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初一的作文

时间:2022-01-22 17:05:28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年味初一的作文(精选3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味初一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味初一的作文(精选36篇)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

  春节已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家都开始张灯结彩,到处是一番热闹欢腾的场景。在这个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带着满满的兴奋感,期待感,开始寻找大家都所期盼得到的年。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和父母一起贴春联的时光里。把贴在春联上的胶小心翼翼地撕下,然后稳稳地贴在门上,仔细地抹平皱角。这个自己动手完成的。代表着自己家庭新的一年新的风貌,心里满满都是自豪感幸福感。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吃团圆饭的时光里。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那美味的团圆饭,聊聊家常,我想不管,那饭是多么的普通,还是山珍海味,里面都充斥着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温馨的味道,令人百吃不厌。这就是年味,真正的年味。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大家都所期待的春晚里,全家回去在电视旁,看着春晚里精彩绝伦的节目,看着那幽默风趣的小品,看着那壮丽奇妙的队形。一边点评,一边欢笑着,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那种团圆在一起的感觉,相信谁都会很感到幸福,感到年的味道就在眼前吧。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烟花飞天的那一瞬间。人们高高兴兴地搬出过年前早已准备好的烟火,找个地方,点燃烟火,然后捂紧耳朵,欣赏美丽的烟花。当烟花飞上漆黑的夜空。划出一道亮丽的弧线。然后如一朵鲜艳的花儿似的盛开时,往往会让孩子开心的,又蹦又跳好一会儿。烟花在发出一声巨响后,在天空留下一道亮丽的痕迹,炮竹声一声高过一声,不绝于耳。听着这些声音,家里不管有多少人,都会觉得像大街上那样热闹非凡,好不热闹!

  年味在哪里?年味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要去发现他,感受他,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去享受它。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

  记得小时候,最期盼的莫过于过年了。而现在,感觉到过年越来越趋于形式化,不似以前的那般热闹。

  小时候,还没有搬进楼房,住在平房里,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在一条巷子里住,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挂在门楣上,一到年三十的那个晚上,灯就亮了起来,每户门前都被照得亮亮堂堂的,一条巷子被照亮了,几十条巷子被照亮了,几百条巷子被照亮了这时,城市就变成了一个不夜之城,在红彤彤的灯光照应之下,和姐姐们一起玩耍、游戏 而现在,几乎都搬进了楼房,似乎没有人在门楣上挂上大红的灯笼了,也没有了那种红光的映照,同时那个不夜城也随之消失了,也不知如今是否还有那火红的灯笼。

  小时候,大年初一早上,总是期盼着能穿上新衣裳,早早的起来,去给老人拜年,那时候,我祈求的并不是一张张的百元大钞,而是一粒粒的干果和一颗颗甜甜的糖果,只是这些,就觉得很欢喜了。 而现在,平常的衣裳也不差,衣服也不少,就对新年的衣裳不在那么期待了,也不磕头拜年了,就能拿到装着百元大钞的红包了,不再充满期待,更多只是无聊而已。 小时候,没有五颜六色的烟花,只有一个个简单的雷子,但是,那一个个的响声,寄托着我们对未来最为美好的期待。

  而现在,礼花的样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漂亮,但是,总是找不回小时候的那种感觉,那种寄托,那种对未来的期盼。 现在,交通便利了,人们的感情却疏远了;通讯便利了,问候却少了;时代更新了,年味却淡了,楼下那一朵朵绽放的烟花,这靓丽的颜色怎么能感染到人们的心呢。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

  “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文化的丰盛。”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与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燃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续,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过了腊八就是年,年的脚步声越来越响,年关将近,家味越来越浓,承载了太多儿时的记忆挥之不去。

  年味是腊肉的香味。养了一年的猪,这个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猪肉有肥有瘦,老少皆宜,杀猪、熏肉,熏肉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入锅中,香味扑鼻的腊肉就好了。

  年味是房屋的干净,到了腊月,女人们会在晴天来打扫房间,每样东西认认真真的清洗一遍,然后将物品摆放整齐,扫去这一年的尘埃,以洁净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到了大年三十,挂灯笼,贴对联,房屋里里外外都充满了年味。

  年味是穿上新衣的神采奕奕。放了寒假,孩子们盼望着新年的到来。过除夕,吃团年饭。接压岁钱。然后急急忙忙的将压岁钱在新衣服口袋里放好,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看春晚,聊家常,其乐融融,最后就是等到晚上12点放烟花。然后美美地进入梦乡,期待着新的一年。

  年味是四姨结婚时的喜悦。天下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我的外公外婆也不例外,挑了个好日子将自己最小的一个女儿嫁出去了。新郎官已经到了外婆家,当四姨要去新郎官家时,外婆将新郎官抱着说:“以后他到了你家,没什么亲兄弟了,只能依靠你,我把她养这么大,我知道她的性格,她人其实挺好的,别看她平时严肃,到底是个姑娘,你要好好照顾她。”新郎官说:“妈,请您放心的交给我吧。我会好好的照顾她。”最后新娘被抱走了,只留下外婆一个人在哭泣。虽然外婆很舍不得,但是我们却为四姨感到开心。

  新年是传统节日之一,保留了许多中国文化,在外工作的人过年回家。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有年味,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日子,所以我们开开心心的过年。我也将这些事情记在心里,这就是我的新年,满满的年味和开心。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4

  新年,让人想念的不仅是那熟悉的鞭炮声,更是那魂牵梦绕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家都早早的起了床,出门就能看到大伯拿张小板凳坐在坪里,用柴火熏腊肉腊肠;大伯妈,二姐和弟弟围在火炉旁包饺子;姑姑和奶奶在石阶旁杀鸡刮毛一会儿用开水烫,一会儿用手拔,二伯妈和二伯在厨房里忙着蒸蒿菜粑粑,还有哥哥们正撸起袖子在村口打糍粑呢。人们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不亦乐乎地忙活着。

  在叮叮当当的的碰撞声中,在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太阳拉下了它的帷幕,却揭开了年夜的序幕。

  晚上八点,当所有人汇聚一堂时,长辈们会悄悄将我们这些晚辈拉到一旁,避开父母,塞给我们一个红包,祝福我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这是我们这些晚辈在这个夜晚品尝到的第一个年味,无论是微信红包还是纸红包,这份心意总能是我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送完红包,开始看春晚,看语言类的节目时,会因为节目的情节而哈哈大笑,而看表演类节目时会大家会互相讨论节目中的笑点与“梗”。在讨论与欢笑中,我们仿佛丢去了一年工作学习的劳累,丢去了之前在生活中的消极,抛开了考试成绩,工资,对象等烦杂的问题,有的只是喜悦与兴奋,只是与家人好好享受这一刻。尽情的欢笑,家人不会嫌弃你的笑不是一笑倾城,讨论时,我们可以尽情抒发观点,家人不会因为你的直白而给你白眼。这时,我们又品尝到了那包容的年味儿。

  春晚一过,饭菜一上,年夜饭开始了,老的给少的夹,少的又给老的夹,来来回回,这不是客气,这是爱意。大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嘴却还不肯停下来,嘟嘟囔囔的说着“只有自家人才懂的话”这一来,大家伙儿可都真实地品尝到了年味啦。

  年味,是那样复杂,而又那样简单。可以让每个人日思夜想,却有如此容易得到。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5

  春节的大钟在一年的忙碌之迹悄然敲响,我坐在桌前,看着少许来往的行人,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沐浴着那温暖的阳光,和身边的亲人有说有笑,我不禁陷入了回忆。

  除夕夜灯火通明,暖色系的灯光照亮了屋内每一个角落,聊天声和笑声从屋内时常传出,与窗外小孩嬉戏声相互映衬,奏响着动人的冬日之歌,在欢笑中迎来春天的到来。冬日依旧略为微凉的风吹动了树叶,树叶沙沙作响,在路灯下的树影摇晃不定,但这风却怎么也吹不散那抹温情。

  夜晚似乎并不同往日一般,没有了沉重的乌云,明月也不再躲藏在云层之后偷偷观察世间之事。现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带有喜庆的色彩,皎洁的月亮带着慈祥的目光看着欢闹的人们,门口早已高高挂起了火红的灯笼,每家每户门口的对联与倒福都渲染着热闹温馨的气氛。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空中划落,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行人都驻足于此,抬头看着这美好的景象,点点光斑洒落在他们的脸上,即使烟花一瞬即逝,却也为新的一年送上了最真挚地祝福,点缀了空旷而单调的天空,像油画一般,挥洒下的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屋内的我们围坐在火炉边,尚且还小的孩子们摆弄着玩具,玩具小汽车满屋跑,狂奔的小孩从房内蹿到客厅,一秒都不曾停歇,后面紧紧跟着的是他们的家长,满脸慈爱的笑容,交谈着小孩的一些趣事,目光却从未离开过他们的孩子,眼神中透露出的是关爱与欣慰。再望去,则是一些稍微年长的长辈们聊着家常,电视里播放着充满年味的春晚,精致的小品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长辈们分发着红包,时间又在一点一滴地流逝了,十二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春晚的倒计时考试了,邻居们都早早等候在广场处,掐准时间燃放那吉利的鞭炮,一瞬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充斥着整个小区,还有那些一不小心错过了的人们,正飞快地跑出大门,相互着祝贺,灿烂的笑容将冬天的冰溶解,一点以后一切都静下来了,忙碌的一年又来临了。

