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者的散文

时间:2021-04-22 11:45:09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乞讨者的散文

  在我最早的记忆里,乞讨者大都是一副极为寒酸的模样:蓬头散发、衣衫褴褛、面容凄苦、步履蹒跚的老年群体。他们简直就是很统一的造型:一手持着一根枯棍,一手端着一个破旧的碗,背上还会背一个破旧的麻袋,里面装的便是乞讨得来的食物了。在那样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就是走家串户的能得到别人给的半块馒头或者是主人吃剩的一碗热粥,便会心满意足、千恩万谢了……再后来呢,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人们基本脱离了温饱之忧,乞讨者的档次也提高了,他们进门乞讨开始拒绝馒头、剩饭这些食物,直接就跟人要农作物了,心地善良的农民都是有恻隐之心的,所以,乞讨者很少碰壁,每进一家都会讨得或半碗或一碗的玉米或者麦子,而后想来就是拿去换成钱了……

乞讨者的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的那些乞讨者很少再见,取而代之的是新生的多样化的乞讨人群。80年代后期,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成帮结伙的乞讨者了。准确的说人家不叫乞讨,叫做卖艺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晚上,每当吃过晚饭听到一阵锣鼓声,不用说就是又有卖艺的进村了,他们大多是给村民表演自己的绝活,到最精彩的时候就有人端着一个大盘子收钱了。在当时的农村,整个村里也就几台黑白电视,能有人来卖艺,对村民来说也是件很高兴事儿,人家那么卖力地演半天,收几个钱自然也是天经地义,所以大家也都会根据自己的心意往盘子里放钱,或者回家拎点粮食出来给他们。可是不知从何时起,那些玩把戏献艺的人再也不是为了最初的单纯卖艺挣钱糊口,而是靠欺骗获得更大的利益。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一天夏夜里。漆黑的天,村里来了几个卖艺的。那时候的农村还没有路灯,他们都是自带蜡烛,围观的人还真不少,因为每当吃过晚饭,街坊邻居都会出来聚堆儿闲侃,有热闹看,大家自然都赶了过来。那帮人和以前的卖艺的没什么区别,也都是各自献上自己的绝活儿,中途是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表演“吞钢球”,就是把核桃般大的钢球吞到肚子里再吐出来,自然是惹来一片喝彩声。可就在这时,领班的头儿又拿出一个鸡蛋般大的钢球让少年吞,还说这是他最拿手的,当看到少年真的吞下了钢球,全场更是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可就在少年要吐出钢球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就看他很费力地做了好几次努力,钢球却是怎么也吐不出来,眼看着少年满头的大汗,一个劲儿喊肚子疼,甚至还吐出了血……这时候,领头慌了,声音里都带着哭腔,一边催少年用劲儿,一边自言自语地数落着:“这孩子是饿的啊,从来没出过差错,今儿没钱吃饭了,咋就这样了呢……村民们也跟着着急了起来,大家有往家拿吃的,有给他们塞钱的,有几个帮着去找医生的……最终,少年被搀扶着去了村头的小诊所……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听到村民开始议论此事了,说在诊所里少年终于吐出了钢球,走的时候,不知他们这次表演收到了多少钱,但却看到拖走了两大袋子麦子……再后来,这样的“惨剧”又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了别的村子,淳朴的村民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卖艺的真的是赚了,但却从此失去了村民的信任!

  90年代的乞讨者又是另一种形象了,他们看上去不再单单是老弱病残的群体,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这个行列,乞讨的方式也变了,这些人一改在农村走家串户的习惯,直接奔城市了。他们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开口乞讨或者是跪在地上讨要,甚至有些是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他们往往是说自己遇到了意外。我曾经无数次地看到一些年轻的男人或女人抱着个幼小的孩子,说是来这个城市寻找离家出走的爱人,结果钱包被偷,连回去的路费都没了……但此时的乞讨者却很难得到众人的同情了,因为在群众的意念里,这些已经成了骗子惯用的把戏。而令人想不通的是,往往此时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怀里的孩子都是安静地熟睡着……我不知道孩子真的是又饿又困,还是被他们喂了什么东西。还有很多时候的乞讨者更是令人无语,99年我们在北京做生意,记得有一次我去批发市场拿货,在等公交的时候,看到几个七八岁满身脏兮兮的小孩在向路人乞讨,偶尔也能看到有人给他们五毛一块的钢镚儿,毕竟孩子看上去会令人起同情心的。可就在此时,很刺眼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小乞丐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拽住了一个二十岁左右女孩子雪白的裙子,并喊着要钱,女孩当时想躲已经来不及,便急急地喊:“你快松了手,我给你钱!”没想到的是,小乞丐却是一脸的得意:“你先给,给了我就松!”女孩看样子是急坏了,眼看自己洁白的裙子上已经是一片污秽,哪还有心情去掏包里的钱给她?只是一个劲喊着让小乞丐放手,而小乞丐却是一脸的得意,抓得更紧,大有不给钱就一直抓着不放的`阵势。就在此时,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士上去就踢了小乞丐一脚,并命令她放手,小乞丐估计是被踢疼了,也害怕了,放了手哭着跑开了,女孩一个劲儿向男士道谢,男士却说出了让大家很是惊讶的话:“这帮小乞丐其实是有大人带着的,领着他们的大人也就在附近,他们天天在这里乞讨,像刚才的事情经常发生……”人们开始骂这些小乞丐的领头人了,从这些孩子相仿的年龄来看,猜想着他们的领头人肯定不会是他们的亲生父母,可这些孩子到底是一个村里的村民,还是被人贩子拐卖的呢?其结果不得而知了,然而这些孩子未来的命运却注定是悲哀的,这么点儿大就没有了自尊沿街乞讨,甚至开始有了无赖的苗头,长大了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命运在等着他们呢?

