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7-13 09:34:5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非子》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篇1

  在没有读《韩非子》之前,我对诸子百家学说是不甚了解的,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了解了商鞅和秦孝公之后,开始对法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于是跟随圣人的足迹,感受历史的记忆,开始了自己的国学之旅。

  在看了商鞅的《商君书》之后,对于法家思想意犹未尽,自然不想错过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大作《韩非子》,韩非子号称集法家“法、术、势”三派之所长,并不是过誉,始皇帝嬴政就对其学说和文章推崇备至。

  今天我们先说“爱臣”

  直译一

  宠爱的大臣过于亲近,一定会危及君主本身,大臣的地位太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权威,皇后妃子没有了主次等级,一定会危及正妻所生的嫡子,王子之间弟弟不服从兄长,一定会危及国家的安定。

  浅见一

  从中我看到了做为领导,要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分的亲密只能损害自己的权威,动摇自己的管理基础,进而导致整个组织的管理都会出现问题,影响组织的健康度和稳定性。

  直译二

  在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主自身高贵的,没有比君威更尊贵的,没有比君主的威力更强大的,没有比君主的权势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需要向外面去寻求,不用向他人请求赐予,措施适宜就可以得到,所以说,人主如果不能利用自己的财富,终会被奸臣所窃取,这是一个统治天下的君主要记住的。

  浅见二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你拥有上级的身份,发号施令的权力,决定奖惩的手段和影响他人的能力。只要管理者善于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合理使用自己的能力,才能发挥管理的作用。

  直译三

  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君主表现出自己的爱好,臣子就将要去精心粉饰自己的言行,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意图,君主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臣子就要去极力伪装自己的观点。

  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好恶,臣下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本真之情,君主去掉自己的成见与智巧,臣下就会处处谨慎对待,因此君主虽然富有智慧,却不用智慧思虑,让世上万物都处于自己的位置,富有才能却不凭才能去行事,以此来观察臣下言行的依据。

  浅见三

  管理者不能轻易的表现出自己的好恶和意图,否则的话手下的人就会去可以伪装自己,就很难发现事情的真相。管理者要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对下属的考核上来,不必亲力亲为事必躬亲,而是要让下属们各司其职、各谋其事。

  直译四

  群臣各尽自己的职守,百官都有惩罚,君主根据他们个人的才能而加以使用,这就叫做遵照常规办事。

  做君主的原则,在于不能让臣下看出自己的心意,这个原则的运用在于不能使臣下知道自己的想法,君主保持虚静无为的态度,隐蔽的观察臣下的做法,看见了就好像没看见,听见了就好像没听见,知道了就好像不知道,君主了解臣下的主张之后不要变更它,采用验证的办法考察他们的言行是否合一,每个官职都只有一个人,不要让他们互相通气交谈,那么一切真实事情的真相就会全都显露了。

  浅见四

  管理者要隐藏自己的想法,让下属对自己心存敬畏之心,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都不要立刻表现出来,要采用验证的方法来考核,每一项工作,要分解到唯一的一个负责人,不要有多人负责,多人负责就是没人负责,他们就会一起想办法来逃避管理,隐瞒事实的真相。

  直译五

  君主的原则,不亲自操劳事物,而知道臣下做的好与不好,不自己谋划考虑事情,而知道臣下的计谋是得祸还是得福,所以君主不说话却善于应对,不对臣下作规定,而臣下能做很多的事情,既然口头上已对臣下的主张作出反应,就应该拿出契约的东西来要求和考核他。

  浅见五

  管理者除了口头上的要求之外,一定要有书面的考核要求做为依据,对于下属的工作要严格按照统一的要求来考量,而不是个人一时的好恶。制定好目标和基本要求之后,不如具体的参与操作与谋划的过程,聚焦精力去验证下属的言行是否一致就可以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篇2

  《韩非子》不愧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圣经。

  以我现有的阅历来看,《孙子兵法》讲的是势均力敌的博弈,《道德经》讲的是唯我独醒的平衡,《论语》讲的是为人处世的圆融。

  政治家的嘴里都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但这句话是说给臣民听的。

  世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行,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号令而行赏罚,有功无功相事也。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也。

  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

  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好恶不形,臣无所效,则戒而自备。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君智则臣智自明。去贤而有功,去君贤则臣事以功。去勇而有强,去君勇而臣武自强。

