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导游词4篇
作为一名导游,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包公祠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公祠导游词1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说不完的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纪念地-----包公祠游览。
包公祠坐落在古城开封的西南隅,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湖泊,叫包公湖,相传一千年前宋代管理京城的开封府就被埋在湖面九米之下。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包拯而兴建的包公祠就位于包公湖畔。
包拯,字希仁,庐州人(今安徽合肥),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六十四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包拯历任知县、知府、按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后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死后封谥号为孝肃公。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很有名望的直臣官吏,在人心目中,他是清官的代表,百姓称之为“包青天”。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可纳为执法严明、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谏言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谦洁清正。
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元朝以来就在民间流传开来,直至形成现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象的包公,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景仰和喜爱,大家心目中的包公也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们今天就通过包公祠所展出的内容来认识一下这个包大人吧!
(引领游客进入前殿)首先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先生讲,黑老包当然是黑脸的,还有女士补充,头上有个月牙,胖胖的,很高大。这是我样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黑面威严,高大威猛。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看这一幅宋包孝肃公遗像。此碑高一百八十五厘米,宽一百一十厘米。关于这块石刻画像的来历,我们从此碑文上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位叫徐琪的官吏,在他赴任途径淝水时,在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遗像。当时他惊喜异常,就出资把包公的遗像刻在石碑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块石刻的完整拓片,它真实的反映了包公的真面目,逼真的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包公就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看到有人在摇头,不象啊,因为跟传说中反差太大。为什么传说中是黑脸的?大家知道上,中国各个省份都有地方戏,包公的故事在宋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舞台常用各种颜色的油彩绘成的脸谱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及特征,其中,白色多表示胆小、懦弱,一般来形容小人及奸臣的可恶嘴脸,从俗语“小白脸、坏心眼”中可体会到人们对白脸的反感。所以象包公这样的清官绝对不可以是白脸的。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特别设计出黑色脸谱来表示包公的铁面无私。由于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高大,他在舞台上的形象也是高大威猛、超出常人、与众不同,久而久之,我们就都觉得包公就该是黑脸、大个子。看来,实际并不是这个样子。
包公去世后,皇帝停朝一日,以示哀悼,并赐谥号孝肃公。我们了解包公就由这孝肃开始。孝,表示包公是个极孝顺的人;肃,是表示严肃,开封有“包公笑比黄河清”之说。历史上,包公的父母中年得此独子,视为掌上明珠,抚养成人。少年包公聪明好学,二十岁就满腹经纶,心怀报国之志,家人望包公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但包公不肯,他遵循一则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大家很为他惋惜,就想到让包公娶妻,二十六岁包公与董氏完婚,心安理得留下贤惠夫人照料父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二十八岁时包公考中进士,被派去做知县,但包公很犹豫,因父母年迈不愿远行。此时的包公毅然辞官不做,他的理由是自已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为国家效力,而父母年迈,已无太多时日,自古忠效难两全,他决定先尽孝后尽忠,回到家乡侍奉双亲。三十六岁时,父母双亡,包公又守孝三年。三十九岁时包公才开始做官,出任天才县知县。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包公对自已的后代子孙也要求非常严格,临终时,写下这样一则家训告诫后代子孙,意思是说,如果我包家的后世子孙有为官的,他们当中有谁敢胡作非为、贪赃枉法,那就决不能让他们踩进家门,即使人死了,也不能埋在老坟里。这种惩治方法,是相当严厉的。包公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三十九岁出来做官时,曾写下一首五言诗,这是目前保存下来的唯一 一首包公的诗作。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诗可以说是包公的言志诗表明包公的愿望和理想。包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任开封府知府时,以他的才能和品德,秉公执法,不畏权贵,被百姓称为“包青天”。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这里有一块宋代保存下来的石碑,上面刻着“开封府尹题名记”。开封府尹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因为开封是京城,是朝廷所在,所以皇帝一向都派自已的信任的人来担任。在这块石碑上刻有宋代183位开封知府的名字,比较有名的人还有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等。
好了,现在就请大家来找一下包公的名字在哪里。看到了,很特别的地方,但又有些怀疑。包拯两个字的阴文已经模湖不清,而且有一道深深的指痕。这是因为,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争相指点包拯的名字,天长日久,就在石碑包公名字处,划出了一条深深的指痕。从这一点,便可以说明包公的名字是如何地深入人心,他赢得了后人世世代代的尊敬和爱戴。
现在我们来到大殿,这里我们看到一尊包公的塑像,塑像的造型设计为坐姿,包公身着蟒袍端坐在方座靠椅上,劲正如松、巍面阔目、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又眉微蹙,若视暝思,常怀有悠悠报国为民的中正心胸;再请看包公的双手,他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又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感,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
来到东配殿,我们可以看到一组蜡像,这是一出正在上演的戏----包公铡陈世美。这是根据包公传说中流传最广泛的《铡美案》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逼真。中间这位手托乌纱帽的当然就是包公了,他脸上严肃的表情表示出他为民做主而触怒皇太后,便仍执法如山、无怨无悔的思想,最终他铡了忘恩负义、要杀妻灭子的陈世美。雕塑前边摆放了三口铜铡,中间的`是龙头铡,铡皇亲国戚、王子王孙;右边的是虎头铡,铡贪官污吏;左边的是狗头铡,铡犯法的平民百姓。三口铜铡,三个等级,是皇帝御赐,可以先斩后奏。那包公铡陈世美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看到这组蜡像,我们可以想象到包公升堂时一定很威严,那么他办公和居住的开封府是什么样子呢?为了让大家能够有一个印象,在西配殿有一个开封府模型以供参观。这个开封模型是按照历史记载仿制的,富丽堂皇,很有气派。相传宋代告状人要写有状纸交由大门衙役,再二门三门传递到大堂上。但衙役胡作非为,私下收钱,没有钱就扣下状纸。所以东京街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包公到任后,得知这一情况,就毅然决定打开开封大门,任百姓自由出入,并可上堂听审,以示公正。也有传说讲到,包公打开大门后,让告状者直入大堂,在历史上也就有了“包公倒坐南衙”之说。关于包公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墙上展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包公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在历代民众的心目中深受敬仰。今天,我们举国上下,意气风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站在包公祠,望着这位千岁老人,走在包公湖畔,看到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做一个负有一定责任的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好了,各位朋友,包公祠是讲解就到这里。谢谢!