  又回到了现实,今年似乎变得冷清了不少,鞭炮声少了,人们吃完饭后看着的永远是那冷冰冰的手机,抢着那些所谓的红包,轻轻一点便可获得,说来是那么的轻松,隔着屏幕却远远不能传递着人间的亲情。

  如今,我是多么的怀念曾经那些欢乐的时光,怀念那曾经的年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6

  家人团聚的喜悦,在一起欢声笑语的欢声笑语,伴着外面五彩缤纷的烟花,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到了除夕这一天的下午,一家人在家里热热闹闹地准备晚上的年夜饭。妈妈首先准备的菜是饺子,首先,妈妈把肉剁成泥,在将香菇切碎,放入一个碗里,再加上少许的味精,盐,生抽,香油,和香菇、肉拌在一块。这样饺子馅就做好了。接着我看着妈妈拿着面团用擀面杖擀平,接着又模具印出圆形的图案,做出一个后我便跟着妈妈一起做饺子皮。擀完后,我和妈妈的脸上身上都沾上了一面粉,互相取笑着对方。然后我们开始包饺子,拿出一块面皮把做好的肉馅放在中间,在拿模具一摁,一个饺子就做好了。这时,我灵机一动,想放点芥末放在其中一个饺子里,让他吃的时候出点丑。我悄悄摸摸地的挪到冰箱里旁,拿出芥末,又悄悄摸摸的来到桌前,看了看周围的人好像没被发现,便开始了我的“邪恶计划”。“妈妈好像没买饮料,你出去买一趟吧,我来帮你包饺子。”我对妈妈说。妈妈便去买饮料了,这是我开始邪恶计划的第一步:把妈妈支开。接着我拿起一块面皮,把肉馅放在中间挖了个洞,把芥末挤了进去,迅速拿模具盖好。第二步:做上一个标记,把芥末涂在了饺子底,便放入碗里。这时,妈妈回来了,我忐忑的把芥末收起来,说着:“妈妈,你回来啦!”你怎么才做一个!走开,我自己来做吧!”妈妈说道。我便拿着饮料走到了冰箱旁,在把饮料放在冰箱的时候悄悄的又把芥末放到了里面。我内心窃喜道“嘻嘻,计划一定会成功,看看是哪个倒霉蛋会上当!”

  到了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饺子端到了桌上,我坐在一旁,等着饺子被那个倒霉蛋吃掉。可这时,妈妈给我夹了一个饺子放在碗里,我不得不吃下。突然,鼻腔一股冲劲,不好,我吃的这个饺子啦!我面目狰狞,留下了眼泪,大家看着我哈哈大笑,妈妈说:“我早就看穿你的计划啦!特意夹了那个饺子给你。怎么样,感觉如何?”我说:“该死我竟是那个倒霉蛋!”

  大家都开心得笑了,我也跟着笑了。一瞬间,外面的烟花声响起了,五彩斑斓,一家人在一起团聚,真幸福。

  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7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非常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非常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8

  快过年了,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踏上了归家的征途,我也不例外。可除了走街串巷还有什么特别的呢?这年过的,可一年比一年乏味。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就被爸妈叫醒去大姑家拜年,虽然心里不情愿,但我还是踏上了去她家的路。一进小区,就看到家家楼下都贴上了对联,有的还挂上了大红灯笼,满眼的红色衬得整个小区喜气洋洋,似乎冬天都变得温暖了起来。刚进大姑家门,我就被满屋子的人吓得不轻。按大姑的说法是人多热闹,我却暗自腹诽:不就是走个形式吗。人到齐了,表姐立刻动员大家来包饺子,我正无聊得很,正好凑个热闹。厨房里,大姑俨然是个大厨,一丝不苟地炒着菜,姑父在旁边打下手,“唰唰”地切着菜,只见他手起刀落,转眼间,几瓣蒜就被切成了蒜末,我洗了把手,赶紧也忙活起来,擀皮儿,调馅,包饺子,下锅,装盘。在人多力量大的优越条件下,一系列步骤迅速完成;另一边,一道道美味佳肴也陆续端上了餐桌。厨房人员都撤出了“重地”,开始边唠家常边享用大餐。

  饭桌上,大人们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小孩学习怎么样侃到哪个表哥表姐找对象的事啦,常常让大家捧腹大笑,仿佛这过去的一年只有欢声笑语。“哎呦,这个剁椒鱼头味道不赖啊,谁做的呀?”“怎么样,我的厨艺还不错吧?”“嗯嗯,大有长进!”……我低头默默地扒着饭,听着大家的聊天,心中升起阵阵暖意。

  饭后,就是最期待的环节—发红包了!客厅热闹起来,一时间,推辞声,道谢声,欢笑声响彻了小小的客厅,让人倍感温馨。我颇不好意思的婉拒着大姑递来的红包,却被她一句话说服,“嗨,还不赶紧收下,收红包才有过年的味道嘛!”我抬起眼眸,电视上正重播着春晚,客厅里的气氛也像电视中一般红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家人之间紧紧依偎在一起,共享这难得一聚的美好时光。

  原来过年并不是搞什么特别,只是守住家人在一起团聚的美好传统罢了,明明浓浓的年味洋溢在每个人心中,还愿我们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9

  小时候,一直都在长沙过年,每到过年的那个晚上,就盼着那最后一秒时钟声的悠扬,盼着那烟花飞上天时尖利又悦耳的爆裂,盼着被那绽开的烟花绚烂地照亮。快乐也便洋洋洒洒地写在了我的脸上。似乎年味在这一刻才凸显出来。今年,提早回了常德,体会体会常德的年味。

  常德在二十年前就禁止了燃放烟花。自那时,常德的年就少了一份热闹,少了一份喜庆,多了一份“环保”。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允许放小烟花,可是人们已经习惯了,过一个“环保”的年,于是几乎不再有人放烟花了。在我眼里,没有烟花的年,就不是完整的年,就是缺少年味的年。这一次是太久没陪外婆过年才去常德过年。常德原来还有春节举办灯会的传统,却因为近几年宣传节能减排,也渐渐取消了。这下子,年味几乎尽数被都市的推土机碾进了土里。

  住在小姨还没装电视的新家,一大家子人只能挤在电脑前看春晚。开头时,大家都兴致勃勃,有说有笑。但慢慢地,春晚又回到了千篇一律的形式,让人疲倦。春晚依旧在那一头唱响,一名名著名艺术家演唱着一首首中国风的歌曲,但这一头的观众却没有聆听。春节还是难逃变成“玩手机”节的厄运。作为一种“过渡仪式”的春晚,已经变得无聊乏味,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而弃之可惜。大家已经昏昏欲睡,需要烟花唤醒,但是,年,不会有烟花了;年味,也消散殆尽了。

  也许我们应当保留过年的习俗,尽管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我们至少可以过一个原汁原味的年。以牺牲年味,牺牲中国人心中最大最重要的情结为代价,得不偿失。过年若是没有了年味,“春节”就仅仅是“放假”。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0

  寒假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闲坐着,眼睛瞅着日历,数着日子。突然发现离大年三十只有两天了,原来过得这么快啊。可能是周围没有过年的气氛,这个年也和平时日子没什么两样了。

  妈妈看到我一个人坐着发呆,走过来对我说:“想吃饺子吗?自己包的饺子。”因为在南方,我一家人都不会包饺子,这自然勾起了我的兴趣。妈妈看着我来了兴趣,把我带到她一个朋友家里。一进门饺子面皮的味道就萦绕在我鼻腔中,阿姨热情的招待我们,在小桌子上摆放着很多饺子馅和饺子皮,我倒是很想自己包饺子,但是怕自己包出来的饺子不合格不敢下手。阿姨鼓励我试试,一边教我一边教母亲,看着阿姨包得很精致,我心里痒痒也下手,最后自己脸上糊了很多面粉包出来的也有点“歪瓜裂枣”,但是自己包的自己还是得吃完,味道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回到家里,发现家里还有很多剩余的红纸,恰巧以前学过剪纸这门课程,于是母亲去买对联,我来剪纸装饰。可能很久没练剪纸了,有些不熟练,一刀一划一个“福”字就出来了,自己还有些沾沾自洗呢,举起来看,阳光从纸的缝隙中投射过来,眼前洋溢着一片红色,终于有种过年的意味了。

  母亲回来了,我家以前没有贴对联的习惯,有些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还真是一副好对联,上联“爆竹一声除旧”,下联“桃符万户更新”,横批“春暖风和日丽”,贴在门的两边,让人看了心情就大好。

  所有都准备好了,两天后终于迎来了年三十,难得穿上了红色的衣服,年夜饭是我比较期待的了,大街上没什么人,都回家过年了,竹炮的声音到处响起,我们一家五口人围坐着享受团圆饭,有说有笑的,这才是年的味道啊。

  年初一我被炮声惊醒,已经天亮,居民门也都出门来给别人送上祝福,虽然祝福语似乎都千篇一律,不过衷心的祝愿没有人不喜欢听。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重要节日,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一直传承下去,将年过得更有年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1

  年味?是什么?是年的气味,是年的味道,还是让我们感受年的滋味。我过年过得很好玩,让我知道年味到底是什么!

