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思维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时间:2017-10-11 12:32:11 思考 我要投稿

中、小学作文思维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感情的亲疏对事物认知的影响”有点让老师和和考生措手不及,不少考生认为题目太难,老师也觉得出乎意料,之所以会如此,因为作文题与往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有些不同,也与我们平时训练的文题有些差异,它避开了我们平时教学时题目的单一性,包含了两个因素,它包含了前(感情亲疏) 后(对事物认知)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即对人、事、物的感情亲疏远近,怎样(或应该怎样)影响、制约我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等,这个话题,思辩性强,对考生的生活积累、思想认识、思维水平的要求提高了。

中、小学作文思维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这一作文题的出现,无疑给注重语言方面的训练而忽视思维训练的传统作文教学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作文教学何去何从?作文训练的重点放在哪里?它告诉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语言、材料等形式上大作文章了,不能再把学生作文看成语言的容器、语言的载体,而应在思维、思想方面下功夫了,特别是认识事物的能力,写作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而不是技巧,作文教学必须把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统一起来,把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统一起来。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就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然,今年的作文题很好的体现的了新大纲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才是作文教学之所在。

  确实,如果作文 教学只是语言与技巧的训练,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古人写作就强调“文道合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没有了思想,文字只是一架空壳。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非重视思维、思想的训练不可。

  这从今年的高考 阅卷 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可以看出,作文思维训练非常必要,从题目来看,这个话题(包括提示语),含有明显的说理意味,指向议论文,更适合写议论文,而学生在考试中据材料扩展故事、编故事的多,即使写议论文,也扣题不紧,不善分析说理,议论不深刻,局限于感情亲疏导致认识事物的偏颇,未能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么分析武断,不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议论欠周密,缺少说服力。这与我们平时对学生关注生活引导不够、思维训练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1、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

  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要贯彻新教材“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让学生写所熟悉、所关注的,学生作文无非是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感受,阐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情达意。

  乌申斯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会玩耍的猴子,不是培养会学舌的鹦鹉,更不是培养见风使舵的两面派,而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从日常普通生活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从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培养其内省力。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本着创新、鼓励方式多样化的宗旨而设计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心灵、张扬个性的写作空间,一篇具备“情感震撼力量”的作品,一篇成功的作品应该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和张扬个性的想象世界和情感世界。而我们的学生只有在内在激情的驱使下,透视生活,“以我手写我心”“放飞心灵的风筝”,充分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才能对社会、对人生作出精彩的“诠释”。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立足点,多方面多角度的审视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力避鹦鹉学舌,力倡自由抒写性灵。

  2、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做思考的先锋:

  作文指导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一点,老师不能忽视,我们在指出学生的作文有这样的不足、那样的缺陷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这样写可以,是否还有更好的写法呢?这种看法有道理吗?能否有相反的看法?这样写理由是不是很充分?是否有例外?有人会反驳吗?多提类似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同学的习作思考,作文的语言、措辞就会更准确、严密,思维也就更周密。

  老师的提问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质疑,较之教师的“圈点勾画”,效果要好,学生的兴趣也会更浓。当然,这一过程可让学生参与进来,特别是作文讲评,让学生自己评析,让学生对着习作来分析,来思考: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有写作的体验,他们的意见往往更中肯,更有针对性,更有修改的可行性。这时,老师也可把自己的修改意见亮出来。对文章的修改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修正的过程。也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尽量用学生的习作作为例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有代表性的作品,用例文归纳写作方法,用写作方法指导写作。 另外,要引导学生进行正反面分析,树立辨证看问题的意识。

  3、从语文教材、课外阅读中开掘思维训练之源

  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可供学生思考的资源,教师要善于去引导进行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去拉动学生思考的引线,让学生的思维开出璀璨的花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在少年时期就体验过面对书籍进行深思的激动人心的欢乐,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美的教育。”“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如我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学生被烛之武的勇气和善辩所折服,我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联系现实,能否借用里面的一些方法,给布什写一封信,让他从伊拉克撤兵,有一个学生以军人的名义给布什写了一封信,可以说是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许多学生都被深深打动了。

  我们在教学《致橡树》时,学生会对文中所表现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有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来谈谈对早恋的认识。

  学生思维中蕴藏着极其宝贵的资源,开发思维资源,学生的潜力将得到更大的发挥。仿写练习、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对课文的进一步的深入的学习,是学生思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一座桥梁,是开掘课程资源、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极佳的途径。

