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草房子》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草房子》不愧是一篇美文。文中写了男孩桑桑在小学六年生活中的一段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经历,这谈不上漫长却又说不上短暂的生活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却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草房子》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1
今年的暑假我阅读了曹文轩的少年长篇小说《草房子》,这本书的背景反映的是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生活。作品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看完了这本书,我被鲜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着。我从中有两点感触。
其一:展望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桑桑所在时代的对比,简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经济条件落后,物质缺乏。当时农村都是草房子,而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那时就连自行车都是稀有物品,全村只有经济条件好点的杜小康家有一辆自行车,而如今经济飞速发展,许多家庭都开上了小轿车了;那时人们一年只有两季的衣服,即便是春天的天气再热,但还是要穿着厚厚的棉衣,没有春天的换季衣服,而如今穿衣服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大家都穿得光鲜亮丽的。我不由得感叹: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我们更要珍惜。
其二:当时的桑桑生活很辛苦,但他的童年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他把碗橱改成了鸽子窝;偷家里蚊帐做渔网捕鱼;三伏天穿起棉衣、棉裤、戴上棉帽,成为校园里的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桑桑的童年过得是那么的充实快乐。而如今我们的条件越来越好,但缺少了桑桑的那份童真,节假日被补习班排得满满的,真想拥有桑桑那份纯真的快乐。
《草房子》让我对以前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更加懂得现在生活的美好。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2
今年我们读的师生共读书是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这本书里有好多个故事,其中我觉得最感人的是“艾地”这一章。
艾地这一章讲的是政府为了建造油麻地小学,迫使秦大奶奶搬家,秦大奶奶死活不肯离开自己住了许多年的地方,被人抬走后仍天天来骚扰油麻地小学,别人都说她是疯子。但后来秦大奶奶为了救一名油麻地小学的学生,自己却差点死掉。最后死时仅仅是为了救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
当我读到秦大奶奶为了一个南瓜而死时,十分的感动。我想试问一下,现在谁还会为了一个芝麻点儿大的小事而去送死,就算是救一个人也不会。就前几天的事吧,报纸上写到一名少儿被车撞后,身边经过11个行人,没有一个人去把他送到医院,这一点危险都没有,当时那几个行人就算不把小孩送往医院,那至少也得把他拉到路边呀,在马路上随时有可能被汽车碾压,可他们就是不想做,也许是这个社会太缺乏同情心了,当然也可能是个别做好事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引发了相互间的不信任。我觉得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坦诚,多一些理解,这个社会会更加美好。
《草房子》每一章都很感人,比如说最后一章“药療”,体现出了桑桑爸爸伟大的父爱,听我这么一说,你们想不先看呢?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3
今年暑假,我把曹文轩写的《草房子》读了两遍了,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这篇小说主要介绍了桑桑、陆鹤、纸月、细马和杜小康这五个优秀少年的小学生活。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桑桑,他是一个调皮可爱又聪明的小男孩,他善于动脑,把家里的蚊帐改成鱼网,把碗柜为鸽子做了一个舒适温暖的窝,却遭到父母的责备,他很有正义感,当板仓小学的坏孩子欺负纸月时,他毫不忧豫的冲过去帮助纸月。他也特别勇敢,当他得了一种怪病时,脖子上肿了一个很大的包,要用一根烧的通红的针,从包上扎进去,他却不喊也不叫。
陆鹤是桑桑的同班同学,因为长着一个秃顶,同学们都笑话他,叫他秃鹤。在嘲笑声中,他的性格变得很内向。虽然同学们瞧不起陆鹤,但他并不记仇,在一次表演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平常,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人身上有缺陷,他也是“迫不得已”。