  在大年三十那天,上午我都在益阳市准备去乡下,在路途上我们一家四口都带着满满的喜悦,归心似箭,急着回家过年。

  快到乡下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一、可以见到外婆、外公了;二、可以吃到外婆做的菜了;三、可以包饺子吃饺子了;四、可以放鞭炮喽!

  下了车,我看到了外婆、外公出来迎接。我看到了,看到了外婆外公都老了许多,额头上的皱纹似乎多了几条,手上似乎也被磨出手茧了,不知外公的糖尿病有没有好一点。外婆外公看到我很高兴,拉着我问这问那,然后拿出一堆糖果、水果、还有外婆自己做的薯片,都是我的最爱,他们乐呵呵地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

  接着,外婆、外公舅舅和舅妈也开始包饺子了,我也加入包饺子的队伍。哇!我们的饺子包的可是五花八门,有扇形的,有包子形,还有骨头形呢!饺子包完后,外婆和妈妈去做饭,外公去煮饺子,爸爸去杀鱼,舅舅、舅妈去看电视,而我去那“遥远”的地方买鞭炮喽!我将近一年没碰过鞭炮了,大城市里又没有鞭炮卖,更别说放了,买都买不到。不愧是花炮,品种让人眼花缭乱:摔炮、刮炮、冲天炮、“彩雷王”’……我一股脑儿选了一大包,一边玩一边走回家,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回到家,我的一个发小的朋友——周阴到外婆家来吃饺子来了,也巧了,刚到家就吃团圆饭了,因为前几天我刚带上牙套,吃饭时,不太习惯,就没吃多少,就出去放花炮去了。“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一阵阵花炮声让我回忆了童年是多么有趣。周阴听到我在放鞭炮,赶紧放下碗筷和我一起玩,“碰!”一个“彩雷王”在池塘里炸开了花,溅出了一滴滴小水珠,溅到了我们花儿一样的笑脸上!

  年味!是年的气味,是家人的团聚,是我们开开心心地过大年的滋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2

  每当到了春节,就会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布满中国,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这个味道是闻不到的,它只能感受得到,母庸置疑,这就是年味。

  我们家还是照往年一样,大年三十吃完晚饭后,邻居们来到我家看烟花和放鞭炮,小孩们一人手里拿着一根香,然后在坪里玩得不亦乐乎,而那些大人,围坐在火炉边唠唠嗑,看我们放鞭炮,脸上洋溢着对孩子的爱和宠溺。把所有的鞭炮都放完后,大家都会休息一下,吃点东西,然后又跑出去玩,那么玩些什么呢?小孩子鬼点子多,晚上玩捉迷藏、抓人、去黑的不得了的地方探险……等等,玩到晚上很晚都不肯回家。但是,每当这个时候,许多大人拿着手电筒找自家小孩时,手电筒的光就照亮了整个村庄,成为了每年三十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我一般是放完烟花后,时间还早的话,我就会出去玩,然后再回家看春晚。一家子坐在电视机前烤着火,聊着天,那小小的火焰温暖了整个屋子。看着那些老演员演新作品,和春晚每一届的更新,都让人感受到这时代的高速变化,时代变了,但是我们的这些传统文化没有变。

  到了晚上十二点,家里的微信群很是热闹,还有QQ好友的新年祝福也是连绵不断。年味,在这样的一夜间不知不觉的变浓了。

  凌晨五、六点,大人们就开始不停的放鞭炮,年年如此,这应该是一种习俗。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换上新衣服,在村里走家串巷,边问好边说过个热闹年。

  中午,要开始吃团圆饭了,一盘接着一盘的好菜端上桌,这一桌好菜,色香味俱全,大家有说有笑,吃的也十分开心,每个人都十分珍惜与家人团圆的这七天。

  当然,还有些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春节无法回家和家人团圆,他们也会打电话送去祝福,表达自己的思念。但是年的味道不仅仅只是那一桌好菜,还有远方的爱和思念。

  这就是年味,一种特殊的味道,一种只有中国人拥有的味道。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3

  年关,我们一家人来到吉林省外婆家,体验别样的年味。

  年味一:年贴的美。东北过年时,除了像我们这里都要贴对联和福字之外,最美之处是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大红灯笼,晚上亮灯时,红通通的一片,尽显洋洋喜气。最奇之处就是贴“挂钱”,这并不是把钱贴上去,而是一种剪纸。长方形的小纸片,上面剪出了各式各样的图案,有花纹、文字、动物、人物……简直跟画出来的一模一样;颜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的,样子很美。妈妈说,“挂钱”表示一种吉祥如意,祈求丰收的含义。东北的年贴真有趣!

  年味二:饮食的奇。在大年除夕,年夜饭在下午1-3点就开始了。过去传说哪家先吃,财神爷就先到哪家去,所以大家都抢先吃晚饭呢!在年夜饭中,南方吃的是汤圆、鸡蛋,表示团团圆圆。而吉林吃的是饺子,饺子像个金元宝,表示恭喜发财;饺子里面可以包糖果和硬币,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百发百顺。而且吃的菜必须是偶数,16表示要顺,18表示要发;在菜里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鱼”,菜里不能有鸡,因为东北方言中的欠债表示为“饥荒”,与“鸡”谐音。这与杭州的不一样,真奇异呀!

  年味三:滑雪的乐。大雪纷飞后,在东北的大地上结了一层层厚厚的冰,这是令小孩子最兴奋的,因为可以玩滑雪、滑冰了。滑雪时,站在雪橇上,双手挥舞着滑雪棒,稍微弯下上身,从坡顶向底下冲去,风掠过脸庞,在皑皑的雪毯上,体验冲浪的刺激,就像飞一样,真是乐极了。

  年味四:小吃的爽。每天都会有一辆辆播放着《糖葫芦酸》歌声的小车,上面插满了各式各样的冰糖葫芦:有红红的山楂、粉红的草莓、紫紫的葡萄、金黄的金橘、乌黑的黑枣……上面沾满了冻成冰的红糖。在热乎乎的房间里,咬上一口,脆脆的,酸酸甜甜的,冰冰凉凉的,那种凉入口后,直透到心底,真是爽啊!

  在外婆家,我们体味到别样的年味,享受了一样的亲情!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4

  “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春节”。火红的春联打开了一年的喜气,浓浓的年味儿传遍了大街小巷,声声祝福道不尽年的新意。

  序曲

  白晶晶的糯米好似一颗颗圆润的珍珠,在竹篾打造的篮子里畅游着。厨房里,热气腾腾,空中漂满了一滴滴小水珠。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蒸笼里是另一个世界,面团在慢慢膨胀、成熟……不久,蒸笼被端下了灶台,年糕也最终出炉。包上保鲜膜,闻着这充满米香味儿的一切,仿佛看到了今年的丰收,这就是过年味儿。

  主旋律

  除夕,是该好好辞旧迎新的。全家人的年夜饭,从下午两点就开始着手准备。淘米,择菜,生火……充满农村气息的灶台是一顿年夜饭从开始到结束最为火热的一处。灶膛里的干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寓意着“竹报(爆)平安”,旁边是母亲娴熟麻利的动作,倒油、下菜、翻炒……又是一阵“噼啪”响。外面早早地响起了烟火鞭炮声,“噼里啪啦”。年夜饭完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祭祖,祈佑来年事事如意。然后就是全家人团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年夜饭,讲述过去一年的收获,诉说新的一年的期望。

  中国人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当然是不可错过的重头戏。这里有四世同堂共享天伦的欢乐,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魄,还有游子在外泪沾青衫的思念……在除夕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感受这举国同庆的喜悦。

  菜香味儿,烛火味儿,人情味儿聚合在一起就是过年味儿。

  尾声

  在除夕的爆竹放了一夜。一大早刚开门,一切都是新气象,春联新人更新,所有都呈现出新面貌。熟人碰面都会说着“春节快乐”。不知不觉日近中午,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飘出炊烟,炊烟味儿中的年味儿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一首春节交响曲,这般浓浓的年味儿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5

  年末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最初大全家团聚的习俗也渐渐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网络,我们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远处的朋友与亲人,团聚也并不像以往那么困难。

  我想,这大概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吧!

