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作文合集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节日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节日的作文1
今日清明。
不知小伙伴们清明节假日都出游到哪了,今日我要到机关值班。这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混职场久了,到我这个年纪,经过这么多事后,我开始尝试着学会凡事少抱怨。
孔子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我还远远做不到夫子那一种自由心灵的境界,我才刚刚人上中年,而且心理年龄还很年轻,很多朋友和同事时常还说我童心未泯呢。
早饭后出门到单位,带上放假归家的丫头。值班时我玩电脑,她做作业,她有不懂的地方我还可以辅导一二。想当年我也是学习的尖子生,只是书本撂下的时间太久远,丫头的很多功课都看不明白了。不过,陪在她身边就好。
今日天阴沉,刮着很大的风,天空还抛洒着蒙蒙细雨,如烟似雾,轻轻的落在面颊上。联想到清明这节日,不禁令人思绪暗涌:这天气,适合清明哀思祭祖的意蕴呢。——祈祷先人们庇佑我,和我一家子,在这世上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值班,丫头坐在我对面埋头写作业,我站在冷风吹拂的窗前,看着窗外的一切默默沉思。今日春季以来,每天忙碌个不停,但收获甚少,这忙的意义何在?好在应付完职场无谓的折腾后,我的心能够宁静下来,归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安静的度日。
这两天小城里刮风不断。这里位处风口上,一年四季多风,大风天气也比我到过的其他城市要猛烈的多。春回大地,春光明媚起来,但也总得有几场春风春雨轮番侵袭。有句老话说,不刮春风天不暖。可是,我是个善感之人,春光易逝,花季很短的,边开边落,再遭遇这样的大风“蹂躏”,真叫人情何以堪呐!
眼睛望向小城尽处的山峦,那里是一片葱茏的树林,我仿佛看见它们迎风摆头的样子,脑海里不禁涌现一个意象:听松涛。我指着那片树林向丫头招招手,说:“你知道吗,古人常常有松树林下听涛之举。”“什么意思啊?”“风刮过松树的声音,仿佛波涛声,所以叫松涛。”
我说:“让我们也来听松涛。”丫头说:“可是,这么远,怎么能听见呢?”“只要用心去听,在心里听,会听见的。”我们就微闭着眼听,听那风过树林的簌簌声,那天籁之声····
最后,我告诉丫头,最美妙的韵律,一直存在于大自然里,只有静心方可领略一二。人活着,要学会让心宁静下来,心有多静,心中的世界就会有多广阔——这和你的学习一样,宁静而致远。
传统节日的作文2
今天是重阳节,我还像平常那样早早的起床,走去“小桔灯”培训中心。
到了“小桔灯”培训中心,同学疑惑的问我:“重阳节是什么呀?”我耐心地说:“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怎麽样?没先到重阳节还有这样的故事吧!
传统节日的作文3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有很多传统节日: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过新年了!
新年也叫春节。传闻每年除夕夜里,有个叫“年”的怪兽常常出没害人。大家的祖先曾和“年”斗争多年,知晓“年”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响声。在冬季的夜里,大家在门上贴春联,在门口烧火堆、竹子,终于赶走了“年”。于是,目前人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发红包等风俗。
在新年的前十天,父母就开始买年货了。更要紧的是:家还要大扫除!父亲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新春联。母亲忙着扫地、拖地,我则整理东西。一每天过去了,除夕到了。在这天夜里,大家一直没睡觉。父亲出去了,我问母亲父亲去做什么,母亲微笑着说:“父亲出去放鞭炮吓‘年’怪兽啊。”“哦。”十二点到了,外面“劈里啪啦”响成一片,“春节联欢晚会”也快要结束了。我又问母亲为何不睡觉,母亲说这叫“守岁”。
2、天,大家互相道喜我对爸爸妈妈说:“父母新年好!”“好!”父母边说边给我发红包。然后,大家拾掇了一下,便向小姨家出发了。
哇,好多人!“小姨新年好!”“姥爷新年好!”……。“你们出去玩吧!”小姨说。我和表哥一下子就冲了出去。“你的衣服好漂亮!”“当然,这是新的!”我说。过了一会儿,表哥说:“喂,仿佛要发红包了!”我们两个又快点往家跑。果然,大家都得到了红包。
到了晚上,大伙坐在一块吃团年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金黄的炸肉圆,有翠绿的青菜,有新鲜的笋芽……,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鳜鱼,它代表“年年有余”。但在大伙还未吃时,楼下忽然传来了鞭炮声,大伙一听到鞭炮声,就立刻吃起饭来……。
饭吃完了,大家又出去放烟花。不知是哪个点的火,天空中出现了朵朵漂亮的“大花”。有些像一朵怒放的菊花,有些像一只飞翔的小鸟……。把朦胧的夜空装扮得愈加奇妙了!