包公祠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家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著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 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往里面参观。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敬仰,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家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其实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普通百姓可以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说,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所以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别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家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说中不会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但是,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这里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说“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请大家再看这里,“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西边亭子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家随我来参观各个殿堂,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包公的生平事迹、清政美德以及种种神奇的传说。
这里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拯少年家贫,28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他的政绩和特点主要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心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包拯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根本上说是从维护和强化北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出发,企图用抑制和相对减轻剥削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其统治。但他的某些主张和作法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说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学艺术形象,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在这里,我想请问各位朋友,大家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呢?其实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那为什么传说中的包公是黑脸呢?大家知道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包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肥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非常激动,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家法,恪守祖训。真可谓:“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包拯进京前写了首明志诗,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从包公这首诗的意旨、气势和遣词练句上,我们可以深切地品味到诗如其人,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成就了这位扬名千载的杰出人物。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封府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147年间183位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年59岁。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公的任期是从嘉佑2年2月到次年6月。在开封府任职一年零四个月。大家看,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边“齐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
这是包公逝世后的墓志,是1973年合肥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时发现的。墓志铭的作者是吴奎,曾与包公同朝为官。它为人们研究包公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此碑高122厘米,宽120厘米,这里是原碑拓片。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包公祠的后院,这座青烟袅袅,清心雅致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东、西配殿。首先让我们进入东殿,这里以蜡像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包公的演义故事和历史传说。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正向大家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大家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下令行刑,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除害,怒铡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盛气凌人,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可陈世美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绝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朋友们对包公的三口铜铡都不陌生吧,相传这是包公陈州放粮时仁宗皇帝所赐,龙头铡用于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请问,那铡陈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据说这铜铡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义而来,结果变成先斩后奏的三口铜铡了。
这幅仿古画叫《开封府盛景图》,它场面恢宏,描述了南衙开封府的壮观情景。画面的正中央是开封府大堂,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巍然,却没给人以森严和畏惧的感觉。因为包公上任后改变了衙门的作风,允许告状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陈述是非曲直。另外,一般的衙门的照壁内是不许闲人进入的,可这幅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还津津有味的在观看墙上的布告,似乎又在为包公惩治了某个贪官而欢欣鼓舞。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水磨图景,它的名字叫“闸口盘车图”。图中河旁的闸口上有一座官营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转动磨面,周围有许多苦役在忙着搬运干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监督干活的官吏,一苦一乐,对比十分鲜明。在画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楼,前面搭有“彩楼欢门”。整个画幅细致工整,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西殿,这里以模型和壁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包公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这些壁画表现的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端州掷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重开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包公这里得到体现。他不仅是一个断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国方略上也卓有建树,闪烁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芒。这里除壁画历史故事外,还展示有宋代官轿、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开封府模型等,请大家随意参观。
来到大殿我们看到,“正大光明”四个浩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请再看他的双手: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似乎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说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包公铜像的帽翅,是不是感觉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长一些呢。这又是一个传说啦,当时仁宗皇帝对包公非常器重,每天视朝时都想见到包公商议朝政,可包公的个头较矮,文武百官朝拜时,皇帝很难一眼见到,便特意嘉奉给包公较长的帽翅。仁宗皇帝对包公的恩宠不仅在生前,包公死后他还亲自前往包家吊唁,并停朝一天,以示衰悼!而且还特别恩准包拯做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关于包公的严肃,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包公笑比黄河清”,人们要想看到他的笑脸,居然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大殿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这里有四幅彩陶壁画,“不畏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形象地表现了包公刚正不阿,拒理力争的可贵精神。包公作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世代敬仰。
走出威严肃穆的包公祠大殿,让我们解开思绪,放松一下心情。现在大家来到的是包公祠的灵石苑,这里湖光粼粼、清新秀美,与祠堂的威严肃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致,一边是包公湖的波澜壮阔,一边是小桥流水、锦鲤卧波,让人别有一番情致。好了,大家可以在这里拍拍照,漫步包公湖畔,随意欣赏一下宋式园林的别样风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
好了,游览过包公祠,相信大家对包公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了吧!