  这十几个我经历的春节似乎都大同小异,我早已忘记自己亲手接到第一份红包的喜悦,也已经不记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记住,留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他们选择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却只顾着用手机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着最终的年夜饭。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与其说是过节,倒不如说是一个家庭聚会。除了红包以外,好想再也没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发现我好像忽略了什么。

  到了年夜饭,全家人,不论多忙,都围在桌子的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或调侃,或感慨,回顾着逝去的一年,展望着新的一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幸福与喜悦。

  这就是过年。

  在我看来,过年,因人而异,并不在于延续了多少传统,关键是团圆的喜悦与真诚。因为有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不论多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也许传统已被大多数人淡忘,但这份情却一直传递了下来,感染者每一个人。

  这就是年味。

  过年时,往日繁华的街上已经没有几个人。大街上的景象远不如圣诞节之类的其他节日热闹,但,大家都已回到各自家中,体会着家的温暖,享受这属于自己的独特年味。

  贴服字,写春联,送红包,团聚……这样的传统习俗往往生活中还是十分值得人们珍惜的。虽然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人们逐渐忘记了那一份最初的传统习俗,但这些传统仍然值得我们的传承。

  若干年后的春节,不知道还会不会见到门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还会不会听见清脆的爆竹声。

  但,团团圆圆的喜悦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6

  晚上,我躺在床上刷着朋友圈,突然,一个新发的视频闪入我的眼帘:我两个七岁的小表弟正大汗淋漓地一个抬着竹竿的一头,是不是地换一只手,再屁颠屁颠地来一个360度大转弯,换一个人走头。竹竿摇摇欲坠;上面穿插这5、6个鼓鼓的袋子,也在摇摆着,袋子里面有数不胜数的饼干,有诱人的巧克力,有一些精明的糖果,更有一桶桶方便面。我不禁笑起来,又不由的回想起上午。

  我刚一到家门口就被我表弟拽进了“拜年大队。"叔叔走在最前面探路,孩子群走在后面孩子群中最大的有16岁,最小的也才3、4岁。我们浩浩荡荡地走在柏油马路上。乡间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处处张灯结彩,爆竹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正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就连稻草人也穿上了小红袄。

  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房主是以为年过沧桑的老婆婆,她坐在门口的一张椅子上静候我们来拜年。我们齐走上前,叔叔手一挥,“祝愿婆婆吉祥如意,寿比南山!"我们齐声喊道。婆婆边说:“好,好,好!”边用她那枯瘦的手抚摸我们中一个孩子的头。婆婆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红包。她告诉我们,她的老伴死了,她的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回不来,今天有人给她来拜年,她真是高兴。

  告别了婆婆,我们顺着田园小路,走过了一座小木桥来到了我们的阿姨家。阿姨看见我们来了,便抢先拜年:“小朋友们新年快乐。”我们也齐声喊起来:“祝阿姨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旺旺旺!”阿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盒巧克力。

  翻过一座山,我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迎面而来的是一条百米长的舞龙大队,龙好似在空中腾飞,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在镇上,接着挨家挨户的拜年。

  忙碌了一个上午,我们可谓是“大丰收。”装满了二十来个袋子,我们一一平分。看着我那一桌年货,我一身的疲惫全没了。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年味,还包含了浓浓的乡情。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7

  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快要过年了,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然后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了。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然后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了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了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体会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了。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了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然后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就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了生育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然后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了吗?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8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最爱看的节目就是春节联欢晚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过年七天更乐呵的了:贴春联,挂福字,包饺子,放鞭炮,然后一个个忙得不亦悦乎。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春节失去了兴趣,人们都在忙,亲戚们根本没有时间聚在一齐。春联依旧贴,红灯照样挂,鞭炮仍然放,然后但是总觉得春节不是这么回事,总觉得春节真的是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

  我经常想:“如果这样下去,那么再过几年,人们也许就要忘记春节这千年节日的习俗了?忘记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真正的味道了?”

  但是,今年的除夕夜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天大年三十,我一大早就和父母去姥姥家,我的亲人都聚到了那里。然后大家一齐贴春联,挂福字,忙碌中隐隐透着一股年味。

  中午,大家都聚到一齐吃饭,大家畅谈这一年里的趣事和收获。共同畅想完美的未来。大家一个个敞开心胸,开怀大笑,所有的矛盾都在笑声中化解了。这时还有人在楼下放了一串象征辟邪的鞭炮。我从饭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下午,大家高兴地架起麻将桌,玩起了麻将。输钱赢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然后大家一边玩着麻将,一边谈论。我们小孩打开电视,所有的节目都和过年有关,越发让我感到了浓重的年味。

  晚上,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时不时响起一阵阵笑声,大家笑的前仰后合。趁着过年的钟声还没有到来,我们下楼去放鞭炮,楼下也有人在放鞭炮,我们的和别人的鞭炮在空中交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鞭炮的火药味中我嗅出一股浓厚的年味。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来了!离新年的钟声只有10秒了!9-8-7-6-5-4-3-2-1!大家互相拜年,给亲友发信息,打电话祝福,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我很高兴,因为由此能够看出,人们并没有摒弃千年的传统,然后依然能够感觉到过年的“年味”,那就是一家老小的团团圆圆。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19

  “年味儿”“倍儿爽”都是字正腔圆的京腔,也是对年的描述,而十堰的年味儿也很浓厚。

  今年十堰过年才下雪,这雪可并非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样美,也不是北国的大雪纷飞的那样狂,更不是如粉如沙大把大把的撒在房顶、地上、枯草上的那样冷。过年的雪是多彩的,轻柔的,温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过年了,象征喜悦、欢庆的烟火怎能不放?大人们都在门前放鞭炮,从空中落下的红纸,将雪变成了红白相间的花毯。下雪了,孩子们怎能不欢喜,便将自己鞋底上的尘赠予雪地,让雪褪下一层白裙,换上褐色的衣衫。宠物们见到处热闹火热,便肆无忌惮地打闹,无意之间又为花毯印上了梅花的痕迹。

  走亲访友的人们提着礼物其乐融融,雪不愿疯狂,变得轻飘、柔曼,悄悄地落在人们的肩头。回家的游子,肩头亦有些许“梨花”,母亲拂去爱子肩头的雪花,将儿子拥入怀中,母亲喜悦的眼泪滴落在雪中碎成了片片花瓣,雪花如白色的蝴蝶翩翩飞舞……

  刚打完雪仗的孩子们正对着双手哈着热气儿,亲友见面,纷纷脱下手套,取下帽子,握手道贺,这时浓浓的年味儿弥漫着温情,慢慢将雪融化。

  傍晚时分,人家屋顶上飘出袅袅炊烟,家家户户正端着刚出锅的饺子、汤圆,说着来年的期盼。饭桌上,菜色道道色香味俱全,但这并非主要,重点在于大人间的祝酒。亲友的攀谈,当然也包括一些孩子们,青年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成绩啊,女朋友啊,呵呵,这些并非想给难堪,只是关心罢了。

  孩子们吃完饭可不会定下神来消化,要了打火机冲进雪地里找乐子去了。哥哥姐姐们将炮点着扔到远处,“啪”得一声,雪花再次回到空中,如烟花一般绽放又轻轻飘下回到伙伴身旁,小孩子害怕,点着了随手一扔,去哪儿了,一看脚下,竟在眼前,大家抱上他四散而跑!

  晚上,躺在床上,外面的鞭炮齐鸣声从未停歇,我并没有捂着耳朵抱怨,因为这就是年,这就是风俗,这样才充满了年味儿。

  今年的十堰有雪,雪中伴有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0

  现在的人们过完年后总抱怨说年越过越没味了。确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大年三十,四口之家人人手中拿着一块“板砖”,在上面不停地按,抢着一分钱的红包。仿佛吃年夜饭、看春晚都与年三十毫无关系,而抢红包才是传统文化。

  回想爷爷奶奶在世时,没有手机、网络,电视大都是黑白的。年三十,小小的房屋里挤满了人,土炕上,爷爷奶奶戴着老花镜,与我们小辈共同盘膝而坐,放上一张小炕桌,吃着农家小菜,打着扑克娱乐,忽然发现爷爷偷藏了一张牌耍赖,引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虽然院外寒气逼人,可是我们的心是暖暖的。

  随着爷爷奶奶的相继去世,我们一家便不再回老家过年,年味也越飘越远……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微信群中发上一条“放炮了!”家家户户都拿出花大价钱买来的烟花,一箱一箱往楼下搬,看那阵势,纵使有几亿只年兽恐怕也被吓跑了吧!别人都为烟花升上天绽出最灿烂的那一刻拍照,而我却拍了几张烟花放完后烟雾缭绕的“壮观”景象,仿佛人们一下子生活在乌云之中,犹如仙境般。还有那一箱箱烟花的包装箱,这将成为清洁工人们新年的最好礼物。

  回想爷爷奶奶在世时,村里人凑钱买些烟花,等到年三十夜间十二点钟声敲响时,人群浩浩荡荡走向粮场中(其他地方会点燃草垛),那时真的是物以稀为贵吧!怀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捂着耳朵,看着烟花在夜空中炸开了,伴随着炮竹声的还有孩子们被吓得嗷嗷嗷的叫声,真是刺激。第二天一大早,家家户户便拿着扫帚共同将场内打扫干净。虽然炮皮在夜间被风吹散了,可是一扫帚一扫帚扫在一起的是人心。

