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议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议论文1
一、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效导人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活动会影响其认知活动,愉悦的情感会使小学生的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记性也会更好。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开场白、新奇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案例、精彩的结尾,都会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学习激情爆棚。
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在课堂伊始如果能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案例导人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听完整节课,进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比开篇就直接进人教学内容的效果来得高。
2、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传统的因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以及教师缺乏教学技巧而采取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淘汰传统的教育方法,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革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小学生们就像一张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呵护,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深人研究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得教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进而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法对其教学加以改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论
发现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以后的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其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数学议论文2
一、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课就像一场战斗,需要有周密的安排和部署。那里应该重点防护,那里是进攻的缺口,都必须一一弄清并做好相应的安排。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就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有些学校搞目标教学试点时,往往是在黑板的左上角将重点难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然而重点难点不仅仅是写在黑板左上角就行,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重点、难点并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难点上。教学时,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手势的变化、板书的强调等或数学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精力投入到重点内容上来。例如教学一次函数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难点是能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于教学方法,没有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或者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因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因具体情况而多有不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方法较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常常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例如:教学“相交线”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让学生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让学生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探究、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及时反馈,多加表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跟进了解学生的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一学就会,一丢就忘,一做就错”。例如,前面的内容;讲完一个例题后,将板书擦掉,有意识地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另外,教师还可应腾出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提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稍有进步,及时表扬鼓励。
四、精讲例题,精选练习
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讲例题。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例题的难度、特征、思路、方法等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不片面追求所讲解例题的数量,而在于质量。解答流程视具体情况,可由教师完整条理地写出,也可部分教师写出部分学生补充,或者请学生写出。讲解例题的时候,要采用适当的引导方法,让学生跟着思路走,而不是教师一个人承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讲解例题之后,需要相应的练习辅佐。练习的量和难度,都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在题海战术已为大家诟病的情况下,习题的选择就是一个不新而又“新”的课题了。
总之,在第三学段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参考标准。因为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而时间上的安排却在逐渐减少。目标、方式、方法、手段、例题讲解及习题的选择等都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考虑的。
数学议论文3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在数学教学中也积极运用实践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自己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有明确的活动目的
所有的数学实践活动都有共同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某项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运用数学的意识。但是因为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联系生活中每一领域,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又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我把数学实践活动简单的分为几类:
(1)巩固知识类。
(2)培养兴趣类。
(3)思想教育类。
教师在活动之前,必须设计好活动目的,这是成功进行一项实践活动的前提。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领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每一步教师都要做好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通盘考虑此项活动的每一步骤,制定合理可操作性的活动计划,确定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学生顺利完成活动做好指导。
三、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分好小组。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是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单位,一般以4~6人为主,分组时可先让学生自由结合。
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小组是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单位,小组成立以后,要根据教师制定的总的计划制定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高年级学生可以把计划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给老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情况加以指导和完善。教师在指导时,可以从时间的安排、小组成员的分工、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以及该怎样做等方面进行指导,以便小组在进行活动时有明确的目的,保证小组调查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于计划的制订,各小组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根据计划准备必需工具。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所制订的总的计划,向学生说明必需的工具,另一方面,小组内根据本小组所制订的活动计划,准备本小组必需的工具。
四、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
