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场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死场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死场读书笔记1
前几天突然很有精神的看完了萧红的两本书。《呼兰河传》听说很久了,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个很厉害的老师介绍过,好多同学都看过,前两天有好朋友又推荐了,所以才认真去看,正好kindle上还下过《生死场》,就一起看了。
总体来说两本书的风格还是很像的,都讲的是乡村生活的日常,看完的时间长了其实还有点串。《呼兰河传》前半部介绍呼兰河城分布的部分感觉很有鲁迅的风格,特别是讲人们对城里那座泥潭的分段。后来听说萧红也算是鲁迅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后面讲到人,印象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好好的小孩子,因为媳妇的身份被愚昧的乡村习俗磋磨至死。这个环境下,真的是又悲惨又无奈。
《生死场》讲的故事更沉重一点,其实看名字也知道。萧红更着重描绘的是乡村中女性的愚昧又悲惨的生活。金枝那部分,女子结婚前都是白月光,结婚后就连黏饭子都不如的没用的婆子;还有有抗争精神的王婆。作者说“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最后的部分,日军侵华,即使是愚昧的乡村,也孕育出民族意识,也会为民族利益奋起抗争。看到这心情有点复杂,又欣慰又难受,人可能一定要到这样的绝境才能团结一心吧。
一点浅见,聊以记录。
生死场读书笔记2
最近现文老师在讲萧红,萧红是一位传奇女性,最近,我研究了萧红的《生死场》。
看《生死场》,书中描述的情节,生动的再现在面前。我看一会思索一会,书中的场景和现实的场景交替变换着,感慨系之,就想写点什么。书中有一个农民拉着牛去卖给屠宰场的描写,我就联想到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割草去屠宰场卖草的情景。那是一个暑假,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父母亲上班去了,我就随着一个好朋友也就是小伙伴去割草。那个时候做饭还是烧材火,碎的木材、树枝、树叶、枯草,都是可以用来烧火的。
那天,我们去了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工厂,里面有大片大片的空地,空地上长着小树和杂草,我们就在小树林里割杂草。突然,我的小伙伴指着我的背部大喊大叫了起来,看到小伙伴惊恐的面容,我也惊吓的跳了起来,大喊怎么了怎么了。在我也喊叫的时候,小伙伴倒安静了下来,说是刚才一个毛毛虫落在我的身上,她发现了所以惊叫的,而在我也随着震惊的时候,那毛毛虫就掉了下去。我想看看毛毛虫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开始在草地上寻找,哪里找的到啊,毛毛虫毫无踪影。
那是夏天,天气很热的。我们一个人割了一捆草,是青草。我们把青草放到一个圆形的水池子里,我们也站到水池里清洗青草,水不深,池子也不深,草清洗干净了以后,我就和小伙伴一起带着青草去了屠宰场,怎么去的我也忘记了,总之不是我们背去的,印象之中路还挺远的。青草是卖给还是送给了屠宰场,我都不记得了。
这样的割草大约是两、三次吧,青草就是那一次。这样的割草也算是我们童年的游戏吧,我们在这样的游戏中尽兴就投入,也给家里烧火做饭做了点贡献,父母亲知道了也没有说什么。我们还有一个秋天的游戏,就是拿着火棍穿落叶,一片一片的落叶穿在火棍上,最后火棍上就穿满了树叶,把树叶放在厨房里,就是烧火的柴火了。能够给清贫的家里烧火的时候添上一把火,在我们童年的意识里,也有一种成就感啊。当然了,还是在割草的那个正在建设的工厂里,建设中的高大的厂房还没有投产,但是房顶上却有很多的麻雀做窝,很多的窝里会有小麻雀。我们会上到高大的厂房的上面,伸手到麻雀的窝里去掏麻雀。在掏麻雀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麻雀我们就都见过了,刚会飞的、羽毛不全的、还没有羽毛的麻雀,有的时候我们可怜麻雀就把掏出来的麻雀放回到麻雀的窝里,因为在掏小麻雀的时候,会有老麻雀在旁边焦急的连声呼叫,老麻雀眼看着小麻雀被掏出,眼看着即将失去小麻雀,那叫声真是急促而又惊慌啊!我们虽是孩子,也能感觉得到麻雀之间亲情的呼吁,也不忍制造麻雀中的悲剧。 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麻雀了。物种在减少,麻雀也在减少。
人口在增加,人的良知在减少,有的时候我在想,人间怎么也变的象屠宰场了啊,人类之间互相的惨杀着,制造着一幕幕人间的惨剧。 我希望世界是生物的乐园,是人类的乐园。
生死场读书笔记3
《生死场》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部小说,假期我读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整部小说语言简练,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却是一部很有成就的小说,小说叙写了东北农村农民贫苦的生活,他们被剥削,被压迫,有些人甚至食不果腹,苟且偷生??
