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反思的作文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思的作文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反思的作文 篇1
学校搬迁到新德西路,爸爸妈妈让我独自乘车上学,并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我乘到药师弄站下车,就给妈妈打电话报个平安。手机啊手机,不料却因它惹了祸。
我的手机屏幕上有个小人,十分可爱,而且配有动听的音乐,让人爱不释手。每天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我就打开手机玩个过瘾。手机里有很多游戏,我最喜欢“花样摩托艇”,每个赛道都有几只跳板,驶上跳板腾空而起,按“上下左右”键,就在空中做出各种不同的造型。摩托艇来了个“晴空霹雳”,连翻好几个跟斗,越过了一堆石头,并且顺利过关。一天又一天,已经闯到了第4关,游戏难度越来越大,我的级别也越来越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闯关。
我竟沉迷于手机游戏,作业质量越来越差,成绩也直线下降。这天,我又在玩手机游戏,恰逢妈妈提前回家,来了个突击检查。我来不及藏起手机,终于露出了马脚,她夺过我的手机,看了看屏幕就严厉地说:“你们老师打电话说,你‘随堂小卷子’上的数学题目,每次十道题都要错掉五六题,单元考试成绩也落到了平均分之下,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低头不语,她又说。“给你买手机是为了方便联系,打电话报个平安。你却沉迷在游戏里,学习一落千丈,真是个不争气的孩子,手机没收!”我又惭愧又后悔,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这是手机惹的祸吗?玩物丧志,我真该好好地反思啊!
反思的作文 篇2
李白坚教授编写的《筷子翻书》学案作文,形式新颖,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词语积累,学生敢于说,乐于写,课堂气氛活跃。本次执教了李白坚教授的《筷子翻书》学案作文,我受益颇多。
1、相信自己,相信学生。
正如李教授所说,我们的学生很棒,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给学生讲太多,讲的越多,学生的依赖性越强。久而久之,学生就是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了。所以,本次执教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对照学案学习,适时地检查一下学生看学案是否仔细,是否看懂。按照本节课来看,四年级学生已经有很好的自学能力了。所以,课堂上老师就不需要说太多“废话”,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给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也可以给学生补充更多课外读物。
2、充分挖掘学生掌握的词汇。
原来一直以为小学生经历的事情较少,大多数学生读过的文章也较少。所以,总认为学生掌握的词汇也较少。但是本次给学生上课,才发现原来学生脑海里有那么多词汇,只是平时缺乏正确引导,没有被充分挖掘。当学生看学案的时候,完全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学案,了解学案的内容。这一过程让我明白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料。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3、文章不需要过分修改。
任何人在作文的时候,都会有语句不通顺的现象,更不用说四年级的小学生了,都是需要有训练的过程。有的人会感知,却不会思考;有的人会思考,却说不出来——壶里倒饺子;有的人说得很不错,却不会文字表达。
三年级的孩子的这个“物-意-言-文”的转化水平,当然更成问题,而这正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工作——也许所谓“语言的工具性”,就是要为学生打通这四个方面的关节,这四方面做好了,习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孩子作文只要文从字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像大学生修改论文一样,需要推敲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
4、孩子们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口里如何说,手里就如何写。
刚学习作文的学生作文中出现口语现象并不为错,很正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把自己心里想的话写出来,就很不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见识广了,慢慢接触书面语多了,阅读加强了,语言文字自然会发生改变。通过了解,平时的阅读量非常多,很爱读书的孩子写出的文章不仅文从字顺,而且语言优美。所以说,孩子的阅读丰富了,语言文字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还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我觉得既然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应该重在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那么,老师最重要的指导手段,就必须是鼓励、表扬和惊叹,是在道义、心理和感情上的支持和帮助,就必须减少或者消除指责、遗憾和叹息,不必要在写作技术上做过高的和过度的要求。
学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过程,而不是学生开始形成文章以“后”的教学辅导工作;我们致力于学生文字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学生思维的发生状况;我们运用的是学生已收取在大脑里的生活素材,而不是教给学生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指的观察现时摄取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我们依赖于学生开始写作时的理性思索,而不是写作酝酿时的感情积聚。而生活作文教学模式注重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正因为有案可循,所以学生写得轻松,写得灵动。
反思的作文 篇3
转眼间,一个大周又过去了,这一大周我收获了不少,也反思到了不少。
在数学上,以前我不会小数点,买东西的时候,别人经常因为我不认识小数点,而多要我的钱。学了小数点以后,我以后不可能再亏账了,而且四则运算我以前不太熟,现在又学了学,能在报纸上找出来许许多多的错误呢!可是,我经常因为瞎答而受到批评,往后可不能这样了。
语文上,我以前不会的生字,现在也都学会了,大大减少了错误的数量,我以前的粗心,现在也减少了许多,我的分数也多了。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成绩下降,下一大周我得努力了,争取考到九十五分以上。
在体育上,我以前不知道怎样放风筝才高,就一直跑一直跑,风筝就总是飞不起来。现在我才知道,放风筝的时候,不能跑,只能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就能跑两步。风筝越往下降,就越要放线,放一点线,猛停一下,一直这样的话,就能保证风筝飞的高了。
这一大周我的收获与反思可真是不少啊!