  4、从生活中开掘思维训练之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培养对生活的新鲜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把现实生活提升到写作的境界,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无疑是对高中生生活底蕴和认识高度的考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我们可设置一些学生周记也是学生自由写作实践的栏目,如新闻点击、人生感悟、读报有感、影视综评、家庭记事、校园生活面面观、生活启示录等,这样,让学生聚焦社会,关注生活,引导学生真实地表现自我,准确地认知并把握世界,我想,学生在作文的同时,不仅是思维得到了历练,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学会作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

  5、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写得好的作文或周记,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示出来,甚至可以将他们和所教课文结合起来学习,特别是那些相同题材的好作品,对作者(学生)本身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在他们看来,大作家的作品似乎是高不可攀,而同学的作品就不一样了,我曾经将学生写的《小院夜色》与《荷塘月色》比较学习,也曾将学生周记《我梦想中的一天》和《我的空中楼阁》比较学习,取得了意想布道的效果,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且不说,作文被展示出来的同学会有成功感,而其他同学看了别的同学的作文,也会有一种将作文写好的愿望,学生会想:他们所写的事我都经历过。为什么我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的作文展示出来,争取让自己的作文让大家来学习。

  有同学看了优秀作文展示后,在文中写道:“优美的语句、华丽的辞藻并非人人写得出,但人人都拥有一颗真实的心,因此,我为那些真正发自内心的语句所惊叹、所倾心,因为那是自己的灵魂,那是来自心灵的呼喊,于是,我也要写属于自己机真实的感受。”、“十六、七岁的我,是最爱思考的年龄,我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一个叫‘世界’的东西,喜欢用自己的耳朵去理解一个叫‘社会’的名词。”确实,十六、七岁的学生,说中有学多的梦,有思维的火花,有独立的意识,对人生、对社会有憧憬,一经点燃,他的心灵会如涅槃般飞扬,这时候写作对他们而言,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发的需要,一种内在的兴趣。如果能做到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自学、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的三步曲

  许多导学案的编制,练习有余,展示不足;检测有余,反馈不足。具体表现为,对展示的内容、形式、时间,缺乏计划和引导,对反馈的途径和内容,不能组织有效的回应与矫正。展示与反馈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展示,暴露问题;针对反馈,及时矫正”。展示既是学习的形式,又是动力的源泉,展示的重点是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陈述答案。反馈要追求多维互动,简单的问题对子间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群学时除掉,真正需要反馈给老师的,是中断的学习线索、无效的知识链接和迷失的突击方法。

  一课一案,最好能顺案进展,尽可能地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导学案的时间表功能。当然,导学案也可按教材的单元编写,只不过单元里面分主题而已。只要一个项目一课时,一个课时一张“案”,就能达到“课课清”“日日结”的目的。按课时编写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果每一篇导学案,学生都能像按图索骥那样,顺藤摸瓜,自主进展,那么,“导学”的功效就完全达到了,让学生参与编制导学案的真正意义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设计导学案要做到两个五,即“五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导学案设计的终极追求则是,学生自己能自编、自展、自学、自测、自评、自善。

  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用导学案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和积极探索,用导学案引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导学案,就字面解读应该是:“导”,就是引导、指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讲、教师的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更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

  所以,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

  为了完成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最有效的办法是集体备课, “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具体做法是:

  ①由备课组长负责分工,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集体备课。②备课过程:主备课教师要先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并查阅、研讨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区的与本课时相关的中考试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要求、中考考点、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包括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导学学案等内容,并有配套练习题,形成草案。将“学案”草稿交备课审核小组审阅。审阅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草稿发给全体成员,然后召集组织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主备课老师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学案”,再将此稿交审核小组定稿,并统一印刷。各班教师根据学生实情予以补充,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预习。③备课内容:期初通读教材和大纲,集体制定教学计划;每单元,又根据单元内容特点,制定单元计划,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过关检测内容。具体到每一个课时,教师们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即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学习目标的确定,一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又要能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并且学习目标的个数也要恰当,少了学生就不能做到在课堂内像考试一样紧张,多了就易患浅堂辄止的毛病,难以做到有效。在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中,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哪些较模糊,会了的不教,要教不会的。以此,确定学生自学的范围,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以及自学的要求。

