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笔记3000字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读书笔记3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读书笔记 篇1
《人生》是路遥的小说代表作,小说中没有浓墨重彩浮夸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稀奇古怪的秘密,作者用质朴简单的语言,向读者传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年轻人的忠告,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在这篇小说中,我感受到了幸福、美好,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与社会的黑暗,还有生活的不易。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漫长人生?面临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又该如何把握?人生曲曲折折,时而得意,时而失意,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呢?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高家村当民办教师,他有能力有才华,不仅关心时政,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但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很快来临,因为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了,书记要将自己的儿子安排到公家干活,所以高加林被顶替下来,(可见,那是的社会就已经很黑暗了)一时间,生活的沉重负担压在高加林的身上。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只能像父母那样当个农民下田种地。但一个堂堂男子汉,苦苦读书的高中生怎会甘心呢?所以,遭受打击的高加林一蹶不振。他闷在家里不出门,烦躁不安,但又无可奈何。最后他决定不能这样窝在家里窝囊,要出去挣钱,当他鼓起勇气带着母亲蒸的一筐馍去城里卖,本来就自尊心强的他又遇到了同学黄亚萍和张克楠,黄亚萍在县广播站上班,张克楠毕了业也是吃国家饭的,都是一个教室里的同学,他却回农村做起来农民,高加林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后来一个馍也没有卖出去,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在路上他遇到了在大马川道桥上等他的巧珍,巧珍是村里生意人“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她家境好,人又标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姑娘,巧珍喜欢高加林很久了,她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却不俗气,打心眼里喜欢文化人,所以一心想要找个识字的人嫁了,高加林是村里的民办教师,懂得多,还经常发表文章,所以村里人对他爱慕的姑娘也不在少数。这天,巧珍热情地帮高加林把馍拿到县城去卖,回来还给他带了纸烟,并向高加林一诉衷肠,处于人生低谷期的高加林,,也喜欢上了这个善良质朴大方的农村姑娘,于是两个年轻人就幸福地开始了恋爱。但高加林的心里却有点矛盾,一方面是他不想一直呆在土地上,他有知识,向再翻身走出去,但现在他和巧珍在一起,就意味着要永远在土地上不能翻身了。
这样纠结矛盾一段时间之后,他决定适应新生活,拿起锄头,卖命锄地,这个血气方刚的男儿汉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便卖力干活挣工分,手全部都磨烂了,爱情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虽然高加林还是不得不承受变身农民给他带来的痛苦,但他和巧珍每天都沉醉于爱情的甜蜜和幸福之中,也不再显得那么忧愁了。
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又悄悄来临,高加林的叔父当兵退伍,对国家贡献突出,安排为地区劳动局局长,高加林一下又看到了一线曙光。但高加林的叔父坚持正义立场,说不能把高加林调走。之前把高加林从民办教师位置撤下的高明楼和刘占胜害怕得罪劳动局局长,又让高加林去县委做起了通讯干事,高加林能写,懂得又多,是块材料。
高加林到了县城,春风得意,工作干得又出色,各方面都很优秀,引人瞩目,成了城里的一颗启明星。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在县广播站,经常读高加林的文章,他们二人在学校就谈天说地,聊国家大事,聊文学,很聊得来,当时就互有好感。但高加林毕了业回了农村,黄亚萍不能跟着他一起回农村,便和一直追求她的张克楠一起了。此时,高加林已经来到县城,她对他的感情又重燃了,向高加林表达了爱意。高加林犹豫了,善良美丽的巧珍怎么办呢?他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抛下巧珍不管;但经过内心的一番挣扎,他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他想去更大的城市发展,黄亚萍是干部子弟,又有文化,这时候,黄亚萍在高加林心里比没文化的巧珍有意思多了。于是黄亚萍离开了张克楠,高加林抛弃了温柔贤惠的巧珍,两人开始了新的恋爱和生活。但这件事对张克楠和巧珍造成了巨大痛苦,巧珍每天以泪洗面,瘦了很多,但她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很快坚强起来,之前一直上她家提亲的马栓还是愿意娶她,她就一狠心决定开始新生活,嫁给了马栓。