实践活动方法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活动,教师向学生说明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教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动态,可在学生偏离调查方向时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引,学生碰到问题时教师帮助解决。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借助数据去说明一个现象和问题的方法。要把数学意识与数学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渗透于活动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注意学生的全员参与。
五、活动结果展示
这是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活动的升华阶段。高年级学生可以将自己调查、分析和讨论的结果以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评议的基础上整理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给学生一个再创造的机会。低年级学生可进行口头汇报,报告自己小组的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发现。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展示各组成果,同时把各组表现突出的人和一些好的做法提出来,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和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能力。展示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信息的空间,完整地表达出本次活动的多方面收获。
六、做好活动评价
关于评价,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三部分。自评时要让学生充分展示活动结果的优点和特色,同时也把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好人好事展示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每个组员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并自己给自己打一个成绩。互评时要强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别人的成绩。教师进行总评时要本着鼓励的精神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或水平较低的,也应当获得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
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广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使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数学议论文4
一直以来,数学课都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它没有语文课深情,没有美术课炫丽,没有英语课活泼,没有音乐课动听。但在听过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后,让我对数学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看着课堂上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也不禁让我陷入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许多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试问这样的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
一、营造快乐民主的教学氛围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王延安老师在上课之前让孩子猜他的姓名和年龄,幽默的语言营造了宽松的气氛。我在上课之前会让孩子唱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游戏、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王延安老师在教学《猜猜是单还是双》时,为了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运用了游戏导入:同学们,老师有个特异功能你们信吗?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都很期待大声说想!。那么请同学们把两只手都伸出来,在你的左右手各写一个奇数,一个偶数,左手的数乘以3,右手的数乘以2,再把两个积相加,只要你说出得数,老师立即就能猜出你左手写的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纷纷举手参与,都想试试老师的特异功能,结果真的都被老师说中了。从而引起孩子们极大地兴趣,很自然地引出奇数与偶数的变化规律。这种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焕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堂成功的教学,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孩子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学生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纯数学的东西,但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如:张兆媛老师在教学《中位数》时,对65、10、9、7、6、5、2这一组数据中谁是中位数进行了提问,在学生中出现了10和7两种答案,张老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结论,尊重学生的想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换意见,相互学习,得到正确的答案7。这样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而且更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
另一方面:教师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给学生带来快乐。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蔡宏圣老师在练习中使用了百数表这个并不是本单元的数字表,蔡老师用方格框住两个数,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这两个数的关系,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是快乐的根本。
三、放飞 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开发他们无限的创意和智慧,让他们不断的体验成功,不断的收获惊喜,这是使学生快乐的保障。 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我有意将1/2和2/4的大小进行了比较。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学生中间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说,我们一起动手实践一下,看一看到底哪个正确!我让学生准备两张一样大小的纸,先折处它的1/2画上阴影,另一张纸折出它的2/4画上阴影,结果发现阴影部分是一样多的,原来这两个字一样大!这时,我给学生引入一个新的知识,当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分数大小不变。我让孩子们自己举例子,没想到有一些同学已经掌握了,其实这就是约分,这个知识是高年段才有的。我又出了几道题让孩子们练习,孩子们都争着回答,还要求我出题目来练习,最后他们竟然会自己出题来考其他同学了。当我告诉他们这是四、五年级才学的内容时,他们都开心的不得了!短短的40分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他们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竞争的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在小朋友们初步分清了方向后。然后,我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邻座的东、南、西、北方各是谁?最后,我说:老师想到你们家去家访,你们欢迎吗?你能给老师画一张线路图吗?画好后用上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西北方位词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因为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他们完全驰骋在自由、轻松的世界里,画得十分投入,同时也享受了体验成功的放飞心情。
早就有专家呼吁过:要让课堂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一个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把学生所有的热情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在不断成功的体验中,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学习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的气氛;用智慧与创造为学生创设合理恰当的思维空间;用激励与激情撩拨孩子们的心弦。让我们的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张扬个性的舞台,体尝成功的乐园吧!
数学议论文5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校园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希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过,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pide;2=29.45(元) 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通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通过,就叫他回去,不准通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通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后来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可以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子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己,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数学议论文6
现在我们班数学和英语成绩在108分以上的人很多,我的数学英语成绩在100到107分之间,非常羡慕他们,为什么他们越难的题就越能做对,而我就不行呢?
