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本质》读后感

时间:2020-12-18 18:53: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

  科技的高速发展、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幻莫测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经营的本质》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1

  在《经营的本质》一书中,开篇便对经营的基本元素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阐述,虽然只是7大节中的第1,却占据了极其重要的认知地位:我们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后续的6部分主题将成为无根之木无之水。所以,我就将其单独拿出与大家进行剖析和分享。

  这本书有个姊妹篇,名字是《管理的常识》,也非常值得大家一看,如果你定位是管理者,或者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管理方向,或者你本身就是企业主的话,这两本书能很好地让你分清经营和管理的本质区别,更能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经营的基本要素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顾客价值、成本、规模和赢利。乍看上去,你可能会感觉很枯燥,在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同感。但是当我抱定一种一探究竟的决心时,才会发现: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你会跟随着书的叙述,不断地连结合自己的企业或管理进行思想上的灵感捕捉。我个人受益匪浅,后续也会一一与大家分享,更会将之付诸实施在我自己的企业经营活动当中。

  当然如果你实在看不下去这本书,也别担心,反正你还有我呢!我帮你打捞重点信息,并解析给你听:

  一、四大基本要素之顾客价值:

  1、请始终牢记“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这是经营的核心思想,也是评价一切经营行为对错的永恒标准:

  而我们很多企业,非常热衷追捧那些最新管理工具,甚至有些崇洋媚外,看不懂的都是好的,复杂的都是先进的。所以,在纷繁变动的市场中,能够返朴归真、化繁为简的永远都是这一条。

  2、德鲁克的话句句是经典,你记下这句吧: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大道至简啊,一个没有顾客的企业不能称其为企业。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顾客价值”呢?

  3、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因为"顾客价值"本事就是一种战略思维或行为准则,或者我们称之为“以顾客为中心”,即:在开展任何经营活动的时候,始终站在顾客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并决策。比如,作为一家管理咨询公司,我会不断地进行思考:

  (1)人们工作之余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2)人们工作之余喜欢增长哪些能力?

  (3)人们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

  (4)公司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些学习或进步的需求?

  (5)公司在满足上述需求时,有哪些核心优势?

  始终以这样的经营思路进行发展,管理咨询公司一定会拥有牢不可破的的顾客基础。

  4、我们的眼睛不能总是盯紧行业内的龙头老大,以此为目标进行仿效和赶超,因为任何优秀的企业都不能代表市场,更不能代表顾客的立场,顾客跟谁都没站在一起,他们只和自己在一起。所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并擅长从顾客资中汲取养分,寻求创新和发展的新空间。

  5、价值是由顾客和企业共同创造的。这里,作者谈到了三个“放弃”,即:

  a、放弃企业独立创造价值的传统思维。

  b、放弃基于企业的顾客分类方法(比如红酒经销商会按照顾客的年购买量进行划分和管理等)。

  c、放弃站在企业层面理解顾客的惯性思维。

  6、企业现在要有意识地打破企业和顾客的边界,然企业和顾客融为一体。真正成功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一定是融入社会大众的生活或工作中的。找到对方需求并努力、快速满足的方式才是现在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式。

  二、四大基本要素之成本:

  1、作者首先指明了一个观念: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合理。当然,如何界定成本的定义?如何让成本更合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必修题。

  2、作者澄清了一个现在社会的普遍错误认知:廉价劳动力是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说起这一点,我们这一代商界人都该有义务反思和努力:中国"世界工厂"的模式,如何扭转?作者列举了是个企业案例,分别是:美国的西南航空公司、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沃尔玛公司。这些企业都是世界知名的成功企业典范,他们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值得中国的企业借鉴:

  a、西南航空公司认为员工是公司的竞争优势,并努力帮助员工成为优胜者。在此理念下,员工们回馈企业的是从到达登机口到起飞的时间仅占其他航空公司的不足1/2!这种就"尽可能最少地占用顾客的时间"让员工倍加努力。

  b、丰田始终认为:在制造机器的生产线上,一线员工都有灵魂,他们是问题解决者、创新者和变革推动者。

  c、萨姆沃尔顿认为:与你的员工分享你所知道的一切,他们知道得越多,就会越关注。一旦关注了,就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了!