  随着爷爷奶奶去世,年味真的是越飘越远……

  我是多么想念那个快乐、充实的年代所带给我们最传统的年味啊!可是我知道那些时光永远也回不来了,那个年代带给我们的年味永远也不会再出现了……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1

  科技越来越高速发展,但如今年轻人参加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淡。而春节作为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却也避免不了“被冷落”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年味越来越淡。

  犹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就是从期末就开始期待放假、期待过年,然后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如同脱缰野马一般,也不顾书包里或好或坏的成绩和成堆的作业,天天跟着父母亲四处买年货和买新衣服。我妈老说我那时候皮得跟个儿猴儿似的。年前还得买春联纸,我来写;买窗花,打扫卫生等等等等。除夕要守岁,要在奶奶家一起吃团圆饭(奶奶生的多,自然子孙就多,一到过年过节就有好几桌,热闹极了)。年后初一至初六,我就会和父母亲一起去向各家亲戚拜年,孩子们向长辈们送上祝福语,长辈们就会给孩子们压岁钱表示祝愿。过年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看花灯,放爆竹,还有每年都有的春节联欢晚会。实在热闹。

  而如今,每年必看的春节联欢晚会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放烟花又因为年龄见长而对这种“小孩子”玩的游戏不感兴趣,更不用说还有“保护环境,严禁烟火”的规定了,衣服又只要拥有了无敌的校服就已经足够。这也有可能是年纪越大,心理就越“平静”吧。

  或许是以前的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穿美丽的新衣服。快乐乐的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的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的一定要过的。而现在物质丰富了,春节好像没有了那种味道。

  但它到底是春节,春节的快乐总是其他时候不能相比拟的。就算我现在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即使是放假,每天都有很多作业,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春节过得挺开心的。年前每天早上十点多起来,满足了我一个学期早起上课的懒惰之心。而且每天吃得都很丰盛,餐餐大鱼大肉,直接导致我胖了好几斤。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拜年,不认得的亲戚直接喊“伯伯或伯母”。即使我妈天天催我写作业,天天催我搞学习,但乐观的我对此一点都不在意。我觉得吧,春节就是一个彻底放松的好机会,那么长的假期,总有那么几天能让我们无忧无虑的玩个痛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即使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但春节就是春节它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2

  你可曾思考过年味是什么?有人说,过年就是回家聚聚,拜拜年。而我却认为年味分为年与味,年是我们回家看看长辈,感受家的温暖,味是我们敬长辈那一杯杯的酒,是窗外烟花爆炸后传进来的一股幽香。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再次来临,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除夕那场夜晚。

  除夕正是中华的传统佳节,每次到这几天,外出的游子都会归家,与亲人团聚,吃一餐团圆饭,以表一家人永远团圆幸福,正是年味中的年。

  那天,中午才过,爸爸妈妈就开始准备晚餐了,一直到饭点,才结束,饭菜十分丰盛,有红烧鱼,梅菜扣肉等,空中都弥漫着淡淡的香味,让人唾涎三尺,上去尝一尝味。味道不仅香,但是其中还流露的是一家人团聚的喜乐。爷爷奶奶伯伯一些亲戚都来到家中,吃着饭餐,谈着一些生活的琐事,有说有笑,并且希望下一年能更加美好。我吃着饭菜,也被叔叔阿姨们比着身高啊,学习啊,虽然比较啰嗦,让人乏味,但是被人关心,却能感受家的温暖。亲戚们的关心,我便以茶代酒,客气地举起酒杯,敬着远房的亲戚,正是年味中的味。因为若不是家人,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这么多东西。一大家子都十分开心的吃的饭,其乐融融,都一起享受着团聚的快乐。

  吃过团圆饭,一家都十分专注地收看早已打开地电视,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不仅十分幽默有趣,且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几个节目一下来,12点很快就到了,为了沿袭传统,爸爸带着我拿着几圈烟花,炮仗到楼下,绕着一圈圈,摆放整齐,把引火线拉长,准备点燃,打开火机,火焰与导线刚一触碰,就开始迅速燃烧,不一会,就开始发出“砰砰”的声音,天空顿时变成“花”园,“花”的海洋,璀璨夺目,火树银花,十分壮观!“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画出一道道拱门,烟花都争奇斗艳,把节日装饰了一遍又一遍。鞭炮声响彻整个巷子,年兽听了都会害怕,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久就没了,而是放出鞭炮爆炸完后的一股幽香,看着这股幽香四处漫开,仿佛把旧一年的烦心事全部丢掉了,迎来的是新一年的好运,这不正是年味中的味?

  这,便是年味,便是游子归家后一丝看似简单却又浓稠的年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3

  过年那一天,早上起床时,我感觉一切与往常没什么两样,我叹了一口气。社会在变化,在发展,但是过年过节的气氛却越来越淡。年味,好几年都没有感受到了。隐约还记得小时候外婆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包饺子的的时候。这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

  饭桌上各种食物摆在一起,我笑着想到,这也是所剩不多的年味吧。什么年年有鱼,节节登高,团团圆圆,各种寓意美好幸福的菜肴摆满整张桌子,大家都围成了一个圈,给大人倒上酒,给孩子们倒上饮料,大家一起碰杯。这时,我小姑妈拿了一个相机说:‘我们大家一起来录一个拜年视频,留作纪念吧。’大家都来了兴趣,纷纷答应。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祝长辈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到了后来,大家词穷了,于是什么鼠年快乐,鼠年吉祥的也来了。最后是我的一个妹妹抱着她的泰迪上去说:‘新的一年,祝大家鼠年旺旺。’这时,那一只名叫布丁的泰迪也很给面子的叫了几声。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心中一动,这算不算一种新型的年味呢?

  下午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却无事可做。这时我姐姐提议,不如大家一起去包饺子吧,我们好几年没在一起包饺子了,嗯,今年他们还没有做卤蛋卤鸭掌什么的,也一并做了吧。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们到了后厨,大家围着一张超大的桌子,乐呵呵的在包饺子。我忽然有种时光回溯的感觉,大家也是聚在一起包饺子,聊天。这时,我外婆不知从何处拿来了十几枚硬币,说:‘包饺子过年怎么少得了这个呢。’

  我们每个人,都往饺子了包了两枚硬币。六点半的时候,年夜饭开始了,大家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饭。不一会,饺子端上来了,我妈第一口就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有人就说:‘不错嘛,第一口就吃到了硬币,来年一定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呀。’我妈说:‘借你吉言。’大家就这么热热闹闹的吃完了饭。

  饭后,就到了给红包的时候,长辈们坐在椅子上,我们要上去说一些吉祥的话,然后再由长辈将红包发到我们手里,并也为我们送上祝福。晚上,我们要守岁,但是,到了凌晨三点,我便撑不住了,将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

  年味并不是没了的,但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不要只在内心中感叹没有年味,其实它一直存在。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4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一年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回老家。因为那里不止有许多好吃的鸡鸭鱼肉,还有一年难得相见的表哥表弟,更有很多快乐有趣的春节活动。

  小时候过年差不多到了腊月就开始准备,去集市上面买年货,买鱼,盼望年年有余,买汤圆,希望着团圆,买鸡,寓意着万事大吉。到了除夕,家家户户开始搞卫生,希望除去一年的晦气,带给全家好运。开始写春联,贴春联。小时候看着外公写着春联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的,感觉很容易便执意也要自己写一副,果然许多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自己写的字是东倒西癫,像喝醉了的酒徒在路中间打醉拳。

  洗一个澡,穿上新衣服,换上新鞋子。感觉孩子们整个人都变得十分有活力了。整个人都笑开了花。

  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便是年夜饭了,到了那个点,家家户户炊烟寥寥,隔着十里都可以闻见香气,在这一餐,我们可以吃到许多平常不容易吃到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吃到的食物。让人大饱口福。

  吃过团圆饭,全家男女老少围在一起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的。老人们喜欢看京剧,父母们喜欢看小品听相声,小孩子们则喜欢看当红偶像在台上又唱又跳。一家人其乐融融,别谈有多开心了。

  到了正月,就开始走亲访友了,最开心的就是收到红包的那一瞬间了,嘴上说着不要,其实心里美滋滋的。但红包都会被爸妈以各种奇葩的理由“骗”去,但是那种感觉,就像品一壶老酒,入嘴极短,但足以让人醉生梦死,回味无穷。

  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和几个小屁孩,先找一根比较长的棍子,然后再找到打过了的烟花盒子,就像打冰壶一样用棍子去打盒子。看谁可以打进对方的门框。虽然现在回忆起来感觉特别幼稚,但还是感觉有点怀念,并不是怀念着“打棍球”只是怀念着玩耍时候的感觉,无忧无虑,开心自在,多好啊。