原因是这样的,英语试卷上很多阅读题,我平时阅读得少,他们就读得多,理解能力很差,阅读速度慢。还有很多作文,我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不知道英文,就搞错,翻译能力也很差。有一些题是听短文判断对错的,我平时听磁带听得少,理解能力差,听对话回答问题的很灵便,不知会问些什么。别人经常听英语磁带,阅读英语文章,我以前英语很好的,因为以前考试是靠小聪明的,现在是靠勤奋的。我虽然去外面学习了英语,比别人不学的差,我以后要多听磁带,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多看作文的范文,多练习翻译,这样才能学好英语。数学试卷上有很多计算题,数字的位数很多,算不准,除法要试商,试商要估算,估不准,算百分数的最多要算4位小数,进位退位的有时口算不准。我平时都用计算器算数,以后要在家多练习,思维反应也慢,别人在二三年级时就把口算背熟了,我那时太懒了。有些应用题很多步,很容易错,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用尺子仔细平均分,我没仔细,就点错了位置。有时要把概念背熟,我记忆力差,但是这些话很短,本来很快背熟的,我在家除了做完作业就算了,没有多复习。
于薇也跟我一样,她期中考试数学只有106分,原来是115分的,怕回家大大叫她多学,就哭了,回家不签名,她也不注意方法。小艳莹英语考试只有104分,雪妍116分,小艳莹就去踢雪妍,英语老师还骂她,游间她。
数学议论文7
摘要:家庭作业是对学生们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多元化的家庭作业设计,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还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相一致。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但是当前教师在对小学生们布置数学家庭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单一的问题,在作业内容方面也更加侧重于对教材例题的模仿。这样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兴趣,也不利于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之下,教师已经开始在教学当中对此种理念进行践行和落实,但是此种理念并不能够延伸到对家庭作业的布置。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按照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来布置家庭作业,还有一部分教师并不具有进行结构化和多元化设计家庭作业的能力和思想。当然,在对家庭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也有一些教师认同个性化家庭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当中,却出现了题海战术和基础性题目偏多的问题。不论是家庭作业布置还是数学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和主导,仅仅单一化的作业布置,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有可能使学生对家庭作业出现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师就需要认真思考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问题,使学生们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注重内容多元化,增加学生的体验维度
(一)推进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因而教师在对家庭作业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数学实践性和应用性的问题。加强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可以将视听媒体、动手操作或者是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感官刺激和体验,能够使其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在课下经常玩耍的搭积木活动融入其中,让学生们思考,他们在搭积木的过程当中,使用到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学生们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其生活化的积木,对图形有更多的认识和掌握。
(二)增强数学家庭作业应用性
数学学科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需要考虑到数学作业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程度。使学生们能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结合。为了确保家庭作业应用性,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认知以及生活环境相一致,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布置家庭作业,内容可以为让学生们在课后对自家的餐桌和茶几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方式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当中说明他们在测量过程当中所选择的方式,并将学生选择的不同方式进行对比,从中选择最为便捷和准确的测量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注重形式多样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一)家庭作业完成主体多元化
当前许多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固然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和运算的能力,但是却与新课标当中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不相符合。在实际当中,由于学生家庭住址之间的距离,教师如果安排固定的学生合作完成家庭作业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就可以考虑到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们与其日常活动伙伴或者是住址较近的同学完成家庭作业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还能够使他们了解到更加多元化的思维。
(二)家庭作业完成水平多元化
在家庭作业当中,基础知识和模仿性作业内容的完成需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单一的家庭作业内容不仅与学生自我发展和个性化需求不相符合,而且从学生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来看,也是不利的。因而教师在对家庭作业进行设计时,需要将基础性的练习内容与探究性的家庭作业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和能力,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时候,小学生们并没有足够抽象思维的能力,单纯纸面作业的完成可能会使学生对此三种操作更为混淆。因而教师可以布置具有操作性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转换的操作,在此过程当中寻找到更加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思维方式。
三、体现作业类别化,适应学生差异化需求
每个班级当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知识储备以及个人天赋有所不同,因而在对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有所差别。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由学生们对作业内容进行选择。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部分,教师可以将家庭作业分为单纯个位数的混合运算、两位数的混合运算以及个位数和两位数结合的混合运算。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选择性地完成家庭作业,但是需要保证一定的准确率和数量。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对作业进行层次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内容,而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学习内容,在将基础性和探究性家庭作业内容结合的过程当中,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自主化选择。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也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结
数学老师在对家庭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需要将综合型、多元化以及操作型的家庭作业相结合。并确保家庭作业的层次性和多元性,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明也.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陈露.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大众,2016.
数学议论文8
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手机软件又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当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款软件的利与弊吧。
照片数学作为一款只要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要计算的题,他便会自觉的献给主人清晰明了的具体解题步骤的软件。它很受人们的青睐。
在解答问题的方面,目前照片数学无疑是节省人力和时间的最好助手。他让我们省略了输入步骤所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它还可以计算出简单的线性方程,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款软件将会不断更新,不断进步。这无疑又激发了科学家的创新潜能,甚至还能促使其他科学产品的进步。
在极具优势的应用产品中,同时必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太乐观的方面。比如在使用方面:英文字母x必须是斜体的,否则容易导致计算出错。再比如它完全识别不了手写字体,当前只能识别打印体的算式或等式。另外在考试时,监考老师就得多一个心眼了。学生很可能会将照片数学视为作弊神器。只需一开,一扫,答案就立即呈现在眼前,因此,这款软件也有令人头痛之处。
目前,照片数学已经有安卓版的,大家一定会争相下载吧,但是作为一个软件爱好者,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很多假冒软件证混进软件应用商店中,我们应该谨慎下载,但也有人追求更完美,更全面的照片数学,则可能需要再等几年了!