新年的夜空,奇特的风俗与传闻,都被人感到亲切。在新年,每一个人都喜气洋洋,我真期望天天都像过新年一样快快乐乐!
传统节日的作文4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衣食住行都各有其特色文化所在,其中传统节日文化就犹如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的黄土,有其历史,有其深度,值得深挖。
自古,中国的节日就过得极为讲究。拿目前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来说,早在尧舜时期,春节就兴起了,经过代代传承,代代发展,春节的习俗就越来越多了,吃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扫尘、守岁、拜年、看春晚……总能让一家老小热闹十来天。
在21世纪开始后,国外的不少传统节日也开始在我们“东方古国”流行开来。圣诞节时,中国的小朋友也开始期盼圣诞老人悄悄送来圣诞礼物;万圣节时,中国的学校里也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南瓜灯;情人节时,中国的影院餐馆也开始施行情侣半价等优惠活动。
有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对西方传统节日过于重视从而淡忘了许多我国传统节日习俗。其实,我认为“罪魁祸首”不在西方节日而在于中国人对中国节日的概念。譬如说春节要吃饺子,但不代表有饺子就是过春节。现如今的多数年轻人别说做饺子,为家人做一顿三菜一汤的晚饭都很困难。为了延续节日习俗,一到春节,超市中的速冻饺子就成了热卖品,显然多数不会做饺子的人都选择了速冻饺子来过一个“有饺子的春节”。这就违背了过节的本意,春节本是一家人团圆的时节,春节吃饺子这个习俗也如此,不重在吃,而在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包饺子,老人包饺子皮,小孩和饺子陷,女人洗菜,男人煮粽饺子……裹的是一份热闹,吃的是一个团圆,而超市一袋一碗的饺子只能算是一顿便当,根本没有年味儿。
再说说现如今一些老学者对西方节日和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十分排斥这件事。我认为西方节日也有它的精华和历史。譬如说圣诞节,许多现代西方家长为了圆“圣诞老人”这一出“世纪大谎话”,会不约而同的在圣诞当晚给熟睡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当然,在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父母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好比我们中国春节时长辈给小辈红包压岁一样,也是一个节日文化。中国的青年人在西方节日时同西方人一样欢庆,这也不足为过,相反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尊重,不管怎么说西方人在咱中国春节时也会张灯结彩,也会放起鞭炮,收看春晚甚至尝试包饺子。
正值春节来临之际,望大家真正地投入节日习俗,用亲自劳动做出团圆,做出春节。
传统节日的作文5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传统节日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呢?
我们老家,每年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父亲母亲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提起传统节日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老家,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传统节日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传统节日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传统节日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吃完汤圆,我们又来到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传统节日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这就是我老家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传统节日的作文6
我介绍的节日是端午节,它的传统习俗有: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蒿……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艾粑,喝雄黄酒。端午当天,人们用艾叶、石菖蒲、葛藤、山胡椒等草药熬汤洗浴,据说可消除百病,身体健康。每到端午节前夕,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人们还会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以招福辟害。古时候人们编了一个童谣叫《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的来历在于一个民间故事,名叫《汨罗江边的诗人》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名叫屈原。
屈原从小就很喜欢读书,读的书又多又杂,因此有了满肚子的学问。他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心底善良,小小年纪便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博得了大家的赞誉。
屈原长大后,做了楚国的大臣。那时候,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小国,其中数秦国一心想要统一天下,早已对楚国虎视眈眈。屈原看出了秦国的野心,便多次向楚国提出增国力、御强敌的`治国之策。可是楚王昏庸,他听信被秦国收买的奸臣的谗言,不但不采纳屈原的意见,还将他逐出都城流放到荒僻的边地。
屈原虽远离国都却仍然心系祖国,他眼见着楚国日益衰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急如焚,不禁悲吟:"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多希望能为国效力啊!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屈原盼来的是国城破国亡的噩耗!
