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让“假”走开800字议论文
当前,幼儿园正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教师们接触到了很多有关课程实施的新理念,如课程的开放、生成理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体验等。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努力实践这些理念,尤其是在组织公开教育活动时。然而,经历了很多活动现场并仔细分析后笔者发现,许多活动的热闹、精彩只是假象,由于理解的肤浅、认识的偏颇,许多活动都没能很好地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
假开放
一次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凸显让幼儿自主学习的理念,准备了充分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看上去井井有条,幼儿操作得投入认真。然而,事后我了解到,哪些幼儿操作哪些材料,教师早已作了“安排”,有些材料幼儿甚至已经“操练”过了。
开放的活动应该包含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空间、开放的材料等,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开放”的幼儿,即幼儿应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限制了幼儿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利,其他形式上的开放也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开放了。
假体验
一次社会领域活动,教师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从而萌发关心残疾人的情感,准备了眼罩让幼儿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没想到幼儿戴上眼罩后感到很新奇,表现得很兴奋,有的嬉笑出声,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对眼罩本身产生了兴趣,不时地看一看、摸一摸……显而易见,教师的出发点虽好,但幼儿的实际表现与教师的预期相去甚远。
并不是所有经验都适合通过体验法来获得的,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即使再逼真也不可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就这个案例而言,与其说是“体验”,不如说是“游戏”。
假互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师幼互动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被要求努力成为“抛球者”和“接球者”。然而,实践中,有很多教师把互动简单地理解为“你一言我一语”,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幕场景:教师频繁地问幼儿“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幼儿不需思考,张嘴即答;教师和一名幼儿有问有答,好不流畅,而其他幼儿则表情漠然,似置身事外;对于某个问题如果幼儿的答案总不能让教师满意,教师便不厌其烦地追问,可幼儿就是无法和教师“心有灵犀”,于是,面对着众多观摩者,教师急得满脸通红。这样呈现出来的教师“积极提问”和幼儿“消极应对”,是我们要追求的“互动”吗?
“互动”不是简单的“问答”,只有关注幼儿的需求,让幼儿的思维与教师、同伴的思维互动,让幼儿与材料互动,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假生成
由于“生成”的理念备受推崇,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纷纷加以运用。于是,有的教师在备课时就假想好了一个生成环节,希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落实。
如,一次韵律活动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喜羊羊要举办一场舞会,灰太狼知道后想要来破坏,怎么对付灰太狼呢?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灰太狼骗走,有的说把它引诱过来用大网逮住它,有的说用绳子把它捆起来……教师对这些回答都表示赞同,但都没有追问下去,直到一名幼儿说到“挖个陷阱捉住他”时,教师才追问:“怎么挖?用什么挖?”有幼儿答道:“用挖土机挖。”教师说:“办法是好的,可是没有挖土机怎么办?”幼儿不知怎么回答,教师只好说:“也可以用铁锹来挖。”教师边说,边做起示范动作。接下来便是全体幼儿模仿用铁锹挖土的动作进行的一次韵律活动。
事后,当我们问这位教师为什么不用幼儿提到的挖土机的办法时,教师回答说:“因为挖土机挖土的动作我没有想好,而用铁锹挖土的动作我事先设想过。”
教师对幼儿的某些有价值的想法听而不闻或虚与委蛇,完全按照预设的方案将幼儿引入早已设计好的过程中。这只是虚有“生成”的名而实质上还是预设。
活动中如何生成课程内容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敏感地捕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恰当的回应,这些课程内容可能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有效利用,则能事半功倍。
细细想来,教学活动中的假提问、假倾听、假讨论等现象也不胜枚举。由此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深入思考,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仅仅虚有其表?我们运用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只是为了让教学活动更热闹、更好看?我们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了吗?我们真的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出发践行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吗?
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区域环境体现师幼互动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幼儿园让“假”走开800字议论文】相关文章:
1.让“假文盲”消失
2.“走开点”哥哥
3.吹牛君,请你走开
4.雾霾君,请走开!
5.如果你从冬天走开
6.战争请走开作文
7.雾霾君,请走开!
8.争与让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