数学议论文9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地讲着,我的头不时与桌面进行亲密接触,我看见周公正向着我招手,待我睁眼一看,是那位我最最亲爱的数学老师站在我面前,双手叉着他那可以和酒桶相比的肚子朝我微笑。结果当然是被骂一顿。从此,我恨死他,永远只知道表扬好学生,却从看不到一个差生的痛。
同学都回家了,只有我,趴在桌子上,进行反思。我想着我的数学成绩为何一蹶不振,看着挂满灯笼的数学试卷,我哭笑不得,只能证明:我是一个数学白痴。
以前,我的数学成绩还可以维持在九字状态。而现在,我抱着令我骄傲的语文和拖着令我讨厌的数学上了初二,来到这个人才济济的班级。再那里,成绩好的一大片,数学好的更是数不胜数。我想象着自己像一只蚂蚁,被越踩越小。我也想过如何提高我的数学成绩,至少,可以抬起头面对数学老师。
晚上,坐在家里写数学老师给我的作业,苦苦地思索几道题,花了几个小时。然后在从华罗庚骂到陈景润,从上帝骂到如来佛。骂累了,又接着学,学累了又接着骂。看者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学演算,我的上眼皮与下眼皮以每秒0.1厘米的速度上下平移。没办法,喝上一杯咖啡,又去学我的数学。
我问数学尖子到底有何秘方,数学尖子笑而不答。我偷偷观察过数学尖子,无非也就是整天上网,打篮球。考场内,数学尖子在拼命地演算,我边转笔边思考。数学尖子用了1小时答完试卷,然后出去打篮球。我也用了一小时答完试卷,然后看我的小说。试卷发下来,数学尖子得了107分,我得了71分。我苦笑:这也许就是天才与白痴的区别,没有天才,哪来的白痴呀!
我依旧拖着我不满意的数学成绩,在教室里写着被数学老师罚的作业,嘴里骂着他那八字行的脸。我还是喜欢不受束缚,在校园里招摇走过。只是,该去面对一些事情了……
数学议论文10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来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可以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来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pide;(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pide;(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书上也是可以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知道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 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pide;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pide;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
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数学议论文11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议论文12
教师提问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作用,很早便引起了人们关注。国内外对教师提问已有许多相关研究,从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到课堂提问艺术与教师提问策略,更有从语言学的角度谈教师提问的研究,但是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师提问中的信息传递及提问者和提问对象之间发生的信息传递的过程基本没有研究。
当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尚处在身心发展极不成熟的幼儿时,教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效呢?相比其他学科领域,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教师又如何才能通过提问起到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作用呢?本文作者带着问题以非参与式观察、访谈法,对武汉市9所幼儿园中27位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用信息交流的理论对所获取的教学互动中的师幼对话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一、信息交流理论与教学中的教师提问
信息交流理论在信息技术、传播学等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运用。信息以多种形式存在,它来往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甚至是人与机器之间,不管信息如何变换,传递信息都离不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信息的交流有它的规律性。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利用传播模型来简化和抽象传播过程,把握传播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用传播模型来解释教育中的信息传播过程,要抓住信息传递的五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源;第二,要有信息,并且必须通过加工,把信息变换成便于传递和接收的形式;第三,要有传递信息的中介和渠道,即信道;第四,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即信宿;第五,要有反馈,信息的接收者要向信息的发送者进行反馈,信息的发送者还要适当的对接收者的回应做出反馈,并不断循环,以达到信息交流的效果。
信息经过编码即经过信息加工,由信源即信息的发送者发出,沿信道传递,到达信宿即信息的接收者,经过译码被信息接收者所接收,接收者将信息反馈给发送者,发送者再经过整理重新发出信息,以此循环。这是信息交流的基本流程,即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
发送者对所有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以后,传递给接收者。而接收者自己的感受范围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部分的或全部的接收信息。接收者有意或无意地将反馈传送给被发送者。发送者传给接收者的消息代表发送者在两方面消息中的选择,一方面是接收者传给发送者的,另一方面是发送者从自己的感受范围对消息进行抽象得到的。反馈不仅可以接收者到发送者,还可以从发送者到接收者。