很快,命运的第三次转折又降临这个年轻人头上,黄亚萍要和张克楠分手,张克楠妈妈将高加林的来路调查的一清二楚,随即将刘占胜走后门让高加林在县委工作这件事告发,纪检委严格重视,认真调查,结果是,高加林重新被打回农村。他的叔父此时也支持将他调往农村。高加林又一次受到打击,他第一个想到巧珍,痛苦不已,此时巧珍已经嫁给了别人,他把宝贵的“金子”丢了,也把自己的良心丢了。以前和黄亚萍向往的`美好生活也随即向泡沫一样破碎了,他和黄亚萍撇清了关系,独自踏往回乡的路……
最后,德顺老汉开导高加林,不要意志消沉,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还是要努力生活,热爱自己的土地、家乡,他还从德顺老汉嘴里得知,是巧珍求高明楼让他还去当民办教师,听到这些高加林一下子扑到德顺老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作者留下想象空间,高加林有没有当上老师,他和巧珍再见面该如何打破沉默,他们是否都幸福,这些只能留给读者去想象。
读完这篇小说我的内心是唏嘘不已的,为巧珍被抛弃而心痛,为高加林的昧良心而气愤,为人这一生的起起伏伏大起大落而感慨。
同时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以前以血统论英雄的时代,走后门更加普遍,一个高加林,村书记儿子要当民办教师,就把他撤了下来,变身为农民。后来又因为他叔父当了劳动局局长,莫名其妙又被安排到县委工作,最后因被告发又被谴回农村,对于这种社会的黑暗,普通老百姓是无力改变的,仅仅因为关系,就轻而易举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既然我们对于社会的阴暗面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努力做好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篇小说还启发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不能因利益的诱惑就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如果高加林抵制住了黄亚萍带他一起去南京大城市条件的诱惑,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做昧良心的事,那么他将会和巧珍很幸福地生活,即时没有很光鲜的生活,不能像和黄亚萍那样谈论国家大事,但是有巧珍的善良质朴也足够了!高加林自己不知道珍惜拥有美好品格的巧珍,最后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生活偶尔会和我们开玩笑,无论失意得意,都应该保持一颗谦逊低调的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高加林在县城顺风顺水地工作生活时,他有点过分骄傲膨胀,他明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道虹,但他却把虹当做桥,桥根本不存在,彩虹是出现了,而且色彩斑斓,但也很快消失了。如果他能认清自己的真实情况,坚守本心,或许小说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吧!
有追求是对的,但是要以现实为基础,更要走正道,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巨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所以我们应该昂首挺胸走正道,传递正能量。
德顺老汉在小说中是一位老者智者的形象,他虽然是没文化的庄稼人,但淳朴的语言中透着生活的哲理与真知,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的陈道明饰演的老卓角色也有这一特点,他们作为长者智者过来人,能一眼洞穿你的心思,更能一语道破梦中人,指引我们走上归途,走上正道。
以前父母经常教育我:“人生很短暂,不要走弯路,要走正道”,读完这篇小说,我更加明白了,人生是走不起弯路的,尤其是在关键的岔路口上,人生的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要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又想起以前读的现代女作家李筱懿的一篇文章《你真的打算凑乎过完这一生?》里面的一段话和《人生》所表述的道理差不多:“当女人还是女孩的时候,不太明白自己的一生其实只是由几个关键环节组成——亲情、学业、职业、爱情、婚姻、子女、朋友、伙伴,那些貌似漫长的时光,都在为这些要素积聚能量,在不该凑乎的事情上凑乎了,未来也就只能凑乎了;在核心环节认怂了,人生也就真的认怂了。”
希望我们都能认真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积极阳光,热爱生活,永葆正能量。
人生读书笔记 篇2