  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用臣智,故智不穷。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

  道在不可见,君道必使臣不可见也,用在不可知。

  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名,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言而善应,不约而善增,言已应则执其契,事已增则操其符。符器之所合,赏罚之所生也。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篇3

  《韩非子》一书是由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写。

  先说说韩非本人,韩非是韩国公子,而韩国又是当时战国七雄之中实力最为弱小的。但是金子总会放光的,秦王嬴政(秦始皇!)爱慕韩非的学说,不惜大兵压境逼迫韩非事秦。然而韩非毕竟是韩国的'王孙,在秦国处处维护韩国利益,最终死于秦国大牢。

  《韩非子》一书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君王论》,教会了君王立法,借势,用术。(“法术势”是法家统治的三个维度)

  先说说“法”,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就在于这派学说对于“法”的重视。但是,这里所说的“法”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法,这里的法是指奖励与刑罚,施法的主体是统治者,客体是所有其他人。所以,法家强调的立法,是确立奖惩机制,以此来进行统治。相比儒家的教化,法家更相信制度约束。

  再说说“势”,在三个维度之中,最难以形容的就是这个“势”。所谓的“势”,个人的理解是形势,包括民心向背,大家的想法这些难以量化的东西,总结一下就是——大多数的力量。虽然“势”很难以形容,但却是统治的重中之重。得势者成事,失势者往往不得善终。因而,君主在统治时需要仔细把握势的变化,为了得势,往往必须作出一定的牺牲。

  最后,解释一下“术”,之前忘了说了,韩非不是个妙语连珠的人,他是个结巴,但他却是个极其善于讲故事的人。所谓的“术”就是手段,不比儒家的避而不谈,韩非却觉得手段是中性的,甚至是褒义的,只是君王应该做到自己明白别人不懂就好。

  关于“术”的介绍,是《韩非子》一书中最为精妙的一部分,因为往往是以故事的方式展现的。韩非所言的术,在天朝历史中屡见不鲜,例如:东厂西厂,目的在于搜集官员的情报,为帝王服务;帝王对很多问题明知故问,以此来试探衷心等等。

  说完了法术势的维度,我们来说说韩非的观念。韩非师从于荀子,是典型的性恶论者,在韩非眼中,人只有两种:笨人和坏人

  笨人不是不坏,是因为智商欠费,坏不起来。《韩非子》中记载了很多小故事来讽刺笨人,很多经典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例如郑人买履,买椟还珠,守株待兔之类的,统统出自韩非子。除了笨的不能坏的人,其他的人都是坏人。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 篇4

  韩非子一书一直以为被认为是帝王书,君主管理国家与领导管理下属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分十个部分讲解韩非子,全面解析一个领导者应该如何去管理。开篇介绍?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他的才能就在于善于借用他人之才智来完成自己的事业;一个事事喜欢身体力行的领导者绝对只是一个拙劣的领导者。如同韩非子中说的?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物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有才能也不施展,以便察看臣下言行;这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因此君主离开智慧却仍有明察,离开贤能却仍有功绩,离开勇力却仍有强力。群臣恪守职责,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才能使用他们,这叫遵循常规。领导在于用人,下属在于做事,这方便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就是典型案例,汉高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之精英。但我的本领就会使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因此一个好的领导要学会用人,而不是做事能力有多强,管理人就是领导的能力。

  现在的企业管理中,领导不仅仅学会知人善用,更应该懂得权利平衡,没有权利的领导也就不在是领到了,毕竟名不符实,权利都集中在领导手里,下属也没法做事,领导也会劳累过度。“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是企业实行分权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实行的一项有效办法。公司的要害部门要直属,公司的关键大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其余的权力能放则放,这样,上下级劳逸平均,各得其所,也各安其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调动起来了,同时又不会发生权力危机。