  d、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绝对没有"一劳永逸"的说法,我们需要始终盯紧市场、关注顾客,让产品和服务持续符合顾客的期望。企业不会因为规模大了、历史久远,就安全,任何时间点都会有失败的可能。

  4、成本的概念度娘就可以告诉我们,而知道和意识到之间差距甚远,比如:流程成本、管理成本、沉默成本、营销成本等,这些都值得关注,成本渗透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绝对不能只盯着劳动力和原材料。

  5、企业主和高管必须纠偏的三个误区需要我们明确:

  a、企业不缺少管理,而是管理过多:过犹不及的道理,谁都了解。

  b、企业不是缺乏体系建设,而是系统能力不足。评价体系建设优劣的永远应该是效率。

  c、企业不是员工没有执行力,而是管理指令太多且模糊。

  6、《华为没有秘密》,对任正非的谦逊和低调是非常佩服的。他曾经写过一篇,题目是:"让听到炮火的人做出决策"没有思考的人,是讲不出这种话的,而且是要随时随地的思考才能有这种思想火花。而彼得原理却向我们揭示了矛盾的现象:一个人在组织中,因为胜任,就会被提升,直到不胜任为止。而胜任现有的岗位不代表一定胜任新的岗位,当一线员工都是不胜任的新手时,顾客的感知和需求何以得到满足呢?

  三、四大基本要素之规模:

  1、今年一起分享了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其中不乏因为单纯追求规模而惹祸烧身的企业。陈老师在书中列举了三株口服液和比亚迪的失败。其实这种高案例还有很多:顺驰房地产的孙宏斌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他跑马圈地和自以为聪明的压缩成本,在稍稍遇到点儿政策干预就一败涂地了。太阳神、科龙等企业也都是一样:虚胖到几乎可以用"脆弱"形容。其实,作为顾客,他们根本不关心企业的规模,真正关心的是价值。所以,以规模论英雄,只能让企业倒得更快。

  2、对于规模的4大错误认知,需要我们提起注意:

  a、规模无法带企业的领导者地位,市场需要竞争,谁都不能一企独大。

  b、规模不能自然地带回报率,70%的赚钱的公司都不是最大规模的公司。

  c、规模不经济,因为规模随之带的成本会如潮水般淹没企业:管理人员成本、培训费用、新业务成本等。

  d、规模不能吸引优秀人才,优秀人才看重的是积极向上和充满希望的企业化。

  e、顾客现在越越多地有了话语权,企业开始转型为顾客生产"定制化"产品,所以,根本上讲,规模带的是竞争而非顾客。细分市场的趋势已经形成,规模越大,遇到的竞争对手越多。

  4、企业只要抓两手就行,即人和财。人包括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管理者的成就感和外部顾客的满意度。财就像企业的"脉搏",确保现金流丰裕,就一切皆有可能。

  四、四大基本要素之赢利:

  1、《管理十诫》的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努力照顾你的生意,生意自会照顾你的生活。在"深具人性关怀的赢利"的这一节中,作者想要阐述的观点,我是这样理解的:努力顾客的需求并快速满足,还要让顾客确切地感知到这种满足,顾客自会光顾你的企业。在满足顾客的需求上,没有重点,因为都是重点。在提供顾客的价值上,没有终点,因为随时都是起点。

  2、企业对于顾客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一定不是喊出的,而是用产品和服务表达出的:“知行合一”。

