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读后感
本书是由孙瑞雪写的序言,她是我最欣赏的一位中国籍教育家之一,此书的作者王树是她的同事。她说这本书是王树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的结果,也是王树转化自己内在世界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有关儿童成长的,它必须发现儿童自我形成的自然法则,也要清楚儿童无法形成自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有关成人成长的,它必须了解成人的障碍,更多地出现在哪里,以及成人这种障碍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这本书是用感觉触摸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触摸一些本质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每个想尝试成长的人,都要重新打碎自己,回到自己的童年,重新组装自己的童年。
此书深深吸引了我,书里既有成人的童年,又有孩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其实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内心,让我们重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是如何丢失又如何找回或始终都没有找回的。整本书,讲述了有关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和有关成人的成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帮助解决成人和孩子共同成长的问题。读了这本书,更加多的体会不仅仅是在读书,而是做了一次自我的心理理疗,有了种全新的感觉。
在文中,作者用了比较有新意的写法,以孩子比喻天使,把孩子的名字比拟孩子的一部分性格,以让天使一次次降临人间的过程,描写了天使“归、安、通、爱儿和郝”带着爱降临人间,成为普通人家的小孩,成为你、我、他。
从小被送来送去的归、身处变幻莫测家庭的安、不断被批评被比较的同、寻找真爱的爱儿以及寻找并重新创造完整自己的郝。通过案例,让我更直接地、具体地了解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变化。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经历放到这本书的内容里面,每一个的成长过程也都似乎有自己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感同身受。
读这本书,你是一个旁观者,但又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透析童年,就是想将童年昨日重现,只是那时的孩子如今已经变成父母,手中握着童年的指挥棒。我们是如此地爱着我们的孩子,以至于我们几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点点的瑕疵;我们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满,于是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期待;我们希望孩子比我们更好,但是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却在不断否定孩子、挑剔孩子。这种负面信息不断的重复,只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刚开始,孩子感觉父母不接纳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被父母催眠了,自己内心也会认为“我不好,我是不行的。”作为一个一二岁孩子的爸爸和一位小学老师的我,在看完这本书后,面对孩子们,我必须有所改变。正如世界的改变、中国的改变一样,不仅要为自己疗伤,更要通过改变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被爱、被认同、被接纳和被欣赏的环境中成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有愿望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体验着每一种丰富的感受,体会充满爱的情感,观察各种生命的色彩,触摸他们好奇的东西。而我们成人通常按照自己对世界的想象,在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用外在世界的衡量标准来塑造他们,要求他们,这直接导致孩子无法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
成人自身的状态,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我们不尊重孩子的需求,就会把孩子带离自然法则所指引的成长之路,而变成复制成人的生命。现在先进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就是要放手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这也是我们要必须坚持的道路。虽然很多时候,我还是会把自己的观点情绪夹杂在里面,但是,我们要慢慢让自己成为优雅宁静的好老师和好父母。
很庆幸,作者也为我们成人提供了许多治疗自己心灵的方法。通过“寻找滋养心灵的能量”“做自己的观察者”“做自己的生命专家”等,如同诗一般的美丽文字,让我与自己的内心有了次难忘的对话,我的内心激荡着从未有过的波澜,我的心一遍遍地激动着、感动着。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我需要创造一个崭新的我,并且内心去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让爱走向成熟,我们给孩子的不光是爱,而是要成熟的爱,只有我们有了内在成长的愿望,并从内心逐渐走向真正的成熟,才能与孩子形成良好的生命连接,与孩子共同获得身心的放松,孩子才能在最美好的生命环境中一步步健康成长。
书读完了,使我有一种满足感,也有一种失落感,还有一种对孩子的愧疚感,我知道,我和爱人都还有很多需要自我修复的地方,我们自已为正常的成人的心灵,也都有许多需要修复的地方。
在教育上,我们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关注,但是在关注过程中发现我总是用我成人的思维去关注孩子,这样便与他们行走在两个轨道上,不能很好地完成链接,孩子们的需要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要求他们也不理解,于是有时会产生冲突,对我们而言有时侯的感受就是“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们大人对他的一片苦心呢?”而对孩子而言,估计就是:爸爸妈妈怎么会这样要求我?我不想这么做……而且又不得不做,因为他们需要听大人的,大人的安排貌似都是为他们好。他们这些无辜而委屈的眼神,就是告诉我们这里面存在着问题,我们是可以为孩子们做得更好些的。
我们不仅要去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更要进入到他们的世界里,真正地懂得们的需要。如何进入他们的世界呢?那是就要放下成人的心态,让自己再回到过去。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谈到的:“我们都曾是孩子,拥有美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环境中的缺爱、粗暴、压制和伤害,我们封闭了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变成一个缺失感受的、或自卑、或压抑、或紧张、或抑郁、或内向、或乏味的人。”“现在,我们有了孩子。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时,虽然表面冷静,但内心却惶恐得一塌糊涂。因为我们发现,自己早已遗忘了所有孩童时候的内在需求。同时我们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也几乎一无所知。由此我们无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做的,或者说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用我们头脑中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对待和要求孩子的成长……”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家里的奶奶带孙子,奶奶抱久了孩子,孩子会在怀中使劲的挣脱,继而哭闹,奶奶就比孩子更大声的安慰他:“怎么啦,别闹?”,没有效果,然后就抱着他更大声地:“看啦!看啦!看啦!”再指东西、玩物件等表演节目似的给孩子看,有时候就赶紧给孩子东西吃,直到他不吵了。
每次,孩子在安静而又安全地玩耍,没几分钟,就听得奶奶在孩子不远处大声的叫唤孩子:“看这个;过来;爱孙呢;孙啦,你在干什么啊;等等话语,如果孩子在专注的玩着自己的,而没有听见奶奶的叫唤,奶奶往往会不断地在重复叫喊,直到孩子听到了她的话,顺了她的意思才止。
【《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读后感】相关文章:
4.走向成熟
5.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