  这可能就是我认为最美好的年味吧。

  现在过年大人无非就是刷微信,聊朋友圈,要不就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小孩则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交流,沟通越来越少。这种过年,根本就不是喜气洋洋,合家欢喜。明明就是死气沉沉,平淡无奇。

  我还是挺怀念以前那浓浓的年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5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南京。

  飞机起飞,降落。

  乘坐开往酒店的大巴,皎洁月光倾洒窗外冷冷清清的大街小巷,紧闭的小商店门,凛冽的寒风呼啸着空无一人的古建筑。苦涩的味道在我嘴里酝酿,换了一声轻叹和微胀的心。

  晨曦,天边一抹鱼肚白。安置好行李,原计划是先去参观景点,怎奈腹中满浮夸,一个字——饿。市中心的大街,络绎不绝的人群,断断续续的吆喝声。着实让人一惊的是餐厅,排着长队,人群堵的水泄不通。舟车劳顿可经不起这么一等,索性选择了一家鸭粉店,迎着扑鼻的粉香弥漫在整个寰宇。静坐在木雕小凳,和煦的一米阳光映照在脸颊。吸溜吸溜,如鲦鱼般滑入口囊中。味蕾中蕴藏着的甜蜜,缭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三下五除二一碗鸭粉被干个精光,渣也不剩。地道而讲究,没有刺激的辛辣,人间至味是清欢,平平淡淡才是真,南京人饮食清淡。不刻意追求华丽藻饰的堆积,细细品尝生活的纯真。在嘴中慢慢回味,我尝到了的年味。

  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头戴在江南贡院买的状元帽,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夫子庙水街。树上挂满了光彩夺目的LED灯,红彤彤的灯笼映射在秦淮河,微风拂过,泛起一道道涟漪。倚仗在栈桥的厚木栏杆。远眺隔岸的,两条气冲斗牛的腾飞黄龙,上演着精彩的双龙戏珠,观众侧目微笑,以为妙绝,双龙照壁,栩栩如生。不愧“天下第一壁”的美誉。琥珀色的月光倾洒在河面,晚泊的游船,渐行渐远,消失在水平线处,没了踪迹。用浓厚的笔墨点染了月夜秦淮图。

  手里攥紧着门票,屏蔽了小巷小吃诱人的味道。直奔大成殿夫子庙。夫子庙是供奉祭祀孔夫子的圣地,两具威风凛凛的镇殿雄狮,越过凡俗的喧嚣,观摩庙内古文物。不禁感慨时代的变迁之快,昔日的建康,金碧辉煌的宫殿已做了土,战火硝烟雄狮百万也已做了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实,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是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衰,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细细咀嚼,人生百味,只有文化的味道历久弥新。

  味道,也可以是一座城的味道。千年的沉淀,代代传承。沁入骨子里的年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6

  时隔一年,我又踏上了这片土地——我的故乡,皖南一个名为山门的千年古镇。

  转过那个弯,奶奶家屋檐下那盏大红灯笼倏地闯入了我的视线——过年的气息便朝我扑面而来。

  小姑父端着碗刚熬好的糨糊走了出来,该贴春联了。“来,文化人。”他招呼我,“来帮我辨辨上下联。”我接过来。红艳艳的纸上道劲的行书墨色正浓。红黑搭配,相映成趣。“丹凤呈祥龙献瑞。”嗯,“这是上联。”我递过去。“红桃贺岁杏迎春。”这便是下联了。剩下个横批:“福满人间。”乳白的糨糊往背面一刷,就贴在门楣上,用手抹一下,铺平。春联在乳浆的浸染下愈发红了。

  这样的年,这样充满文化昧的年。

  “嗯……好香呢。”一转身,原来是奶奶,正张罗着满大桌饭菜。奶奶虽年过古稀,却看起来还是那么精神。脸上的皱纹与腰间的围裙一道摇摆,浑身洋溢出来的是喜气。一盘盘菜色各异的佳肴不一会儿就摆好了。小姑给一大桌的每一个小杯子里都倒好酒,碗里盛好饭——要开始祭祖了。爸爸在屋前点起了鞭炮,霹雳啪啦的声音响起,我便在屋后烧起了纸钱,意为请来先祖们回家吃团圆饭。一阵热闹过后,哥哥要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所有的酒、饭都并在一个杯子、一只碗里——意思是祖先们回来吃过了,接下来便轮到我们用餐了。但哥哥还是一不小心洒了些酒在桌上,二伯母瞪了他一眼,但因为过年,所以就没说什么。一大家人便这样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开始享用年夜饭了。

  这样的年,这样充满民俗味的年。

  大年初一一大早,照例是要出门拜年的。在我的故乡,每家每户都会“烤火”,就是一个矮趴趴的正方形木架,中间架着个大的扁圆形的金属盆,里面放上炭,烧起火来取暖。每每踏进一户人家的大门,道过几句吉利话后,便自然而然地往火盆边一坐,伸出缩着的冻得冷冰冰的手来烤烤火。这户人家的主人呢,自然就忙着塞糖,拿苹果,寓意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平平安安。起身走时,主人还热情地招呼我留下吃饭,我推辞着,她便笑吟吟地将我一直送到大门口。走时,手暖,心更暖。

  年味,愈发浓了。

  到这时才感受到,年味中让人难忘的,还是人情味。故乡的人情味,这是世上最特别的味道,化在嘴里,暖在心间。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7

  新年年即将临近,每天的早上我都会翻着日历数离新年还有多少日子。一天、两天、三天、四。新年新计划,老妈说要带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体验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样过新年的。

  市区到安昌的路很远,所以我们很早就出发啦。当太阳像是一个红脸的醉汉从天那边慢慢爬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车。一路上,到处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还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安昌古镇到啦!”司机打开车门。我一骨碌爬出汽车,一阵新年的气息扑鼻而来。河这边,热气腾腾的,每一户人家都张灯结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绳子穿好的腊肠,有用细细的竹条撑起的酱鸭,也有洁白如雪的扯白糖。“笃、笃、笃。”还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锤打年糕,有些人扯着扯白糖,好不热闹呀!有些人,一手提着腊肠,另一提着酱鸭,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我走上石桥,踮起脚尖,伸着脖子睁大眼睛眺望着河的尽头。突然,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我的眼前。领头的船上站着一对身着红装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问妈妈,“哦,那是迎亲船队呀!”妈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绝!”只见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驶着,缓缓地从桥洞下驶过,锣鼓声不绝于耳。

  送走了迎亲队伍,我和妈妈到了河对岸,那儿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条条的青石小路穿梭在粉墙黛瓦的老房子之间,只要你钻进这小弄里,便会看见一副热闹的情景: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是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对联,孩子们在小弄里玩游戏,你追我赶。说不定你还会听见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

  最美的是桥,它在碧波荡漾的河地衬托下,更显得美轮美奂,安昌古镇是著名的桥乡,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是要走全三桥。还有河边那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房,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真可谓:“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落日余晖洒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在家家的欢笑声中,安昌古镇又沉浸在夜幕中……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8

  今天已经是大年初八了,耳边还此起彼伏地响着“噼啪,噼啪,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声接一声,一响接一响;深蓝的星空时不时地窜上几束火花,随着一声“啪”的声响,一朵五色的烟花在天空绽放……我已经过了十三个春节,虽然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可这古老的节日总是给我们带来惊喜,总是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有那令我们回味无穷的“年味”。

  听大人们说,大年三十要守岁!今年的大年三十,我边看《春晚》边打瞌睡,到十一钟时被《春晚》里的笑声惊醒,我连忙强打精神告诉自身“这是我头一回守岁,千万不要放弃!”《春晚》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有手影戏,我一下又来了劲,看得连蹦带跳,笑弯了腰。当时钟的秒针一步一步走向十二,我知道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我就要十四岁了!外面的鞭炮哗啦一下不约而同地响起, “嘭——啪,嘭——啪”一声更比一声高,我兴奋无比,连忙在这第一时刻打电话去拜年!一声“Happy New Year’ s Day ”就揭开了年的序幕。

  走在大街上,那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像火一样在整条马路上燃烧起来,让人看起来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先说那春联吧!红底黑字的上联、下联家家户户的门上都少不了,有着朝气蓬勃的“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有着五谷丰登的“岁岁年丰添美满,鼠岁丰登酒一船”,还有那充满希望的“贺岁红联增喜气,一元复始艳阳天”。店铺的铁门上没有了以往那死气沉沉的感觉,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各种各样的“福”字,那代表福到了的贴法,满街都是。路上的行人稀疏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与快乐!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应当要到庙里清香拜佛,求得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初五的早上,爸爸、妈妈带着我进庙烧香,带着一大捧香挤进了人山人海的天宁寺。我留心了一下,那香有“四季平安”、“状元高香”、“幸福美满”、“财源滚滚”……都是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用烛火上点燃手中的香,在慈祥的菩萨面前,人们都十分虔诚地许下自身的美好心愿