  3、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理解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需要从6个纬度进行端详,毕竟核心价值观是服务于企业赢利的:

  a、利润: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利润,一定是短期的。

  b、顾客:离开顾客的经营迟早会失去赢利能力。

  c、成长:靠透支资而非关注顾客的成长,也是短期的。

  d、人员:没有依靠提升员工效能而获得的赢利,是不长久的。

  e、管理: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是不科学的。

  f、公民身份:单一的产品成功、单一的资成功、企业主的个人成功和没有以正规手段的成功都是不长久的,这些违背了一个企业作为公民身份的底线。

  4、企业需要赢利,绝对无可厚非,尊重并满足顾客的需要和企业自身价值连员工的需要才是持久的赢利。

  总之,经营的四大基本要素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深刻,而花些时间去理、参悟这些基本概念是必要的。作为一个人,我们要站在未看现在,并用未指导现在的生活。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更要站在未看现在,并用远景决策现在的每一个决策!经营企业很难,可是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劲呢?知难而进、怕什么就面对什么、乐在其中,才是经营好手的内在心声吧!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2

  这本书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两本著作合集,一本是写于1976年的《为了拥有一颗素直的心》,另一本是写于1980年的《经营要领价值千金》。篇幅不长,一共两百来页,内容也不难懂,可以较快看完。

  乍看之下,这两本书的主题似乎互不相干,一个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个是介绍企业经营的要领。但看完之后,我隐隐明白,把它们俩编排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其实是有精心安排的,因为企业经营跟为人处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在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把两个主题前后对照起来看时,隐隐会有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素直的心》中,松下幸之助强调的宽容、博爱、无私、正义、倾听、谦虚等特质,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努力,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坚定的决心引领大家为了共同的福利而奋斗;还有就是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在经济繁荣景气时能居安思危,打造好企业的口碑,这样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才能受得起考验。

  如此等等拉通来看,不就说的是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么?看来“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没错,不过这里的做人,不能简单理解为“拉关系”,而应该理解为塑造自己的品德,本着为众人着想的真诚之心,以极大的热忱来感动他人并推动各种事情的进展。(这不就类同于佛法讲的.“本着一颗慈悲之心普渡众生”么?呵呵,看来净空法师说得没错,“世间法”、“出世间法”只有一,没有二)

  另外,书中有不少语句,都能引起人深深的共鸣。多向这些世界级人物学习下,是不会错的。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3

  这本书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两本著作,一本是写于1976年的《为了拥有一颗素直的心》,另一本是写于1980年的《经营要领价值千金》。篇幅不长,一共两百来页,内容也不难懂,可以较快看完。

  乍看之下,这两本书的主题似乎互不相干,一个是讲为人处世的道理,一个是介绍企业经营的要领。但看完之后,我隐隐明白,把它们俩编排在一起形成一本书其实是有精心安排的,因为企业经营跟为人处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在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把两个主题前后对照起来看时,隐隐会有种互相呼应的感觉。

  《素直的心》中,松下幸之助强调的宽容、博爱、无私、正义、倾听、谦虚等特质,体现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人才,能够集思广益,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够脚踏实地进行努力,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坚定的决心引领大家为了共同的福利而奋斗;还有就是无论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进取,在经济繁荣景气时能居安思危,打造好企业的口碑,这样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才能受得起考验。

  如此等等拉通来看,不就说的是企业经营者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么?看来“做事先做人”这句话没错,不过这里的做人,不能简单理解为“拉关系”,而应该理解为塑造自己的品德,本着为众人着想的真诚之心,以极大的热忱来感动他人并推动各种事情的进展。

  另外,书中有不少语句,都能引起人深深的共鸣。多向这些世界级人物学习下,是不会错的。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4

  我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消费者,无论你是企业主还是打工一族,因为我们都要生活,都有各种需求。

  而在过往的消费中,我们多数人都有过消费失误和利益受损的经历,伴随着这些糟糕的经历,并随着大家的购买力提升,我们开始越发地倾向于相信品牌,似乎品牌给到我们的安全感。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品牌情结,这是无可厚非的,而成就品牌的绝对不是华丽的辞藻和虚无缥缈的故事,一定是切切实实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一定是企业在每个细节上服务顾客的行为和承诺。