  另外,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此疑难的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特意设置了即时点拨这一栏。这样的集体备课也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提高写作有“绝招”——谈怎样指导学生写作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尤其要使学生的作文质量提高,更是一个难题。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字、词、句下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先让学生看某篇同学的习作,找出错别字,并给予纠正。汉字的音、形、义相似的较多,出现错别字是可以理解的。通过阅读习作,发现错别字,找出来,写上正确的,这样便给改作文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次自己用时,便不会出错了。

  词的方面,许多同学写作,好用成语。这样在某些句子里难免会用错,如:有位同学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老师,我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不耻下问”这个成语在此就用错了。经过这种挑和改,便让学生学到不少的知识,自己写的时候,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句子,在学生在作文中常出现的病句很多,如:“他的指引下,使我进步很大。”“……下”是介词短语,没有回答什么“使我进步选好很大”这个问题,所以缺少主语,是错误的句子。“他的指引”要是从介词短语中“解放”出来,正好回答了这一问题,有了主语,结构完整而成为正确句子。又如:“我们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时间,搞好学习。”这一句子结构虽然完整,但动词谓语和宾语部分不能搭配,时间一天只有二十四,挖来挖去,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挖掘时间”又怎能说得过去呢?经过多次找、改病句,会使学生作文出现病句的频率降低。

  二、复习有关的文体知识,使评改顺利

  在评改过程中,让学生根据作文的文体,参照评改的要求,对有关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便其学过的文体知识发挥出来,从而对作文进行评改。如:要让学生对记叙文这类作文进行评改,先要求学生回顾记叙文的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等等。如果学生对以上知识忘却或记忆不清,就要求学生先掌握记叙文的有关文体知识,然后才进行评改工作,让评改更顺利。每批改一次同学的作文,我就要他们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通过多次的训练,相关文体的写作水平就会明显提高。

  三、加强作文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完成上述工作后,就让学生独立阅读作文。先指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然后进行精读,从主题、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最后让学生整理阅读结果,对习作的各方面作出评价。在指导学生阅读作文时,主要看以下内容:

  (一)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二)看文章的选材能否更好地表达中心;

  (三)看文章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晰;

  (四)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作文的文体要求;

  (五)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通过这样训练,学生阅读作文的能力就会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最后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力都会产生明显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指导学生写评语,对作文恰当评价

  学生阅读作文后进入关键一环是“评”,就是对所评判的过程。这个过程已不是一种初步的写作,而是在占有一定的材料的基础上的再写作。它要以阅读、分析为前提,对所评文章的内容、形式作出恰当而准确的评价。我要求学生做到:

  (一)评语要突出,要有针对性;

  (二)评语要主次分明,概括性要强;

  (三)写评语要语意连贯,表达准确等。

  五、指导学生分析自己作文的评语

  作文评改完毕后,就把作文发回给写作者,指导他们分析自己作文的评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首先,我要学生在看过作文的评语后,对自己的文章作一番评价,重新认识自己作品的得失。然后要求学生再写一篇相同题目的作文,交给老师评价。

  通过如此训练,学生写评语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许多学生都觉得这种方法对他们的进步很有帮助。

  总之,让学生亲手动手评改作文,教师加以指导,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比较大的帮助。写作的水平提高了,语文的总体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六郎乡初级中学 陈玲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以有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使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研究和讨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十分迫切与必要。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这是语文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所追求的目标。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之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就成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语文教师要掌握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使得语文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营造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上,作为教师必须要讲究教学的艺术。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合理诱导启发学生,灵活娴熟地掌握教育的机智(契机,应变能力等),精选适度有益的训练,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活每个学生,使之积极参与,共同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又如,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和、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或严肃,或振奋。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精选教学内容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篇课文读下来,哪些地方能够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没能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需要形成有效刺激,哪些地方不必形成有效刺激,都必须加以考虑。教师没必要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讲解,而应该对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抓住其精华、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与和理解。从迁移的心理活动看,集中注意于问题的主要矛盾,有助于形成知识迁移。许多教师的堂上讲解时间都有严格的规限,并取得相当显著的教学效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教师善于控制知识量,择其精华要点,突出主要问题,保证了用于高思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时间,使学生很快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只设计了两个大问题: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为什么先 “为变徵之声”再“为慷慨羽声?”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学生很好地体味了课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采用的突出重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不仅在情节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对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体会和认识。

