后一号(每组不超过8人)依次对应坐在圆周边相应的数字前,从不同观察并在记录表中画出所见月相,然后按逆时针方向逐一换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再画出所见的月相。
6、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判断各观察位置上所见月相的大概时间。
7、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总结上、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模拟记录表 位置 1 2 3 4 5 6 7 8 月相 农历 时间
友情提醒:不可见的部分用铅笔涂黑
思考:
1、上半月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2、下半月的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
为什么月球公转周期与月相变化周期不同
月相的变化周期是29.5天,这就是一个阴历月,为什么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却是27.3天呢?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就分两步来分析。先假设地球相对太阳的位置不变,即地球不绕太阳公转,在地球不做公转运动的情况下,月球公转周期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
但是,地球毕竟是要绕太阳公转的,当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已发生了变化,此时虽然月球已经绕地球转了一周,但此时的月相却还没达到满月,即月相变化还没有完成一个周期,还得再需要一段时间才行,由此可见,月相变化周期大于月球公转周期。两者是不等的。
那么,两者之间相差几天呢?我们能否根据已知的地球公转周期为365天和已知的月相变化周期为29.5天来计算月球的公转周期呢?其实,利用匀速圆周运动模型很容易计算出来。
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T地球=365天,月相的变化周期为T月相=29.5天。
求:月球的公转周期T月球。
解:所示,月球从位置1到位置2所用时间即是我们所要求的月球的公转周期T月球,月球从位置1到位置3所用时间即是月相变化周期T月相,
所以α=ω地球T月相=(2π/T地球)T月相,β=ω月球(T月相—T月球)=(2π/T月球)(T月相—T月球)=2π(T月相/T月球—1)。显然,α=β。由此即可解出月球的公转周期为:
T月球=T地球T月相/(T地球+T月相)=365×29.5/(365+29.5)≈27.3天。
可见,虽然月圆月缺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但月球的公转周期却不等于月相的变化周期29.5天,而是27.3天。
知识补充: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亦称“匀速率圆周运动”。
计算公式:
1、v(线速度)=ΔS/Δt=2πr/T=ωr=2πrf(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f代表频率)
2、ω(角速度)=Δθ/Δt=2π/T=2πn(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max=√gr(过最高点时的条件)
8、fmin(过最高点时的对杆的压力)=mg—√gr(有杆支撑)
9、fmax(过最低点时的对杆的拉力)=mg+√gr(有杆)
已知公转周期推算月相周期
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月球公转周期是27.3天,为何月相周期是29.5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解决三个周期的概念。
地球公转及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通常采用的是回归年365.2天近似认为365天。
月球公转及周期
与地球的公转相比,月球绕地球公转可以直接被我们观测到,所划出的轨迹就是它的公转轨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道。公转的周期为27.3天。
月相变化及周期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娥眉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周期为29.5天。
假定某日满月开始地球月球位置为A、B,经月球公转一个周期27.3天后分别运动到C、D位置(疑惑:地球到C点时,月球一定要在AB的水平线CD上的D点吗?),此时,地球经过27。3天公转的'度数x为:x/27.3=360/365.2(x=26.9°)
而对于月相变化,月球必须继续运动到E位置才是一个月相周期。此时,月球达到E点所需要的天数y为:y/26.9°=27.3/360°(y=2.04天)所以月相周期为:27.3+2.04=29.34
由于月球是跟随地球自西向东运行的,所以月食是从东边开始的,与日食相反。
认识日食的成因:
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慢慢向东移动。这说明挡住太阳的这个天体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认识月食的成因:
日食或月食的发生的周期叫做沙罗周期,是古代巴比伦人所发现。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5度夹角,因此新月或满月时月地日之间往往并非完全是一条直线。当月地日之间完全是一条直线时就可以观察到日蚀(新月时)或月蚀(满月时)。正是由于这5度的倾斜,每月都有朔和满月然而并非每月都有月蚀和日蚀。
拓展延续
月相变化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的时间(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所以一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产生原因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月相周期变化
新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这时是农历初一。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蛾眉月
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上弦月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盈凸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满月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或望。
亏凸
农历十六到-农历二十二左右,满月以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此时的月相称为亏凸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残月
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
【月亮月相变化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观察月亮日记02-24
月亮的变化作文12-16
幼儿园观察记录03-09
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12-15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12-08
月亮的变化作文五篇02-20
【推荐】月亮变化作文4篇12-16
精选月亮变化作文4篇11-21
关于月亮变化作文四篇10-22
月亮的变化作文8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