  淡淡的火药味、浓浓的墨香、飘渺的香火味弥漫在整个正月里,走到哪里都是这年味,这味道。正因为有了这浓浓的年味,我们的春节才会变得如此多姿多彩,如此令人向往!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29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回乡下老家过年,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过年的习俗,让我觉得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

  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回到想念已久的家乡。车子刚停稳,我就飞快地跑进家门。这时,奶奶正在宰鸡宰鸭,爷爷也在写春联。我高兴地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十分欣喜。

  随后,爷爷教我和哥哥贴对联。爷爷告诉我们,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贴对联的传统是先右边再左边。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上、下联和横批都是自右往左读吗?”爷爷点点头说:“是的`。”我们首先贴堂屋大门的春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接着贴庭院门口的春联,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横联:马年大吉。爷爷让我们将“福”字写在红纸上倒贴于门上,他说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意为春节福到。原来,贴春联也是很有讲就的。

  贴好对联,便开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摆上鸡和猪肉,然后分别整齐地摆好五套碗筷和酒杯,并盛上饭、斟满酒杯。接着,让我点上香和蜡烛,虔诚地插在香火堂前,并摆上糖果。做完这些程序,大约20分钟后,让我烧纸钱,放一挂鞭炮。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换上新衣服,欢快地跑进巷子里,和小伙伴们放起鞭炮。

  天黑,我们便回家一边围着火炉守夜,一边看春晚节目。终于到子夜零时,伯伯带着我们放鞭炮,意为“迎神”。这时,整个山村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村子上空变成烟花的海洋……让我想起《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夜深,山村又安静下来,我们也入睡。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乡的风俗,我和哥哥向长辈拜年,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长辈们便乐呵呵发给我们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二,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亲友,离开还笼罩着浓浓年味的的家乡。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0

  今年我在奶奶家过年,那儿的年味可浓!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笼。鞭炮声,五光十色的烟花和朦胧的硝烟到处都是。一辆辆汽车涌进山村,走下来抱着大大小小一大堆礼包的人,他们欢欢喜喜地向自家奔去。

  我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地走到广场上,走在我两旁的还有我的爸爸妈妈。走着走着,我发现广场中心被人们里三圈外三圈地围个水泄不通。我按捺不住好奇心,赶紧跑过去凑热闹。我好不容易挤到最里面,定睛一看,原来是舞龙。只见几个大汉身着黄袍,人手一根粗长棍子,撑起那条巨大而威武的布长龙。锣鼓声中龙舞起来。瞧!它先绕着场地踱步一周,然后时而翻腾而起,时而俯冲而下,时而首尾相接旋转不止,时而如波浪起伏不定……随着锣鼓的打击越发激烈,龙的身体如高山一般盘起来,龙头高高昂起,摇动着那对冲天的角,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身抖动的鳞片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最后,龙把头昂得更高,它出神地凝望着远方,猛得张开口,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似乎在仰天长啸!顿时,观众群中爆发出来的暴风雨般的掌声与喝彩声一阵接着一阵,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看来观众们都被这场舞龙表演所征服。

  下午,一阵“噼啪”的爆竹声传入我的耳朵,接着是一阵音乐的奏鸣,一个“大头娃”笑呵呵地跨入奶奶家的庭院,他拱拱手,“拜年,拜年”说一串吉利话。在他身后有一群小孩,每个人身前有一个可爱的马头,身后有一个光滑匀称地马屁股,蹦蹦跳跳,好活泼。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他们,而奶奶则快活地喊道:“哟!是跳马灯的!”话音刚落,他们就转着圈儿一下前一下后地跳起舞来,乍一看还真像一群活泼的小马驹在跳跃。我拍手叫好,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忙递过去几个小红包……

  夜晚是最迷人的。夜空在鞭炮与烟火的交织中成一个绚烂的大花园。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变化,彩色的光一闪一闪地把山水房屋映衬得五彩缤纷,变幻不定。我们跑出去一看,大桥上正在放焰火,一阵阵银铃般的欢笑从那儿传出来,在山村中回响。我们也放起来。看着这美丽的烟花,爷爷和奶奶都乐,我则依偎在妈妈身边,灿烂地笑。我们的烟花刚放完,山那边又有烟花在空中争奇斗艳。

  啊!山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我爱山乡,更爱山乡的年味!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1

  商场里循环的音乐告诉你要过年了,学校的放假通知告诉你要过年了,各种广告大气的煽情牌也告诉你要过年了……年味就是这样随着春节的临近,越来越浓,好像一碗淡茶,在变成甜甜的清酒,最后又融入母亲的瓦罐里,变一碗浓汤。年味就是一种生活的快乐,是中国人崇拜的味儿。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贴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这是老一辈们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国人喜欢年糕,哈,现在手上还拿着一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满足好舌头,又有好彩头。

  有句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中国人特有的食物,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包饺子,虽然我包的难看,自己都不想吃,但还是有感受到那种快乐,也许这便是年味吧!一锅饺子出炉,在我面前的瓷碗里,一个个可怜可爱的饺子冒着热气布满了眼镜又充满了心窝。我知道,妈妈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里了,如果不是过年,这样的“吃”年味,这样的感动,怎么会有呢?

  年味,贴在门上。

  当你走进省实验高三教学楼,你不难发现,每个门上都贴着一副对联,红纸黑字,装饰以金色墨点;比喻对仗,寄托以深深期望。年味儿,贴在各家的门上。有人说福字是一种人们快乐幸福的符号,只要贴着自家人看着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样贴都是年味儿。

  不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着中国人对未来的希望,都给人以快乐的正能量。

  年味,贯穿在人群中。

  过年,即是团聚。我喜欢看到春运时人们忙碌的样子,嘴是哈着热气,脸上流着汗水,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与年货,脸上挂着笑,握紧的回家的车票……冯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会过年的,他告诉人们,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许也就失去了意义。

  “春节好”,“恭喜恭喜”以前以为这都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客套话,现在细细想来,这些话原来带着一种真心的祝愿的。爷爷奶奶盼过年,因为他们可以见到大半年没见的儿孙,虽然重逢时的笑脸布满了皱纹,但那种快乐,却如同新生儿一般纯真。

  中国人崇拜生活,中国人崇拜年。现在的我们,只需要在家人热闹的谈天里,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儿十足的浓汤了……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2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著名的大城市,在这儿,曾经是呼吁风云的时代,这座大城市,又和我们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么不同呢?它又是充满了怎样的年味呢?

  我们来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儿的地方——豫园,也不说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个不小心,就和从对面迎来的一张笑脸撞个满怀。

  豫园内外,各种各样的彩灯结成对,五彩斑斓的灯笼串成排,在在上海的建筑中穿行:莲花灯在晚风的吹拂中轻盈的地摇曳着身姿;华丽的八角灯笼散发着异常璀璨的光芒,挂在房屋翘起的屋檐下,一个紧挨着一个,身后的白墙隐隐约约的映出它的模样;今年春节的主角——小猴子,更是抢了所有灯笼的风头,你看他们摆出各种顽皮淘气的动作,引得人们哈哈大笑:瞧那只趴在一只大大金元宝上的小猴,把双手双脚都搭在金元宝上,眼睛里露出满足的喜悦;红灯笼下边还倒挂着几只小猴,个个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人群中那个戴着齐天大圣帽子的小孩儿……人们看得拍手叫好,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议论着,让笑容悄悄爬上自己的脸蛋,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群灯似海,红的、金的……五彩斑斓爬上了房檐,有悄然地飘上天空,然后绽开了最美的花朵,又将花瓣轻轻洒落人间,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上海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外滩,咱们厦门轮渡码头和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黄浦江两岸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的每一扇窗户都射出迷人的光彩,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江这头,外滩步行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摊铺的小贩们高声叫卖着,人们弃下平时匆忙的脚步,在黄浦江边散步,和亲朋好友谈笑风生,眺望着江对岸高高的东方明珠,又望望脚下的青砖路,眼里透出无限的喜爱之情,那神情仿佛在说:“瞧,这就是上海独有的年味儿,舒适,悠闲,这就是咱们上海人生长的地方。”江那头,也是红光一片,充满着温暖的,令人感到愉悦的节日的喜庆,然后伴随着音乐,从江对岸的码头缓缓游出一辆游艇,游艇上散发的亮光着亮了整条黄浦江,也照亮了上海这座城市。这红艳艳的,让人觉着惬意的光,是上海年味儿的最好代表。

  弥漫着浓浓年味的上海,真让人流年忘返,让人身异乡,却无异客的感觉,然后红通通的中国年,让人温暖连连。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3

  年味,是什么?是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是小孩放鞭炮的喜悦;是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喜庆……

  想一想我已有几年没回过老家与家中老人团聚了,虽说过完除夕就会回老家拜年,但也难以体会到那种特殊的热闹。有幸的是,今年我终于与父母回到老家过年,对年的“期盼”充盈心头。

  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被爷爷叫醒,爷爷说道:“起来了,洗个澡把新衣换上,然后很堂弟一起把对联贴上。”我应了几声便去洗澡,洗完澡后便去贴对联。