读书笔记的意义在哪里?换句话说,写或者不写读书笔记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仅仅是阅读而不考虑写下心得体会,那么我会在欢喜赞叹之后把这本书束之高阁——智慧就在那里,我读过,然后依然与之隔膜。如果需要完成一篇读书笔记,那么我会因此思考:我存在哪些问题或需求?这本书提供了哪些观点或方法?如何学以致用?于是这本书终将内化为我的一部分。
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读书笔记就是这个过程中的催化剂之一。
即将迎来32岁生日的我,焦虑如影随形。
我有行业经验,目前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刚刚得到晋升,工作压力虽大,收获却也不小,想跳槽似乎也有去处,看起来风光正好。但是我知道如不提前准备,三到五年后的自己将升无可升、跳无可跳,一场职业危机届时会如期而至。
山雨欲来,尚在锦簇花团中的自己已感受到阵阵凉意,在此结合这本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一番思考,是为该书笔记。
一、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书中散见的一些观点,可以归纳成一条在进行职业规划时首先应该树立的意识: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首先,公司没有为我进行职业规划的义务。
无论真伪,公司可能会宣称拥有众多美好的愿景或理念,但其首要目标毫无疑问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揭开公司与员工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在本质上,员工对于公司的意义正如福特所说:我明明只需要一双手,却不得不雇佣一个人。公司的晋升体系是围绕着公司的利益来设置的,员工按照这个阶梯一级一级走下去,未必会登顶属于自己山峰。
其次,亲朋好友缺乏为我进行职业规划的专业能力。
父母、爱人、好友,他们非常关心我,他们的意见对我而言也非常重要,但是术业有专攻,他们并不具备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你会发现,很可能一个心疼孩子的父母缺乏倾听的技巧,一个深爱对方的情侣无法领会另一半的言外之意,这不意味着他们不爱你,只是说明他们不是万能的。最后,职业规划师不能代替自己的努力。
作者赵晓璃老师是一名职业规划师,我没有接触过这个职业,按我的理解,职业规划师要做的是引导别人从纷繁复杂的幻象当中找到本来如此的真实,从一团乱麻当中理出一个头绪,为咨询者照亮死角,扫清雷区,最终要由咨询者自己找到答案。职业规划师无法代替咨询者做决定,更无法代替咨询者克服职业生涯中的艰难险阻。
二、初步找到了三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阅读本书,有三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初步得到了解答:如何与职场中的负面情绪相处?总结过去,最大的失误是什么?规划未来时,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年龄渐长,能够带给我长期负面情绪的,是对于职业生涯的危机感。
一方面,我日益体会到自己不会、永远健康、永远精力充沛,即使我愿意自我牺牲,也不可能继续一心扑在工作上,因为家人越来越需要陪伴。同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都期待三十多岁的我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比我年轻、健康、精力充沛的人源源不断涌入职场,他们拿着比我更低的薪水,接受比我更多的加班,拥有比我更快的学习速度,带来比我更先进的观念和技能,他们的任务就是心无旁骛地野蛮生长。凛冬将至。
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几个排遣负面情绪的方法:
一是区分事实和情绪。
事实是客观的,而事实引起的情绪是主观的,是可以选择和调整的。
如果对事实和情绪不加区分,非但于事无补,还很可能带来二次伤害,甚至会因为一时的焦虑做出冲动的决定。瑜伽中有一种可以用来区分事实和情绪的技巧,即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知,例如高兴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知道我在高兴”,生气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知道我在生气”,然后以冷静的旁观者的态度使情绪渐次平复。儒家讲究研几,相当重要的一点也是观照自己的情绪,一旦必要,就对情绪自觉加以调整,最终达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之境。
二是想想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份工作。
假如选择此份工作是为了清闲、稳定,那么就要承担琐碎、无聊,假如选择彼份工作是为了高薪、成长,那么就要面对压力、狼性。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只是人往往在得到了想要的之后,就开始计较所付出的。每当这个时候,需要多想想当初选择这份工作是为了什么,我想要的实现了吗?我想要的改变了吗?
