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1
小艳疏园,银钩闲挂。赏一园疏影,心情清朗,气定神闲,有所期待,期待着满园的繁花似锦;遥望一弯新月,清辉斜照,洗净肺腑,知道那一轮圆月将如期而至,心中自有一番喜悦和憧憬。
我钟情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心境,虽有残缺,但充满希冀;我倾心若有似无的感觉,因为想象可以让一切变得美好。那种残缺美,朦胧美,总会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的遐想,是我喜欢的纯美深邃的意境。
花开九分,那一分留给我们去想象,那一份留白,是对我们思想的尊重,更是一份期待。期待使生命有了动力,让生活有了希望。含苞待放的花蕾,将会开出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形状,想象给了我们新奇的动力,就像一颗心在等待着,幻想着,照着自己的希望前行,永远不会碰壁,那是心灵的一次自由旅行。然而,花儿完全绽放,意味着不久将要凋零,即将离开枝头的一份惆怅,考验着一颗敏感多愁的心。乱红飞过秋千去,也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哪里比得上含苞吐蕊的样子让人心生爱怜?
月圆七分,清幽的月光轻抚着大地。仰望苍穹,对月遐思,月缺的部分总是人们的情思所在。它是如此宽容大度,包容着多情的人儿随意的想象和情感的寄托。曾在仲秋之夜,望着那一轮圆月,心中反倒有了一份忧愁:今晚月圆,明晚这样的圆满将会不在。于是,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惆怅又添了几分。不禁感叹:谁还在高楼独唱“明月几时有”?谁还在“把酒问青天”?谁和谁“千里共婵娟”?谁的花未全开月未圆?
狂欢,也许是情绪的一种完全释放和圆满状态。然而,比起那份众人的喧嚣,我更喜欢一个人的的孤单。我知道,狂欢之后,将是更深的孤单。犹如借酒消愁愁更愁,暂时的忘我,是自我的麻醉和欺骗, 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情绪的深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见不如怀念。朝夕相处,久别重逢,固然可以让我们相依相偎,嘘寒问暖,也会使我们喜笑颜开,觥筹交错,不受思念之苦的缠绕。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更想这样:于清辉下,小窗前,在宁静的夜晚,听着优美的《城里的月光》,静静地想念着一个人。美好的回忆占据了整个心,无论悲伤还是快乐,此时都化作内心的甜蜜和喜悦。那是来自心坎里的温暖,胜过千言万语的叮咛,胜过朝朝暮暮长相见。于孤灯下,或摊开信笺,写一封长信,不必寄出,只是诉说,也是一种幸福;或写下心灵的独白,无人倾听,无人知晓,也是一种慰藉。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重要的是欣赏沿途的风景,享受停停走走的心情,还有出发前的那份期待。有人说,旅途是否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出发的心情和选择的伴侣。的确如此!有谁能说自己的人生就是完美的呢?只要我们的生命不息,只要我们尚未停下追求的脚步,我们始终离完美还有一步之遥。残缺让我们有了奋斗的目标,遗憾赠予我们警醒,失去教会我们如何去珍惜。人生需要留白,好让我们拿起生命的画笔,去描绘,去渲染自己的未来。
花未全开月未圆,我爱生活月朗风清之静美!
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2
“我不愿说‘完成’,因为那是墓志铭,而我们才刚刚开始。”百年前,亨利·福特曾在自己的《财富日记》里这样写道。世人皆推崇完满,甚至以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便是力求完成的状态,然而“完成”之后呢,真达到“山登绝顶我为峰”了吗?难道面前再无新的风景,哪怕身后已繁花似锦,眼前也是一片空旷与荒芜?