那么,幼儿园数学教育动态的教学中,信息交流是怎么实现的呢?教师将知识和信息编码送出去,通过一系列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传递给幼儿,幼儿又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幼儿发出的信息重新处理和变换,发出新的信息,不断循环。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与幼儿的信息交流系统。
但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作为最初的学习者,其身心发展还不够健全,还不具备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的方式也有限。基于此,在幼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系统中,更多的依赖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能控制好这个信息交流系统的每一个要素,把握好信息运动的规律,克服信息交流中的障碍,时刻考虑如何灵活的加工信息和如何更好的传递信息,才便于传递并让幼儿易于接收。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问题分析
用信息交流理论审视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准确掌握不够重视,对信息的加工不够细致
教师对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理顺,对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较模糊。比如在教学中如何区分开“数的形成”与“数的组成”如何理解“数的守恒”的概念等等。教师对数学知识本身概念之间的区别有所忽视,在提问中指向不明,幼儿这样回答那样回答都算对,很容易影响幼儿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的重新更正又容易影响幼儿的积极性。教师未能实时确保对于信息的掌握准确无误。
(二)对幼儿的特质研究不够充分,没有充分把握好信宿的特点
教师提问的语言单调,比较生硬,不够形象,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比如在认识相邻数的活动中,“4的前面是几?“4的后面是几?”等提问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提问的内容多数从数学知识本身出发,比较抽象,很难让幼儿建立起与己有经验的联系,缺乏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对幼儿的思维特点和习惯把握不够准确。教师未能把握好接受信息的信宿即未充分结合幼儿的特质,做有效地针对性的提问设计,不易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提问艺术和经验,信息传递技巧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直接指向确定答案的提问运用比较普遍。比如“是不是?”“有几种?”“是什么?”“等于几?”等这样只需要幼儿做简单确定性回答的枯燥重复的问题,多数幼儿能齐声回答,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这些问题并不能启发幼儿的思考。同时,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考虑不够周密,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不够清楚,问题过难或过于简单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教师提问的弱点会给信息的流通带来障碍,让信息不能更好的传递给幼儿。
(四)教师对幼儿的反馈不够积极有效
教师在提问后,缺乏对幼儿的积极有效地反馈。有时过于简单刻板,有时因为幼儿的想法奇特,而无法灵敏地做出反馈,有时甚至因为赶时间或者精力有限而忽略部分幼儿,没有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讲,教师在个别指导时的反馈往往比在集体教学时的反馈更积极有效。低效的反馈会影响幼儿对信息含义理解的准确性。
以上这些带有障碍的信息交流,不仅不利于幼儿理解教师的提问,而且不利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容易造成幼儿逻辑混乱。
三、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效提问的建议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在教师与幼儿共同形成的这个信息交流系统里,造成交流信息的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出信息的信源,接收信息的信宿,传递信息的信道,任何一方面的状况不良,都可能致使信息要么不能发出,要么不能接受,要么在传递过程中变形、走样、损失、中断。要顺利地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扫除种种障碍,从多方面努力。加之幼儿这一方,对信息、对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整个系统是否能良性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做的努力了。
基于信息交流相关理论,对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提问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对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对信息进行适度加工,确保信源的准确。
信息本身是信息交流的基础和前提,信息如同“血液”在其中流动,教师首先要确保对信息的加工准确、充分,才能保证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保证信源的可靠。
概念是人们认识任何事物的第一步,有时是直接从概念入手,有时是从表象中建立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这些概念有时是独立的,而多数是相互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作为一名幼儿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掌握数学学科知识,理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清先后顺序,在教学中,每次交代清楚一件事情,只有做到自己理解清晰,才能运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
以下从一个案例来分析:
在某班数学活动《找朋友》中,教师先扮演鱼妈妈,小朋友扮演鱼宝宝,边念儿歌边游戏。“小鱼小鱼游啊游,向上游,向下游,找条小鱼做朋友。
教师:“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小鱼都找到朋友了?”