我喜欢《草房子》,因为它赠给我许多人生的道理、给我的启发太大了!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4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好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故事隐含的问题,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也为此感到难受。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5
《草房子》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他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一串串轻松与沉重,欢乐与苦涩,希望与失望相伴的遭遇中长大的。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有可能变成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桑桑算是半个孩子王,和我小时候很像,我也做过几年女生里的孩子王,感觉很威风,也很壮胆。也许,我们谁也走不出童年,因为童年在我们的身上烙下的印记是不可磨灭、经久不衰的,而且指引我们向着这个方向一直前行,多少决定、念头都是小时候的回光。
儿时的朋友是珍贵的!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6
《草房子》很早之前就买了,觉得孩童时代的故事就是那样,留给女儿看好了。没想到真的翻开时,才发现原不是那样。就像《小王子》一样,这并不是一本单纯写给孩子的书,它适用于各个年龄层。多少曾经被遗忘过的童年被一一掀起,曾经的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单纯的孩子。
我们都曾像陆鹤那样固执而极端地保护着自尊,像桑桑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自己的喜欢的人,像纸月一样胆小敏感,像细马一样承受着被孤立后的寂寞和向往被人重视,还曾像杜小康一样压抑本心去做一些不得不的事情。即使这样,那些让内心煎熬又无法说出口的故事让我们学会坚强、坚韧、执著。
孩子总是健忘又记性良好,他们总是会忘记那些不好的事情,记得你对他的好和爱。或许,这就是现代成年人最缺乏的品质,所以痛苦、纠结总会充斥在生活里。
因为长大了,基于对自己的保护,很多时候我们给内心穿上一层层坚硬的外套,固执、冷漠,所以秦奶奶那样的深情反倒更让人动容。夫去多年,她依然坚守着他们当时的信念,守护这片土地,她谩骂、上告、闹的强硬态度并没有改变失去土地的现实,可以感受到她珍视的东西被人破坏后的悲哀。或许内心太苦,当桑桑欢快而亲切地叫她“奶奶”时,她坚硬的外壳慢慢地被软化,她所有的壳被孩子的笑脸一点点瓦解。才明白,你怎样对待世界,而世界也会怎样的回馈你。所以当秦奶奶在最后闪现的人格光芒让人动容,给予的`温情终被人们看在眼里,以去世时葬礼是盛大的,诸多单纯的孩子真诚的伤心、哭泣。人若善良总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想到了童年的小伙伴,那些一起打闹玩耍的日子,时隔多年,他们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或痛苦或纠结地从事着不得不的工作。儿时的稚嫩褪去被或沧桑或圆滑的脸替代,陌生又亲切,心疼又喜悦……不知多年后桑桑他们几个再次相聚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陌生和亲切。
桑桑亲眼目睹或者参与了事件的发生,这些经历在他心底慢慢沉淀,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作者将这些悲剧用最轻最淡的文字扫过,就像是被蚂蚁叮了一下那样,却又将这些痛苦在人们的脸上、身上的完整的体现,易好的总是孩子,而“记仇的疤痕体质”总是大人……。
尤其到了我们这个为人父母的年纪,经常会因为孩子的调皮而怒不可抑,反倒是忘了曾经我们也是个孩子,渴望大人的怀抱和温柔,渴望被人关注,渴望自己变得更好,却又在某些时候变得懒待,心情不好,烦躁,滚他的世界,我只是想要或者不经意的捣乱了,只是,骨子里我是一个好孩子,发誓。
好想你,那段纯粹纯真的岁月。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7
从不在意到在意,这样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恰好表现了小孩子那种天真的自尊心。那样的在意是很美好的,就像青春期少男少女对自己外在和内在的表现的在意,都是向上的,向善的,可以让他们远离成人世界沦落的堕败。天真的爱才是真爱。孩子的那份天真,不论是天真的报复,还是自荐的纸条,都是可爱的。
不难想象,“老师,我可以试试吗?”那简短的深深浅浅的笔画里浸透着孩子多少的渴盼与勇气。遭遇过孤立白眼后又成功地完成了一件为集体争光的事之后,他哭了,在别人念叨起他的时候,哭了。成人难以理解的那些看来十分幼稚的行为却是人最初时的美好,还没被世界磨得棱角分明时,孩子的眼里所有东西都是美好的,他想珍视和维护的东西好多,因为看重,所以在意,所以委屈,所以最容易去交付情感。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年少时很容易动心,因为容易被打动,所以总是轻易地去交付一些情感。越长大越铁石心肠,越不容易被感动触及,可能就是少了孩子的那份天真和那份看重了吧。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8
