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时间:2021-06-22 18:36:07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精选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精选10篇)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1

  一缕乡愁,一杯清茶,伴着我的思绪,飘回到了故乡,飘回到了那遥远的童年记忆里。

  童年那残存的记忆,正随着时光的渐行渐远,有的已变得模糊起来,但童年时所住过的瓦屋却深深的烙在我生命的记忆里。

  小的时候,从没听说过单元房,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住上单元房。印象中的瓦屋,是一种叫做小瓦的、颜色是那种灰褐色的,父母当年盖了三间瓦屋,用了多少块瓦,至今我也没搞清楚。

  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当年父亲母亲在商量着建房时,我和姐姐在床上玩耍着,听着听着竟睡着了。房子建好后,只知道欢快的像小鸟一样,怎的能读懂父母建房时的艰辛。

  小的时候,每到下雨天,我就会搬个小凳子,坐在那瓦屋的门口,看着那雨水顺流而下,然后再清脆的滴到那地上。每年的数九隆冬时,瓦屋的房檐上会挂上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冰棱,时常会仰着小脸出神地望着它们,好想伸手去触摸一下它们那光滑的玉体。怎奈个子太小,终究没够着。

  记得最清楚的是,有一年的盛夏,可能是毒火猛攻的缘故吧,我的腿上竟长了一个大大的疙瘩来,不知母亲从哪里听来的偏方,说是用瓦上长的松拌着鸡蛋清(瓦松捣碎)所谓的瓦松就是在瓦上长出的圆形球状体,碧绿碧绿的,叶子也是圆形的。把它们搅拌在一起,敷在那疙瘩上面,慢慢地就会下去。于是,母亲便顶着烈日,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够了几棵绿油油的瓦松来,然后按着上面的方法,调好后,把它敷在那疙瘩上面,太神奇了,竟真的好了。母爱难忘,写到这里,只觉眼内泪光盈盈。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童年的瓦屋,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化为灰烬,但它却永远的留在了我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记忆中。

  我怀念我童年的瓦屋。于是乎,就写出了这篇文章。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2

  我从小就生长这一片密密麻麻如同山林般的青瓦里。对于我来说,青瓦下的一年四季都充满着乐趣。

  当小草从青瓦下的缝隙间闪闪摇摇地探出小头,当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地点缀了青黑的石板,当弄堂里的一方方池塘被春水染成嫩绿的绸缎,当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从青瓦下涌出、蔓延,村子里便迎来了一年里最热闹的时节。我们三五成群地呼啸着踩着青石板路,从小巷中跑过,消失在油菜花田里。风过,一片金黄的海浪汹涌而起,赶趟儿似的追着我们的玩闹嬉戏声,绵延到天际。沉寂了许久的小巷就这样被唤起了生机。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到了7月,这白墙青瓦之下又是另一番景致。

  烟雨蒙蒙的日子里,白墙青瓦浸润在雨中,宛如被水洇湿的墨迹,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雅致。大人们也不辜负这份闲情,午饭后约上几个邻居便在青瓦下搭起了牌桌子。这时,我便会细细聆听,沉浸在一曲美妙的交响乐里。不信,你听——“啪啪”,麻将与麻将,麻将与木桌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声响;穿着背心大褂的王伯伯一边专心致志地在旁边当军师,一边爽快地咬下一口腌黄瓜,发出一声极脆的嘎嘣儿声;

  一局终,牌桌子上几家欢喜几家愁,抱怨声、遗憾声、憨笑声像炸开了锅一样“轰”的一声爆发出来;一阵子噼里啪啦的洗牌声后,各自谋局,青瓦下又迎来短暂的安静。“滴答——滴答——”雨水顺着瓦楞而下,滴在了檐下的大水缸里,一圈圈涟漪惊醒了沉睡的锦鲤,画出一弧优雅的红。

  秋天,我喜欢坐在青瓦下,呆朵地看天。湛蓝的天空飘着鱼鳞般的白云,它们安静地,像一叶叶扁舟,停泊在村庄的上空。再看看这同样如鱼鳞般错落有致的青瓦片,我竟失了神,不知道是那鱼鳞般的白云落到屋顶变成了鱼鳞般的青瓦,还是这鱼鳞般的青瓦飞向天空变成了那鱼鳞般的白云。秋天的青瓦房,多了一份宁静与遐想。

