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和答案

时间:2021-08-03 20:36:03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桃花源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和答案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和答案。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和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3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2分)

  (1)渔人甚异之()(2)阡陌交通()

  (3)颖脱不羁()(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小题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小题5:文章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6: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1)对……感到惊异(2)交错相通(3)束缚,约束(4)停止(每个扣0。5分,共2分)

  小题1:(2分)D

  小题1:(4分)(1)这个人一一地为(桃花源的人)详细的.说了他所听到的事,他们听了都很惊叹。

  (2)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小题1:(1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小题1:(2分)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厌弃,对安定、和平的生活的向往,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

  小题1:(2分)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1分)

  略

【《桃花源记》文言文对比阅读和答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阅读答案08-22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08-23

论语文言文阅读答案03-15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11-12

宋濂传文言文阅读答案10-16

大鱼和小鱼阅读答案11-05

《和氏献璧》阅读答案07-06

和老妈过招的阅读答案07-06

曹玮久在秦中文言文阅读答案08-25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02-04