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夜话散文

时间:2021-03-30 19:01:58 [第四单元]写一篇散文 我要投稿

黑风夜话散文

  在浙西武义层峦叠嶂的群山中,有一处僻静的山谷,“山环如郭,幽邃如洞”,人称郭洞。郭洞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她深藏山中,茂林环抱,修竹穿插,曲溪流泉,轻雾氤氲。古村落始建于元代,生谙风水之道的何氏祖先仿内经相阴阳,砌城墙形成水口,架龙桥聚气藏风,植树木善化环境,巧布局宜其室家。青砖黑瓦的明清古建筑群聚集谷中,宗祠、牌坊、书院、文庙、戏台应有尽有,古塔、古桥、古井、古亭、古树面面俱到,一种秦韵汉风返朴归真的乡村生活场景扑面而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身临其境,仿佛时空穿梭,不知今夕何年。

黑风夜话散文

  郭洞古村落的何姓子孙,在风水宝地里繁衍。大约在明代,何氏先人在进出的水口筑起城墙,这样就把整个村落封闭起来,城门夜闭日开,起到了防范作用,历史上多次外乱,都被村民挡在门外。久而久之,门内成了世外桃源。淳朴的民风,缓慢的节奏,代代传唱的牧歌,生生不息的家园。

  何氏宗祠在郭洞较为显眼,白墙整洁,牌匾庄严,它是何氏望族的象征,也是何氏历代儿孙的.功勋舞台。宗祠勾起联翩浮想。曾几何时,这样的宗祠曾遍布大地,它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象征,在很长时间里,宗法的作用是所谓王法不能替代的。中华文明能传承数千年,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宗法。在宗法面前,长幼有序,嫡庶分明,父系世统,家国同构,社会在超稳定的框架中缓慢地向前推进着。这样,民族几度危难几多衰兴,几处灭顶几次涅槃,顽强地挺立生存着,中华文明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能数千年传承的文明。

  如郭洞这样的乡土社会,曾在中国比比皆是。多少代人生于斯,死于斯,始终处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他们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父辈又传递给下一代,他们也许一辈子离不开土地并终老是乡。这些人又根据父系亲属的原则组成大家庭,后又因子孙分家组成同姓家族,并发展到包含了经济、宗教等含义的氏族,社会就这样一层层地展开了。在这种社会里,分家是一件大事,曾有许多“义门”几代、十几代不分家,看到当年遗留下来夸张的大灶铁锅,你能想象当时大家庭的兴旺。著名的义门甚至会惊动皇上,皇帝会送来一块御匾,对治下的顺民予以最高的褒奖。

  乡土社会也是礼治社会,它不需要政治权力来维系,维持礼的是传统,传统中最重要的就是孝悌。郭洞中的宗祠、牌坊、学堂、文昌阁,都是颂礼的场所。在礼制秩序下,无讼是乡民理想的选择。所以,中国出现西方社会的法治概念是五四以后的事,在相当漫长的封建时代,百姓是以无讼为最高追求的,所谓的父母官在有讼断案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先各打五十大板,“刁民”喊冤先过钉板,这都是这种社会的写照。

  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是缓慢流动的,但人类社会却在加速度地发展,当旧的形式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打破乡土就成了必然选择。其实,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乡土社会早已是明日黄花,许多凋敝的乡土上已很少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人民公社”化以后的乡土中国成了最后的也是最美的绝唱,艳阳天下的金光大道成为遥远的灰色记忆。即使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村里的年轻人再汇聚一堂,也是相亲醉酒攀比斗地主,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背井离乡。总有一天,更年轻的一代没有了乡土概念。好在人们还有维系的所在,那就是在以后填写履历时有一栏叫“籍贯”,它虽不一定是填写者的出生地,但它却是来自父亲,来自血缘,来自乡土的继承,这也许会是曾经的乡土社会的最后痕迹。

  曾有人对黑风说,其实你不是在写游记,而是在写历史,写感悟。也许是吧,是随笔,是寄托。

【黑风夜话散文】相关文章:

中秋夜话06-15

笔的夜话05-04

风的声音散文12-07

风弦,日月琴散文12-25

故乡吹来的风散文11-10

03-13

二月的风散文11-12

清月沐风人如许散文04-19

风来你得走散文欣赏12-05

风会记得花的香散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