反思的作文 篇4
作文教学一直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着实让语文老师为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是个重点。第一次的作文指导是“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上完此课后就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我满以为学生会写得好,等到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生议论的写作底子是那么的弱。他们的议论文的特点是: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来几个记叙性的例子,然后结尾,文章就写完;
2、例子全采用记叙性文字,对于议论文来说,有些喧宾夺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难得看见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导时结合相关材料就”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进一步指导。我主要教他们什么样的论据才恰当,这要根据你的中心论点来定,看你所选的例子有没有隐含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就不用,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选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选了一篇学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这个例子可不可以,结果学生思考后说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不够典型,我赞成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写议论文,千万不要说“我家隔壁的大叔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怎么样”,谁认识你家隔壁的大叔,你们班的同学,这样的例子经不起推敲;所选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户晓的、众所周知的,这样才具说服力。
在论据的选择上主要是把一篇较长的记叙性的例子给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删减,把跟中心论点无关的枝枝叶叶删去,只保留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即可。所选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语文,不宜写得太长。上了这一学期的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
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
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笔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
反思的作文 篇5
今天下午老师发语文期中考试卷,我的心情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恐怕自己考不好,十分不安。当老师说:“这次我们班同学考试的成绩比我的预料的还好,语文成绩九十九分的同学有三位,董春江、孟心怡和陈延玉。”当听到有我时,我的心里暗暗高兴。
我接过自己的试卷仔细一看,哦!原来我就错了一个题:《望洞庭》中总写洞庭湖秋色的诗句是,应是前两句,而我却写成了后两句。课本里的知识错了这一个,阅读短文和作文还没减分,错的这一个题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真亏呀!要不就考100分了,咳!这个坏毛病我下决心一定要改掉。
我以后做到:
1、要多读书,课外知识也一定要掌握好。
2、做题时要先把题读三遍后,再认真仔细的做题。
3、写作文时要看清作文要求之后再写文章,字数只能多不能少,把平时摘抄的好词好句用上。
4、检查作业时要一字一句,认认真真的检察,不能马虎大意!
5、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冲刺100分!爸爸告诉我过这样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就是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
以后我要按以上要求认真去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自己在期末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反思的作文 篇6
在一定程度上说,目前学生作文雷同化倾向是同质的、一元化思想教育的要求所致。这种思想教育严格地规定了写作教学“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这就潜在地、隐蔽地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异化为“千人一面”的社会规范的实施过程,也就必然导致作文的雷同。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雷同”。人们呼吁不要雷同的作文,也进行了各色各样的作文教学改革,但是往往摸不到痒处,因此收效不大。作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种局面,这种局面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失误,这是我多年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作文的“雷同”与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任务有密切的关系。思想教育任务在作文教学中历来占有很高地位,对作文以及作文教学影响也最大。然而,长期以来这一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另外一方面,也因为思想教育对于写作教学的“教”和“学”的影响处在潜在的、隐蔽的状态,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不容易,所以,对于思想教育影响作文以及作文教学的情形也就没有认识,抑或仅有的认识也停留在感性诉求阶段。下文我试图从文化现代化变迁的角度对思想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进行反思和分析。
雷同的写作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的活动,因此也是最忌讳雷同的。但是目前学生写作出现的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 [1](p.234)翻开学生的作文簿,看看学生发表的习作,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每一年高考阅卷过后的作文评析,都会批评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一律,结构相似,甚至语言本身都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多少年来这种情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以致于每年高考阅卷后的作文情况通报本身也都有些雷同。
从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深刻地看到人们不仅仅在作文,更是在有意无意地“汇报”自己所受到的“思想教育”的成绩,尤其是在表明政治上或者道德上的立场、态度等。人们并不单纯的为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作文教学的“教”和“学”,人们更是在为贯彻思想教育的要求而进行作文的“教”与“学”,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在作文中育人”或者被称为“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
具有教育性的写作