  整个白天,大人们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娱乐项目,而我们小孩只能坐在电视旁看着无聊的电视节目,时不时地把玩手中的手机……到了晚上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年夜饭,全家人围着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品,大家拿起筷子品尝起来,时不时地举起手中的酒杯碰在一起,这便是团聚的喜庆,我们争相告白,互相祝福,颇为和谐这便是年味最浓的时候了。饭后,大家坐在沙发上观看春晚,时不时地在微信中抢些红包,这时的我们开心极了,而这开心过后,又是冷淡。

  回想过去,那时没来到城市,住在农村。那时的我们放鞭炮,去村里人家串门又不知多有趣,而如今却再也找不到那种乐趣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我们正是这过渡期中的徘徊者,现在的我们已渐渐成熟,开始对过去的味道产生怀念;对故土产生怀念;尤其是故乡的年,那是我们的记忆,我们忘不掉,也不会忘。然而现代技术正在洗刷这些,所以我们应利用这时代的进步,引领年味的更新,年味的变淡,正是告诉我们一切的进步,都是文化的进步。引以冯骥才先生的话来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也就是说世界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年味”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所以面对越来越无趣的年,我们应抱着乐观的心态……

  年味,可以从春节的每一个习俗中散发出来,当我们的习俗进步了,我们的年味也就变得更加有趣了。

  所以请让我们这时代过渡期中的中华儿女们一起使新的年味焕发出它新的光彩吧!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4

  过年了!我最期待的新年,终于到来了!

  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走亲戚、舞龙灯、赶庙会……让我乐不思蜀,最开心的是,今年我们家不再是以往的三个人,爷爷、奶奶,还有我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六人大团圆喜庆迎新春,那种幸福的滋味,令我回味无穷!

  除夕夜,贴春联可是我们男人的专利。一大早,爷爷就起床打浆糊:把开水和面粉混合,用筷子快速搅拌,粘粘的浆糊就打好了。接下来,我把春联摊在桌上,对联反面朝上摊开,用细毛刷子蘸上浆糊,均匀的刷在四边,用手捏着两边的角落,把它递给站在梯子上,等候已久的爸爸,只见爸爸把春联按在门上,由上到下,由中间到两边抹平,用抹布把溢出来的浆糊抹干,春联就贴好了,浓浓的年味儿就出来了。抱着弟弟的奶奶看着,笑得合不拢嘴。

  团圆饭就换妈妈和奶奶登场了。厨房里面叮叮当当、霹雳吧啦,真是热火朝天。到了晚上,热腾腾的菜上桌了。好丰盛啊!密密麻麻的菜映入了我的眼帘;有醇香多汁的牛肉,热气腾腾的火锅,香喷喷的鲤鱼跳龙门,节节高的桂花年糕,还有我们家的特色元宝水饺,一口咬下去顿时鲜美的味道直奔喉咙,散发着浓浓的香味。不一会儿,就着“干杯”的欢笑声,我们开始吃了起来。妈妈透露一个小秘密:“今天的饺子中有一个五福水饺,谁吃到了包了金币的饺子,可以得大红包哦!奶奶已经把红包准备好了,赶快吃起来!”大家一听乐了,“吧唧吧唧”有模有样地吃了起来,爷爷一边伸出大拇指不住夸着好吃,一边说:“怎么还没吃到?”妈妈一下跳了起来:“哈哈!好运非我莫属!”大家都踮起脚来看,好羡慕啊,连不到两个月的弟弟也笑了!每一个人的眼里洋溢起了幸福的光芒,脸上都泛起了灿烂的笑容,这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什么叫年味!

  吃完团圆饭就是放烟花了。爸爸点燃了引火线,我们全家远远的看着,只听见“嗖”的一声,烟花窜上了天空,绽放出一副美丽的图案,真的好像一位神仙爷爷在给大家拜年呢!我马上许下美好的心愿:希望我们永远在一起,幸福平安快乐!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5

  过年那一天,早上起床时,我感觉一切与往常没什么两样,我叹了一口气。社会在变化,在发展,但是过年过节的气氛却越来越淡。年味,好几年都没有感受到了。隐约还记得小时候外婆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包饺子的的时候。这离我很近又离我很远。

  饭桌上各种食物摆在一起,我笑着想到,这也是所剩不多的年味吧。什么年年有鱼,节节登高,团团圆圆,各种寓意美好幸福的菜肴摆满整张桌子,大家都围成了一个圈,给大人倒上酒,给孩子们倒上饮料,大家一起碰杯。这时,我小姑妈拿了一个相机说:‘我们大家一起来录一个拜年视频,留作纪念吧。’大家都来了兴趣,纷纷答应。祝大家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身体健康,祝长辈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到了后来,大家词穷了,于是什么鼠年快乐,鼠年吉祥的也来了。最后是我的一个妹妹抱着她的泰迪上去说:‘新的一年,祝大家鼠年旺旺。’这时,那一只名叫布丁的泰迪也很给面子的叫了几声。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我心中一动,这算不算一种新型的年味呢?

  下午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却无事可做。这时我姐姐提议,不如大家一起去包饺子吧,我们好几年没在一起包饺子了,嗯,今年他们还没有做卤蛋卤鸭掌什么的,也一并做了吧。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我们到了后厨,大家围着一张超大的桌子,乐呵呵的在包饺子。我忽然有种时光回溯的感觉,大家也是聚在一起包饺子,聊天。这时,我外婆不知从何处拿来了十几枚硬币,说:‘包饺子过年怎么少得了这个呢。’

  我们每个人,都往饺子了包了两枚硬币。六点半的时候,年夜饭开始了,大家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吃饭。不一会,饺子端上来了,我妈第一口就吃到了包有硬币的饺子,有人就说:‘不错嘛,第一口就吃到了硬币,来年一定生意兴隆,身体健康呀。’我妈说:‘借你吉言。’大家就这么热热闹闹的吃完了饭。

  饭后,就到了给红包的时候,长辈们坐在椅子上,我们要上去说一些吉祥的话,然后再由长辈将红包发到我们手里,并也为我们送上祝福。晚上,我们要守岁,但是,到了凌晨三点,我便撑不住了,将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

  年味并不是没了的,但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做那些需要做的事,不要只在内心中感叹没有年味,其实它一直存在。

  年味初一的作文 篇36

  春节期间,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著名的大城市,在这儿,曾经是呼吁风云的时代,这座大城市,又和我们生活的沿海城市有什么不同呢?它又是充满了怎样的年味呢?

  我们来到了最具老上海味儿的地方——豫园,也不说是人山人海,只要你一个不小心,就和从对面迎来的一张笑脸撞个满怀。

  豫园内外,各种各样的彩灯结成对,五彩斑斓的灯笼串成排,在在上海的建筑中穿行:莲花灯在晚风的吹拂中轻盈的地摇曳着身姿;华丽的八角灯笼散发着异常璀璨的光芒,挂在房屋翘起的屋檐下,一个紧挨着一个,身后的白墙隐隐约约的映出它的模样;今年春节的主角——小猴子,更是抢了所有灯笼的风头,你看他们摆出各种顽皮淘气的动作,引得人们哈哈大笑:瞧那只趴在一只大大金元宝上的小猴,把双手双脚都搭在金元宝上,眼睛里露出满足的喜悦;红灯笼下边还倒挂着几只小猴,个个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人群中那个戴着齐天大圣帽子的小孩儿……人们看得拍手叫好,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议论着,让笑容悄悄爬上自己的脸蛋,到处洋溢着春节的喜庆。群灯似海,红的、金的……五彩斑斓爬上了房檐,有悄然地飘上天空,然后绽开了最美的花朵,又将花瓣轻轻洒落人间,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

  上海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外滩,咱们厦门轮渡码头和它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黄浦江两岸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的每一扇窗户都射出迷人的光彩,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江这头,外滩步行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摊铺的小贩们高声叫卖着,人们弃下平时匆忙的脚步,在黄浦江边散步,和亲朋好友谈笑风生,眺望着江对岸高高的东方明珠,又望望脚下的青砖路,眼里透出无限的喜爱之情,那神情仿佛在说:“瞧,这就是上海独有的年味儿,舒适,悠闲,这就是咱们上海人生长的地方。”江那头,也是红光一片,充满着温暖的,令人感到愉悦的节日的喜庆,然后伴随着音乐,从江对岸的码头缓缓游出一辆游艇,游艇上散发的亮光着亮了整条黄浦江,也照亮了上海这座城市。这红艳艳的,让人觉着惬意的光,是上海年味儿的最好代表。

  弥漫着浓浓年味的上海,真让人流年忘返,让人身异乡,却无异客的感觉,然后红通通的中国年,让人温暖连连。

【年味初一的作文(精选36篇)】相关文章:

年味作文09-14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选26篇)04-01

家乡的年味作文精选15篇07-14

年味的记忆作文08-24

幸福的年味作文09-10

故乡的年味作文11-13

高二年味作文精选04-15

年味06-13

年味05-02

年味里的亲情作文精选15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