  冬天,群山失去了颜色,这依傍在群山之间的白墙青瓦便迎来了它最寂寥的季节。但我却依然能找到乐趣——燕子回来了!于是,我们哪里都不愿意去了,每个人都守着自家屋檐下的燕窝,探寻着属于自己的秘密—“我知道为什么燕子喜欢把巢筑在人的屋檐下,可以不怕蛇或者老鼠的侵袭。”“燕子喜欢在电灯拉线开关上做窝,做窝的泥块是一粒一粒的,大小和它们的嘴巴差不多。”燕子的窝像个没有盖盖子的锅。”……每个人都会发现一个燕子做窝的秘密,然后郑重其事地和大家分享。

  这就是老家的青瓦房,我童年的美好记忆!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3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它不同于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同于城市的灯红酒绿,不同于城市的纸醉金迷,不同于城市刻意打造的扭曲风景。

  一进家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淳朴的红砖黑瓦房了,看似杂乱无序,可这其实是有均匀规划的,每一栋房子占的地方,可都有一个简单、朴素的名字。这一栋栋的红砖房子,给山村增添了一份色彩。

  想想从前,我们的房子还是泥土建的,没有城市房子的华丽色彩,没有城市房子的坚固材料,没有城市房子的高大,可它也是我们的一个家,可以抵挡风吹雨淋。

  现在,我们换了房子,可我还会记得这个房子建成的来之不易。

  记得吧!当时我陪着爸爸们来到山沟里,还有一些亲戚们。我们在山沟里,寻找一些可以作为修房子用的垫底的石头。

  找了好久,我们来到一个山涧里,这里的石头很大很坚固,是一处取材料的好地方。

  我看见爸爸和一些人在那里开始采挖石头,这可真是一个费力的工作!瞧见爸爸不时的围着石头团团转,有时用手托着下巴,皱一下眉头,好想在思考什么问题。

  到了中午,爸爸们还没吃饭,我的任务来了,我回到家里,喊上姐姐们一起,将饭和一些水端到这里来。

  中午过后,他们又开始了,挖出了石头,大家将石头按规划分好,然后去哪一根粗木杆,将带的绳子套住石头,两人一组开始合作,前一人,后一人,两个人一起将杆子往肩上一放,承受着巨大的重量,他们边走还会边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给自己减轻一些压力。

  回到家,已是黄昏,他们还要连忙的让石匠磨石头,第二天又继续工作 。

  这样的生活虽然艰辛,但是他们还是含着笑去面对,去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建出的房子虽它不同于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同于城市的灯红酒绿,不同于城市的纸醉金迷,不同于城市刻意打造的扭曲风景。可它却有着家乡独一无二的淳朴风情。

  这就是我的家乡——燕子。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4

  那年的雪飘落太多离愁,重重地压在心头。题记

  彭阳一四年的雪比以往几年来得更为讨喜。纷纷洒洒的,都是一大朵一大朵落在行人黝黑的睫毛上。我是极喜欢那年的雪的。这种喜欢一直持续到元旦。

  那天的风很冷。太阳也特别刺眼。万物都不好看。未消融的雪结成冰爬在路面上。滑溜溜的,连母亲这种老司机也望而生畏,撂下一个“走!”就模糊了身影。我抱着花圈,学了舞蹈的腿生了根,一动不动,踌躇不前。母亲也不理我。就大步的走啊!她的脚踩在了地上,她痛不痛啊?那是她的父亲啊!

  直到午间的阳光温暖了发紫的脸颊,才敢抬起了一路上都不敢抬起的眼眸,看似不经意的“瞄”了一眼不远处的红瓦房,一路被风干的眼睛又湿润了。越来越近。可爱的红瓦房传来一阵一阵的哀嚎,在只住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听着格外清晰。昔日洋溢着欢声笑语、温馨和乐的红瓦房此时却硬生生止住了我的脚步。谁会记得那儿曾是我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家啊。今我来思何故雨雪霏霏?