三是尽人事,听天命。
我长期关注作者赵晓璃老师的公众号,赵老师在公众号中通常在传递强调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价值观,所以我很意外可以在书中几次读到类似“把命运的部分交给命运”的观点。自己能够改变的,叫做人事,自己不能够改变的,叫做天命,人世难逢开口笑,生活本来就有太多自己不能够改变的事情。
尽人事,听天命,未必是正确,却一定是慈悲。
2、总结过去,最大的失误是没有认清选择的假象。
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叫做“选择的假象”,意为看似拥有选择权,实际上没有。
真正在拥有选择权时左右为难的人,可以类比于布吕丹的驴子,两堆草料就在那里,只要驴子愿意,随时可以吃到任何一堆,它却不知如何选择。而选择的假象下的困惑,倒像是吴清源先生说过的“博二兔者不得一兔”,自以为有两只兔子可选,其实它们并没有被掌握在自己手里,哪怕用尽全力去捕捉其中的任何一只,最终都未必得偿所愿,自己能做的,不过是选择一只兔子好好努力追逐罢了。
过去的我就陷入了选择的假象之中。
选择不能是空想。书中谈到:“在没有进行深入调查与思考,或者相关体验之前,所有的选择可能只是空想,并不能作为我们评判的标准或依据。”我觉得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进一步要求自己在体验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成绩,这个成绩要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然后再去谈选择,才可以避免自欺欺人。
选择也不能是逃避。有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蝙蝠在鸟类面前自称是兽,在兽类面前自称是鸟,同时逃避双方的义务,最终迷失了自我,不见容于任何一方。我在过去长期流连于两个领域,在哪一个领域都没有做出成绩,只是眼见身边那些专注的人渐渐都走到了我的前面。虽然痛苦,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那只蝙蝠。
现在的我已无法继续沉浸在选择的假象里,必须把过去的积累整合起来,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开辟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3、规划未来时,最重要的方法是系统思维。
在阅读中,我记下了若干个进行职业规划时可能会用到的方法或工具,比如好工作的三个层次、系统思维、核心竞争力、能力四象限、价值观排序等等,其中,系统思维的方法对我的启发最大。
书中以一位教育培训行业创业者的故事为例,说明了系统思维的思考方式是“我想得到什么,那么我可以做些什么”,而一般的思考方式局限于“我现在有什么,所以我只能做什么”。
说来奇怪,我们在学生时代都非常熟悉系统思维的方法:这次考试需要拿到多少分,每一科分别需要多少分,每一科的重点是什么,距考试还有多少天,所以我们要如何复习。每一位老师都会如此这般地对学生耳提面命。为什么当我们走入职场,反而不会运用系统思维了呢?
在学校的时候,首先目标很明确:考出好成绩,其次时间节点很明确:开学之后是期中考试,期中之后是期末考试,三年之后中考,再过三年高考……,再次,有老师帮助和督促我们学习,最后,努力之后的反馈很直观:考完立刻知道成绩,成绩好有奖励,成绩不好有惩罚。
及至工作,游戏规则变了。我的目标是升职加薪吗?似乎也不尽然,可是除了升职加薪还能有什么目标?我能说出三个月之后、半年之后、一年之后要做出什么成绩吗?知道如何执行吗?如果做成了会怎么样,做不成又会怎么样?更何况职业生涯如此漫长,今天想不通的问题留待明日再想又有何妨?
意识到这些,就可以移植学生时代的经验:制定一到三个月的短期目标,确定明确的时间节点,自己为自己搜集资料、加油鼓劲,制定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进行自我奖励或自我惩罚。然后就会知道现在需要做什么了。
这种类比并不精确,但至少可以让自己行动起来,逐步去实现更大的目标。
三、未尽的思考
书中多次出现需要将价值观进行排序的而情景,我也按图索骥了一下,发现假如两种价值观彼此冲突,那么即使我把它们分出孰轻孰重,它们的矛盾依然会困扰着我,要想真正挫锐解纷,或许不只需要取舍,还需要调和。
职业规划是知行合一的学问,愿自己能将书面上的收获落到实处。
【人生读书笔记3000字】相关文章:
《人生效率手册》读书笔记07-16
《人生效率手册》读书笔记范文07-02
人生弈,人生戏07-13
人生01-13
人生01-20
人生02-03
人生06-06
人生06-10
人生12-11
人生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