  2000年以后,城市中的乞讨者依然是层出不穷,经常看到在一些繁华的地段就会出现一两个乞讨者,与其繁荣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他们却是以学生模样的居多,大多都是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跪在地上,前面是一张大海报,上面写着他们悲惨的命运和乞讨的原因,结尾还会看见几个红得发亮的印章,显然是为了证明他们所述的故事绝对真实。其实很多都是很雷同的经历,无非是他们从小就是优等生,也都考上了什么好的学府,可就在此时,灾难从天而降,父母或者重病或者是意外死亡,而他们为了自己能继续深造而不得不沿街乞讨……遇见的多了,人们也都见怪不怪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了同情心,千篇一律的故事不能不令人生疑,所以分不清到底是真是假了。我印象里最深的是在北京的大红门批发城的天桥上,每次我去上货都能看到两个穿校服的少年在那里哭天抹泪,那声音真叫一个大、一个惨!地面上的海报上说他们的父母出车祸双双身亡,他们在为学费乞讨……然而面对他们的求助,很多人都是漠然地走过,其中也包括我,因为这样的乞讨者已经很难以让人分辨真伪了,不能怪路人人心冷漠,是因为这个时代骗子太多……说真的,我真的很佩服那两个少年的嗓门,我每次路过都能看到他俩,那应该是天天都在的,成天的嚎啕声音居然还那么洪亮,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还有一次,我和弟媳去菜场买菜,途中碰上一对夫妇向我们哭诉他们的遭遇,说什么家是昌平的,往北京送面粉,没想到途中出了车祸,撞倒了一个老人,伤者还在医院,他们的钱用完了,来找亲戚却又碰巧不在,两个人又渴又饿,问能不能给几块钱买瓶水喝,夫妻俩边说边落泪……我听得心软了,从包里掏出5元钱给了他们,弟媳还一个劲的说我傻,说肯定是骗子,我说看他们都哭成啥样了,不像是骗子!可又过了几天,我们在路上又碰到了不同的“夫妻”俩,诉说着同样的悲惨遭遇,流着同样的悲伤的泪……我才知道自己真的很傻!后来听人说,什么伤心的眼泪啊,是他们提前在眼睛上涂了一种致使流泪的药水……从此,我对乞讨者的眼泪很难再相信!

  如今的我整天地呆在家里,很少看到街头乞讨者了,可是另一种变相的乞讨者开始频频进门,他们不是来“乞讨”的,而是来给你送平安送钱财的!这些人总会手里拿着他们用来换钱的商品,却会给你不好拒绝的理由,因为人家让你买的是平安符、是财神!你不买吗?你是想把平安和财神拒之门外吗?这些人很会选择人群,他们专捡做生意的门面进,进门就会说:“老板啊,恭喜发财呀,我给您送财神来了!”亦或者是:“老板好,我给您送个平安符保您岁岁平安哈,钱么,您随便给,十块、八块都成……”生意人大都计较这些,大家图个吉利也不会把财神和平安拒之门外的,也就理所当然地掏钱买下了“送福者”好意,而那些“送福”之人转手就能把几毛钱来的东西以十倍甚至更高的价格轻而易举地出手,不能不说人家有经商头脑!

  如今看来,仿佛每一个时代的乞讨者,都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自己特有的辛酸与无奈。时代在进步,乞讨者的方式也在千变万化着。可是,在世人眼里,恐怕对那些乞讨者再也难有七八十年代的同情心了,大家已经漠然甚至厌恶了,因为在人们眼里,“乞讨者”已经不再是那种真正需要给予同情和帮助的弱群体了,相反,“乞讨者”甚至已经是“骗子”的代名词,他们再也不是那种迫于生活的无奈而求助,而是一些很健全甚至健壮的好逸恶劳的人,绞尽脑汁地想出一些骗人的手段,从而获得别人的同情,以便达到自己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样的人是不值得我们去同情和怜悯的,更是不值得去帮助的。其实一个真正懂得自尊自爱的健全人,即便是生活再艰辛,也都会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得以生存,绝不会去毫无尊严的让自己沦为乞讨者的,正所谓“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但愿那些总想靠欺骗的手段获得钱财的人,能够早日懂得自爱,收起那副伪装的可怜的“尊容”,用自己的双手美丽自己的人生,还自己一份尊严,也还社会一份美好吧!

【乞讨者的散文】相关文章:

乞讨者02-11

至乞讨者的一封信350字10-28

乡情的散文08-25

美好的散文08-23

青春的散文08-21

随感的散文08-21

毕业的散文08-20

伪装的散文08-19

感动的散文08-19

朦胧的散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