农历五月初五早晨,屈原深情地朝着国都的方向凝望了很久很久,然后抱起一块大石头,纵身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
百姓们划着船焦急地寻找屈原,可是江水滚滚,屈原在哪里呢?人们用苇叶包好蒸熟的饭团,扔进江里,呼唤道:"鱼儿啊,要吃饭吃这些饭团吧,不要去伤害屈原先生的身体啊。"大家又将雄黄酒倒进江中,祈祷着:"毒虫啊,喝了这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不要去咬屈原先生的身体啊。"可是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男女老少都悲伤地哭了。
屈原走了,可百姓们都把他记在了心里。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这一天,人们就会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纪念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端午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我过端午一般先要包粽子再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之后会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最后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讲关于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传统节日的作文7
去年端午节时,家里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包粽子比赛。
我在家里探出脑袋就能闻到大街小巷的粽子清香,爸爸妈妈也跃跃欲试,希望也能亲自体验一次包粽子,我竟成了评委。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出门买材料,超市里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一看,他们全在抢粽子礼盒,真是热闹呀!“哈哈哈,终于到家了,准备开始包粽子喽!”妈妈边笑边说。闻声的爸爸立刻执行命令“是!”而我像个小跟班似的,洗了好多粽叶。
一切准备就绪,比赛开始了!妈妈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不知她那纤细的手指是怎么做的,一绕一压就成了一个“小漏斗”。瞧我爸爸,还在琢磨怎么折呢!我妈拿起勺子,装了满满一勺糯米,正要放馅,我抢着说:“放我喜爱的鸭肉馅!”妈妈刮了一下我鼻子,说我是只小馋猫,我嘻嘻地笑起来。她用手把多余的糯米扫下来,小糯米调皮地蹦了下去。叶子折好以后,我连忙递来绳子让妈妈绑好。你瞧!小三角粽就包好了!我爸认输了,竖起大拇指说:“还是你妈厉害!”接着,我把粽子推进了蒸锅里,我也想包一个。到最后绑线时,糯米宝贝们排排队一个接一个地跳出了我的手掌心,真调皮!妈妈摸摸我的头耐心教导我说:“应该把粽子压实,才不会漏。”于是我再试了一次,果然成功了,虽然不好看,但也绑得严严实实的。不知不觉中,粽叶包没了,我们盖上锅盖,静静等待。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包粽子?”爸爸抢着说:“因为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呀!”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粽子的清香钻入我的鼻子,整个房子弥漫着一股粽叶夹杂着鸭肉的香味,可真香!馋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瞧瞧那粽子,它的衣裳,最开始那么翠绿,现在已变得发黄。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拉开它那腰带和衣服,哇!一个晶莹剔透的糯米宝贝露了出来,看背面,鸭肉把糯米晕染成了红色,竟像小姑娘脸蛋的粽子叫我怎么下得了口?可贪吃的肚子调皮,咕咕直叫。我忍不住咬一口,“烫呀!”我尖叫起来,糯米调皮地在我舌尖上打滚儿,过了好一会才吞了下去,入口就像棉花糖一样,软糯香甜。爸妈也吃得很香,我还装了一小篮子粽子送给了邻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好好学习,每年端午节都把包粽子纳入活动中,将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节日的作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提起这首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迎接20xx的那个热闹的春节。
每当春节到来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烟花爆竹。但现在为了保护环境和保护空气质量,我们在城里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我和弟弟都觉得很是遗憾。于是,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远古时代,有个巨型大兽“年”在新年时出来残害人命、吞食牲口,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能吃都被它吃掉,连一点渣都不留。因此,每到新年,家家户户都扶老携幼躲进大山洞,避免被“年”伤害。又到了新的一年“年”兽又出来为非作歹了。这时一位老人点燃红灯笼,放起了爆竹,还在门前贴了春联,没想到,“年”兽一见到这些东西就吓得落荒而逃。自此,人们一到春节就用贴春联放爆竹的方式辞旧迎新,这个习俗流传至今。