  三、优化教学结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立足于教师的教,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往往陷入一厢情愿的“填鸭式”、“注入式”窠臼。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课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立足于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因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应把握好三个基本点:一是着眼于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展;三是把学生学习过程中暴露的主要矛盾尽量在课内解决。例如,我特别引入老教材中的《病梅馆记》作为例子,该篇托物言志,妙语双关。传统的教法是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本文是一篇表面议梅,实际议政的政治杂文,再引导学生对表面的记梅与深层议政进行同步理解。这样安排教学结构,虽有利于学生破译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图,但这充其量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应式的理解,实在是违背了阅读教学的规律,也大大降低了本文的教学价值。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是这样安排《病梅馆记》的教学的:第一步,初读(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步骤:方案1:听读——自读——齐读;方案2:①幻灯展示重要字词、句读,找一学生读,以检查预习效果。最后齐读一遍。②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第二步,再读:读懂文字,读通文意。即:⑴自学探究,标注疑惑;⑵合作交流,质疑解疑。三读:读出手法,读透文旨。问题一:品读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问题二:通读全文,同学们觉得本文仅仅是写“梅”吗?学生说出是写“人才”后,接着问“病梅”指什么;“温故知新”起见,再问“同学们学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吗?(学生答:刘禹锡的《陋室铭》、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进而让学生说出托什么言什么。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从学习的一贯陈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方面真正有收获。

  四、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变传统的竞争和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受到课堂气氛和群体情绪的影响。因而,优化教学情境,创造教学的最佳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情绪高涨,就容易产生教学共鸣。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

  1.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美的潜因。语文教材是一个美的世界。它充满了美,美的山河、美的故事、美的形象、美的思想、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钻研,细心品味,发掘出教材大量美的潜因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心神“入境”,让学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净化,获其美感,达到“励志移情”、“以美润心育人”的最佳教学情境。

  2.质疑激思,把学生带入疑问的情境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去探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教学情境中。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心人物是烛之武,欣赏重点应是烛之武的说辞。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在文题“退秦师”之前加一个状语,以体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智退秦师”,有的说“巧妙退秦师”,有的说“巧辞退秦师”……答案丰富多彩,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3.精选时文,引进时代活水,增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感,向学生充分揭示语文和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和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讲究导语设计艺术,调动初读课文的积极性。重视启发讲解艺术,增强分析课文的启发性。注意教学结尾艺术,增强总结课文的鲜明性。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也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美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亲切热情、词准意切、礼貌文雅、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在教学时,运用美的语言,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五、把握课堂关键环节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把握课堂的关键环节。

  1.导入:精心设计,引起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异开始。”教学情绪的构建往往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导入环节。导入的作用就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学好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求知热情和对新知的好奇心,就应在课的导入阶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2.讲解:启发引导,激发创新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展示学生的思维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的“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点,巧设问题,启发思维。在学生困惑处、教材重点处、关键处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如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得差不多,认为没什么可想的时候,追问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寸步难行时,进行点拔,提出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思维产生定势时,提出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等。

  3.反馈:把握时机,调动思维积极性。反馈能对学习过程起调控、激励作用。在反馈的时间上,应提倡延时反馈。在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个问题下去,便迫不及待地寻找举手的学生要他发言,如果答案符合心中的标准答案,便大加赞赏。其实此时,大部分学生还处在思考中,教师这样太过及时的反馈只能是借少数尖子生的回答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培养了一些学生的惰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听众”。所以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在学生回答后,也应再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让学生有再次思考判断的时间。这样延时反馈,更能调动多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4.练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练习不但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堂练习安排上,既要重视旧知的巩固,又要强调思维的拓展,在重视设计好基本题、变式题的基础上,注意设计思考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创新的技能。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管采取何种形式与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化。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摸索和探求适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策略,才能真正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小学生如何提高写作

  一、 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 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 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 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 模仿例文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位、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期达到模仿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同学克服语言呆板、不够生动,谋篇布局杂乱无序的毛病,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在平时加强仿写的训练,就能达到生动的目的。如:

  (1)仿照下面的一句话,另写一句结构相似、内容丰富且有一定哲理的话。

  蜜蜂和蝴蝶虽然都在花间飞舞,但一个在创造,一个却在虚度。创造者给生活奉献的是甜美的蜜糖,虚度者留下的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垃圾。哲人和庸人虽然都在人世间生活,但一个在思考,一个却在蹉跎。思考者给人类留下的是智慧的结晶,蹉跎者留下的是一串杂乱无章的脚印。