“写作教学,通常地称为作文教学,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构成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担负着培养学生现代语文的写作能力的重要任务。”[2](p.197)这里对于写作教学的说明应当说揭示了写作教学的目的。但是写作从来就不单纯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或者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历来被看作有“教育性”的活动。 “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写作技能训练,而是思想认识、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写作训练内容中的思想性、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蕴含着诸多思想教育的因素。这就使写作教学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在作文中育人”或者“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作文教学中”,这在作文教学理论话语中,一般是指“写作的教育性”。具体来讲,就是指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在传授写作知识、训练写作技能的同时,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受到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发展。”[3](p.202-203)这样看来,所谓“教育性”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特定思想内容的教育,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另外一本作文教学专著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有一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一步要求“把作文过程当作道德情趣高尚化的过程,是灵魂净化的过程”。[4](p.13)剔除这里表述语言华丽的表象,说的`也就是“通过作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这个意思。
人们赋予写作以思想教育的任务,这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中国自古及今都很强调写所谓的“道德文章”,延伸到作文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要求学生在作文产品中直接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出来,再进一步地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所引述和说明的,是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比较显在的说明,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却并非能够明显地观察和认识到的。综观我们若干年来作文教学研究中关于“作文教育性”的论述,一直就停留在“主张”和“如何实行这一主张”范围内,从来没有“审视”过思想教育要求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问题。
事实上,要研究这一问题,局限于作文教学本身的研究范畴是不能揭示问题症结所在的,必须将这一问题放到更为广阔的研究背景中去,必须把“作文”与写作文的人、与某一具体的社会文化对于其中的“人”(写作者)的规范联系在一起考虑。如果说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视角看待作文并构建作文教学理论和从事作文教学实践,很少或者不能对“作文何以成为可能”的“文化前提”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现在,我觉得我们首先必须研究和反思“作文何以成为可能”的“文化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该文化关于“人”的规范要求的作文教学理论。因为语文(包括作文)具有特殊的文化品质,通过“文化视角”来看看我们过去的作文以及作文教学就是一个适宜的角度。在这里,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的教育性问题,也就是作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该文化中规范特征的部分和被先定为正确的“思想”。在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中所进行的这种“思想教育”,从文化角度来看,是社会对未完全社会化成员进行教化、规劝、训诫的一种方式,是通过教育对人实施精神上的影响、控制,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这种思想教育使得接受该教育的人能相对地分享共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并且通过这种“思想教育”使得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有精神上的归宿感和依赖感,从而维护了社会现有的秩序和稳定,保有社会有序地生存和发展。任何文化、任何文化任何阶段都需要这种“思想教育”。 一个社会没有规范,就会乱,一乱就使社会因失序而倒退,弄得大家都活不下去或者痛苦地活着,所以,思想教育历来都受到重视。西方国家“在他们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崇尚个人主义、自由平等、鼓励竞争、讲究实际等价值取向显而易见。相比较而言,以中国大陆为代表的汉语文教材,价值观念侧重于社会责任感,评价标准是个人对社会贡献;西方侧重于个性的发展、评价标准是个人的成就。”[5](p.8)无论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试图通过母语教学将学生纳入到社会生活规范中去。而能够进入教科书和课堂里的“思想”,是经过社会主导力量精心选择的,那些符合统治要求的被选中,另外一些则被闲置和批判。[6](p150)这些思想往往被表述为真理,被认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如此说来,思想教育问题在文化中也是一个社会控制的问题。任何文化都要通过国家机器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诲等方式将个人的行为、言语纳入社会模式中去,借以维护社会存在和发展。教育就是有效的、通行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语文教学因为其特别的文化品质,从来是社会控制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理论话语中,这种“社会控制”是以“思想教育”或者“教育性”来指称的。
一般说来,写作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和总结,具有普适特点。但是,在具体文化环境中,人们通过写作教学所进行的思想教育的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实施方式都是有所指的。简单地说,在中古文化环境中以“代圣人立言”为主要标志,到现代文化环境中就是“吾手写吾心”,以“创造”为终极指向。这也就是说写作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一方面,在中国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分科体系的确立,写作教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任务,叶圣陶说:“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7](p.57)事实上,思想教育是属于道德、政治信念等文化规范特征的部分,与旨在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写作教学是两个领域的内容。把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变成思想教育的过程,应当说是前现代社会的通行做法,在文化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环境中,仍旧这么做,可以说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非理性的传统跟随行为,也与文化发展的实际不相一致。最直接地说,就是写作教学培养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根本不能达到。若干年来的作文教学成绩可以为之证明。另外一方面,写作教学的本身又具有天然的“教育性”,或者说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文化环境里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的写作教学中,这种教育性是定位在其附带功能上的,而且思想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与过去一元化的、同质的思想教育迥然不同。
思想教育与雷同化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应该说比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来得严格和隐蔽。我认为,这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影响也最大。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正是目前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要求使得学生作文出现雷同化倾向。但迄今为止,很少有人作这方面的思考。相反,人们乐于提倡和忙于贯彻“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学之中”。