  近乡情更怯。泪水和着悲凉的风模糊了归乡的路,打湿了路边的篙。我跌倒了,痛的眼泪簌簌地直往下掉。十三年不计回报的体贴照料;生病时衣不解带的的关怀陪伴;考砸试后恨铁不成钢的严厉斥责。一点一滴、一帧一幕,倒带般在脑海回放。

  记忆果真时最毒的药。

  该来的,怎么也躲不掉。故意拖慢的步伐在母亲不耐烦的催促下还是加快了起来。红瓦房,近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悲凉该是如此吧!人走茶凉、物是人非的落寞也如这般吧。擦干眼泪由着母亲穿上孝服,领到灵堂里。

  从红瓦房里出来一路跑到山顶,对着那棵记忆中的老杏树才敢把压抑的悲伤发泄。没了力气就蹲在地上看着眼泪滴在雪里蔓延开来,又抓起地上的雪捏成团发了疯似的朝远处掷去。嘶声力竭地骂着老天不公,我竟不知疲乏。

  三日后,我离开了红瓦房,绝口不提曾与他绘在墙上的天涯。想用最好的方式纪念,那便是:

  走他走过的路,看他看过的风景,守护他想守护的人,就当是纪念有他的曾经。

  唯此言爱,愿他于我是永生不悔的眷恋。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5

  遇到年节的时候,全家人都要跟爸爸回乡下,那里有奶奶、伯父、祖先的坟墓,还有爸爸小时候住过的红瓦房。

  三合院的红瓦房,看起来已经有点老旧,里面有祭拜祖先的供桌。因为爷爷在旁边建了平顶楼房,老旧的红瓦房虽然还是屹立不摇,事实上已经没人住了。可是,爸爸每次看到红瓦房,都好像和好友重逢一样,有说不完的故事。

  “以前,我和你们的爷爷、奶奶、姑姑、叔叔,都住在红瓦房里,两平方大的床睡了七、八个人,一条破棉被拉来扯去……。”红瓦房勾起爸爸小时候许许多多的往事,过去现实中的主角,好像充满了贫困带来的辛酸和刻苦。我听起来却像是荒诞的故事,难以想像,有时候还要反问爸爸:“您说的是真实的吗?”

  从我出生后,就有得吃、有得穿,连房子都是坚固的楼房,大风大雨也不怕。可是,爸爸小时候住的红瓦房,却书写过一家人受冷挨饿的沧桑。由于红瓦房记载着爸爸成长的事迹,听久了它的故事,我也感受到对它的熟稔和亲切,因为它隐藏着爸爸成长的身影,是那么值得我怀念。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6

  在乡下,我有几间瓦房。前壁,下一半是石板,上一半是垂笆;中间隔墙,墙裙是木板,上亦是垂笆;后经墙全是石头墩子砌成,没有浆口泥也青丝哑缝。木结构是柏木立柱,黄中透黑与瓦桷子连成一气,炊烟丝丝穿透垂笆过梁翻墙跑几间屋的烟子,百年后把青瓦房变成了老屋。山上的风吹过竹林日积月累的竹叶子在瓦楞子上泊成老船,早已不见瓦的清波。冬不冷夏不闷恰是瓦房的好处。木板壁平顺光生,成了我的手写板,也不擦至今留着鬼画桃符。屋后开了一个小后门,开门可以看见后山那些植物花草演绎的盛衰,也可以看见山路上那些行人过客。早晚的时候开了门就着或明或暗的光,看书或写字,想过很多事,现在不能记起了。如今老屋还在,小瓦房久已不住人了,堆满杂物,灰尘逐年蒙蔽我留下的那些脚印。也想过把它打扫出来,偶尔回去住几天,总是匆忙地来,匆忙地走,很少在老家过夜,那念头也逐年淡漠了。

  我喜欢瓦房,怀旧而已。那些城市的人,反而能一下看出它的古朴或是别的好处。又记起某人说,疏远和隔膜,都从最近的人和最熟悉的地方开始。也许真的是这样,住久了,冷漠了。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7

  缓缓的斜坡上,一棵枝虬叶茂、历经千年沧桑的老榕树孤独地屹立着。紧挨着它的是一间面貌同样沧桑的瓦房,在周围现代水泥房的映照下,显得格格不入。

  那里,住着一位老人。

  在我们村子里,这样的瓦房仍有不少,但有人住的却少之又少。而他,则一直居住在榕树下的瓦房里。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一位瓦房老人了。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疯”。幼时的我骑着自行车路经榕树下,去同学家玩。可当我推着车缓缓地走上斜坡时,瓦房里却突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喋喋不休的叫骂声。我被吓得提心吊胆,却又忍不住使劲瞅着那半掩的木门,想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见那是一个赤着上身的瘦弱老人,右手臂伸得直直的,指着前方,嘴里振振有词。再往前一看,他的前方却只是一面破烂污秽的墙。压抑住心里的恐惧与诧异,我匆匆地离开了。

