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
摘要:为全面了解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的总体布局、规划建设及发展情况,在安徽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现状。发现省内大中型体育场馆存在着人均场地面积偏少,地域分布不均;区位分布不够合理,资源缺乏综合利用等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场馆建设,增加人均场地面积;综合发展场馆功能,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提升建筑设计品质,优化场馆科技含量等发展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及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发展
从国际体育场馆建设趋势看,各类场馆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内容及形式特色纷呈。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者们更加注重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体育场馆应尽量满足比赛、训练和群众健身的共同需要,尤其注意满足不同人群的多重需求;同时注重场馆的人性化设计,许多场馆的外形设计看似简洁朴实,内部装饰亦较平淡,但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各种创意的人性化设计,既方便场馆的使用,又大大提升了场馆的运营及管理效率。在使用功能方面,拓展场馆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多方面的使用功能,在场馆规划建设阶段就应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所以,体育场馆的建设设计是后期运营管理的重要基础。
1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现状
1.1大中型体育场馆的范围定义
大中型体育场馆是指财政投资建设、对外开放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场馆,包括各市县体育部门场馆、高等院校场馆和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场馆;含体育部门管理或业务指导的场馆,包括社会投资建设,承担过相关比赛,对外开放的场馆。
1.2安徽省体育场地的建设现状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分析报告》2(2015年2月),数据表明,全省共有体育场地53189个,用地面积926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9万平方米,场地面积6931.5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1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8.82个。对比第五次全省体育场地普查,可知全省新增体育场地29746个,增长率126.9%;用地面积增加4443.2万平方米,增长率92.1%;建筑面积增加271.9万平方米,增长率224.6%;场地面积增加3226.2万平方米,增长率87.1%;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57u,增长率98.3%;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5.17个,增长率141.6%。表明近五年来,安徽省体育场地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
1.3各地市体育场地的建设现状
全省体育场地总量的14.8%安庆市以4861个体育场地列全省第二位滁州、宿州、六安和芜湖分列3-6位;铜陵市有1017个体育场地,是全省场地数最少的城市。全省有宣城、池州、滁州、黄山、铜陵、淮南、蚌埠、马鞍山和合肥等9座城市达到每万人拥有10个以上场地的规模;亳州、六安、宿州、阜阳等4座城市人均场地占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各城市中,合肥市室内体育场地数最多,共有709个,占全省室内体育场地总量的16.8%滁州市以439个室内场地列全省第二位,占比10.4%芜湖、宿州、马鞍山和宣城分列3-6位;亳州市列最后一位,有75个室内体育场地合肥市室外体育场地数列全省各城市第一位,共有7185个,占全省室外体育场地总量的14.7%;安庆市以4580个室外场地列全省第二位六安市以3746规模室外场地列全省第三位;黄山、池州和铜陵室外体育场地数量较少。合肥市体育场馆有观众坐席258239个,约占全省观众坐席的21.6%;芜湖市有134795个观众坐座,约占11.3%其次为安庆市,有93673个,占比7.8%黄山、池州、铜陵和亳州等4座城市体育场地的观众坐席不到全省观众坐席的3%。铜陵市每万人拥有健身路径器械数最多,达到33.4件;其次为淮北,有26.8件;马鞍山以26.7件列第三安庆、六安、宿州、亳州和阜阳等5座城市人均健身路径器械拥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4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现状
全省有各类大型体育场馆36座,用地面积共计14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61.4万平方米,场地面积共计28万平方米,共有观众席363015个。其中体育场9座,用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场地面积19.2万平方米,观众席243208座;体育馆25座,用地面积7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场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观众席115134座;游泳馆2座,用地面积共计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场地面积1万平方米,观众席4673座。
全省有各类中型体育场馆266座,用地面积共计38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87.3万平方米,场地面积共计285.7万平方米,共有观众席495094个。其中体育场138座,用地面积31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场地面积254.4万平方米,观众席399347座;体育馆57座,用地面积2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场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观众席81730座;游泳馆(池)17座,用地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场地面积2.5万平方米,观众席6364座;全民健身馆54座,用地面积2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场地面积21万平方米,观众席7653座。
2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人均场地面积偏少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省体育场地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总量偏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5u,低于全国1.46u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布于皖北地区的场地15286个,占比28.7%,场地面积2004.6万平方米,占比28.9%;分布于江淮地区的场地23152个,占比43.5%,场地面积2927.3万平方米,占比42.2%。分布于皖南地区的场地14751个,占比27.7%,场地面积1999.6万平方米,占比28.8%。从地域上来看,江淮地区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接近全省总量的一半,皖北和皖南数量接近。
2.2区位分布不够合理,资源缺乏综合利用