听完这个故事,我和弟弟若有所思。爸爸安慰我们说:“没事儿,放不成爆竹,我们可以一起包饺子啊!”对,饺子是我最爱吃的食物之一!顿时,我全部的细胞立刻活跃了,“好!包饺子咯!”妈妈买回可口的馅和饺子皮,我用勺子舀了一团馅包进饺子皮,咦,怎么回事?皮怎么也粘不上,我反复捏了几次都粘不上,只好使出必杀技——找胶水。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想下毒吗?不能用胶水哟!“恩,胶水不能用,那双面胶,针线……好像都不行呀!”最后,观察了妈妈的示范才想到可以用水,再用模具压紧,哈哈,完美呀!终于成功包好一个。看看弟弟,不声不响的他已经做好了三个(虽说那三个的样子很丑)。“我一定要超过他!”我暗暗较劲。十分钟后,我做了五个,弟弟做了六个,我还是没有从数量上赢过弟弟。等奶奶把饺子煮好后,我蘸上酱料,尝了尝,哇!真好吃。爸爸又拿手机给我们看了看表弟李博文在乡下放烟花的视频:天空中时不时有烟花窜上空中,随着一声声“砰砰”的响声后,天空中绽放着美丽的花朵,有的像菊花欣然怒放,有的像彩色的星星眨着眼睛……真美啊!
在这么多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春节,因为这样热闹的节日里,我不仅吃到了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还看到了烟花的美妙!
传统节日的作文9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最全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每当月亮像个大饼似的挂在天空时,我就想到了中秋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快到了,大家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吗?我来告诉你吧: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在我们这,听妈妈说都是跟家人一起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一起聊家常可是少不了的。哦,对了,我家这天还要吃蛋糕的,因为这天正好是我妈妈的生日,我心里特别期待、特别高兴,还可以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饭菜跟小吃,饭后还有很多我跟姐姐准备的小节目。逗得家里人热闹开心!
传统节日的作文10
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庆祝它。大部分地区的风俗都差不多,但每个地方还是各有特色。
元宵在正月十五吃。元宵作为一种食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一种新颖的元宵食品很受人们的欢迎。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称之为“元宝”。元宵,或称“汤圆”,是用白糖、玫瑰、芝麻、红豆沙、肉桂、核桃仁、坚果、枣泥等做成的。它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用于不同口味的肉类和蔬菜。可以煮,可以炸,可以用汤蒸,表示团圆快乐。陕西汤圆不是包着的,而是用糯米粉“卷”着的,或者煮着或者炒着,加热,圆圆的。到了清朝,满清入主中原,朝廷不再举办元宵灯会,但民间的元宵灯会依然蔚为壮观。日期已缩短至天,并持续到今天。
在台湾省民间,灯有光和添天的意思。点灯就是照亮未来,台灯和丁谐音就是生男孩。所以过去的元宵节,女人都是在灯下走,希望“灯下钻生蛋”(就是在灯下走生男孩)。
元宵节放灯笼的习俗已经从最初只在法庭上举行传播到民间。也就是说每个正月十五,士族和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通明。
宋代元宵节在规模和灯光效果上优于唐代,其活动更具民间性和民族特色。从此元宵节不断发展,元宵节越来越长。唐代元宵节为“上元前后一日”,宋代在十六日之后增加两天,明代从八日延长到十八日。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封建传统社会,元宵节也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是不允许出去自由活动的,但是假期可以一起出去玩。元宵灯会只是一个友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可以通过灯笼为自己找到对象。元宵节期间,也是青年男女见情人的时候。
欧阳云岫:去年除夕,花市灯如书;月亮升到了柳树的顶端,夜幕降临后,他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辛弃疾(蓝宝石案)写道:人群搜了它几千百度,但蓦然回首,那人已在昏暗的灯光下。是描写元宵夜的情况,而传统戏曲陈三和吴娘在元宵节期间一见钟情,乐昌公文和徐德言二次左右搞元宵夜,余和英娘在《春灯谜案》搞元宵。所以元宵节在中国也是“情人节”。
除了庆典,元宵节还有宗教活动。也就是说,“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其参与者多为女性,她们或结伴同行,或靠墙而行,或过桥行走于乡村,目的是为了祛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节日都增加了打龙灯、打狮子、踩高跷、划干船跳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传统节日的作文11