  后来听住在那附近的同学说,那是个疯老头,整天念念叨叨,嘴里胡说着,明明就一个人住,却仿佛有人和他说着话。

  此后,每当路经那儿时,我便心惊胆战,害怕他会突然冲出那间破旧不堪的瓦房。却意外地发现,他还是个拾荒老人。阳光炽烈地烤着大地,路上行人稀少,而他却仍然赤裸着上身,挎着个肮脏的大袋子,执一条带勾的小铁丝,出门了。阳光毫不留情地炙烤着他那早已弯曲的后背,那黝黑的皮肤上渗透出一层密密的汗珠。一头细碎的白发显得刺眼,裤脚向上挽着,露出那双藏污纳垢的脚。他颤颤巍巍地向前迈着细小的步子,时不时用铁丝翻找着路边的角落。

  一天,我照常推着自行车上那条缓缓的斜坡。今日的阳光异常和煦,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划过一条条慵懒的道路。突然发现,瓦房前、榕树下,一个黑影孤独地蹲坐着,是那位老人。透过繁茂的树叶,破碎的阳光零零散散地撒了一地。老人静静地蹲坐着,凹陷的双眼无神地看着前方,显然陷入了深思。此时的老人如今日的阳光般温和,我放轻了脚步,生怕一不小心打破了这寂静的画面。不料,”吱——呀”一声,车轮不满地发出了一声抗议。我惶恐地看向老人,却看见那双浑浊的眼睛里分明含着满满的泪光。老人站起身,拍了拍裤子,转身走进那间昏暗的瓦房。独留下我,望着他那孤独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

  后来,从长一辈的老人那里听说,从前那间瓦房同样充满了欢声笑语,直到他失去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独自生活在这间空留回忆的瓦房里。

  我心里涌起阵阵悲凉,有人说,长寿的代价是沧桑。这才是真正的他吧!榕树下、瓦房里,住着一位孤独而心碎的老人。瓦房的坚守是否就是他试图挽留的曾经幸福的留声呢?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8

  奶奶疼表姐,爷爷疼我,全家人都这么说。

  奶奶喜欢姑姑家的孩子,我从小就知道,她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对银镯子送给表姐,一只也不给我留,说是好事成双,拆开就不吉利了。小时父母忙,把还是婴孩的我送去爷爷家,夜晚,奶奶总是抱起表姐哄她入睡,却把更年幼的我撂在一边,于是爷爷心疼地抱起我,一个大男人,总是不如女人细心的,兴许是不小心碰疼了我,我张开小嘴深吸一口气便开始哇哇大哭,引得刚刚安静的表姐也附和着我哭起来。于是在那个静谧的夜,两个女婴的哭声与乡村的狗吠声交织成一曲杂乱的乐章。这时,奶奶只得先来哄我,声音却不像先前那般温柔了,隐约带着点烦躁和厌恶。

  七八岁的时候,我依然喜欢住在爷爷家,这喜欢自然是与奶奶没有一点儿联系的。相反她,于我而言,奶奶是那砖瓦房中唯一不协调的因素。夏日的骄阳下,两个女孩儿在草地间跑来跑去,追赶着飞舞的彩蝶,一个穿深色中山装的老头儿轻巧的用帽子扣住一只彩蝶,小心地将那挣扎着的小东西捧在手中,盛进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递给身旁扎着小辫儿的女孩。没错,那女孩是我,爷爷捉住的第一只蝴蝶总是我的,许是在弥补奶奶欠我的爱吧。回到砖瓦房中,奶奶已在院中等待了,但她等的定不会是我吧。晚饭不必想也知道,定时表姐爱吃的,奶奶从不会迁就我。

  还是在七八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当时对“死”的概念还不甚了解,仍保持着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整日嬉笑着玩耍。奶奶红着眼骂我“白眼狼”,我却茫然。只是在几天后,突然意识到爷爷不见了,才抱着那一堆玻璃瓶哭泣,爷爷就如瓶中的蝶,再也不能陪伴我。

  从此,我与那砖瓦房疏远了,只在节假日里跟从父母去一次,却也是刻意的晚去早归。而每次去时,奶奶都恰好在门口,一看见我就转身进了屋,准是不愿看到我,我心想。于是隔膜日益加深。

