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07 16:14:38 小说 我要投稿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形成对中国古代小说完整的印象。

  2、培养学生阅读质疑和整合语义的能力。

  3、进行整体阅读训练。

  教学重点

  整体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中重要语段的理解和语义整合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拔、指导、训练

  总体设计

  一、提问导入:

  联系课外阅读情况,请同学们谈自己在课外看过哪些古代小说,导入正题:中学生已读过一些古代小说,但对我国小说的整体面貌和脉络的了解却知之甚少,要求我们去专读像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等小说专著不大可能又不太现实,而《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篇文章实是中国小说史脉与批评的缩影,是“具体而微者”,使我们在印象式的零散的小说篇章阅读之后,从高屋建瓴的理性上进行把握。

  二、整体阅读指导:

  《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的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从文章中辨别并筛选重要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到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哪些?它包括: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它受文章的内容的制约,因此,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同样,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对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下面以几个具体问题来说明阅读的方法。

  (一)、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填写下表:

朝代

发展阶段

体裁特点

例子

魏晋南北朝以前

起源

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山海经》

魏晋南北朝

发展

志怪志人


成熟

传奇小说

《长恨歌传》《李娃传》

宋元

继续发展

话本小说

《三国志平话》

明清

顶峰

演义小说、创作小说

四大名著

  点拔:指导学生进行目标筛选,在课文中勾画重点语句,提取并梳理有效信息。

  (二)、概括内容要点,快速划分课文层次:

  要求能快速划分课文内容层次,能简要概括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和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条规律。

  提示:理清小说发展的脉络,关键在于抓住小说的题材、体裁特点。而小说的发展规律,作者是采用总分式结构,同时运用“其一”、“还有”、“再有”、“另外”等关联语形成清晰的语脉,十分利于筛选、提要。概括要点力求简洁、通顺。

  明确:

  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说明我国古代小说在发展过程当中的规律。第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论述,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论述,全文纵横交织,互相补充,完整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规律。

  三、能力训练:

  1、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妍媸毕露 瀚藻 出类拔萃 B、温柔缱绻 洗练 含辛茹苦

  C、涉笔成趣 悲怆 心急火燎 D、宛然可见 累赘 稗官野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她虽然缺乏对顾客的热诚,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B、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农民的精心管理的结果。

  C、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房寻找。

  D、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吗?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就像明亮的镜子照耀物体一样,美丽和丑陋毕竟能够显露出来。

  B、亦微有鉴戒寓焉——也经常通过寓言的形式来鉴戒世人。

  C、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善意的、恶意的都必须写下来,这才是真实的记录。

  D、事出于深思,义归于翰藻——作品描写的对象都是经过想像虚构出来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优美的辞采来表现。

  4、在横线上填补句子,使语句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当。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志”。________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

  A、“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

  B、“志怪”“志人”来自民间。

  C、“志怪”“志人”靠实地访问。

  D、“志怪”“志人”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文人参与创作的作品。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显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成就,原作曹雪芹,高鹗续补。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名《诗三百》,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但毕竟是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而成的,因而还应属于文人诗。

  D、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6、课文第三节,萧统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事出于深思,义归于翰藻”,结合文意,请写出你的理解。

  7、“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作者引用《史通》的这句话目的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9、作者在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时,抓住两个关系作为论述的关键,请具体指出这两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

  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 篇2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课时教学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的结构,掌握课文中提及的有关文学常识。

  2、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分析文章、把握。写作文学评的能力。

  3、在情意方面,让学生为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辉煌的文学成就而骄傲、自豪。

  教学重点

  课文属专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讲授时,焦点不完全放在谈小说发展及规律的史料和专业术语上,以理清文章思路和结构为突破口,化难为易。

  教学难点

  涉及史料多,有些史料须在一定的大背景下去理解,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为基础,而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尽可能让学生理解所引史料,是本文教学应突破的一大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对于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同学们可能都不陌生,勇猛刚直的张飞,嫉恶如仇的鲁智深,即使《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都让人过目不忘。中国古代的小说,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最早的小说是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门论述这方面问题的文学评。

  (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大家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吗?

  上述问题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谈自己对题目的看法就好。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适当归纳。总结——题目用语平实、准确。题目表述准确,有极强的概括力。从题目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全文要谈的对象是中国的古代小说,而对这个问题,作者要谈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谈发展,二是谈规律。

  (要求学生默读此文,默读中用笔在文中打上记号,如把引用的史料标出来,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标出来。此文用默读方法较好,可以有利于学生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又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请学生回答:全文共多少个自然段落?分为几部分?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6;第二个问题也好回答——2,因为此前已经给学生分析了本文的题目;第三个问题需做一番思考,从第7自然段以后是第二部分,因为第7自然段是一个明显的有着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这样,第三、第四两个问题全部解答了)

  随着上述回答的结束,教师板书:全文共16自然段,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1—6),第二部分(7—16)。

  文章分析

  首先提问,第一部分是谈古代小说的发展,那么,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随即,教师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加以分析。这一部分,是从纵的方面谈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首先,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这一时代是魏晋南北朝之前,之后是志怪、志人小说。最重要的是萧统给文学的定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这个定义具有划时代意义。唐代的传奇,标志着小说体裁的发展成熟,宋元时期继续发展,出现了话本和演义小说,明清时期是古代小说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观实主义小说。

  (展示课件: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呢?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来。

  总结:第一部分是文章的骨髂,虽然清晰明白,但难免干瘪,第二部分是血肉,两者结合,文章才丰富,才丰满。

  (展示课件: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

  布置作业:熟记各个发展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教案点评:

  一、学习文章脉络清晰的结构特点、学习文章论证严密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和线索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二、文章论述的知识比较专门化,内容多,时间跨度大,不易掌握;弄清文学与历史的区别;理解萧统的关于文学的定义。这三项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要注意。

  三、本文知识性的东西较多,可采用讲授法。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 篇3

  单元教学设想:

  1、本单元是文艺评论,此文体知识在教学中穿插介绍;

  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所以宜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迁移训练,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由于众所周知的因素,每篇课文安排一课时。如作二课时,那么第一课时阅读学习课文,第二课时进行扩展迁移训练。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

  2、举一反三,用课文中阐述的道理来解释古代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以时间为序,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我国古代小说作一次“大盘点”,有东晋《搜神志》中的《宋定伯捉鬼》,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唐传奇《柳毅传》,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节选,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清代《聊斋志异》中的《狼》和《促织》,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节选。这一篇篇魅力无穷的文学精品,展示着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脉络及其民族的风格。今天就让我们好好地梳理回顾一下其发展史,认识和总结一下其发展的规律。

  二、阅读课文

  思考:1、梳理思路;2、完成练习一。

  三、研究课文

  1、整体把握,梳理思路

  思考: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明确:题目表明本文论述的对象——是我国的小说,不是外国的;是我国古代的小说,不是现代小说。题目表明了文章的内容:一是论述发展史,二是论述规律。

  由此可以将课文分为二部分。

  小结:如果把第一部分看成是从纵的方面论述历程的话,那么第二部分是从横的方面探讨我国古代小说的规律。发展及规律互补,纵横交织,使本文条理清晰,行文简洁,论证严密。

  2、具体研习,把握基本内容

  完成练习一。

  四、拓展迁移

  1、完成练习三

  2、完成练习四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上相关文章。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02-23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02-23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02-22

小说《我们》的教学参考07-24

小说阅读的教学心得05-19

小说教学的艺术分享08-08

小说情境教学的运用08-03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4篇02-23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3篇02-22

小说《药》课程设计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