当游戏结束以后,教师出示一只手套,问“老师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手套。
教师“对!手套,几只手套呀?”幼儿回答“一只手套。’’教师“对!一只手套。
教师又问:“那我又拿出一只手套,放在一起,我们现在可以怎么说?”幼儿回答:“两只手套”
教师:“对!两只手套,那我们还可以怎么说呀?”……
此时发现没有幼儿会说教师希望的答案“一双手套”,但老师随后又做了提示“我们可以说一双手套”。
随后出示筷子、袜子,引导幼儿说出一双筷子、一双袜子。幼儿依然没有像老师期望的那样去回答是“一双筷子,一双袜子”。
该教师此段教学提问,实际是想让幼儿学习两两配对子的方法判断数的单和双,了解单双数的概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这段引入中,教师拿出手套、筷子、袜子的同时,不仅出现了数的单双的概念,同时还出现了单位“双”的概念。而事实上,许多幼儿在这个阶段还分不清这两个“双”概念之间的区别,于是,有的幼儿回答是两只筷子,有的回答是一双筷子,还有的幼儿甚至说的是两双筷子。这些可能是教师未能预料到的。所以,在此一并引入单位“双”的概念实际上是干扰了幼儿对数的“双”的概念的理解。
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没有对要传达给幼儿的信息做充分的推敲,提出合理的问题,如果问题在讲授的内容中无法推衍,幼儿当然就找不到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答案,而无法作答了。
数学知识的内容之间是有逻辑联系的,有一些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各点在逻辑上的联系,对信息本身做仔细的推敲,细致的加工,然后在不断的问答过程中将所有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井然有序的系统,使得提问与讲授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逻辑联系相适应,同时也体现出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框架。当然,数学中出了概念还有许多其他丰富的内容,教师只有做到对这些内容充分推敲和加工,才能确保信息交流的前提。
(二)充分考虑信息接收者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提问,确保信宿能有效地接收信息
信息通过加工传递给信宿时,信宿的接收表现出选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接收信息的效果不仅有个体差异,而且还因整体智力发展水平都不够成熟,存在选择性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的.现象,如何能保证信息交流的有效性,这对信息的发出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信息交流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的许多差别也会给信息交流带来障碍。
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时,信源和信宿的位置要经常改变,只有在发信者和收信者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共同性,交流才能实现。幼儿教师应该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或符号,尽量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儿童化的语言向幼儿提问,确保幼儿能够有效地接收信息。比如设计拟人化的问题“5的好朋友有几个呀?”“排在他前面的好朋友是谁呢?排在他后面的又是谁呢?”提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面部表情,如微笑、眯眼睛、咧嘴、皱眉头等等,对信息做补充。教师的声音还可以抑扬顿挫,并以点头、摇头、耸肩膀、打手势等动作辅助,充分表现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尽量让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的理解。
数学本是源于生活,但是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运用智慧的头脑,利用幼儿身边的物品和环境来进行数学活动,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在学习5以内的数数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滑梯旁的台阶,可以像这样的提问:“请你数一数,你爬了几级台阶才到滑梯上呢?”当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提出要求:“请你回去以后,数一数你们小区滑滑梯的台阶有几级?”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积累一些经验和必要的技能。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让他们发现原来数学与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很亲密的。
(三)提高提问艺术水平,保证信道的畅通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流方式,这是信息交流的艺术。讲究这种艺术,信息交流的效率就高,效果就好。这里的信息交流艺术主要是谈教师的提问艺术。
对于幼儿来说,要使传播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使幼儿短暂的注意力得以保持。
在实践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很多提问是单调的重复。过于单调的提问,很容易让幼儿产生疲劳,幼儿注意力也很难得到保持。教师问题提的不好,很容易抹杀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相反,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带给幼儿,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的经验提供发展空间。在设计问题时,多进行启发式的提问,并对幼儿的反应做出积极回应,让幼儿的思维能充分的展开,尽量少进行直接指向确定答案的提问,以免出现看似热闹却不能真正启发幼儿思维的现象。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善于用问题逐步启发幼儿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教师要注意变换形式,只有保持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才有可能让幼儿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
幼儿教师的提问,不宜过难或过易,要让幼儿能够有效接收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幼儿才能给出回答,然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整理信息,进一步发出信息,使师幼之间的信息交流良性运转。所以,教师提问最好是幼儿在经过努力探索之后能解决的问题,正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蕴含的理念一样。教师可以时而点拨,时而设疑,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去思考,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在问答中,关注幼儿反应,做出积极有效反馈,保证信息交流能良性运转