  直到奶奶的六十大寿,我陪弟弟在院子里踢球,一不小心球被踢进了屋,幸而没有砸坏东西,我进屋去捡球,却听到奶奶在与另一个人说话。“这世上哪有疼外孙女,不疼亲孙女儿的理呢?只是这丫头打小身子弱,总不能一直惯着……”是奶奶的声音,我听得清清楚楚。饭桌上我才发现,几乎每个盘子里都是我儿时爱吃的,虽然长大了,口味有些变了,我却拼命地将食物塞进嘴里,直到再也吃不下。这满桌的菜肴是补偿吗?不,没有亏欠,又何来补偿?当天,我破天荒地要求留宿,奶奶的`眼中掠过一丝光亮,又好像有些不知所措。夜晚,乡村的狗吠让我想起几年前的夜晚,那时的月光像今天一样柔和,但现在我对她已没有误会,甚至可以听到她的心跳奏着爱的交响曲。

  每次节假日的“恰好”其实都是她在刻意等待,那谁又知道多年前她在砖瓦房的守望,真的不是为了我呢?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9

  放学铃声响了,我开始收拾书包,突然被同学的一句话震撼到了——回家,老瓦房作文。我们搬过许多次家,可我心中却只有那一个家,那才是我真正的家!

  五一放假回去看望两鬓斑白的爷爷,路过那个家,便情不自禁地下车进去看了看。门口的红漆柱子历尽沧桑,被风霜侵蚀得失去了以往的色彩,水泥做的水缸枯了,缸下还有几个口。跨过门槛走进去,地上已是青苔的地盘,灰尘弥漫屋子,让我直打喷嚏,蜘蛛早已在此安居乐业,屋顶畅通得抬头就可以看见蓝天白云,呵呵,或许是瓦片被狂风卷走了吧。老瓦房啊,真的是老了,在狂风暴雨中苟延残喘,奄奄一息。我拿了一块布遮着我的头,怕灰尘落在我头上。走呀走,走到了灶台前,那灶也老了,垮了。灶上的两口大锅也生锈了,这是岁月的杰作啊。

  突然,老爸叫喊着:爷爷打电话了,快点走了。我只好出来。妹妹坐在门口大理石桌上,高兴的说:姐,还记得我们在这里抽陀螺吗?好怀恋。嗯。我心中一种惆怅的心情油然而生。坐在车上,打开车窗,看着周围的烟囱升起炊烟袅袅,心想:老瓦房怕是不再会升起炊烟了吧?老房有我喜欢的静谧,它低调而又不乏亲情。那没有新房子人来人往的人流,只有穿梭于小巷的行人。那没有商场震天的音响,只有零星的狗叫和小鸟的嬉戏声。那没有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只有弯弯曲曲的小巷。那没有人来人往陌生的的脸孔,只有赶着回家做饭的大婶和路边的石凳上等待孙子回家的老人。当你路过时,他们会慈祥地打量一下你,轻声地向身边的老伴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啊?当这一切还历历在目时,心里是多么的温暖!

  老瓦房,依旧安详得如同一位德高望重老人,只是我不再属于那片安详的土地上的人儿了。只是在路过时,拥抱了我的记忆。老瓦房没有老去,老的只是蒙口的红漆柱子,枯的水缸而已,而已,而老瓦房依旧保存着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保存着我童年的乐趣;保存着我们一家人的温馨。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 篇10

