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盛宴》观后感

时间:2017-09-05 17:34:2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王的盛宴》观后感范本

  有人说,看完电影《王的盛宴》,想到的第一个词语就是,“伪史诗”。虽然电影从场面上,十足有史诗片的气质,但是整个故事架构显得十分单薄,毫无史诗感可言。以下《王的盛宴》观后感范本,欢迎阅览!

《王的盛宴》观后感范本

  《王的盛宴》观后感【1】

  《王的盛宴》是一片彻底的男人江湖。在男人的角力和斗争之间,女人本应是如虹如水一般明亮照亮这场阴冷的对决,却裹挟在历史的洪流里,不可抗拒地沦为悲剧。你是愿意像虞姬一样带着一个男人全部的爱死,还是像吕雉一样掌握着你的男人如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一般的信任,冰冷地活着,说下《王的盛宴》观后感。

  陆川说:一个男人可以把一个女人变成虞姬,也可以把一个女人变成吕雉。

  爱情是时间磨盘底下被碾成细末的牺牲品,历史故事里的女人们用一颗颗鲜活跳动的、单纯的心来祭奠它。垓下之围的漫天黄沙埋葬了霸王别姬的凄楚佳话,也铺开了吕雉如同命运般庄严的权力人生。爱情本就是世间最不值得同情的一种感情,她总是极端地消磨自己,最英雄又最卑微,最强大又最脆弱,最美好又最无情,最声势浩大又最不堪一击。

  虞姬死在了她最美好的韶华岁月,这个轻如鹅毛的女子用其一生实践他对一个男人的全部崇拜——那是他的最后一次厮杀,她不能让江东的子弟兵讪笑他为了一个女人失了战斗的能力,他是英雄,他必须享受屠杀的快感。于是她用死亡定格了她在项羽心目中永远纯洁美好的形象。

  而如果最终为王的是项羽,她得到些什么呢?一个被众多女人嫉妒的封号,一座不断回忆昔日温存的牢笼。她坐享锦衣玉食一呼百应,却可能要独守古旧阴暗的昭华殿,等待偶然而至的关怀,领略着最奢华也最落寞的王室风景。她会老,会衰,会迎来他厌烦她的那个瞬间,她必须忍受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她终结了只属于他的生命时,除了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只有尘埃,只是废墟,没人会记得他们曾经共谱的半阙情话。当然,这只是假如。

  我想吕雉一定也是有着美貌的女子,美到让项羽以为刘邦“爱江山更爱美人”,却不曾想吕雉之于刘邦不过是用过即弃的粗布衫。项羽劫持吕雉,企图胁迫刘邦服软就范,却就此宣告了刘邦和吕雉的爱情终结。刘邦率众起义,吕雉连累入狱;刘邦南征北战,吕雉不离左右;刘项对峙吕雉沦为人质,却只听得曾同生共死的夫婿对太公尚且“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她一介女流之辈安能成为与天下并提的选项?于是她迫使自己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遥想出嫁时,仅凭父亲吕公的一次相面便定下终身,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她将自己一生的喜怒哀乐都捆绑在那个有天子像的男人身上,仰视他的不拘小节、义气、知人善任;俯视他的市井、荒唐、贪婪。

  更多时候她也是一个被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束缚住心灵的女人,他们之间早已没有爱情,她成为未央宫里仅次于天子的集权者,刘邦犹豫之间决断之前的执行者,刘邦守江山的扞卫者,她强迫自己容忍其他女人与君王肆欢于自己眼前,像一个鞠躬尽瘁却迂腐愚忠的老臣无条件地维护君王的利益,她明知自己命如草芥不再挂齿于君王心间,依然为刘邦构建了一个附着了威信、威力的形象,并且拼死扞卫着这个形象的完善。她被动地接受了“妻不为妻”的转变,皇权的扞卫成为他们维系感情的灰色纽带。

  她学着将自己的心日渐冰封,对君王身边的狂蜂浪蝶的恨妒之心藏在深色的凤袍里,当刘邦自乱心智时,她可以挺身而出成为他最可靠的支持,所以她懂得了:只要有江山,她就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汉室开国皇后;只要刘邦心中还有惶恐在,她就是他唯一可以依赖的长矛盾牌。到底是多么残忍的伤害,让一个贤惠貌美的女人将爱情化成了把控全局的野心。

  女人还是崇尚浪漫的。起码我愿意成为虞姬,拥有一个男人完整的爱情;现代的爱情里,也不会再有一个女人死守着婚姻的承诺,为得到一个男人而使自己变成夫妻关系中的野心家。看完《王的盛宴》,你是否愿意听到这样的告白:你愿不愿意做我的虞姬?我愿意让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王的盛宴》观后感【2】

  电影《王的盛宴》首先得提醒观众,导演不止是陆慢慢,而且是个大标题党,至少想认为这是另一场“鸿门宴”,或者认为陆川走《无极》《黄金甲》这种自毁前途路线的观众要失望了。按照影片的尺度和戏剧维度,这片的英文名更为准确: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本片要是往前再早生一两年,无疑是又一个挑战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牺牲品。看完全片,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心中不禁催生一股横穿几千年的历史凝重感、以及一股直垂心底的情感爆发力,《王的盛宴》远远不是寒碜的“古装大片”四个字所能包含。说下《王的盛宴》观后感。