现实当中,人们常常特别强调作文内容和主题的“积极健康”,并把它作为作文最重要的规定,也是作文考核的第一条标准;从具体的写作过程来说,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写作指导中把“审题”作为写作第一道关键性的程序,因为所谓“审题”事实上就是对命题者思想要求、价值取向的揣摩,从而保证自己的写作与命题者既定的“思想”要求保持同步,这与古人写作“代圣人立言”首先要把握圣人之“道”是一个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为社会对于它的成员的“思想”进行控制的手段了,所以学生作文最怕“跑题”。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教”就是将已经规定好的“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从而通过写作教学将预定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内化到社会成员的言行中,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学”就是将已经规定好的“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等外在要求内化的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这是中古文化形态社会(圣化社会)的通行做法,因为在中古形态的社会中,作文的目的在于“教化”,在于“代圣人立言”。以过分强调“思想感情积极健康”的作文教学,在本质上与“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学没有差别,也是泯灭“个我”成为“代社会立言”的“大我”的实践过程。目前学生普遍“不喜欢学语文,害怕写作文”,其实就是对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和负载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载体文字以及试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这种思想“复制能力”的厌倦,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求创造性的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也就是圣化社会的情形,也可以说是圣化社会的常态。现在中国社会文化向世俗化变迁,个体权益和世俗情怀受到尊重,人存在的差异性得到强调,个性成为文化追求的品质,再让大家用不同的头脑来想一样的东西,按一样的程序思想已不可能;如果一定要如此,大家就只有用编造相同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小学生作文就是应付的产物。
可以这么说,学生写作中这种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编造的“雷同”和“一律”现象,也是国家对人才的政治方面的简单、一元的要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自建国以来,国家为所有的成员设计的思想是“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有所变化,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一元的、取向单一的、意识形态的特征没有什么不同。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对于人才的总体设计才有了变化,但是在教育尤其语文教育中,这种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来,语文教学仍旧在旧有的轨道上因循前行。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多元、思想多元的时期,还想将一元的思想通过写作教学涵化到学生的言行中去,那么就会搞不下去,就会有不满和批评,所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之声甚至达到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最激烈的程度,所谓“误尽苍生是语文”。在我看来,在这些言辞激烈的批评中,韩军的“伪圣化”比较击中要害[8]。
写作教学中的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事实上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就只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之中了。如果对此缺乏认识,则对于大家辛辛苦苦教作文而结果作文总是没有成绩这一现象只有困惑不解了。事实上,既然“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都已经是严格规定好的,都在一整套严密的思想规范之中,任何有差异的个人化表达都要受到以同一的标准所进行的审查、批评、指导、评价,要想写出个性化的、独创性的文章难矣。换句话说,通过写作教学中思想教育(是整个社会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一样、单一、同质思想的人,却同时要求具有一样、单一、同质思想的人(“千人一面”)写出不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岂不正是自相矛盾,岂不正是南辕北辙。所以,我认为:学生作文雷同化的根源在于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想教育的过度要求,在于思想教育对写作教学的控制、压制、利用、改造和遮蔽。
在这里有必要作一个小小的声明:我并不反对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以及“做人”的熏陶。但是我反对在作文教学中以“思想教育”“做人”的名义来规定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借以达到涵化社会规范的目的,而忘记了作文教学本身目的在于培养言语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平.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调查和思考(四)[A].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4]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张中原.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概论[A].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6]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8]韩军.反对伪圣化[N].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1999-06-07。
反思的作文 篇7
在讲完《时分的认识》后,我告诉同学,有了时和分,我们的生活有了规律,我们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与公平性。是不是表示时间的只有时和分呢?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导课时,我先展示了110米栏的的冠军刘翔的照片,问:您认识他吗?你怎么认识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有说,你们谁知道他的最好成绩是多少?我接着问:如果只知道时和分,能记录刘翔的成绩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秒的认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打开一个表,让它一秒一秒的走动,在嘀嗒嘀嗒的声中,让学生看一看秒针走一圈时,分针的变化,学生看的很认真,当秒针再一次走到12时,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即一分钟。从而得出1分=60秒。在学生全员参与的情况下,自主感受,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闹钟,验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 从而加深印象。
3、感受秒
秒的时间很短,所以感受起来很难,我问1秒你能做什么?学生回答:一秒能翻一页书 ,一秒能写一个字……看来一秒我们能干的事情太少,是不是一秒就干不很多事呢?我告诉同学:1997年,我国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投入运行,一秒运算500万次;20xx年我国平均每分钟出生31个新生婴儿;三峡水电站每秒发电2685千瓦时…… 让学生充分认识一秒的作用,积少成多,就会充分利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