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记作文
作文1:北京游记
终于到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到北京游玩。
第一站我们要去登长城,在去长城的途中我看着窗外,天还没亮透,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雨,北京的大街从窗外飞快掠过,偶尔有飞驰而过的车辆,也有穿着雨衣悠哉游哉骑单车的老大爷,三三两两的行人都撑着五彩缤纷的伞,乍一看以为街上盛开了几朵娇艳的花儿。在雨点的轻抚下,此情此景呈现出一派如烟似雾的水墨画的优雅。
到了长城,一打开车门,发现原本的缠绵小雨已变得激情万丈,豆大的雨滴倾泻而下,地上都是汹涌的水流。不过,这算得了什么?我套上一件雨衣,就开始登长城了。
站在八达岭的第一个烽火台上,我踌躇满志,迫不及待地开始了。第一段和第二段城墙都很顺利,第三段就开始陡了,不过我还是轻而易举就上了去。妈妈到了第三个就不上去了。于是我和爸爸开始向第四段城墙进发……
终于到了第五个烽火台,这是八达岭中比较高的一个。我站在烽火台上,在冷飕飕的风中眺望着。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不得不返回了。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已经当了一回好汉。待别日风和日丽时,再来登好汉坡、领略长城的好风光!
下一站,鸟巢,水立方
抵达鸟巢水立方时,雨善解人意地停了,潮湿的空气格外清新。真是个好天气!远远的,我就望见了水立方与鸟巢相对屹立,兴奋地跑了过去。
我们首先来到了水立方。早就听闻水立方外墙TEFE膜,这些气泡状的透明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最为奇特的是,这些膜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创意。我看着这些“气泡”在阳光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可是中国设计师们的智慧之光!
然后,我们又漫步至鸟巢。远看鸟巢,它就如同一个真正的鸟巢,生命的摇篮,这寄托了国人对明天的希望;近观鸟巢,一根根钢材交织成一幅光怪陆离的图案,独特的外形充满了阳刚之气。我们围绕着鸟巢散步了一圈,便坐在广场上,享受习习的凉风。
后来几天,我们又去了颐和园,故宫,王府井……
一趟北京之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留下了一个个的问号。
作文2:北京游记
我曾去过北京两次,一次是在骄阳似火的七月,一次是在寒风凛冽的一月。虽然没能体验到古都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香山红叶在秋风中飘落的独特韵味,但能体会到京城在两个温差最大的季节中的不同景致,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了。
第一次来北京是在2010年7月16日。刚一出北京西站,就感到北京的“大”。北京西站只是这座超大型都市中最具代表性的火车站之一,其外观设计兼具了现代气息和古代建筑的美感:高高的灰白色主体建筑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中间部分是空的,就像一座“大门”,它迎接着进进出出的旅客。建筑的顶部为一个宫殿角楼式的结构,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从远处看,有两个大型天桥通道从建筑主体两侧伸出,供旅客进出车站。整个建筑气势恢弘,彰显着古都北京的大气。
坐上公交车,行驶在北京的大街上,眼前是宽阔的马路,长长的车流,周边还有不少高楼林立的住宅区。北京的大,还体现在它的街道桥梁上。著名词作家阎肃在歌曲《北京的桥》中写道:“立交桥是修得特别呀快,你就数哇、数哇,怎么就数不过来。”的却,在北京几乎每条主干道都堪比太原的迎泽大街,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走在另一条宽阔的大街上面了,一圈圈的环路与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构成了整座城市主要的地面交通网络。不必说那些不知名的小胡同了,就连主要干道都让外地人甚至本地的老北京头疼。
记得一次打车去798艺术工厂,出租司机是个地道的北京人,但从南五环出发后,他也有点转向了。“我主要是在南城区跑,对北城区不太熟,我只清楚大致方位,到酒仙桥在打听一下吧,谁让北京城这么大呢!”司机说道。
夏天的北京十分闷热,从旅馆房门一出来,还未走到室外,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蒸笼,一股令人憋闷的湿热空气迎面扑来。在北京,躲避酷热有两种场所:公园和室内。当然我还是偏爱前者,毕竟来北京就是要看看室外的美景。于是在游完故宫,登临景山之后,我和父亲选择去北海公园纳凉。沿着景山上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缓缓地向山下走去,我仿佛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静谧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默契。多少历史上的兴衰治乱都在这片命运多舛的土地上轮番上演着: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后,这里就成了统一强大的明帝国的统治中心。从《永乐大典》到《四库全书》的文化繁荣,从英武的永乐大帝到兴旺的康乾盛世,这里书写了众多的荣耀与辉煌;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到溥仪被赶出封建统治的舞台,从慈禧光绪的出逃到八国联军的洗劫,这里留下了无尽的悲凉与耻辱。看到景山上那空无一物的佛像基座,我心中不免生出一丝辛酸与无奈。
但毕竟历史的影像已如过眼云烟,永远地消散在了时光的重重迷雾中,留下的只有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感慨。光阴流转,物换星移,眼前的美景还在。山下紫禁城中的残破地砖,似乎还在西风残照中诉说着自明初以来近600年的风云变幻。