全省36座大型体育场馆中,有23个分布在居住小区/街道,4个分布在校园,2个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1个坐落在广场,6个分布在其他地方。全省266座中型体育场馆中,有40个分布在居住小区/街道,190个分布在校园,16个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6个坐落在广场,6个在工矿,1个在乡镇,1个在宾馆商场饭店,6个分布在其他地方。从全省大中型场馆的区位分布情况分析,由于早期市政规划和经济快速发展原因,位于工矿、乡镇、宾馆商场饭店的中型体育场馆数量相对偏少,导致部分区位的群众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现有的大中型体育场馆中,部分场馆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功能比较单一,而且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没有整体综合开发,缺乏专业的公司进行整体运作,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各类健身需求或竞技需求。
3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发展建议
安徽省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发展应遵循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趋势,依据相关国家政策,做好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全省统筹规划布局,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为主线,争取领导的高度重视,获得有利的政府政策。
3.1科学规划场馆建设,增加人均场地面积
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计划中对于人均场地面积的要求,安徽省还需“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江淮地区体育场地应保持“稳中有增”和“提质增效”,同时省内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保护生态、因地制宜,与各个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结合。省内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省内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进入同级政府的规划委员会,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应列入省重点项目库。省内社会资金投资体育场馆建设应按照项目用地性质享受国有投资相关土地政策。建立完善的体育场馆建设信息发布制度,向社会公开,为社会投资公平参与提供方便,并完善社会投资配套政策。省内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对于老城区和近年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增加和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省内体育场馆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
3.2综合发展场馆功能,促进资源有效整合
安徽省相关职能部门应完善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加快推进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进校园,进社区。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资源和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是解决大中型体育场馆日常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各类体育场馆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前提是制定、完善各类机制,形成相关政策导向,积极引导,搭建组织机构,通过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盘活各类体育资源。省内大中型综合体育设施在建设时要尽可能地规划在校园内或社区周边,同时在场馆的建设布局上要充分考虑赛后运营管理问题。布局在校园,将会促进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广大青少年受益;布局在社区,能够保证体育场馆在赛后成为社区居民优质的体育锻炼、休闲及娱乐场所,有利于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增加居民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增强居民的体育意识,提高社区的社会管理能力。
3.3提升建筑设计品质,优化场馆科技含量
安徽省内体育场馆在设计、建设中应高度重视科技含量,市场化运作对体育场馆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的多种项目综合运用及与非体育内容的相互融合使用,已是体育建筑的发展趋势,这些都需要通过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予以充分体现。体育建筑不同于普通民用建筑,其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非常高,既要满足各项体育比赛不同规格对场馆的具体要求,同时要统筹电视转播、灯光音响等专业领域,这些都需要在建筑设计工艺上充分考虑。大中型体育场馆日常运营管理的成本大部分是各种能源的使用,应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尽量减少投入到建筑中的能源使用量,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进一步实现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体育建筑工艺设计是贯穿体育场馆建设的核心。
4结语
安徽省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人文、地理等特点制定因地制宜的建设方案,合理规划场馆规模,科学统筹场馆布局,注重场馆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充分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利形势,促进省内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发挥省内体育场馆协会的纽带作用,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更好地贡献服务,为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刚,雷历.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89玻梗
[2]安徽师范大学六普课题组.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分析报告[J].2015:4玻
[3]张仁寿.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1):88玻梗
[4]肖淑红,付群,雷历.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分类及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6):14玻保
[5]谭建湘,霍建新,陈锡尧,王德炜.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0玻保福
【大中型体育场馆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相关文章:
对学校发展的建议书03-18
班级建设建议书5篇02-24
Internet发展10-28
“红学”的发展12-11
发展的起源05-23
发展的起源05-22
建设幸福中国06-02
建议信06-10
元旦发展史11-02
发展的起源作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