反馈在信息交流系统中是交互的、双向的。在信息交流中,幼儿需要得到反馈,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头脑中的信息链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教师适当的反馈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线索,为幼儿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对象。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反思之前准备的不足,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调整。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可以帮助幼儿知道问题在哪儿,为幼儿指明方向,重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动机,能促使信息交流的良性运转。
那么幼儿教师有效的反馈应注意些什么呢?教师要给出有效的反馈,首先要心随幼儿的思维,必须从幼儿的语言、神态中收集信息,了解幼儿的疑惑,才能给予有效地反馈。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因不理解幼儿的思想或回答不准确而给予否定,忽视或简单应答,应多些包容,少些指责,积极引导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寻找时机传播与幼儿期待之间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改进提问的方式,达到信息交流的效果。
同时,教师进行反馈时,应注意启发性,帮助幼儿继续思考和探索,而不要因为时间紧或嫌麻烦而直接给出答案,以自己的思考来代替幼儿的思考。在对幼儿做出反馈时,除了口头评价、引导之外,若能辅以亲切的表情与动作,如微笑、抚摸、轻拍、拥抱等,定能更好地调整幼儿的情绪,使幼儿更积极地主动参与到接下来的信息交流中。
数学议论文13
孙一、王二、张三、李四四位水手乘坐的小船不幸被大风吹到了一座荒岛边,可整个岛上除了椰子树就是灌木林与野草。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把所有的椰子都采摘下来,堆放在一起。天黑了,大家又累又困来不及分摊椰子就躺下睡着了。
夜里1点钟,孙一醒来,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看伙伴们睡得正香,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出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己的一份藏起来后躺下继续睡觉。夜里2点钟,王二醒了过来。他见伙伴们呼呼大睡,也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多出的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己的一份藏好后躺下继续睡觉。
夜里3点钟,张三又醒了。他看伙伴们睡得很香,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己的一份藏好后躺下继续睡觉。夜里4点钟,李四又醒了。四周静悄悄的,伙伴们都在睡梦中。李四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平均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己的一份藏起来躺下继续睡觉。
天亮了,大家都装着什么也没发生,吵着说:“饿死了,快分椰子吃。”椰子正好可分成4份,每份60个。分完后大家低头吃了起来。
半小时后,李四觉得良心有些不安,心想:“如果我不在夜里4点吃了一个椰子并藏起一份,大家就可以分到更多的椰子了。”于是他红着脸向大家坦白了所作所为,承认了错误。大家就算出李四4点起来前的椰子数目应该为((60*4)/3)*4+1=321(个)。张三听后脸上发烫,也交待了他的所作所为。大家就又算出张三3点起来前的椰子数目应该为(321/3)*4+1=429(个)。接着王二觉得心里有愧,也低着头交待了他的所作所为。大家就又算出王二2点起来前的椰子数目应该为
(429/3)*4+1=573(个)。
伙伴们都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孙一也坐不住了,如实交待了他在1点的所作所为。大家终于明白昨天采摘的椰子总共应有(573/3)*4+1=765(个)。
通过这件事,四位水手认识到:只有大家坦诚相待,才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数学议论文14
一、备课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基础中的基础,而概念与概念之间又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味的加强练习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数学概念,以此为前提,才能够更好、更轻松地运用概念进行准确地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授课前,我们教师要回到学生思维的原点,思考三个“什么”.拿“椭圆”这个概念教学为例,思考“椭圆这个数学概念是什么?”、“椭圆这个数学概念为什么是这样?”、“椭圆这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这样的备课能够接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举重若轻,更清楚、透彻地将数学概念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对于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了解清楚.当然课前的分析除了要思考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地选择教学思路,即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把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耗时、耗力、低效的现状.
二、课堂45分钟要精细化管理
1.引入概念的过程有技巧
怎么样才能改变高中数学概念刻板生硬、枯燥乏味、难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现状呢?数学概念的引入方法是关键.巧妙引入概念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两类:一是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任何数学概念都不是独立的,以旧有的概念引入新的概念,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讲分数指数幂的时候,可以从初中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来入手进行引导,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就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和理解新的概念.有时引入甚至可以跨学科,比如在讲授向量的概念时,先回顾物理上的力、加速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与质量、时间的区别,从而引入向量的概念.这样有助于学科之间的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是结合实例引入新的数学概念.这类方法一般都具有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通过分析问题归纳出新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概念.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新的概念的认识更具体、形象和深刻.比如在讲授异面直线时,教师可以使用长方体、正方体等教具,让学生观察组成这些模型的线条有哪些不平行也不相交,然后归纳出异面直线的概念.在引入y=2x(x>0)这个函数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对折纸张、计算对折后纸张的高度来得到.