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谢谢大家!
包公祠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到宋都开封旅游,自然就会想到北宋名相----包拯。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为民请命,有说不完的故事。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公的纪念地-----包公祠游览。
包公祠位于开封城西南碧水环抱的包公湖畔,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群塑,《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
包拯(999-1062)北宋著名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从小就深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父亲名令仪,号肃之,在进士及第之后,曾在今河南商邱一带做官,官至刑部侍郎。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进士及第,被朝廷任命为建昌县知县。因其双亲年高体弱,须人侍奉,一直不曾到任视事。父母谢世后,才出任长县知县。
嗣后,包拯历任端周知州、监察御使、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知谏院;瀛州、扬州、庐州、池州、江宁、开封府知府及三司使,最后官至枢密副使而卒,追赠礼部尚书。包拯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南宋和金已经有以他为主人翁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杂剧中有大量的包公戏,他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1062年包拯病逝,享年64岁,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商议》传世.开封人民为了纪念他,遂以“包府”代称开封府,又以包府坑代称开封府遗址。八十年代,市政府又重建包公祠于包府坑西湖的西南角,供人瞻仰。
包公祠导游词4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位于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这个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
包公祠占地1公顷,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风格古朴,庄严肃穆。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包公祠有正殿、回澜轩、清心亭、直道坊、东轩等建筑。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廉顽”、“立懦”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孝肃公词”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着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绘像。包公白面、长髯、儒雅、端庄。他坐在神坛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剑武吏,案几上放着令箭、朱笔、虎头签、惊堂木等,仿佛升堂在即。令人颇感兴趣的是这个包公并非黑脸,而是一个白面儒生,额头也没有日月阴阳眼,或许这才是“包拯”真实的尊容。摆在大堂一侧的三把铜铡: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寒气逼人,那里终日围满了参观的游人。这三把铡刀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义之剑!它与包大人须臾不离,仿佛再现了包公在开封府升堂办案的正气与威严。好一派“色正芒寒”、“节亮风清”的“庐阳正气”!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记中说:有一个太守喝了这里的泉水,头痛欲裂,原来他是个贪官;而几位举人饮了此水,顿觉水甜如蜜,原来他们都是好人。故此井名为“廉泉”。现在合肥已生产“廉泉”啤酒。以表达对包公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关于亭外的包河还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说也奇怪,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回澜轩在正殿之西,东、北临水,古时为官宦、文人避暑饮宴之处。
此外,包公祠里还有“直道坊”和“清心亭”,此乃包拯《题郡斋壁》里的诗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所以包公祠不仅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又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在包公祠内有一块引人的刻石,此乃是1973年4月从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包拯墓中清理出来的“宋枢密副使赠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刻石,这块墓志刻石较《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地叙述了包拯的一生,可以起到补史的作用,极为珍贵。碑中记叙了包拯好几件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两件:包拯在其家乡任庐州知府时,性情峭直,“故人、亲党皆绝之”。当时,他的一位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府里,包拯铁面无私,依法处治,打他一顿大板;张尧佐是仁宗的宠妃张贵妃的叔父,无德无能,仅凭亲戚关系,仁宗一次就授予他四个军政要职。针对仁宗皇帝的任人唯亲,包拯专门上了一篇《请绝内降》的奏疏。以后他又接连上奏疏数道,阐述“大恩不可以频假,群心不可以因违”的道理,他认为:“假之频,则损威;违之固,则兆乱”。由于包拯据理力谏,终于使仁宗“感其忠恳”,不得不削去张尧佐的两个要职。到河南开封游览的人,多想探寻包公的遗踪,然因开封多次被黄河水淹没,目前惟一流传下来的仅一个碑石,此碑即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今保存在开封市博物馆内。碑上按先后顺序题刻着北宋开封府从第一任到最后一任知府183人的姓名和上任年月。由于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深受群众崇敬,人们参观碑石时总是在他的名字上指指点点,称颂不已,久而久之竟将姓名磨去,而刻下了深深的指痕。从这极深的指痕中,可以看出包公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
【包公祠导游词4篇】相关文章:
包公祠Memorial Temple of Lord Bao10-28
五公祠导游词04-02
晋祠导游词12篇03-16
山西晋祠导游词01-30
书包公寓06-15
晋祠作文04-04
包公相关歇后语12-22
游蔡伦古祠10-04
关于包公的歇后语04-20
有关包公的歇后语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