  而看得见的都只能说是品牌的一部分或是品牌的延展部分,绝对不代表品牌的全部,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里和口中。经营企业中的品牌建设已经变得日趋重要。

  你中午跑出去郊区办事,实在饿得慌,就找了家饭店吃饭,你付钱,饭店提供餐食,这只是简单纯粹的交易而已;但是,周末的晚上,你和恋人相约,在马克西姆餐厅一起共进晚餐,你的消费体验会从一进门就开始:枫栗树叶状的吊灯与壁灯散发着幽暗的光辉,映照着墙上的鎏金藤条图案,以及临摹自卢浮宫和故宫的装饰壁画。烛红摇影中,你们的爱情开始升温,彼此细细品味这独属于你们的这份浪漫回忆。

  这就是品牌带给客户感知的不同。更有甚者,如全聚德,让所有外地朋友觉得来到北京不吃全聚德等于没来北京,这样的品牌营销实在难得!

  目光短视的企业主们,总是想着自己的眼前,只要能赚钱,什么牌子不牌子,钱赚得差不多了,我移民走人,这样的职业操守和短视会让中国的品牌营销之路更加漫长。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一本万利,但凡有这样想法的企业主,他的企业都是很难实现持续发展的。

  在你内心里,品牌意识有多强,你的企业生命就有多强,因为这样的意识会在无形中指挥你的一切经营行为!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篇5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营销的地位仅次于战略,所以,营销的本质被安放在第三章。

  营销是围绕消费者展开的,所以如何理解消费者就成了第一部分的内容;

  其次,基于中国企业生存坐标的6大改变,营销从战略层面讲应该如何设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逻辑;

  再次,营销中的一种手段现在正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文化营销,应该如何理解?

  最后,营销思维的重点和思路。

  具体来说:

  一、你可能会说“消费者”还有啥不好理解的吗?确实是,起初我也会有这样的念头,可是一家企业是否理解消费者这个概念,一定是要通过其一系列经营行为才能得以评判的。更多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想去尝试理解消费者,而是在教育、强硬地告知消费者。

  企业的眼光总是盯着行业内的龙头老大,这让我想起了《大败局》当中国亚细亚的失败经历,你还记得吗?亚细亚在国内通过服务形式的创新大获市场好评时,王遂舟开始将目光投向仟村百货,看到仟村百货在全中国跑马圈地时便按耐不住。最终也走向了没落。——因为他误把竞争对手的变化理解为市场的变化。

  中国的企业骨子里都有一种“赶超拼”的尽头,彼此一定要较劲、模仿和跟风,以致于企业根本不去关注消费者自身的利益,而是彼此间相互模仿营销创新手段,在价格战、社会公益活动和并购战中杀得你死我活。当然,也有在拼技术的,但是包括技术在内的一切营销都只是手段,都只是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手段而已。

  所以,消费者的基本层面应该值得我们重新回顾:

  1、产品:产品本身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是最重要的,而非价格。

  2、渠道:不能拥有渠道,就不能进入市场,企业和渠道是一体的,要善于管理和维护渠道建设。

  3、消费者:企业间的竞争有时候就在消费者面前上演,却误伤了消费者。就像父母因孩子吵架动手打了起来,却忘了彼此都该善待孩子本身。

  4、广告:广告永远是为了引发顾客的认同和购买意愿,针对顾客的需求才对。

  我身边不少同学是主攻市场营销方向的,简历中又赫然地写着“北大“或”清华大学”的字样,所以,许多企业都会被名校的光环效应所蒙蔽,结果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收入越来越高,企业却没有得到什么实在的好处。因为什么呢?难道老板们都傻掉了吗?因为就连老板们都误以为市场营销就是搞点儿概念和花样,吃了哑巴亏也只能自我安慰。书中这一点说的十分明确:营销是行动而非概念!营销经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行动者。