2.抓住概念的本质并对概念进行延伸
首先,在引入概念时,不可避免的会运用到其他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概念的本质.比如对概念当中关键的字句进行推敲,从而避免学生在理解概念的时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问题复杂化.其次,任何数学概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众多数学概念更像是一个网络.因此,在掌握了概念的本质之后,教师还应该进行知识延伸,即把新的数学概念和已经学习的相关概念之间的关联和不同之处作比较.比如在讲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概念时,就可以延伸到平面角和平面距离的概念上来,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帮助学生构筑起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
3.重视概念的运用与巩固
数学学习终究还是要回归到解题上,所以,在成功引入、理解了概念之后,还要会用概念、牢记概念,即概念的运用与巩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生搬硬套概念的题目(尤其是公式类)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可一旦对题目加以变更或创新,学生就不会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时,要注重扩展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打开思路,而不是只注重结果本身,所谓“授人以渔”,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另外,高中阶段的学习,由于科目繁多、知识量大,还容易出现记得快忘得也快的现象,而通过有效的概念运用,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概念的巩固.
三、注重课后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一节课45分钟时间很短暂,很多知识和概念还停留在大脑的短暂记忆皮层,及时地反思有利于概念的内化.对高中数学的概念课教学而言,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什么”,还要教会学生“怎么用”.这是一件写出来容易,做起来则比较难的事情.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对于传统的突破和改变显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勇于打破传统,还要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加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在引入数学概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延伸概念时应该注重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运用和巩固概念时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堂课结束以后,还需要有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哪些数学概念适合用旧有的知识引入,哪些概念更适合用实例引入,教学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不足?尤其应该重视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因为,任何理论的实践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理论服务于实践,也完善于实践,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够让概念课教学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索过程,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从更为本质的角度出发,变“轻概念、重解题”为“重概念、巧解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渔”为重,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议论文15
一、目前初中数学总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和经济不断地发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在教育上,我们不断地推行和完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效率,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也十分地重视效率问题,在总复习的课堂上更是如此.数学课堂的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复习,还是对知识掌握能力的一种提高.而数学总复习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只关注教材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的关注程度较少.教师对课本的研究都是很深刻、很细致的,这保证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知识点的很好把握,但很多时候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估计到学生的全面性,但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达到总复习的作用.第二,教师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数量,而不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总复习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给学生一些目标要求学生来完成,一般也是固定模式的习题,这样的方法是有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却没有培养学生对数学习题解答的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比硬式的知识点更重要.第三,教师一般只注重对知识的反复练习,而忽视了对知识层次进行梳理.总复习是对课程知识点的一个重要的梳理时间,这不仅仅是针对数学课堂来说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加深记忆是更为重要的.
二、提高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措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程的传授中有着总览全局的作用,所以想要让总复习的有效性达到最高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对教材有细致地研究,了解课程重点与难点.对教材的了解是每个教师必须要做到的,但教师更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细致地研究教材,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总复习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第二,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的比重还是很大的,初中数学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覆盖了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三角形、圆等,这就考查学生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梳理;教师在总复习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和课程中的全部知识点进行引导.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后,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对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和整理,要引导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内容,自己去发现数学公式中的规律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总复习时制定符合自己自身的复习计划,制定相应的复习目标.总复习课程与平时的课程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总复习课程是对学生知识点的一个拔高的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但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合自己本身,不能过高过远.第五,教师要注意总复习课堂的课堂节奏,复习的内容要有层次性.数学知识点的传授都是从易到难的,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掌握从易到难的层次性,对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稍快一些,对较难的问题就要多用些时间来复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盲区,要有计划地进行讲解.第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知识的结构,不应该太过于看中所做练习题的数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能单单只从练习题的数量上进行评价,对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关于总复习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以下是两则关于总复习课堂上,教师在注意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进行改进中的总复习课堂后的情况.此案例中,老师在第六位学生回答错误时,并没有选择批评他,而是要求他具体说明,把反思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本人,这样即不会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老师在得到一种解答方式后又问了另一种解答方式,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数学议论文】相关文章: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三要素12-17
时间议论文01-19
简单议论文01-18
个性议论文01-15
“美”议论文01-12
底气议论文12-31
成熟议论文12-26
习惯议论文12-26
缺陷议论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