  关于本片的内涵我在“《王的盛宴》:历史应该由谁来写?”已经交代,从形式上来说,这部古装片拥有古典庄重的结构,层次严谨清晰。本片男人戏为主,仅有秦岚、何杜鹃万绿从中一点红,而何明显是打酱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男性最高统治者数不胜数,而女性主宰却寥寥无几。严格的说只有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三人而已,难免有人好奇,年轻的秦岚饰演的吕后如何呢?我眼中,秦岚的吕雉隐忍、有魄力、有谋略、有风度、性残忍,符合历史传言,与该片有杰出表现的刘烨不遑多让。

  当然,影片不是历史资料,抛开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不说,秦岚诠释的吕后性格丰富,人物立体。因为是原配,刘邦如何风流,也会被“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传统观念影响,乖乖与吕雉一起共过患难,吕雉的隐忍是她和刘邦一起一步一步走上权力顶峰的保障。比如我们看到了开篇吕后牢狱之灾,却为刘邦养二奶的儿子,比如刘邦多次风流,甚至晚年娇宠戚夫人,吕雉不闻不问;吕雉多年沦为人质,其间经历的'艰难曲折、阴谋诡计,自然是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正是这才磨炼了了吕后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刚毅的品质。

  《王的盛宴》剧情虽以晚年刘邦自述形式表现,但是最立体的人物形象除了刘邦外,便是秦岚的吕后。压萧何,说明她有魄力;忍戚氏,说明她能忍耐;说(shui)张良,说明她善计谋;杀韩信,说明她够凶残;刺项伯,说明她够冷血……做常人所不能做,谋常人所不能谋,忍常人所不能忍,再加上心狠手辣,在影片后半段,吕后具备了一个成功的君主所必备的素质和开创一个时代的能力,加之吕后的特殊身份,她能够专权也就不令人感到过分惊讶了。

  刘邦大肆屠戮功臣,给刘氏江山带来一定程度的稳定,但同时也是刘氏失去了一大批可以倚之安邦定国的栋梁。然而吕后的杀功臣的政策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秦岚塑造的吕后,让人心神一凛,产生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说不清到底是敬佩还是厌恶。她不止是阴柔的象征,更代表了时代的交替与阴谋的攒动,在刘邦闭眼离世的时候,正是吕后专权时代的来临。而这部戏里的秦岚,表演四平八稳,稳重地充当了这部人物众多的电影段落纽带,正是秦岚对这种稳重的拿捏准确,才使得和她配戏的刘烨,再出位地演出也不会显得突兀。与其说秦岚是女主角,不如说吕后的历史是一面镜子,而恰巧,今天的我们就站在这面镜子旁边。

  《王的盛宴》并不追求场面上的宏大,而着力于气氛的营造。在鸿门宴这场戏中,杀机四伏的气氛营造十分出色。狭促的空间,摄影机始终以近景、特写的景别专注于角色的表情和动作,放大了表演者的情绪,从而使观众能够清晰的在群像中掌握每个角色的特质。从这时开始,关于政治斗争中的高贵、草芥,关于历史的事实的探索均得到了有力的确认。而随之发生的是对历史人物认同视角的转变,归结起来,即从以往对于项羽之寡断,对以樊哙为代表的救主义举所形成的历史人物价值判断的反转,而正是这种既定的价值判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属于胜利者的正面历史书写。虽然在此场景中,项羽几乎成为了一个旁观者,但这恰恰成为陆川所定义的高贵者的姿态,而作为主角的刘邦则成了惊恐的小丑。就像是戏剧一样,人物的性格气质直接表现成了脸孔上的表演,它所制造的“第四堵墙”使观众能够更清醒的思考人物和历史,不过在同时也让人物表现略显直白。

  与磨洗诸如鸿门宴、韩信之死为代表的模糊、含混的块状历史齐头并进的是陆川对人物语言的打磨。相较于繁复的仪礼,《王》中的人物语言如此粗糙,甚至常常会引人发笑。对此,创作者的解释是让人去讲人话。历史书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话语还原“人”的时候,人物和语言之间的沟壑总会令人哑然失笑。从观众反应来看,语言上的刻意为之恰恰暴露了创作者过分强烈的对历史的发言欲。粗糙的话语与王宫中的繁文缛节形成了极大的对比,也不禁使人思考这些草民如何能够享受并遵从这一道道的礼仪?在表现顿首等礼仪的时候,切入的特写镜头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咚然落地之声,镜头已然回答了制度对个体必然的蚕食。不过,同样是制度,秦王宫的传书系统确切来说是户籍制度,则让我们则看到了草莽们被征服的神态。


【《王的盛宴》观后感范本】相关文章:

1.美味盛宴观后感

2.生命的盛宴

3.“天罗地网”的盛宴

4.自然的盛宴

5.自然的盛宴

6.花的盛宴

7.盛宴散文

8.美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