王婆的死是给我印象比较最的一个情节,表面上她的死是她逃避丈夫赵三的“压迫”,或者是说逃避二爷,人们会以为她懦弱,其实真正的她是一个充满反抗意识的人,她是看到了赵三的骨子里的奴性,她看到了赵三本来要杀掉二爷,而二爷更加得势后他又变得俯首帖耳的这种转变是他的懦弱苟且。她在极度失望和无法忍受着一切的情况下,选择了悲壮的死。表面上她软弱逃避,其实仔细品读,却能发现她与她丈夫赵三对比的一明一暗。
二里半老婆的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阴暗一面,二里半老婆作为一个“屈辱的”形象,她先是被两个日本兵凌辱,后来二里半又因为她被凌辱失贞而给她已死亡的身体上一个耳光,这尖刻地批判了在亡国之际,有些国人甘当卖国贼,跟着侵略者一起压迫我们的人民,只因为这样,能满足他们心中获得权力的一种欲望,二里半老婆是折射了一个被“民族的”和“个人的”两方面侮辱的中国。
小说《生死场》用了散文化的结构章法,书中写了季节的更换,年代的轮回,但时间的自然流转却没有提供为情节发展所需的'因果关系,因而,那里的生活只是一个个各自相对独立的场景之间的空间组合。第一章"麦场"主要写二里半找羊,第二章"菜圃"写金枝与成业的恋爱,第三章"荒山"写月英的死和"镰刀会"。整个小说没有组织完整的故事情节,它采用的是一种散点空间单元,并通过时间转换的节奏把其连缀了起来。这种看似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正是中国散文美学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之所在。
生死场读书笔记4
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以残害同类,践踏同类,为乐。在萧红的《生死场》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性的缺点,同时也感受到生命的挣扎和灵魂的呻吟。
我很喜欢读萧红的作品,因为她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写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生死场》里,萧红采用散文式的结构,共有“麦地,菜场”等十七个片段,。以“十年”为界,前面表现的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后面的则表现中华民族和日本侵列者之间的矛盾。中国农民从来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忍辱负重,逆来顺受。
小说很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在苦难面前的“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小红用一个女子的细腻,热镇和坚强望着世间,她的忧郁深情的目光总是落在最扣人心弦的角落,让人警醒。
读完萧红的《生死场》,我很难过,似乎总觉得有一只小虫在一步步吞噬着我的内心,好想哭一场,为这些生生死死的农民们。想到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没有饥饿,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更不会有战争,我们是如此的幸福,难道我们不应该去珍惜吗?或许,那个年代的动荡已经离我们好遥远,很遥远了,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要从历史中寻找道路。
我刚开始读《生死场》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叫《生死场》,它的内容是什么,当我读完后,我才明白他讲述的是农民们的生生死死,以及,他们在生死之间的挣扎。在《生死场》中,有句话:“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在生死之间,又是什么呢?是生存。他们可以为了生存把亲情,爱情抛掉。在“菜场”中有一个片段:“母亲以往是这样的,很爱护女儿,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护菜棵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块茅地,也要超过一个人的价值。”这是很真实的,庄稼是农民的生命,而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生存,是命。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乡村农民的生,如胡风所说“蚊子似的活着,糊糊涂涂的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一切生死都没有什么可高兴的,也没有什么可悲哀的,因为那都是时代的特性。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在这个和平时代出个性,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萧红在《生死场》中,不但写出了愚夫愚妇的悲欢苦恼,而且还写出了蓝天下的血迹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血土上铁一样中的战斗意志。在文中,一开始我就挺欣赏赵三的,因为他敢于参与到“镰刀会”中与地主对抗,虽然后来因为一些意外而放弃,但他却有勇气起来反抗。在最后,赵三变成了找三爷,他老了,但依然鼓励年轻人起来反抗,去参加革命。还有二里半,他在最后毅然决定去找革命军,他们的精神代表着那个年代人们不屈的一致与反抗日军的斗志和民族气节。