很快,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大概是四岁时吧,那时候家乡的河还能划船的。当我远远地听见锣鼓震天、呼喊撼地时,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里的婆婆出门看热闹去。作为保姆的婆婆总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颤颤巍巍地往长堤那边走去。刚好,河上五彩缤纷的龙舟正威严地列成一排,气势汹汹地准备捕捉那一声令下。
发令枪响后,箭在弦上的龙舟真如一条条迅猛如雷的水龙,在水上飞窜。而船上的那些“驭龙者”更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特别是船两头正奋力击鼓的鼓手,划舟人的斗志似乎随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声而不断激涨。
这一幕真让少见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乡竟有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紧紧地攥着我的手,和蔼地笑着。继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头筹的选手们。每条船上的人都湿了,而在我这稚嫩的眼中,冠军不过是更加湿透了的人们。
兴高采烈的我又挽着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饭时间到了,婆婆端出两只冒着热气的翠绿的三角体,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叶子。婆婆微笑着说,这些用荷叶包着香米的三角体就叫粽子,我还惊喜地发现米饭里面还有内涵丰富的肉馅。它们都是婆婆从乡下带来的,大家都会在划龙舟时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这喷着荷香的饭团,用力地咬下了一块。望着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婆婆在我上小学以后便回乡下颐养天年了,但我们家还是经常在传统节日端午节去探望她时带回几只粽子,来重温旧日的快乐与日子的喜悦。只是这几年来给我带来的是遗憾,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人注册了,家乡的的河脏得不能再划龙舟了,婆婆寿终正寝了。然而,传统节日端午节被外国人注册了,我们还能吃粽子;这条脏河总有变清的那一天,我们还能在水上划龙舟;但最让我伤感的是,我永远不能再牵着婆婆的手在长堤看比赛了。
我爱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我更怀念的是那永远不再回来的童年和婆婆。端午杂思,思忆至此,足矣。
传统节日的作文12
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更是怀念屈原投江的日子。那次经历让我爱上了这个节日。
去年过端午恰逢周末,我百无聊奈,嘴里念叨的满是谚语,当读到“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这一句时,我停了下来,不禁思忖:为什么呢?这也太假了吧!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妈妈微笑着说:“走,逛街去!”听到这句话,好像把我从无尽深渊中拉了出来,让心灵的幼苗渐渐舒展。是啊,逛街总比宅在家好,说时迟那时快,我胡乱地收拾好书桌就开启了一次快乐之旅。
老妈带着我在人海中穿梭,好不容易挤进了一家商场。嗬,商场里好吃的好玩的商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妈妈告诉我,端午节临近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不错,那货架上摆放的几乎都与端午有关:端午粽、雄黄酒、菖蒲我还真没见过这些东西呢。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串粽子,丝丝粽香沁人心脾,早已忘记是哪家店铺散发出来的。东边食品西边谜,逛完端午食品专卖区,我们又玩起了猜谜语。第一则“小米二字有变化(卷帘格?商品名)”我绞尽脑汁,自言自语“这也太太太”妈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提醒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哦,粽子!这也太简单了吧!”说出答案得到奖品,我的兴致不减。再接再厉,第二则“举杯尽饮添归心(节日?纪念日)”“这不是‘端午’吗?”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脱口而出。结果,我又答对了,拿着两份奖品,高兴得像掉进了蜜罐子。我在心底默念道:“端午端午,我爱你,因为猜谜好运气。”
走出商场,我们又来到了街上,一路望去,那条街大大小小的铺面简直是在开粽子盛会:北平粽子、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州的中山芦兜粽、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看在眼里,馋在嘴里,另有一番滋味涌心头。
回到家,我居然没有一丝倦意,电视里正现场直播“赛龙舟”,每一艘船都奋勇向前,水花激荡,野鸭欢飞,那激烈欢快的场景至今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
端午节,我是彻底爱上它了,那你呢?
