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过河流的记忆为题的作文
一条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河,河面不宽,却很润泽,由此,小河流经之地的景象便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韵致。
这个地方,经年后我称为故乡,她的名字叫“天堂”。
地处渝西,浅丘的山峦容貌,赋予她清秀瑰丽的外表。弯弯的流水,淌过村庄,淌过田野,淌过慈竹相拥的院落和小桥。
春天,原野被春风一下撩醒,空气略显几分干燥,几分苍凉,小草不知不觉从沉睡的泥土里钻出,几分诱人,几分挑逗。随小草的萌动,小河里,泛起了春水微澜的涟漪,田野里,有了润浸和生命本色,也便有了生机。风拈起泥土的芬芳,把乡野情趣肆意撒播。
抬眼,一垄一垄的田野和坡地,内藏一层夹一层的冬水田。田里的水,是存储的雨水和刚融化的雪水,澄澈见底。底下的淤泥,有苗杆明显腐熟的痕迹,只等春风这一声集结,才唤出一丝一丝活泛的旖旎。
等到惊蛰之后,故乡的汉子纷纷从自家院落出来,头戴草帽,肩挎犁铧,吆喝着耕牛,绕过河上的石桥,一步一步走在乡间小路,走向自家冬水田的田埂。到得田边的汉子,扔掉缰绳,放下犁铧,独自坐于田边,点上旱烟,狠劲地过把瘾,然后脱掉黄胶鞋,挽起裤腿,在一声拖长尾音的“吁”指引下,耕牛乖乖走到跟前,随汉子手劲用力的倾斜度,慢慢走进田里,随后有了人走牛奔往来反复游走的光影,光影的身后,是一铧一铧带着地热的新鲜泥土。
这样的场景往往是乡村耕作的'序曲,下一曲目的演奏,与二十四节气交替变换紧密结合,翻地,松土,起垅,播种,撒谷,覆膜,栽秧,施肥,锄草,杀虫,收获等等,这些过程精耕细耨,周而复始,连续不断,故乡人给冠上“大春”和“小春”的名号;这些过程,让故乡人从土里刨出了赖以生存的财物和满足,它们分别是粮食,衣物,一家人生计打算的支出。尽管苦和累,尽管捉襟见肘,但,没有惊扰,没有喧嚣,没有质疑,没有争吵,故乡的空气总是质朴而祥和。
都说,乡间的劳作是一幅画。画面,通常都烙刻着季节的符号,把切着生活的脉搏。
最灵动的画面,是夏季的黄昏后,耕耘了一天的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收工回来,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扯把青菜,三三两两,聊着口音浓重的龙门阵,唱起走调的革命歌曲,从乡村的各个角落走向村口的河岸,挑水,清洗,淘菜,浣衣,戏水,仿若乡村小集会,欢笑冲散一天的劳累,平和连接起你我他友情的桥梁。
当欢快的小河送走最后一位锄犁人,乡间便成银灰,小河平静得如一面博大的镜,澄澈静谧,水韵的气息慢慢氤氲,把乡野的气温焙制得温润迷人,一缕缕乳白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在空中交融盘旋,给屋脊、墙头、树梢、田野、坡地、山弯笼上一层轻纱,此刻的乡村也变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此时,人们已倦怠在各自家里,在袅袅炊烟中,听着犬吠的声息,烹饪起属于自家的美食,它们是烙麦粑,玉米饼,老腊肉,自制豆腐乳下稀饭……没有山珍海味,但各家屋头的笑声,清脆又掷地有声。
笑声散尽,煤油灯里的煤油也已燃尽,大人催促着孩子熄灯就寝,自己却又重新挑亮灯盏,做着针线,擦拭农具,一家人的生计打算,就此慢慢商定。
故乡人对生活的从容,淡定不过如此。或许,这得益于村前那湾河水,千百年来,无名无姓,不争不急,无怨无悔,清清澈澈,从从容容,慢慢滋养的秉性。
爱,是万物依恋大地的缘由,故乡的河流也如是地对故乡人说。
这样的爱悠长、厚实又意味深长。
谁也不知道,平静如水的生活,会慢慢被外界的喧嚣和浮华击碎。
有一天,推土机开进村里,先是房屋,后是竹林,再是山坡和耕地,故乡的容貌,俨然一个大工地。很快,熟悉的土地上有了新的工厂,清澈的河水消失了,乡邻们过起了不相往来的高楼生活。
【以走过河流的记忆为题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