那个年代动荡不已,在萧红悠缓的调子下,我看到的是一种生生死死,生的坚强,死的挣扎,正是这种生死反映出人的最内在最本质的东西。在生生死死中,有一种美永恒的东西,实际上不是生命,生命一定是生生死死的,但这种生生死死中,渗透着大悲,大喜,大爱,大恨。
人生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死而来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其实,或者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追逐,在追逐与被追逐的人群中完成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升华,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时代,有足够大的舞台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
生死场读书笔记5
初秋的夜晚,我重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做为呼兰人读萧红的书,说得上是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一种阅读了。这样一个夜里,凉爽而优柔的微风,就像萧红的笔触,从这悲喜的人生中,一阵阵地从窗外轻轻而过。萧红在序里说,这篇文字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而我,在这个闲散秋夜里,灯光下,任手指捻过一页页的无奈,也无法坚强着对她的文字无动于衷。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的秋天,风吹得令人抑郁,有一种说不出的抑郁。也许抑郁的不是萧红的文字,而是生与死的轻易和沉重。只是,她“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鲁迅语),用她的率性和敏感,用她的才情描绘着世间的悲欢,力透纸背……
是的,《生死场》浸透着旧中国“生”场的悲凉。
萧红为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旧中国东北农村的风俗画,画面中,贫苦无靠的农民背向蓝天,面朝黑土,辛勤操劳,累弯了腰,累跛了腿,还是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生存十分艰难。其中的女主人公王婆,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妇人,她的第一个丈夫虐待她,抛弃了她和孩子,独自跑进关内去了。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嫁给第二个丈夫,这个丈夫却病死了。她又不得不嫁给第三个丈夫赵三。可在她老年的时候,儿子因为反抗官府,被枪毙了,她觉得生活无望,愤而自杀,就在将要埋葬的时候,她又活过来了。另一个贫农家的少女金枝,只有十七岁,梦想着青春和幸福。她还没有过门就怀了孕,受到母亲和同村妇女们冷落和嘲讽。嫁过去之后,丈夫嫌她和刚出生的女儿拖累自己,竟把不满一个月的小金枝活活摔死了。还有一个贫农家的少妇月英,本来是村里最美丽、性情最温和的妇女,因为患了瘫病,成了丈夫的累赘,不给她饭吃,不给她水喝,后来死了。好惨啊!这幅画中圈定的是呼兰还是别的地方,可以不假思索,但这个“场”是旧中国地主的天堂,农民的地狱。读着这些人物,感悟画面中的风俗,思考着人物的命运,心头涌出不尽的忧伤。也为萧红将自己坚强背后的敏感,嬴弱背后的率真,通过笔端将她对“人生荒凉感”与女性的悲剧巧妙地融为一体,由衷地赞叹,我想这样一种对人生痛楚的绝妙稀释,让我感到了“活着”的悲哀。
《生死场》也着墨于满洲国“死”场的沉重。
小说中萧红为人们描绘了另一幅画面。“九一八”事变后,宣称“王道”的日本军队的铁蹄,踏进了村庄、田野。日本旗代替了中国旗,日寇把东北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村庄里的亲人被枪杀了,他们的邻人被掳走了,连鸡都抢得不剩一只了,村中的寡妇多起来了。往日静穆的村庄,尸骸遍野,一片呻吟,这“死”场的恐惧撕裂着人们的心。于是这些受苦受难的农民,他们白天看着宣称“王道”的破旗,夜里秘密地组织起来。多灾多难的王婆倔强地站起来了,她在窗外给秘密团体站岗放哨。赵三成了义勇军的秘密宣传员,白天黑夜地走门串户。东村的一个寡妇把孩子送回娘家投奔义勇军去了。就连那个胆小怕事、一辈子守着一只心爱的山羊过日子的跛足二里半,也告别了老山羊,跟着头领参加了义勇军。人们宣誓的日子,气氛很悲怆,那种抗战到底的决心十分坚决。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萧红在心灵的一隅,生命贴近现实,以先觉者的悲凉笔触抒写人生苦难命运,诠释生命的悲凉,让我感到了“死去”的沉重。
欲织繁花为锦绣,已伤初霜过清秋。在中秋节未到来之前,做为家乡人,我再次阅读萧红的文章,算是对萧红的纪念。明年是萧红诞辰100周年,现在的萧红故居正在修缮、扩建,说明家乡人没有忘记萧红,萧红说自己“是《红楼梦》里的人”,于是,只好“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我们都知道萧红是无法复制的。
【生死场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生死场读后感10-28
生死场读后感1500字10-28
萧红生死场的读后感08-09
《名利场》读书笔记09-30
论生死之谈06-15
《生死胡杨》阅读答案01-27
生死断想作文1200字04-03
生死30秒作文450字10-28
生死离别 作文350字10-28
《生死跳伞》阅读及参考答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