  (2)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两个句子,形成一个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眼流淌于夏日的甘泉,使心田干涸的人得到真情的滋润;爱心是一个飞翔在人间的天使,使饱受苦难的人获得幸福的关爱;爱心是一个平静而安全的港湾,使历经风暴的人找到家的温馨;爱心是一块出现在沙漠中的绿洲,使困于饥渴的人看到生命的曙光。

  经过反复的句、段模仿训练后再进行全篇训练,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就会消除,模仿起来也如鱼得水,写作能力也会像诗句中写的一样“润物细无声”。

  二、 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学生就缺乏发现的眼睛。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写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因此,我们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社会生活千姿百态。能触动我们情思、引起我们共鸣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然而,有些学生却在写作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总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甚至抱怨生活的单调。其实,“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激动人心的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发生。正如罗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我们只有独具慧眼,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现其潜在的意义,才能抓住机遇,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新意。譬如,朱自清把写作的目光投注到他父亲的“背影”上,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鲁迅在百草园中,用他那独特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茅盾也是在驱车黄土高原后,把那坚强不屈的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成一体,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义。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我们就可以从一些看似平凡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一面,那么我们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新意。观察,并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身处农村地区的学生,可利用身边的宝贵自然资源,用上、下学的时间,帮父母劳作的时间或是周末的时间观察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同时多关心国家大事、身边小事,在注意观察时,要做到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社会生活千姿百态。能触动我们情思、引起我们共鸣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然而,有些学生却在写作时苦思冥想,搜肠刮肚,总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甚至抱怨生活的单调。其实,“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激动人心的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发生。正如罗素所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的,我们只有独具慧眼,有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发现其潜在的意义,才能抓住机遇,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新意。譬如,朱自清把写作的目光投注到他父亲的“背影”上,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背影》;鲁迅在百草园中,用他那独特的笔触给我们展现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茅盾也是在驱车黄土高原后,把那坚强不屈的白杨树与北方的抗日军民联成一体,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义。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我们就可以从一些看似平凡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其独特的一面,那么我们写作时就不愁无米下锅,写出的文章也会有新意。

  三、学会积累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除了一本语文课本,很少有阅读的材料。既要让学生有书可看,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架设放飞自我的写作平台的同时,还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意、生发灵感的生动情境,提供利于撷取素材的较大空间。

  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许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语言为学生的积累提供了许多精典的材料:有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文情并茂的写景名篇;有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时积累、总结。引导他们进入文本所创设的广阔情境之中,用他们的情感和感受去同文本沟通,体验和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和深邃意蕴,从而促使学生提起笔来,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课堂、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多知识,必须扩大语文外延:首先进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阅读有关作品,比如说,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读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类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改定的课文到作者的未定稿,并比较未定稿同课文的异同;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对作者作品的评论。还可以从课文所写的某个人物、某件事件、某种景物、某个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某句话、某个字,扩展到阅读相关的作品等等。

  同时,还要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美的事物,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捕捉生活热点,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材料积累也就多了,写作时就能轻松自如,达到“下笔如有神”的

  四、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多读是不够的,还要多写。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能力。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所以,教师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学生常常抱怨:天天的生活都一样,没什么可写的。的确,学生的生活方式很呆板,生活内容很枯燥。这时,教师要尽量去开导学生。魏书生先生在谈到让学生写日记时说过,对于学生说自己不会写日记时,他要求学生第一天只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写作。可见,平时多动手写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或对文章内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或大到对国家时政高写作能力。国事进行讲述,小至身边琐事,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学生在写作时应该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有充足素材的条件下才有更多的内容得以呈现和感情的表达,并且坚持多写以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由此达到提。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只要学生认真按照以上三点,长期持之以恒,做勤劳的小蜜蜂,多阅读,多练笔,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会得到充实,写作的兴趣会激发,写作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写作难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

【中、小学作文思维训练的思考与尝试】相关文章:

1.创新思维训练小学作文

2.读《思维训练中的天赋资源》有感

3.如何走出作文教学困境的思考与尝试

4.对比思维训练

5.关于新思维作文的思考

6.作文教学的支撑与训练思考论文

7.思维训练课作文

8.莫泊桑小说《骑马》课文简析与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