传统节日的作文13
清明是中国阴历二十四个节气中5、个节气。清明节在每年春季的4月四号到六号之间。这一天也是大家祭奠和缅怀逝去的亲人的日子。
这个时候正是漫长的寒冬过去了,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春季蹦蹦跳跳地来到大家身边。一会儿春风和煦地吹拂着大家的脸;一会儿春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使大自然格外的清明。
奶奶说:“清明节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大家翻阅了《少儿读古诗》这本书,找到了唐代诗人韦庄的“满街杨柳绿似烟,化做清明3月天。宛若隔帘红杏里,女郎缭乱送秋千。”的诗还有宋代诗人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拾掇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诗,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什么地方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部分诗都描绘了清明这个节日带给大家是一般的精神享受,尤其是杜牧把清明与“雨”紧紧地连在了一块是这种诗意达到了极致。
我喜欢过清明节是另有缘由的:我终于有机会到郊外拥抱春季。1、个机会是学校组织大家去春游,那时,师生将乘坐大巴车一路上赏析这春季的美景来到风景如花的山上、草地上或湖边柳树下,尽情享受着春季的快乐。2、个机会是和大家吴家的所有成员结伴扫墓,那时,大家会携带鲜花、水果和糕点,祭奠吴家的祖先,大家排着队在墓碑前鞠躬行礼,奶奶鞠躬的时候,喃喃地说:“父母,大家来看望你了”然后,我和表哥表妹们在山上追赶疯跑,释放大家的青春活力,大家各自携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如跳绳、空竹、风筝等在山下的空地上各展示我们的“绝活”。直到听见“大家走了!”一声喊,大家就依依不舍的走向各自的车子,互相挥挥手,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安乐园餐饮店。
在回程的车上我沉浸在不舍离去的心情中,奶奶却和我耳语:“次活动可以叫扫墓,也可以叫踏青。大家把扫墓和踏青结合在一块了。
归途中,我在想着明年的扫墓和踏青。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我小学日常不可忘怀的节日。
传统节日的作文14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我的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我的妈妈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爸爸的脸,爸爸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传统节日的作文15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元旦,清明节,春节……可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节日莫过于中秋节。
农历8月15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8月15日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你们知道月饼是什么时候流传开的吗?北宋时之在宫廷中流传,然后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坛。发展至今,朝则成为全名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与各地的饮食习惯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港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有一年中秋节,我和妈妈回老家。赏月亮做月饼,大清早的我还在屋里睡觉。可是已经听见外面有人在忙活,我一看闹钟,妈呀,怎么七点多啦,我二话不说,立马穿上衣服蹬上鞋子,急忙跑出去,我看见妈妈和奶奶已经做开了,我马上洗了手就坐在那里开始做了。
做月饼的第一步先制作月饼的饼皮,先混合糖浆,花生油。碱水和吉士粉搅拌均匀。第二步、加入面粉,再加面粉的过程中,我一失手把面粉都打翻了,弄得手上脸上都是面粉,像一个小雪人,引得全家哈哈大笑。我害羞极了,如果这里有一个洞,我恨不得马上钻进去,我看见大家这样我连忙说失手了,你们先做吧,我去清理一下身上的东西。大家听了我这句话才不笑了,我松了一口气,清理完身上的面粉我边继续跟着奶奶做,奶奶一步一步的教我,经过几十分钟后,我高兴的大喊:终于做好了一个了。回头一看大家已经做了十几个了,我十分着急,便继续做下去,第一个不熟练第二次做的时候就很熟练了,第二次我一口气做了十个,晚上我们在院子里观赏着月亮,吃着自己做的月饼,我开心极了。
夜幕降临,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各家的房屋里,照亮了人们的心房。就在这个时候,有多少人正与亲人们团聚在一起,在团圆的喜悦中吃着月饼,在月饼的甜美中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喜悦的象征。中秋节是我们合家欢乐的日子,是我们思念亲人的日子,更是我们不可磨灭的日子,出门在外的游子会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所以我们要把他们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传统节日的作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合集15篇)09-29
传统节日春节作文合集15篇09-26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合集15篇10-28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作文(合集15篇)10-22
传统节日春节的作文12-13
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01-05
传统节日的优秀作文09-22
传统节日作文07-01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作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