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的声音去哪儿了议论文

时间:2018-07-08 12:06:04 议论文 我要投稿

早读的声音去哪儿了议论文

  根据学校安排,本周我值周,值周最常规的动作就是四处走走,以便监测处理相关事宜。可没曾想,在走程中窥见一教育怪胎:早读无声到比晚自习还安静!大惑不解。顺着马航失事间网友的虐心热帖(“今年流行什么不好,偏偏要流行什么爸爸去哪儿?时间去哪儿?现在到好了:飞机去哪儿都不知道了?这世界啊!真……”)叹而得言:早读的声音去哪儿了?!

早读的声音去哪儿了议论文

  不知是这个时代进步了,还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读书方法不对?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早读铃声一响,若是迟到奔跑进校园,教室便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开春时节的清晨,学校后山上的油菜花边、岩石上、草坪里随处可见踱步或是蹲着或是依着树木放声晨读的莘莘学子。生平仅记得的大多词句也都源于那时的早读或晨读。

  学校为何要安排早读?早读有何用处?我似懂非懂,只好借助“万能”的网络释疑。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一个人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大脑完全没有了疲惫的感觉。早上读书,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记忆力较其他时间都好,自会事半功倍。

  早读的好处很多,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古往今来,学校都重视早读课,连家庭教育也重视。“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朱作仁语)。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因此,开设早读课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视朗读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由是可见早读的作用举足轻重,然我为何会窥见早读无声到比晚自习还安静的“怪胎”?我见之“怪胎”不知是偶见还是常态,不知是矛盾的特殊性还是普遍性。因未深入调查调研,故无定论。但“怪胎”之害处从我们的课堂效果已可见一斑。语文课上:提起那些名言名篇学生不知道还罢,毕竟自己也比他们好不到哪里去。然朗读该是学生的基本功吧,可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把一篇或是一段文章通顺的读下来。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也还算不错,可你要他把心中之想溢于言表却犹如登天。如是等等。我想这些都与不重视早读不无关系。如此长期以往我们的哑巴语文、哑巴英语的现象就自有原因可寻了。

  早读无声到比晚自习还安静的“怪胎”不容忽视,其事关教育的质量,事关孩子们的.未来,链接着祖国的兴衰。私以为,要治愈这一“疾病”,让早读的声音回归。首先要从思想上找根源,只有提高了认识,改变了僵局,事态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然这其中的主角恐怕要非学校领导莫属了,当然层层往上的责任也自是少不了的。其次要从思想宣传上找突破,只有通过大力的思想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早读的用处,早读折射出来的问题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才能营造出“我要读”的氛围,而不是“要我读”的僵局。再次,要从教育观和学习观上找归宿,国家素质教育实施已好些年了,但有不少的老师和学生对素质教育有曲解,西部落后山区尤显突出。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味的减负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连教育规律和学习规律都不遵循的教育。试想,我们落后山区的教育都减到只剩下孤零零的课堂了还何以减?我们的学生都学到不会早读,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了还何以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是,我们的教育还何谈素质教育?端正教学观和学习观势在必行。

  春天的绿意正势不可挡的走来,社会的车轮正不停的向前辗转,我们的生活正翻天覆地的发生着变化,然我们早读的声音去哪儿了?国家发展,教育先行。早读无声到比晚自习还安静的“怪胎”值得每一个教育人(包括相关人)深思。希学校后山的太阳越显和谐的升起,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早读的声音去哪儿了议论文】相关文章:

1.老师去哪儿了

2.孝行去哪儿了

3.记忆去哪儿了

4.个性去哪儿了

5.咖啡去哪儿了

6.开朗去哪儿了

7.星辰去哪儿了

8.照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