  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能力甚至已经在推动着全球的资本运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消费者的需求上,才能组织好卓越的营销活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营销战略也需要进行调整:无论你是否情愿和接受,企业的经营重心都已经在从“成本、品质和规模”向“服务、速度和顾客价值”转变。一来,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合理,无限制地追求成本最低,必定会伤害顾客的价值;二来,品质再好也难以拖住善变的顾客需求,顾客的需求与时俱进,没有任何高品质产品可以阻拦;三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是规模不经济。因此,服务的追求可以永无止境、速度更快才能占得先机、顾客价值才是经营的根本核心。

  你不妨联想一下你所在的企业,看看是不说我说的这个样子:

  员工以领导为根本,眼睛盯着领导转,领导的喜怒哀乐你多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惟恐不能获得领导的信任;

  领导者以顾客为根本,领导者不敢指望下属们,担心下属们把事情搞砸,所以只好亲历亲为,陪着小心围着顾客转。

  而正确顺序应该是:员工以顾客为根本,领导以员工为根本。企业以领导者为根本。

  那么,在你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该想到:如何调整目前的营销战略呢?

  书中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不过需要我们好好去理解:

  清晰地判断行业所处的阶段,准确判断每个阶段企业经营的重点,找准顾客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给到顾客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或生活中、或工作中、或学习中。

  在所谓的“营销战略的时间坐标”后,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在任何一个自然时间段内,市场的关键要素是什么?或者说顾客们最为关注的要素是什么?在顾客追求创新和品质时,企业非要醉心于追求价格最低,一定不讨好;在顾客追求个性和时尚时,企业非要敲掉产品质量,一样也不会讨好。

  在所谓的“营销战略的空间坐标”后,我们关键是要问明白自己一个问题:在实现顾客价值的哪一点上,企业可以真正有所作为?而创造价值就在于此。

  三、作为自媒体时代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需要有经营自己的意识;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以讲授管理为主的我,更是非常注重及时总结和分享自己在管理思想方面的感触,后来,有位老师把我的这些行为称之为“文化营销”,我当下便非常认可,后来也开始有意识地去经营。

  对于一家企业,道理依然。商业的广告是必要的,提升知名度,向社会传递企业的价值观,持续让企业记忆并第一时间想起。但是相对来说成本会很高。

  而文化营销具备了3个特点:

  1、经济成本较低;

  2、影响较为深远,图文或音频、视频一旦被制作出来,就将永远存在;

  3、渗透性极强,被消费者认可或关注的文化,会被自动自发地转载或口碑相传。

  所以,三流公司卖产品,二流公司卖品牌,一流公司卖文化。此话不虚啊!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文化营销呢?

  书中也给了几点启示,可以引起大家的借鉴和联想:

  1、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引起共鸣,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和业绩提升;

  2、消费者彼此之间的信任,远高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因此,利用消费者之间的水平网络引领消费;

  3、持续与消费者互动,始终把握消费者的需求脉搏,才能“草木皆兵”,充分利用消费者群体。

  四、当一家企业的营销战略能够紧密围绕产品、渠道、消费者和广告时,方向一定不会错;当企业的营销战略开始考虑落地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时,企业的营销战略才开始可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当企业巧妙却用心地利用文化营销时,企业才开始真正走向了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正路上。

  思维空间决定成长空间,中国的企业一定会从“制造”走向“创造”,尤其是企业开始关注顾客,并为顾客“制造”出好的产品时,“创造”的动作便能实现!

  所有在意自身品牌的的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熟读这一篇章的内容,并皆由此去展开思想的翅膀,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营销战略,想清楚如何发声、如何规划未来,以更好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关于《经营的本质》读后感】相关文章:

《倔强的小红军》读后感小学生作文08-08

作文《西游记》读后感02-26

《艾滋病小斗士》的读后感作文450字07-27

《谁拐走了外公》读后感作文09-10

关于公德的作文09-04

关于游记的作文10-18

关于姑姑的作文04-02

关于外公的作文04-27

关于舅舅的作文08-25

关于的母爱作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