夏日黄昏时分走入北海公园,我立刻感到了一种难得的清爽。公园很大,我看到不远处宽广的湖面上密密地长满了翠绿的荷叶,让我感到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的韵味。湖对岸就是课本中所见的美丽的白塔,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赏这一北海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既然来到了这“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地方,就不妨乘坐一下游船,让“小船儿推开波浪”吧!沿着长木板,我们登上了一艘古色古香的木制游船,开始了我们的水上北海之旅。
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个季节正是荷花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不一会儿,船就缓缓地漂入了湖中心附近,看着身边触手可及的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荷叶的世界”。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一些硕大的叶面上,还有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滚来滚去,就如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母亲的怀中撒娇似的;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扑面而来,使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凉爽的微风夹杂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让我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倍感放松和舒畅;有时伸手去摸一下近在咫尺的荷叶,看似油亮光滑的表面摸起来却涩涩的。
公园的湖面由长长的汉白玉雕栏围着,看起来十分具有传统建筑的古典美感。岸边还栽种着许多株高大的绿柳,白塔周围也是蓊蓊郁郁的树木,再加上湖面上碧绿的一片,这里的主色调显然是代表着鲜活生命力的绿色。在绿的清新中有片片白的淡雅做点缀,我觉得这里是北京夏天再好不过的避暑去处了。
半年多之后,我再次来到了北京。此时正值隆冬时节,是北京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此前一直有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愿望,但终因人多拥挤,距离太远而未能如愿。这次来北京,我们改变了策略,决定看广场上的降旗仪式。也许有人会认为降旗的场面远不如升旗的场面隆重,但在我看来,这两个仪式并不存在谁重要谁次要的问题。首先,从自然规律的角度讲:太阳要东升西落,而五星红旗要伴着朝阳升起,还要伴着夕阳落下,这就好比讨论旭日东升与夕阳西下谁更重要一样。其次,无论是升旗仪式还是降旗仪式,仪式的主体都是象征国家的神圣国旗,只不过是运动方向不同罢了。最后,如果不降旗,怎会有第二天万众瞩目的升旗仪式,从这个意义上讲,降旗是升旗的必要前提。除此以外,观看降旗仪式的人相对要少得多,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体验国旗护卫队的威严气势和整齐动作,这是我们选择观看降旗的主要原因。
冬天的天安门广场较之于暑期的广场来说,游人明显少了很多,加之广场很大很空旷,让人不免觉得有些冷清。寒风呼啸着吹过稀稀疏疏的人群,让我感觉到脸上就如“刀割”似的,不多时,就感觉面部已经冻得麻木了。来看降旗的游客也都纷纷裹紧了大衣,戴上了棉帽,并且开始向旗杆围拢过来。大家都挤在一起,来熬过这降旗前的“熬人时刻”。再看看旗杆基座上的解放军战士们,早已以标准的军姿迎候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其中还有几个穿着单薄军服的礼兵,就位后就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真像个活生生的雕塑。过了一会儿,大概是下午5点21分吧,长安街上戒严了,国旗护卫队的解放军战士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整齐步伐准时出现在了天安门城楼正中的门洞下,当他们走到旗杆的基座处时,齐步变正步,并且整个队列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分别向旗杆的两侧走去。最后他们在正对城楼的位置上站成两排,并将手中的刺刀枪整齐地立在身体的右侧,随后,国旗在电钮的控制下从旗杆顶缓缓地匀速降下,虽然此刻没有国歌奏响,但我依然感到了一种无声的庄严与神圣,这种感觉,源自于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的。
中华民族命运多舛,历尽磨难;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在这个世界相对和平且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国家怎样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确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冬天的北京虽然没有了夏天的绿树成荫和勃勃生气,但作为北国之都,北京的冬天应该是颇具特色的。我到北京时,这里已经有一百多天无有效降水了。这个冬天没有雪花的大批降临,似乎不应算是真正有“情调”、有“韵味”的冬天。我喜欢在一场大雪过后,看到整个紫禁城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看到冰冻的护城河,看到通往未知地域的一串串长长的脚印,以及那些在雪地上欢乐奔跑的身影和充满朝气的笑容……
【北京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1.北京游记
2.北京游记
3.北京游记
4.北京游记
5.北京游记
6.北京游记作文
7.北京游记作文
8.北京游记片段作文
9.北京游记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