  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一人多职必然责任不明,一官多事则必然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但是,这并不是韩非子最担心的,这样做的最大恶果就是下属权力过大,对上级领导者的权力必然有所削弱,那么,上级领导者的地位也就不稳固了。一人多职,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支持一人多职,一旦出现问题时,就会你推我推不负责。这样,老板本来想少一人任职,少支付一点工资,结果反倒造成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权势对于管理者,就像水对于鱼儿那么重要。失去权势,管理者的命令就没有人服从。因此,管理者必须抓牢权势。鱼离开水,任你有翻江倒海的力量,如同巨鲸搁浅,虎落平阳;任你有震山的威风,也难免被犬欺。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执掌权柄,那么这个管理者就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就能做到令行禁止。什么是权柄呢?那就是生杀予夺的法治;就是掌握了人的生死的权力。虚名是无法领导好下属的,管理者必须要有实权。管理者能够决定员工职位升迁,拥有物质奖励与惩罚开革的权力,对员工的管理可以根据需要恩威并施,这样就具备制服众人的条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两种政治路线。王道者先正其身,再以仁德感化对手;霸道者则以权力征服对手,使之屈服。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政治路线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倾向。

  老板在分派权力时,要考虑三种权力,那就是建议权、决策权和否决权。一般来说,权力分派的原则很多,但无外乎考虑信息是否充分,是不是为企业负责等要素。科学地讲,把建议权给基层,发挥创新和服务客户的精神;把决策权给职业经理,发挥经理的专业性;老板保留否决权,老是做最后的拍板。靠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员工,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管理企业必须依靠一整套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制度来维护,再用一些道德、情感方面的因素做补充,这样,才能使企业管理达到理想的状态。明主使民饰于道之故,故佚而有功。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惑乱之道也。乱主使民饰于智,不知道之故,故劳而无功。事物的发展总有规律可循,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将来的趋势进行预测,再做出应对的准备,必然能增加成功的机会,以致胜券在握。决策中,领导者的预见性要经得住检测,否则决策方案就不算成功的方案。预测时一厢情愿或者随心所欲,会给决策带来不利;决策者不注意预测时段的长短因素变化,决策很可能遭到失败;决策者收集的材料有限,预测不准确,也会导致决策失败。所以,领导者要做好预测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对一个企业来说,人的智慧、经验、能力、价值观念以及人心的向背,这些无形的资产比资本、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更为重要。企业亏损并不可怕,经营中出现风险也不可怕。这一切,只要有人,只要人心所向,就能扭转局面,转危为安。而真正可怕的,则是人才的流失、士气的低落、人心的涣散。这种无形的损失远非金钱所能估计,也非金钱所能挽回。因此,人的管理才是管理的核心,否则,管理就只有躯壳而失去灵魂。

  韩非子认为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因循守旧、复古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他用“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猛烈抨击顽固守旧的陈腐思想,为推行他的革新变法主张寻找理论根据。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与时而变。一个国家要在天地之间生存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变革创新以推陈出新。一个国家尚且如此,一个地方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欠发达的地区只有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变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时代所抛弃,也才能跻身于强市之林。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不仅是一个国家会产生积弊,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长期的积淀也会形成种种弊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进行治理,来扭转,来疏导,来拨乱反正。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的内部管理及其他工作都趋向于规范化、制度化,这时组织也会趋于僵化。企业的内部僵化会导致机构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一个人如果缺乏灵活性,就难以在现实环境中生存;一个企业如果缺乏灵活性更是如此!

  企业禁止奸邪,一方面要预防,另一方面要榜样激励。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学习性,公司可以将优秀的员工树立成榜样,让员工向他们学习。虽然这个办法有些陈旧,但实用性很强。就像一个坏员工可以让大家学坏一样,一位优秀的榜样也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风气。

  最后要强调的是,管理者要多花点时间了解员工,在真正了解员工后,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做出判断,草率地将之归入某类人,或是无根无据地对员工下结论,也不会过早地辞退员工。清除像社鼠猛狗一样的奸臣故人臣执柄擅禁,明为己者必利,不为己者必害,亦猛狗也。故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术不行矣。

  所以,原则虽然正确,但人未必会听取;道理虽然完美,人也未必会采用。

  大凡中正之人,总会向上司进献忠言。然而,进言不仅有难度,还有风险。弄不好,言论不被采纳,还会惹恼上司,自找苦吃,自断前程,甚至会赔掉性命。向国君谏言难,向领导进言难,向朋友和同事提意见难,一言概之:说之难,说话难。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这本书就今天来说,值得我们每个人进行诵读,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之中,终生阅读的经典。

【《韩非子》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目送的读书笔记01-28

我的爷爷读书笔记02-26

种子的信仰读书笔记01-23

金色的脚印读书笔记01-15

《永生的眼睛》读书笔记12-31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2-18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11-25

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11-22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10-16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