《草房子》是一本对儿童的文学非常有帮助的小说。作者曹文轩用他那一双富有童心的手,形象地刻画出那可爱的笑脸,生气的表情,悲哀的心情和天真无邪的心灵。
桑桑是《草房子》的里主人公。桑桑和杜小康是同学,杜小康家很富裕。桑桑的爸?桑乔是桑桑上小学的校长,有一次,桑桑得了一场大病,桑乔费劲周折才让他的病好转起来。其实,桑桑的形象岂止是英俊的少年,他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汉姆莱特,以他特有的生活视觉,告诉我们怎样生活的快乐。
要说《草房子》,就必须说桑桑,就早时代的纺线机一样抻出无数个有启示意义的话题来,那是因为《草房子》像一瓶陈年老酒,其酒味甘甜像岁月的一样绵绵流长。桑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也不是一个很才干的人,但是,他的一举一动,可以让儿童明白一些道理。比如,桑桑跟强壮的细马玩,细马很高兴,不管羊,告诉我们只能吃不会干活是没有用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它是作者的沉淀之作,也是智慧的结晶。比如说,从“水滴石穿中明白,力量渺小不怕,不要遇难就逃;从蚂蚁搬粮食里明白,人心齐,泰山移”。
以后,我要多认识《草房子》这样的儿童的文学。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9
记忆里童年那纯真的味道,想念着孩童时说的那些天真的话,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
无数次在梦里回到儿提时代:赤着脚在泥里挖蚯蚓;躺在妈妈怀里撒娇;用舌头舔着童年时余留在嘴边的香味一次又一次躺在河边,仰视着那蒙着面纱的月亮,平视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真想大声喊道:我想回到童年。是啊,童年多么让人留念呀!
当我走进曹文轩的《草房子》,当我读到陆鹤对人格尊严的坚守;纸月柔弱外表下坚韧的性格;杜小康从优越的家庭条件陡然变成失学儿童后的抗争;蒋一轮老师与白雀姑娘注定无望凄苦的爱情;桑桑面对病魔纠缠表现出来的对生与死的坦然时,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条彩色的橡皮筋
两个小朋友站在两边,中间让别的小朋友跳各种花样的:小汽车,嘀嘀嘀,马来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嫩嫩的童音轻轻哼着,大家脸上尽是欢乐的表情,小腿在皮筋上翻飞,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拍拍身上的灰尘,接着跳
我的童年是一片鸡毛
鸡毛在风的吹拂下,飘飘悠悠地飞着,时而高,可以与大雁媲美;时而低,又如蜻蜓浅飞。有时被风吹到河里,在湖面上架起一叶小舟;有时被风吹到芦苇丛中,当小虫子的乐园,甚至还可以把它当作苇叶的风筝!
转眼间,童年成了遥遥的回忆,在河的彼岸向我招手,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就像那烟波浩渺的河,虽然我们曾经无忧无虑地在它的清波里嬉戏、打闹,但现在无法再次踏足了,只有那深深的回忆,只有在梦中才能再次领略这种乐趣。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溢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
《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10
在最近的几天里,我怀着好奇的想法,看起了一本曹文轩这位大作家写的书——《草房子》。里面的内容深深感动了我,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人间到处都有宝贵的真情的道理。
在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可爱、活泼的孩子们:聪明机灵的主人公桑桑;一个天生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和纸月,他们是那么纯真、善良。但令我落泪的是“艾地”这一章。那时,原本的秦大奶奶因为自己不想搬家,想留下来,而把自己养的鸡呀、鸭呀、鹅呀,放进油麻地小学,来捣乱学生在校园里的秩序,还不顾自己干干净净的衣服,就在地上打滚,看别人还不让她住这。但我读着读着,秦大奶奶整个人都变了,她为了救一个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乔乔,奋不顾身跳下河去,把乔乔救了上来,而自己差点就……还有一次,她为了油麻地小学的南瓜,而丢了自己的性命。
我看完了这本书,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更告诉我们美是无处不在的。
【有关《草房子》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草房子读后感(精选10篇)07-06
草房子读后感(精选26篇)06-30
草房子读后感04-16
草房子读后感04-09
草房子读后感04-09
草房子读后感04-19
草房子读后感03-31
草房子读后感04-23
草房子读后感03-26
老木匠的房子读后感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