这便是“完成”的陷阱。完成是个永恒的相对的概念,真正的完美本不存在,存在的仅是“已完成”的表象。比之这种迷惑,“未完成的状态”更能激发永不停歇的创造精神。它是生命中的一个逗号,让人期待下一个精彩的句子;它又是人生的一个绵长的省略号,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
将“未完成”贯之一生的,是德意志的文学巨匠歌德。他从二十多岁起便开始构思诗剧《浮土德》的创作,但这部旷世的杰作在他生命接下来的一个甲子时光里,都处于“未完成状态”。歌德在用自己的心血充实这个故事,未完成的《浮士德》引导着他不停求索知识,体悟红尘。直到暮年,他闭门家中,笔耕不辍,却仍不愿定稿。歌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浮士德》完稿后,我的最重要的事业便完成了。”
八十二岁高龄时,大作完成,而文豪不久也与世长辞。一个只肯为自己的人生添加逗号,临终前还呢喃着“让更多的光进来”的人,终于带着未完成的状态,完成了令人仰止的事业。这不正像苹果公司那个缺了一角的苹果商标,缺失的一块并不是遗憾,而是继续向上的空间。 坐落于印度的泰姬陵,建筑通体以雪亮的花岗岩建造,以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然而它却是一个未完成的建筑,当年的君王沙·贾汗本想在其对面再修一黑色的陵寝,但因政变而终未能成。今日当游人站在河畔,只能凭借想象去构筑这个未完成的爱情的誓言。这是一个凄美的省略号,它从未完成,但却比完成更加迷人。
人间最美的风景,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娇艳的花蕾,残缺的上弦月,总给人以圆满的期待。这种憧憬,无疑正是不懈进取的动力源泉。享受未完成的状态,永远追寻自己失落的一角,莫为人生画上句点。
圆缺之辨
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来到终点,太楼尚未竣工,作品还未完成……有人觉得未完成状态使人焦虑、疲惫;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令人期待、奋进。作者从“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禅宗偈语中得到创作灵感,并由此联想到亨利·福特、歌德、沙·贾汗一生中对“完成”与“未完成”状态的感悟、情境,这样的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升华了作者的领悟:人间最美的.风景,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娇艳的花蕾,残缺的上弦月,总给是以圆满的期待。这种幢憬,无疑正是不懈进取的动力源泉。这就把“未完成状态”的一种意境诠释得“简单而又玄妙,沉寂而又灵动”。
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3
这是禅宗推崇的一个人间最美的境界,意思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亮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是人的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讲的《论语》心得,再次重温这些孔子的教诲,比起十年前,感触更深了很多。这句话是“处事之道”当中很经典的一句话。现代人常说“距离产生美”,实际上跟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孔子推崇“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是不科学的。如何把握这个度,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对朋友之间的交往都渴望达到一个“零距离”,觉得好朋友就应该无所不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在《箭猪的故事》当中,浑身长满刺的箭猪为了取暖而紧紧的靠在一起,而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却发现,彼此都把对方给刺伤了。孔子提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就是告诉我们,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情,我们要真心的劝告,善意的引导,但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其实,在现代的社会里,交朋友本事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则更是难上加难。陶渊明不会弹琴,但却有一把无弦的琴,每每弹到动琴处,还会泪流满面,他的朋友就坐在他的对面,感同身受,同样泪流满面,这就是交心的朋友。能够了解你,懂得你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言语,这就是朋友!
对于做事,《论语.里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如果跟领导走的太近,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同事就会对你看不惯你,辱没你。而跟朋友走的太近了,太亲密了,那么离疏远的时候也不远了。仔细想一想,这也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希望找到一个人际交往的度,就要把握好亲疏远近,懂得多看,多听,不多言。
孔子提倡“慎言”,喜欢少说话,多做事的人。在孔子的心目中,“巧言令色,鲜矣仁”,爱说漂亮话,做出取悦于人的样子在这样的人里面找不到仁者。何为仁,孔子认为,爱人,知人,即为仁者。要懂得爱别人,了解别人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仁者。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达到这两点都是很不容易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和竞争使得我们少了许多的同情心,更不要去谈爱。至于了解别人,那也是有需要而为,视乎对方的价值而言。至于孔子所提倡的“慎言”与“重行”,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少说话,多做事。一个爱说漂亮话的人,往往是虚有其表。而踏实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可以信赖的。
孟子曾经用“浩然正气”来形容孔子,其实,从孔子的这些教诲中,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一个圣人,他并没有很高深的理论,反而使一些很简单的,很温馨的道理,曾经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理天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基本的还是要从修身做起
【花未全开月未圆作文】相关文章:
花未开全月未圆作文350字10-28
花未落作文3000字04-03
时光未语花已落04-16
花未眠读后感10-28
作文月儿圆08-08
吃冬至圆作文05-22
圆作文700字11-20
圆作文700字10-28
读《圆明圆的毁灭》有感作文25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