  老家的木瓦房,被爷爷奶奶装进了他们的行囊,悄悄带到了远方,没有灵魂的空壳斜靠在风中,我凄然走近却不敢触碰,生怕指尖轻轻一戳,老房顷刻间就会苍然倒下。

  一个错落在山腰上的彝族小村庄,被两座大山夹在峡谷中,能看到的天空和峡谷底部的河流一样,是上下对称的两处长条,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几十户人家被上苍撂在了孤单无援的境地,用褐色的山石码砌成的台阶,就像村庄纤细的脉搏,歪歪扭扭的延伸到每一座直不起腰的瓦房前。爷爷家的瓦房在村子中部,房前那两棵挺拔的梨树,年年都会结满累累的硕果。如今,梨树一如既往的葱茏,而那座木房已是风烛残年,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台阶也几乎被草淹没,房顶的瓦碎了很多,阳光直接了当的从瓦洞中闯进堂屋,堂屋一角的火塘里还有残存的碳,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有过的炽热,奶奶在火塘边忙碌的身影浮现在脑海,她长长的彝族裙摆,拖染了许多灰尘,听不懂的彝语中,时不时有我们的名字出现,懵懵懂懂的望着爷爷奶奶,知道他们的谈论是关于我们姊妹,当然这并不重要,我最关心的是跟姑妈学用彝语骂人,好和那些欺生的孩子们对骂,那些绕口的彝族语言对于我来说,比学英语还要为难我的舌头。站在瓦房前,回忆就像瓦房周围疯长的野草,一发不可收拾。老家,就是爷爷奶奶的代名词,每次回老家,也都是我们童年最踊跃的出游:香喷喷的糯米饭,红红的陈年火腿,甘甜凉爽的水拌酒······那些味道,是一种不会退色的情愫,早已经融进温暖的血液里。

  爷爷的眼睛原本就不好,奶奶离世后,孤单的爷爷喜欢上了流泪,渐渐的,眼睛近乎失明,他已经走不出瓦房,走不出用河沙石堆砌的院墙。最后一次看望爷爷的时候,他已经被接到同村的姑妈家居住,一只十五瓦的灯泡成了陪伴爷爷的光明,我们几乎看不见爷爷所躺的床安放在哪个角落,黑暗的房间,也许对于爷爷的视力而言已经无关紧要,只是,在我心里添加了一份哀叹。搀扶爷爷坐到院子里,爷爷哽咽着,凄凉的泪水顺着脸上的沟壑滴到他许久没有换洗过的衣襟上:下次你们来,就看不到爷爷了······不知道怎样来安慰爷爷,也不知道如何抬脚走出爷爷的依恋。想把爷爷接到城里,可爷爷却固执的坚持要落叶归根,说他的时日不多了!姑妈也不同意爷爷离开故土。现实总有很多无奈,舍不得离开爷爷,也扔不掉自己生活的各种牵挂,时光煮雨成斑驳,心绪被厚厚的阴霾填满,光阴和我都好无情,也好绝决,明明知道爷爷离去只是早晚的区分,却没有留下来陪爷爷走完他生命的尾声,也许我们原本就是去和爷爷告别的,不顾爷爷的挽留,惆怅而沉重的脚步还是挪出了院门,回头再望时,爷爷茫然地站在原地,朝着我们离开的方向呆立着,就像一棵没有长叶的老树,在风中坚守着枯苍。

  一语中的,再回老家时,爷爷已经被封存在漆片有些零落的棺木里。具有浓烈民族特色的热闹祭奠,相比于爷爷在世时的清冷有天壤之别,姑妈她们请来的歌舞队,海马队,耍牛队在广场中央交替着上演,天空绽放的烟火闪烁在漆黑的棺木前,我不知道爷爷能否看见或者听见。爷爷奶奶生前和生后的境遇比他们的离开更让我感到彻骨的悲凉,无声的泪不住的宣泄,心像刀割一样的疼痛。好在爷爷奶奶终于又到了一起,爷爷思念奶奶的痛楚被一冢黄土轻易化解。坟茔后面的山梁,石头已经沙化,可依然高耸着,不远处,鳞次栉比的炼焦厂肆无忌惮的排放着黑色的浓烟,烟油的味道随风跟了过来,无力挣扎的小村庄笼罩在污浊的天空下,爷爷奶奶怎么会不舍得离开这片不堪的土地?也许在他们内心深处,哪怕是煤烟滚滚的黑山坳,也是一生的寄托和归宿。又要离开了,我将膝跪进坟前的泥土,可和爷爷奶奶的距离,已经长过天涯。

  老家,随着爷爷奶奶的离世,成了唤不回来的曾经。现在回老家,已是身在老家为异客。那座将要倒下的木瓦房,有一天会消失在两棵梨树旁,可在昨夜的梦里,梨花绽放如初,我看见爷爷奶奶安然坐在树下,他们手里端着水伴酒, 梨花如雪,徐徐飘落在他们的头上,身上······

【记忆中的瓦屋的作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同学作文08-25

记忆中的欢笑作文02-26

记忆中的桃树作文01-20

记忆中的绿色作文01-11

记忆中的笑脸作文01-10

记忆中的火锅作文12-11

记忆中的手作文12-04

记忆中的星空作文12-04

我记忆中的作文11-27

记忆中的老师作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