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风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林风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竹林风作文1
曾有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竹子的地方是美好的,因为竹子有许多可贵的精神。一年四季如何变换,它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天,在春雨的滋润下,万物复苏。许多小脑袋从泥土中钻了出来,那是小竹笋!它们一个个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环境。一天天过去,竹笋也在慢慢长大,由原本的笋尖长成了20公分左右的竹笋,此时便可以食用了。而到了那时候便会有一些孩子结伴去挖笋,每当他们挖到一根时,就会大声炫耀,那叫一个开心啊!瞧,那群在竹林挖笋的孩子们不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吗?
夏天,随着越长越高,它变成了一根根小竹子。这时候的太阳公公一直高烧不退,热焰烘烤着大地,知了整日不知累地叫着,似乎也在抱怨这炎热的天气。即便如此,孩子们也不会乖乖地呆在家里,竹林成了“避难所”。孩子们在竹林里玩起了躲猫猫,大人便在林中下起了象棋,聊起了天,乘起了凉。那高大茂密的竹子为他们投下了一片绿阴,这又何尝不是一道风景线呢?
进入秋冬季,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不少植物经不住折磨,叶子纷纷变黄,渐渐像一只只蝴蝶缓缓飘落而下,不过竹子依旧和雪松一样挺立在那里,狂风刮不倒,大雪压不弯,在一次次风雨暴雪的摧残下,它却变得更加苍翠挺拔了。与风雪抗衡的竹林不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吗?
春夏,竹子无私奉献;秋冬,竹子挺拔如初。这片竹林陪我度过了美好的岁月,让我学会了不屈不饶、无私奉献,它是自然的风景线,更是我心中永远靓丽的风景!
竹林风作文2
它没有繁复迭出的花样,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只是端庄伫立、含笑淡然。修长挺拔的身材,层次分明的竹节,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一竿写意的竹。没有人说亭亭玉立的它不美,宁折不弯的特性赋予它清朗自持的挺秀。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的颜色,宜人翠绿均匀地涂抹在每一片叶片上,因云蒸霞蔚日耀晨辉而变得纯净清亮。手指轻叩竹节,铮铮作响,竟似有了翡翠的质地。竹叶簇簇长于竹节顶端,他们交叉错杂,时如密织时如疏漏。古往今来不知筛剪过多少天光云影,相顾徘徊。
品竹,得入山。凡尘俗世的市井角落容不下它遗世独立的姿影。踱入山间竹海去看一看啊。清晨走入它,像是走入与世隔绝的仙境。竹林里湿气浓重,青碧的枝叶氤氲了一抹抹润玉的光泽。仿佛从竹叶尖就会滴落流淌的翠色,畅快的清响。晨曦逐渐出现,鸟儿在枝头欢鸣。竹林镀上阳光的炫色,竿竿翠竹在温暖和悦的气氛中繁盛拔节,自由地呼吸生长。
行走竹海,心被放飞。历史的猎猎长风呼啸而过,吹动枝叶飒飒。竹林风,奏出天然妙韵,修竹幻化成曾在历史上逶迤行过的人们。他们的身体里镌刻着竹的影子。“竹林七贤”是不可抹杀的风景。幽篁里独坐抚琴,长啸歌吟堪动地情;翠竹中黑白对弈,是非成败了然于胸。荒诞华美的历史年代,他们自竹林中横空出世,姿容如竹“爽朗清举、风姿特秀”;行事如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魏晋名士们何曾不是竹的化身?对友,清谈畅饮,青眼相对,如竹与竹之间密集丛生;对敌,一袭磊落青衫,冷漠背影宁折不弯。竹的空心节里不能沉淀荣辱沉浮,我们能做的只是聆听一阵又一阵竹林风的呼啸,见识那绝顶风流、绝代风华、奇绝风骨、清绝风仪,直到真名士们站立成一山的修竹为止。
竹林风作文3
周四的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冷清了些。我和往常一样,和同学一起匆匆走出教室,准备去包干区做值日。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不一伙儿就来到了竹林边,马上就要到包干区了。我们听说在墨池边有一个隐蔽的洞,那的竹子被拨开,很好走,比正道近了好多,所以我们轻车熟路的选择了这一条捷径,一弯腰,一伸手,便从这洞中钻了进去。大家一个接一个的把书包放在写字台上,坐在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开始了我们的闲暇时光。
正当我们玩的起劲的时候,一个低沉的声音带着饿狼般的咆哮朝我们扑来,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你们是几班的,踩草坪还破坏树木,扣分!”在这么危险的气氛下,我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跑!我一把抓起书包,用出体育期末考的速度往教学楼里冲。可是,有一只凶猛的“母老虎”用她的狮吼功把我给捉了回去。我立刻像焉儿了的茄子,有气无力地低下了头。“还想跑,都抬起头来,我要拍照发给你们班主任·!”唉……我只好像只待宰的羊羔,乖乖地束手就擒了。
后来,我想班主任坦白了我犯的错误,我也得到了一次惨痛的教训。我再也不会因一时偷懒,而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班级,我要做到三思而后行。竹林风波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带给我的启示我永不会忘。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压迫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能犯再同样的错误。
【竹林风作文】相关文章:
小竹林01-02
忆竹林07-13
美丽的竹林作文07-26
故乡的竹林作文11-08
竹林作文450字10-28
想起那竹林作文04-06
故乡的竹林05-18
在那竹林深处03-20
《竹林下》诗歌12-18
竹林探险作文5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